立即申请,享受乐学堂完整版
老师申请:
所在地:
选择学校:
未找到您所在的学校?请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反馈。
学校人数:
QQ邮箱:
@qq.com
申请成功后,我们将发送邀请码到您的QQ邮箱。
温馨提示
1. 申请成为老师,才可以享受乐学堂完整版;
2. 审核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结果会发送到您的QQ邮箱;
3. 如有任何问题,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进行咨询;
4. 暂时不接受学生/家长申请,如有兴趣请访问乐乐课堂官网
申请使用乐学堂完整版
申请成功
亲爱的老师
审核结果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发送至您的QQ邮箱。
您也可以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836985968),即时了解审核进展。
乐乐课堂教师群
申请已通过
请到QQ邮箱中查收邮件完成注册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三角形按边分类介绍:

1. 利用三边关系确定等腰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一边长为4,那么它的底边为(     )
  • A. 4
  • B. 6
  • C. 4或6
  • D. 5或6
分析已知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当腰是4时,则另两边是4,6,且4+4>6,6-4<4,满足三边关系定理,
当底边是4时,另两边长是5,5,5+4>5,5-4<5,满足三边关系定理,
∴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4或6,
故答案为:4或6,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应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难度适中.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则其周长为    
分析因为边为3和7,没明确是底边还是腰,所以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
解答分两种情况:
当3为底时,其它两边都为7,3、7、7可以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7;
当3为腰时,其它两边为3和7,3+3=6<7,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7.
故填17.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若(a-1)2+|b-2|=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分析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分情况讨论求解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得,a-1=0,b-2=0,
解得a=1,b=2,
①若a=1是腰长,则底边为2,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1、1、2,
∵1+1=2,
∴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若a=2是腰长,则底边为1,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2、1,
能组成三角形,
周长=2+2+1=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在于要讨论求解.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按从小到大顺序填写答案)
分析要分类讨论.
解答如果3是底,5就是腰,此时三边分别是3,5,5,这满足三边关系,周长是13;
如果5是底,3就是腰,此时三边分别是5,3,3,这也满足三边关系,周长是11.
所以答案是11或13.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以及三边关系.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    cm.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7cm和14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解答①14cm为腰,7cm为底,此时周长为14+14+7=35cm;
②14cm为底,7cm为腰,则两边和等于第三边无法构成三角形,故舍去.
故其周长是35cm.
故答案为:3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掌握情况.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
若(a-3)2+|b-4|=0,则以a、b为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答案从小到大)
分析要注意分类讨论.
解答由题意可知,a=3,b=4.
如果3是底,4就是腰,此时三边分别是3,4,4,这满足三边关系,周长是11;
如果4是底,3就是腰,此时三边分别是4,3,3,这也满足三边关系,周长是10.
所以答案是10或11.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以及三边关系.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介绍:

1.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周长为18cm.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求各边长;
(2)如果一边长为4cm,求另两边长.
解答解 (1)设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根据题意,得
x+2x+2x=18.
解方程,得
x=3.6.
所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3.6cm,7.2cm,7.2cm.
(2)若底边长为4cm,设腰长为x cm.根据题意,得
2x+4=18.
解方程,得
x=7.
若腰长为4cm,设底边长为x cm.根据题意,得
2×4+x=18.
解方程,得
x=10.
由于4+4<10,可知以4cm为腰长不能构成周长为18cm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三角形的另两边长都是7cm.
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连接AD,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它们分别是    
判断:用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
(1)1cm,2cm,3cm;
(2)2cm,3cm,4cm;
(3)4 cm,5 cm,6 cm;
(4)5 cm,6 cm,10 cm.
以长4 cm的线段为底构造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腰长有什么限制?
某同学手里拿着长为3和2的两个木棍,想要找一个木棍,用它们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满足条件的整数解是(  )
  • A. 1,3,5
  • B. 1,2,3
  • C. 2,3,4
  • D. 3,4,5
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求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找出范围内的整数即可.
解答设他所找的这根木棍长为x,由题意得:
3-2<x<3+2,
∴1<x<5,
∵x为整数,
∴x=2,3,4,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x,13,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个数为
(  )
  • A. 2
  • B. 3
  • C. 5
  • D. 13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
{
2+x>13
13+2>x

解得,11<x<15,
所以,x为12、13、14;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牢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答的关键.
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序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  )
  • A. 5
  • B. 6
  • C. 7
  • D. 10
分析若两个螺丝的距离最大,则此时这个木框的形状为三角形,可根据三条木棍的长来判断有几种三角形的组合,然后分别找出这些三角形的最长边即可.
解答已知4条木棍的四边长为2、3、4、6;
①选2+3、4、6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5、4、6;5-4<6<5+4,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长距离为6;
②选3+4、6、2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2、7、6;6-2<7<6+2,能构成三角形,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7;
③选4+6、2、3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10、2、3;2+3<10,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④选6+2、3、4作为三角形,则三边长为8、3、4;而3+4<8,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综上所述,任两螺丝的距离之最大值为7.
故选:C.
点评此题实际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能够正确的判断出调整角度后三角形木框的组合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现有3cm,4cm,7cm,9cm长的四根木棒,任取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可以组成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分析从4条线段里任取3条线段组合,可有4种情况,看哪种情况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舍去即可.
解答四条木棒的所有组合:3,4,7和3,4,9和3,7,9和4,7,9;
只有3,7,9和4,7,9能组成三角形.
故选B.
点评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注意情况的多解和取舍.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 A. 3<x<11
  • B. 4<x<7
  • C. -3<x<11
  • D. x>3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
解答∵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7,x,
∴7-4<x<7+4,即3<x<11.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  )
  • A. 1cm<AB<4cm
  • B. 5cm<AB<10cm
  • C. 4cm<AB<8cm
  • D. 4cm<AB<10cm
分析设AB=AC=x cm,则BC=(20-2x)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cm,
∴设AB=AC=x cm,则BC=(20-2x)cm,
{
2x>20-2x
20-2x>0

解得5 cm<x<10 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利用三边关系计数介绍:

1. 与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关的计数问题。
已知△ABC的周长为13,且各边长均为整数,那么这样的等腰△ABC有(  )
  • A. 5个
  • B. 4个
  • C. 3个
  • D. 2个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结合边长是整数进行分析.
解答周长为13,边长为整数的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只能为:4,4,5;或5,5,3;或6,6,1,共3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注意构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已知三条线段长分别为a、b、c,a<b<c(a、b、c均为整数),若c=6,则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形有(  )
  • A. 3种
  • B. 4种
  • C. 5种
  • D. 6种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首先可以得到a的可能值有1,2,3,4,b的可能值有1,2,3,4,5,并且a<b,再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讨论即可求解.
解答解:根据已知,得
a的可能值有1,2,3,4,b的可能值有1,2,3,4,5,并且a<b,
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当a=1时,则b不存在;
当a=2时,则b=5;
当a=3时,则b=4,5;
当a=4时,则b=5;
则线段a、b、c能组成三角形的情形有4个.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够逐步推理分析.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若其中仅有一条边长为5,且它不是最短边,也不是最长边,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
  • A. 10个
  • B. 8个
  • C. 6个
  • D. 4个
分析根据边长为5的情况确定出该三角形的最短边的长度,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最长边,从而得解.
解答解:根据题意,∵三角形的三边长均为整数,
∴该三角形的最短边可以是2、3、4,
当最短边为2时,最长边<2+5,即最长边<7,
所以最长边为6,
当最短边为3时,最长边<3+5,即最长边<8,
所以最长边为6、7,
当最短边为4时,最长边<4+5,即最长边<9,
所以最长边为6、7、8,
所以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1+2+3=6.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先确定出最短边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用12根火柴棒(等长)拼成一个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和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
  • A. 1
  • B. 2
  • C. 3
  • D. 4
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
解答解:设摆出的三角形的三边有两边是x根,y根,则第三边是(12-x-y)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
{
x+y>12-x-y
x+(12-x-y)>y
y+(12-x-y)>x
得到:x<6,y<6,x+y>6又因为x,y是整数,因而同时满足以上三式的x,y的分别值是(不计顺序):2,5;3,4;3,5;4,4;4,5;5,5.则第三边对应的值是:5;5;4;4;3;2.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2,5,5;或3,4,5;或4,4,4共三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
故选C.
点评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2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
三角形三边的长都是正整数,其中最长边的长为8,这样的三角形个数有(  )
  • A. 20
  • B. 30
  • C. 45
  • D. 56
分析确定三边中的两边,分类找到边长是整数,且最长的边为8的三角形的个数即可.
解答解:当2边长分别为8,8时,第3边可取1,2,3,4,5…8,这样的三角形有8种;
当2边长为8,7时,第3边可取2,3,4,5,…7,这样的三角形有6种;
当2边长为6,8时,第3边可取3,4,5,6,这样的三角形有4种;
当2边长为8,5时,第3边可取4,这样的三角形有2种;
这样的三角形共有8+6+4+2=20(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属于基础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分类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注意去掉重合的组成三角形的三边.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b,c的长都是整数,且a≤b<c,如果b=5,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个.
  • A. 8
  • B. 9
  • C. 10
  • D. 11
分析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a≤b<c,即可得a+b>c,继而可得b<c<a+b,又由c-b<a≤b,三角形的三边a,b,c的长都是整数,即可得1<a≤5,然后分别从a=2,3,4,5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若三边能构成三角形则必有两小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a+b>c.
∵b<c,
∴b<c<a+b,
又∵c-b<a≤b,三角形的三边a,b,c的长都是整数,
∴1<a≤5,
∴a=2,3,4,5.
当a=2时,5<c<7,此时,c=6;
当a=3时,5<c<8,此时,c=6,7;
当a=4时,5<c<9,此时,c=6,7,8;
当a=5时,5<c<10,此时,c=6,7,8,9;
∴一共有1+2+3+4=10个.
故答案为:10.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此题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a,b,c的长都是整数,且a≤b<c,b=5去分析求解,得到a=2,3,4,5.
三角形按角度分类介绍:

1.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3.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在△ABC中,若∠A=54°,∠B=36°,则△ABC是(  )
  • A. 锐角三角形
  • B. 钝角三角形
  • C. 直角三角形
  • D. 等腰三角形
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的度数,再判断出△ABC的形状即可.
解答解:∵∠A=54°,∠B=36°,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已知△ABC中,∠A,∠B,∠C三个角的比例如下,其中能说明△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 2:3:4
  • B. 1:2:3
  • C. 4:3:5
  • D. 1:2:2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公式分别求得各角的度数,从而判断其形状.
解答解:A、设三个角分别为2x,3x,4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40°,60°,80°,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
B、设三个角分别为x,2x,3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30°,60°,90°,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C、设三个角分别为3x,4x,5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45°,60°,75°,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
D、设三个角分别为x,2x,2x,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三个角分别为:36°,72°,72°,所以不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设适当的参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后判断.
在△ABC′中,∠B=70°,∠C=40°,则△ABC的形状是(  )
  • A. 直角三角形
  • B. 等腰三角形
  • C. 等边三角形
  •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求出∠A即可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
解答解:由题意得:∠A=180°-(∠B+∠C)=70°,
∴∠B=∠A,即可得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度不大,关键是求出∠A的度数.
△ABC中,∠A=
1
3
∠B=
1
4
∠C,则△ABC是(  )
  • A. 锐角三角形
  • B. 直角三角形
  • C. 钝角三角形
  • D. 等腰三角形
分析根据题意可设∠A=x°,则∠B=3x°,∠C=4x°,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故可得到关于x的方程:x+3x+4x=180,解方程即可得到x的值,进而可求出∠B,∠C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设∠A=x°,则∠B=3x°,∠C=4x°,
x+3x+4x=180,
解得:x=22.5,
∴∠B=67.5°,∠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此题运用方程思想进行计算可以有效的简化推理过程.
三角形内角和求角介绍: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①直接根据两已知角求第三个角;
②依据三角形中角的关系,用代数方法求三个角;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锐角可利用两锐角互余求另一锐角。
已知:如图13-6,△ABC中,BD⊥AC,垂足为D.∠ABD=54°,∠DBC=18°.求∠A和∠C的度数.
解答解 因为BD⊥AC,(已知)
所以∠ADB=∠CDB=90°.
在△ABD中,
∠A + ∠ABD + ∠ADB=1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ABD=54°,∠ADB=90°,(已知)
∠A=180°-∠ABD-∠ADB=180°-54°-90°=36°.
在△ABC中,
∠A=180°-∠A-(∠ADB+∠DBC)=180°-36°-(54°+18°)=72°.
在△ABC中:
(1)已知:∠A=105°.∠B-∠C=15°,则∠C=
    
(2)已知:∠A:∠B :∠C=3:4:5,则∠C=
    
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是D.
(1)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
(2)写出图中所有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它们的斜边.
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垂足是D, ∠B=70°,∠BAC=46°.求∠CAD的度数.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可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为什么?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
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结论即可.
解答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故答案为:18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如图,AB、CD相交于点O,AC⊥CD于点C,若∠BOD=38°,则∠A=    °.
分析利用对顶角相等得到∠AOC的度数,然后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角A即可.
解答∵∠BOD=38°,
∴∠AOC=38°,
∵AC⊥CD于点C,
∴∠A=90°-∠AOC=90°-38°=52°.
故答案为52°.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对顶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    °.
分析根据已知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得出β的度数,进而求出最小内角即可.
解答由题意得:α=2β,α=100°,则β=50°,
180°-100°-50°=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根据已知得出β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ABC的内角和为(  )
  • A. 180°
  • B. 360°
  • C. 540°
  • D. 72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直接得出:△ABC的内角和为180°.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正确记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等于60°,则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
  • A. 120°
  • B. 90°
  • C. 60°
  • D. 30°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等于60°,
∴另一个锐角的度数=90°-60°=3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  )
  • A. 40°
  • B. 45°
  • C. 50°
  • D. 55°
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得∠BAC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CAD的度数即可.
解答解:∵∠B=67°,∠C=33°,
∴∠BAC=180°-∠B-∠C=180°-67°-33°=8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AD=
1
2
∠BAC=
1
2
×80°=4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
三角形内角和之列方程介绍:

1. 利用列方程的技巧处理三角形内角度计算问题。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2:3:4,则最大的内角是    度.
分析由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2:3:4,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出方程计算.
解答解:设最大角为4x,则另两个角为2x,3x.
则2x+3x+4x=180°,
∴x=20°,
最大角4x为80°.
故填80.
点评本题通过设适当的参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建立方程,求出最大角.
已知△ABC中,∠A=2(∠B+∠C),则∠A的度数为(  )
  • A. 100°
  • B. 120°
  • C. 140°
  • D. 160°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即可得到∠A的方程,从而求解.
解答解:∵∠A=2(∠B+∠C),∠A+∠B+∠C=180°,
∴∠A+
1
2
∠A=180°,
∠A=120°.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A=3∠B,∠A-∠C=30°,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进行计算.
解答解:∵在△ABC中,∠A=3∠B,∠A-∠C=30°,
∴∠C=∠A-30°,
∴∠A+∠B+∠C=3∠B+∠B+3∠B-30°=180°,
∠B=30°,∠A=90°,∠C=60°.
则此三角形的最大内角是90°.
故应填90°.
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要牢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在△ABC中,∠A=60°,∠B=2∠C,则∠B=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已知条件求得.
解答解:∵∠A=60°,
∴∠B+∠C=120°,
∵∠B=2∠C,
∴∠B=80°.
故答案为:80.
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
若△ABC中,2(∠A+∠C)=3∠B,则∠B的外角度数为(  )
  • A. 36°
  • B. 72°
  • C. 108°
  • D. 144°
分析由∠A+∠B+∠C=180°,得到2(∠A+∠C)+2∠B=360°,求出∠B=72°,根据∠B的外角度数=180°-∠B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A+∠B+∠C=180°,
∴2(∠A+∠B+∠C)=360°,
∵2(∠A+∠C)=3∠B,
∴∠B=72°,
∴∠B的外角度数是180°-∠B=108°,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邻补角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是解此题的关键.
在△ABC中,∠A=50°,∠B-∠C=40°,则∠C=    °,∠B=    °.
分析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出∠B+∠C=130°,再与∠B-∠C=40°,组成方程组,解方程组可得答案.
解答解:∵∠A=50°,
∴∠B+∠C=180°-50°=130°,
{
∠B+∠C=130°
∠B-∠C=40°

解得:
{
∠B=85°
∠C=45°

故答案为:45,8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
待删除介绍:

1. 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底边作垂线,垂足与顶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内角的对边交于一点,则这个内角的顶点与所交的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 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填空:
(1)如果AD是△ABC的高,那么∠BDA =
    
(2)加果BE是△ABC的角平分线,那么∠ABE=∠
    =
1
2
    
(3)如果CM是△ABC的中线,那么△ACM的面积
    △BCM的面积(填"<""
>"或"=").
判断下列各图中,AD是不是△ABC中BC边上的高?如果不是请你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
列举本章学过的定义.
如图,△ABC中,AB=AC,画出底边BC上的中线、高和顶角∠A的平分线,你发现这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
画△ABC的BC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分析根据高的画法可知,画△ABC的BC边上的高,即过点A作BC边的垂线.
解答解:画△ABC的BC边上的高,即过点A作BC边的垂线.
故选C.
点评钝角三角形的高有两条在三角形的外部.
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的位置在(  )
  • A. 三角形内
  • B. 三角形外
  • C. 三角形边上
  • D. 要根据三角形的形状才能定
分析三角形的高不一定都在三角形的内部,所以三角形的高的交点要根据三角形的形状来判定.其中锐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即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解答解:A、直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即直角顶点,不在三角形内,错误;
B、直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即直角顶点,不在三角形外,错误;
C、锐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不在三角形边上,错误;
D、锐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高的交点即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即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的位置要根据三角形的形状才能定,正确.
故选D.
点评注意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要根据三角形的位置而确定.
画△ABC中AB边上的高,下列画法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分析作哪一条边上的高,即从所对的顶点向这条边或这条边的延长线作垂线即可.
解答解:过点C作AB边的垂线.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作图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
  • B. 钝角三角形
  • C. 直角三角形
  • D. 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的特点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故错误;
B、钝角三角形,三条高不会交于一个顶点,故错误;
C、直角三角形的直角所在的顶点正好是三条高的交点,可以得出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D、能确定C正确,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用到的知识点是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AD为△ABC的中线,AB=AC,△ABC的周长为20cm,△ACD的周长为14cm,则AD=    cm.
分析如图,由于AD为△ABC的中线,那么D为BC中点,即BD=CD,又因为AB=AC,△ABC的周长为20cm,所以可以求出AC+CD的值,而△ACD的周长为14cm,由此就可以求出AD的长度.
解答
解:如图,∵AD为△ABC的中线,
∴D为BC中点,即BD=CD,
又AB=AC,△ABC的周长为20cm,
∴AC+CD=
1
2
×20=10cm,
而△ACD的周长=AC+CD+AD=14cm,
∴AD=4cm.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中线的性质,也利用了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然后求出所求线段的长度.
若AD是△ABC的中线,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AD平分∠BAC
  • B. BD=DC
  • C. AD平分BC
  • D. BC=2D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连接三角形的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解答解:A、AD平分∠BAC,则AD是△ABC的角平分线,故本选项错误;
AD是△ABC的中线,则有BD=DC,AD平分BC,BC=2DC,故B、C、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应用几何式子表示是解本题的关键.
在△ABC中,AC=3cm,AD是△ABC中线,若△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则AB=      cm
分析先根据中线的性质得出BD=CD,再根据若△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得出AB-AC=2cm,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AD是△ABC中线,
∴BD=CD,
∵△ABD周长比△ADC的周长大2cm
∴(AB+BD+AD)-(AC+CD+AD)=2cm
∴AB+BD+AD-AC-CD-AD=AB-AC=2cm
∵AC=3cm
∴AB=5cm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题时要注意三角形的中线和周长的综合应用.
判断:三角形的中线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
分析中线就是三角形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解答中线就是三角形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所以三角形的中线一定能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概念.
········ THE END ········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下一节:
命题与证明
· 命题与证明
返回乐学堂首页
题解视频
知识点视频
查看解析
查看介绍
返回例题
/
原速
1.2×
1.1×
0.9×
0.8×
清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