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申请,享受乐学堂完整版
老师申请:
所在地:
选择学校:
未找到您所在的学校?请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反馈。
学校人数:
QQ邮箱:
@qq.com
申请成功后,我们将发送邀请码到您的QQ邮箱。
温馨提示
1. 申请成为老师,才可以享受乐学堂完整版;
2. 审核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结果会发送到您的QQ邮箱;
3. 如有任何问题,可以扫描二维码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进行咨询;
4. 暂时不接受学生/家长申请,如有兴趣请访问乐乐课堂官网
申请使用乐学堂完整版
申请成功
亲爱的老师
审核结果将在一个工作日内发送至您的QQ邮箱。
您也可以加入乐乐课堂教师群(836985968),即时了解审核进展。
乐乐课堂教师群
申请已通过
请到QQ邮箱中查收邮件完成注册
特殊考点
网格中的相似介绍:

1. 掌握判定网格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的技巧。
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
  • A.
  • B.
  • C.
  • D.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C的三边,并求出三边之比,然后根据网格结构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三边之比,再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选择答案.
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AB=
22+22
=2
2

BC=
12+12
=
2

AC=
12+32
=
10

所以△ABC的三边之比为
2
:2
2
10
=1:2:
5

A、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
12+32
=
10
32+32
=3
2
,三边之比为2:
10
:3
2
=
2
5
:3,故A选项错误;
B、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4,
22+42
=2
5
,三边之比为2:4:2
5
=1:2:
5
,故B选项正确;
C、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
22+32
=
13
,三边之比为2:3:
13
,故C选项错误;
D、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
12+22
=
5
22+32
=
13
,4,三边之比为
5
13
:4,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网格结构的知识,根据网格结构分别求出各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并求出三边之比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棋盘上有A、B、C三个黑子与P、Q两个白子,要使△ABC∽△RPQ,则第三个白子R应放的位置可以是(  )
  • A.
  • B.
  • C.
  • D.
分析由要使△ABC∽△RPQ,需
AE
RF
=
BC
PQ
,然后利用方程求得RF的长,即可确定第三个白子R应放的位置.
解答解:∵要使△ABC∽△RPQ,
AE
RF
=
BC
PQ

3
RF
 =
2
4

解得:RF=6,
∴第三个白子R应放的位置可以是丁.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与方程思想的应用.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ABC相似的是(  )
  • A.
  • B.
  • C.
  • D.
分析本题主要应用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分别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已知给出的三角形的各边AB、CB、AC分别为
2
、2、
10

只有选项B的各边为1、
2
5
与它的各边对应成比例.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应用.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若使△ABC∽△PBD,则点P应在(  )处.
  • A. P1
  • B. P2
  • C. P3
  • D. P4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对边分别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来进行判定.
解答解:若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AC:AB:BC=
2
:1:
5

要使PD:PB:BD=
2
:1:
5
,点P只能在P3处,
故选C.
点评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复杂应用介绍:

1. 掌握相似三角形在复杂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亮亮和颖颖住在同一幢住宅楼,两人准备用测量影子的方法测算其楼高,但恰逢阴天,于是两人商定改用下面方法: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颖颖的头顶B及亮亮的眼睛A恰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D.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离CD=1.25m,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N=30m(C,D,N在一条直线上),颖颖的身高BD=1.6m,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0.8m.你能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帮助他们求出住宅楼的高度吗?
    
分析此题属于实际应用题,解此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此题需要转化为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即可.
解答解:过A作CN的平行线交BD于E,交MN于F.
由已知可得FN=ED=AC=0.8m,AE=CD=1.25m,EF=DN=30m,
∠AEB=∠AFM=90°.
又∠BAE=∠MAF,∴△ABE∽△AMF.
BE
MF
=
AE
AF

1.6-0.8
MF
=
1.25
1.25+30

解得MF=20m.
∴MN=MF+FN=20+0.8=20.8m.
所以住宅楼的高度为20.8m.
点评本题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住宅楼的高度,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小明想利用太阳光测量楼高.他带着皮尺来到一栋楼下,发现对面墙上有这栋楼的影子,针对这种情况,他设计了一种测量方案,具体测量情况如下:
如示意图,小明边移动边观察,发现站到点E处时,可以使自己落在墙上的影子与这栋楼落在墙上的影子重叠,且高度恰好相同.此时,测得小明落在墙上的影子高度CD=1.2m,CE=0.8m,CA=30m(点A、E、C在同一直线上).已
知小明的身高EF是1.7m,则楼高AB为    m(结果精确到0.1m).
分析此题属于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解题时要注意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解答解:过点D作DG⊥AB,分别交AB、EF于点G、H,
则EH=AG=CD=1.2,DH=CE=0.8,DG=CA=30,
∵EF∥AB,
FH
BG
=
DH
DG

由题意,知FH=EF-EH=1.7-1.2=0.5,
0.5
BG
=
0.8
30
,解得,BG=18.75,
∴AB=BG+AG=18.75+1.2=19.95≈20.0.
∴楼高AB约为20.0米.
点评本题只要是把实际问题抽象到相似三角形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解即可,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旋转相似模型介绍:

1. 旋转相似模型的结论及其应用。
如图,△ABC和△ADE中,∠BAD=∠CAE,∠ABC=∠ADE.
(1)写出图中两对相似三角形(不得添加字母和线).
(2)请选择其中的一对三角形,说明其相似的理由.
分析(1)根据有两组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得出△ABC∽△ADE,再由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得出△ABD∽△ACE;
(2)由(1)中可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又根据其对应角相等,即可判定其相似.
解答(1)解:△ABC∽△ADE,△ABD∽△ACE;
(2)△ABD∽△ACE.
证明:由(1)知△ABC∽△ADE,
AB
AD
=
AC
AE

∴AB×AE=AC×AD,
AB
AC
=
AD
AE

∵∠BAD=∠CAE,
∴△ABD∽△ACE.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熟记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如图,在△ABC和△ADE中,∠BAD=∠CAE,∠ABC=∠AD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BC∽△ABD
  • B. △ABC∽△AEC
  • C. △ABD∽△ACE
  • D. △ABD∽△ADE
分析△ABC∽△ADE,△ABD∽△ACE;
∠BAD=∠CAE,在此等式两边各加∠DAC,可证∠BAC=∠DAE,再结合已知中的∠ABC=∠ADE,可证△ABC∽△ADE;利用△ABC∽△ADE,可得AB:AD=AC:AE,再结合∠BAD=∠CAE,也可证△BAD∽△CAE.
解答解:△ABC∽△ADE,△ABD∽△ACE(2分)

证△ABC∽△ADE,
∵∠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4分)
又∵∠ABC=∠ADE,
∴△ABC∽△ADE.(5分)
AB
AD
=
AC
AE
.(7分)
又∵∠BAD=∠CAE,
∴△ABD∽△ACE.(8分)
点评本题利用了等量加等量和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共线三等角模型介绍:

1. 共线三等角模型中的角度推导;
2. 共线三等角模型的应用。
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E=60°,BD=4,CE=
4
3
,则△ABC的面积为(  )
  • A. 8
    3
  • B. 15
  • C. 9
    3
  • D. 12
    3
分析首先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C=∠ADE=60°,又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ADB=∠DEC,即可得△ABD∽△DCE,又由BD=4,CE=
4
3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AB的长,则可求得△ABC的面积.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DE=60°,
∴∠B=∠C=∠ADE=60°,AB=BC,
∵∠ADB=∠DAC+∠C,∠DEC=∠ADE+∠DAC,
∴∠ADB=∠DEC,
∴△ABD∽△DCE,
AB
DC
=
BD
CE

∵BD=4,CE=
4
3

设AB=x,则DC=x-4,
x
x-4
=
4
4
3

∴x=6,
∴AB=6,
过点A作AF⊥BC于F,
在Rt△ABF中,AF=AB•sin60°=6×
3
2
=3
3

∴S△ABC=
1
2
BC•AF=
1
2
×6×3
3
=9
3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此题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是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E=60°,BD=3,CE=2,则△ABC的边长为(  )
  • A. 9
  • B. 12
  • C. 15
  • D. 18
分析由∠ADE=60°,可证得△ABD∽△DCE;可用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表示出DC的长,进而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ABC的边长.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
∴∠B=∠C=60°,AB=BC;
∴CD=BC-BD=AB-3;
∴∠BAD+∠ADB=120°
∵∠ADE=60°,
∴∠ADB+∠EDC=120°,
∴∠DAB=∠EDC,
又∵∠B=∠C=60°,
∴△ABD∽△DCE;
AB
CD
=
BD
CE
,即
AB
AB-3
=
3
2

解得AB=9.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够证得△ABD∽△DCE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AD=12,点E在AD边上,且AE=8,EF⊥BE交CD于F.
(1)求证:△ABE∽△DEF;
(2)求EF的长.
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得∠A=∠D=90°,又由EF⊥BE,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DEF=∠ABE,则可证得△ABE∽△DEF;
(2)由(1):△ABE∽△DE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得
BE
EF
=
AB
DE
,又由AB=6,AD=12,AE=8,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E的长,由DE=AB-AE,求得DE的长,继而求得EF的长.
解答解:(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90°,
∴∠AEB+∠ABE=90°,
∵EF⊥BE,
∴∠AEB+∠DEF=90°,
∴∠DEF=∠ABE,
∴△ABE∽△DEF;
(2)解:∵△ABE∽△DEF,
BE
EF
=
AB
DE

∵AB=6,AD=12,AE=8,
∴BE=AB2+AE2=10,DE=AD-AE=12-8=4,
10
EF
=
6
4

解得:EF=
20
3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F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且AE⊥EF.则AF的最小值是    
分析设BE=x,则EC=4-x,先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AE=∠FEC,则可判断Rt△ABE∽Rt△ECF,利用相似比可表示出FC=
x(4-x)
4
,则DF=4-FC=4-
x(4-x)
4
=
1
4
x2-x+4=
1
4
(x-2)2+3,所以x=2时,DF有最小值3,而AF2=AD2+DF2,即DF最小时,AF最小,AF的最小值为
42+32
=5.
解答解:设BE=x,则EC=4-x,
∵AE⊥EF,
∴∠AEF=90°,
∴∠AEB+∠FEC=90°,
而∠AEB+∠BAE=90°,
∴∠BAE=∠FEC,
∴Rt△ABE∽Rt△ECF,
AB
EC
=
BE
FC
,即
4
4-x
=
x
FC
,解得FC=
x(4-x)
4

∴DF=4-FC=4-
x(4-x)
4
=
1
4
x2-x+4=
1
4
(x-2)2+3
当x=2时,DF有最小值3,
∵AF
2=AD2+DF2
∴AF的最小值为
42+32
=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也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在一块长为8、宽为2
3
的矩形中,恰好截出三块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直角三角形,且三角形的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其中面积最小的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的长是      
分析设AE边为x,则DE边为8-x,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截出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
设AE=x,则DE边为8-x,
∵△ABE∽△DEC,
AE
CD
=
AB
DE

x
2
3
=
2
3
8-x

整理得x2-8x+12=0,
解得x1=2,x2=6(舍去),
因此较短直角边的长为2.
故应填2.
点评本题主要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在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ABCD中,P为AB边上任意一点(P不与A、B两点重合),连结DP,过点P作PE⊥DP,垂足为P,交BC于点E,则BE的最大长度为    cm
分析☆设AP=x,BE=y.通过△ABP∽△PCQ的对应边成比例得到
AD
BP
=
AP
BE
,所以
10
10-x
=
x
y
,即y=-
1
10
x2+x.利用“配方法”求该函数的最大值.
解答解:设AP=x,BE=y.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90°
∵PE⊥DP,
∴∠2+∠3=90°,∠1+∠2=90°
∴∠1=∠3,
∴△ADP∽△BPE,
AD
BP
=
AP
BE
,即
10
10-x
=
x
y

∴y=-
1
10
x2+x=-
1
10
(x-5)2+
5
2
(0<x<10);
∴当x=5时,y有最大值
5
2

故答案是:
5
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关键在于理解题意运用三角形的相似性质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求最大值时,运用到“配方法”.
三角形内接正方形介绍:

1. 三角形的内接正方形与三角形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
如图,四边形EFGH是△ABC内接正方形,BC=21cm,高AD=15cm,则内接正方形EFGH的边长是    
分析根据题意易证△AHG∽△ABC,列出比例关系,可以解出内接正方形EFGH的边长.
解答解:设AD与HG的交点为M,
由题意知,
∵四边形EFGH是△ABC内接正方形,
∴HG∥BC,
∴△AHG∽△ABC,
HG
BC
 = 
AM
AD

HG
21
 = 
15-HG
15

解得HG=
35
4

故内接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
35
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点,不是很难.
如图,已知△ABC中,若BC=6,△ABC的面积为12,四边形DEFG是△ABC的内接正方形,则正方形DEFG的边长是    
分析如图,作辅助线;证明DE=DG=MN(设为λ),得到AM=AN-λ;证明△ADG∽△ABC,列出比例式
4-λ
4
=
λ
6
,求出λ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N⊥BC,交DG于点M;
∵四边形DEFG是正方形,
∴DE=DG=MN(设为λ),则AM=AN-λ;
∵BC=6,△ABC的面积为12,
1
2
×6AN=12,
∴AN=4,AM=4-λ;
∵DG∥BC,
∴△ADG∽△ABC,
4-λ
4
=
λ
6

解得:λ=
12
5

故答案为
12
5
点评该题以正方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的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等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
画平行线构造相似介绍:

1. 画平行构成A字形或8字形求线段比例。
△ABC中,D在AB上,且AD:DB=2:1,E是CD的中点,连AE并延长交BC于F,则EF:AE=(  )
  • A.
    1
    6
  • B.
    1
    5
  • C.
    1
    4
  • D.
    1
    3
分析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将两条线段的比转化为其余已知线段的比即可.
解答解:过点D作DG∥AF交CB于点G,
∵AD:DB=2:1,
∴DG:AF=BD:AB=1:3,
即DG=
1
3
AF
∵E是CD的中点,
∴FE=
1
2
DG,
∴EF=
1
6
AF,
∴EF:AE=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知识,难度较大,注意熟练运用中位线定理.
如图,已知点O是△ABC中BC边上的中点,且
AB
AD
=
2
3
,则
AE
AC
=    
分析过B作BF平行于AC,交DE于点F,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两对内错角相等,再由O为BC的中点,得到BO=CO,利用AAS可得出三角形BOF与三角形CO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出BF=EC,再由BF平行于AE,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列出比例式,根据已知AB与AD的比值求出BD与AD的比值,即可得到BF与AE的比值,将BF等量代换为EC,可得出EC与AE的比值,根据比例的性质即可求出AE与AC的比值.
解答解:过B作BF∥AC,交DE于点F,
∵BF∥AC,
∴∠FBO=∠C,∠BFO=∠CEO,
又O为BC的中点,∴BO=CO,
在△OBF和△OCE中,
{
∠FBO=∠C
∠BFO=∠CEO
BO=CO

∴△OBF≌△OCE(AAS),
∴BF=CE,
AB
AD
=
2
3
,∴
BD
AD
=
1
3

又∵BF∥AE,∴
BD
AD
=
BF
AE
=
1
3

CE
AE
=
1
3

AE
AC
=
AE
CE+AE
=
3
4

故答案为:
3
4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比例的性质,其中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BF∥AC是解本题的关键.
角平分线定理介绍:

1. 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在△ABC中,∠BAC=90°,AB=6,AC=8.AD平分∠BAC交BC于D,则BD的长为    
分析利用角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直接求解.
解答解:∵∠BAC=90°,AB=3,AC=4,
∴BC=
AB2+AC2
=
62+82
=10,
∵AD平分∠BAC,
AB
AC
=
BD
CD

BD
CD
=
3
4

∴BD=
3
7
BC
解得BD=
30
7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相应的高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交AC于E,如果
AE
EC
=
2
3
,那么
AB
AC
=(  )
  • A.
    1
    3
  • B.
    2
    3
  • C.
    2
    5
  • D.
    3
    5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易证EA=ED,△CED∽△CAB,从而求得
AB
AC
的值.
解答解:∵AD为△ABC的角平分线,
∴∠BAD=∠EAD,
∵DE∥AB,
∴△CED∽△CAB,∠BAD=∠EDA.
∴∠EDA=∠EAD,
∴EA=ED,
AE
EC
=
2
3

∴ED:EC=2:3,
那么
AB
AC
=ED:EC=2:3.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成比例.同时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射影定理介绍:

1. 射影定理:
①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②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2. 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①AD^2=BD•DC;
②AB^2=BD•BC;
③AC^2=CD•BC。
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DE⊥BC,BD⊥DC,垂足分别为E,D,DE=3,BD=5,则腰长AB=    
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E的长,再利用∠CBD的正切值列式求出CD,然后根据等腰梯形的腰长相等解答.
解答解:∵DE=3,BD=5,DE⊥BC,
∴BE=
BD2-DE2
=
52-32
=4,
又∵BD⊥DC,
∴tan∠CBD=
CD
BD
=
DE
BE

CD
5
=
3
4

解得CD=
15
4

∵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AD∥BC,
∴AB=CD=
15
4

故答案为:
15
4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解更加简便.
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点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C•BC=AB•CD
②AC
2=AD•DB
③BC
2=BD•BA
④CD
2=AD•DB.
  • A. 1个
  • B. 2个
  • C. 3个
  • D. 4个
分析由在△ABC中,∠ACB=90°,CD⊥AB,易证得∠BDC=∠BCA=∠CDA=90°,又由∠A=∠A,∠B=∠B,根据有两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即可证得△ACD∽△ABC,△BDC∽△BCA,则可得△ACD∽△C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在△ABC中,∠ACB=90°,CD⊥AB,
∴∠BDC=∠BCA=∠CDA=90°,
∵∠A=∠A,∠B=∠B,
∴△ACD∽△ABC,△BDC∽△BCA,
AC
CD
=
BC
AB
BC
AB
=
BD
BC

∴AC•AB=BC•CD,故①正确;
BC
2=BD•BA,故③正确;
∴△ACD∽△CBD,
AC
AD
=
AB
AC
CD
BD
=
AD
CD

∴AC
2=AD•AB,CD2=AD•DB,
故②错误,
④正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3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对应线段的对应关系与比例变形.
········ THE END ········
特殊考点
下一节:
锐角三角函数
· 锐角三角函数
返回乐学堂首页
题解视频
知识点视频
查看解析
查看介绍
返回例题
/
原速
1.2×
1.1×
0.9×
0.8×
清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