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北京二中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北京试卷、东城区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同学们,自迈入中学大门,丰富的活动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初一年级在西山森林公园进行建队等相关活动,活动内容很丰富,邀请你参与。
       拟写发言稿。下面是一名同学准备的发言稿,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
       2021年10月17日,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在西山森林公园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建队仪式,学校多位领导莅临现场参加了活动。
       秋季的北京天高云淡,城里城外景色美不胜收。西山山脉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庄严的建队仪式在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这一广场是为了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国家统一和人民解放事业牺牲于台湾的无名英雄而建,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处纪念牺牲在隐蔽战线上英雄的场所。他们为了实现国家统一,与亲人jué(  )别,毅然决然奔赴战场,埋骨他乡。如今,英雄的灵魂终于有了着落。广场上屹立着四位英雄的塑像,粗犷的线条雕刻出英雄们坚毅的面庞、不屈的灵魂。青山处处埋忠骨,我们默默祈祷,英雄们在静谧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得以安息。镌刻在浮雕背面的主碑铭,以典雅的文言写就,微言大义,字字千钧,赞颂了他们的丰功伟绩。今天让我们为英烈献上鲜花,齐诵铭文,声震云xiāo(  ),在火红的秋色中缅怀先烈们!
(1)结合语境,加点字读音准确的一组是       
A.莅临(lì) 着落(zháo) 粗犷(kuàng)
B.莅临(wèi) 着落(zháo) 粗犷(guǎng)
C.莅临(lì) 着落(zhuó) 粗犷(guǎng)
D.莅临(wèi) 着落(zhuó) 粗犷(kuàng)
(2)根据拼音在这段文字括号中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是       
A.诀 霄 B.决 宵 C.诀 宵 D.决 霄
(3)小文同学对上述材料中的画线词语进行了赏析,下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映衬”这里是形容词,写出了西山山脉和蓝天相互衬托,显得更加美丽的样子。
B.“庄严”这里是褒义词,表现了建队仪式的庄重严肃。
C.“雕刻”这里是名词,表现了英雄们不屈服的精神。
D.“静谧”这里是贬义词,写出了西山森林公园的宁静,表达了我们向英雄学习的决心。
(4)庄严肃穆的建队仪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截取四位同学写的感受。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四位烈士塑像,耳边响彻着《少年先锋队队歌》,那一刻我终于感受到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自豪与骄傲油然而生。
B.本次建队仪式让我知道了英雄们为了祖国的统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在学习上应该各得其所,提高成绩,将来报效祖国。
C.看着眼前青翠的西山,听着主持人的介绍,我恍然大悟:锦绣山河是烈士们拼命守护的东西,美好的今天正是这份坚守的续章。
D.作为班级代表,我小心翼翼地将鲜花放在烈士雕塑前,将自己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都寄托在这一束鲜花中。
(5)同组的小文拿不准“美不胜收”中“胜”的含义,请你根据在字典里查到的资料,帮他选出正确的释义       
胜:①优美的地方或境界:引人入~;②超过:今~于昔;③能担任,能承受:不~其烦;④尽:不~枚举。
A.①
B.②
C.③
D.④
2.寻找传统文化。西山不仅风景优美,历史文化也丰富,也请你参与活动,完成问题。
       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西五环外的小西山上,虽然知名度不高,但胜在景区幽静,游客不多。所处的西山山脉在冬季雪景尤为清丽,被称为“西山晴雪”,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香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因此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鲁迅先生和朱自清先生都在北京任教过,他们为看西山晴雪都曾登临西山,更增添了西山的文化意味。
(1)隶书方劲古拙,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中正典雅;行书书写灵动,游丝牵连,潇洒飘逸;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酣畅淋漓。如图是同学在香山临帖写的书法作品,你认为它最接近的一种书体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2)进入初中,正好学了鲁迅先生、朱自清先生、老舍先生的文章,下列作家作品内容与对联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听牧童短笛欢唱 盼东风脚步快来
②晴天晴雪晴宝地 暖山暖水暖济南
③朝花夕拾童年趣 呐喊彷徨民族魂
A.鲁迅 老舍 朱自清 B.朱自清 鲁迅 老舍 C.老舍 朱自清 鲁迅 D.朱自清 老舍 鲁迅
(3)小文在参加完活动后绘制了一幅小报,决定在小报上配一副关于西山晴雪美景的对联。但不小心将纸张打湿,请你从以下四个字中选出两个字,组成完整的对联,并按照对联的书写格式将完。

可选的四个字:动  固    兴  平
上联:      
下联:      
3.默写。
(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六十而耳顺,            。(《论语》)
(5)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            。”
4.古诗文阅读。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首联以叙事开头,用“      ”交代自己旅人身份,“      ”引出颔联写水面所见;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       的哲思;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2)请你展开想象,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脑海里呈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抒发的情感不一致的是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C.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去后乃至╲从始至终
B.尊君在不╲传不习乎
C.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D.饭疏食╲饭来张口
(2)翻译文中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翻译: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理解:友人没有及时赴约,还当着元方的面辱骂陈太丘,但友人在被指出错误后马上悔改了,元方头也不回进门,也就表明原谅他了。
B.【乙】句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理解:温习旧知识,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中间的关键步骤是深入思考,融会贯通,这样才可以成为老师。
(3)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与《<论语>十二章》(节选),你认为共同提倡了一种什么样的美好品质,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6.阅读名著的过程也是体验名著内容的过程,我们常会被其内容触动心弦,与其中的人物同悲欢、共忧喜,这就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共鸣”。请在你这学期读过的名著中(《西游记》《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选择一本,结合书中两个具体内容,说说你与他们同喜同忧的体验。(100字左右)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__________
代蕊       ①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②早起,春山寂寂,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入人耳来,顿时清醒不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③于是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久地听着一声声鸟叫。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发了疯似的“黄”,一大片一大片麦苗发了疯似的“青”,一块儿黄连着一块儿青,一块儿青连着一块儿黄,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
       ④而此时,鸟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A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⑤晴日里听鸟叫与雨日里听大为不同,正所谓晴有晴的好,雨有雨的妙。倘若是晴天,春山空旷,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晰。一声声的鸟叫从远天云外传来,让人只觉得更加空旷。年少时读王籍的《入若耶溪》,还不曾有过“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如今听得久了,愈发觉得那一个“幽”是那样的动人,那意境“哗”的一下子就出来了。
       ⑥若是雨日,就别有一番情趣了。清明前后,雨水颇多,窸窸窣窣的雨声里夹杂着一声声鸟鸣,这声音听着就不是空旷,而是空灵。一声声的鸟鸣仿佛是抖落了雨水一般,清脆不已。当此际,恰是鸟声最欢的时候,平日里端坐屋内看书,竟感觉所有的雨声都挟裹了鸟鸣落到了书页间,顿生春意。
       ⑦《小窗幽记》里写春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山居听得的可不独独是黄鹂,B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⑧不得不承认,这些山间的鸟儿确实比人更懂“春光易逝”这个词。不信你听,此时山间群鸟正喧哗,而人间却又有几人在这大好晨光中醒来呢?
(1)阅读完本文,请给文章拟个合适的题目。
(2)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朗读,文章会更动人,请仿照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对B句进行一处设计。
文中A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朗读设计示例:“更”要重读,强调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极为美妙,要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文中B句: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朗读设计:      
(3)文中结尾从词语“      ”与句子“      ”,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8.阅读《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完成以下题目。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受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求学,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1)这篇文章是袁隆平院士80高龄时怀念母亲而写,文章以深情的笔调回忆了母亲与自己生活的经历:(每空不超过8个字)
①1957年前,      
②中秋节,未能见最后一面
③幼年,      
(2)文中第④段划线句描写很生动,结合语境,试分析其妙处。
(3)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以第二人称(“您”)来抒发对母亲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除思念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情感。
9.亲爱的同学,袁隆平院士运用自己亲身经历和真挚的感情写出打动所有读者心灵的文章。进入中学后,你的体验也很多,现在拿起笔,写下你的亲身经历和真情实感,请以“记我一次愉快的体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请写初中以后的生活体验,不得出现真实老师或学生姓名。
(3)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5段。(4)字数500-800。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