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北京市101中学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北京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在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举行了“牢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活动,在展示交流会上,各组分享研究成果,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组同学搜集了关于“红船精神”的相关内容,请阅读后协助他们完成问题。
红船虽小,______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30日晚,因突遭法租界巡捕搜查,会议被迫zhōng_____①止。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们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小城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由此,中国革命渐成烽火漫天之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以改写。这条小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永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薪火不断,照亮奋斗航程       秀水泱泱,当年南湖的那条游船早已不复存在【甲】岁月流,“红船精神”却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薪火相传。百年以来,正是凭借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凭借着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凭借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外敌入侵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yuè____②。百年间,这条小小的红船穿越激流险滩,在战争洗礼中不断前进,在改革探索中不断强大,有人形容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乙】可是今天,它已变成一艘巍巍巨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领航中国,行稳致远。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载zǎi 转zhuǎn B.载zài 转zhuàn C.载zài 转zhuǎn  D.载zǎi 转zhuàn
(2)在两段文字的横线处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终 ②跃 B.①中 ②越 C.①中 ②跃  D.①终 ②越
(3)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4)组长准备用一副对联作为两段文字的小标题,根据内容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红船虽小,______
下联:薪火不断,照亮奋斗航程
A.一路坎坷前行
B.播下革命火种
C.不畏风雨兼程
D.书写百年历史
2.第二组同学介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请你根据下面的发言稿,完成问题。
       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巨制《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一改同类题材的作品死板、教条的现状,积极探索将红色基因注入史诗书写,把崇高品格融于人性描摹,因此在微博、B站等平台引发诸多热议,强势“破圈”,吸引了大量观众,获得了不俗口碑;同时,①____。《人民日报》评价《觉醒年代》不仅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是一部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在叙事表达上,剧中多次使用隐喻手法。有细心的观众称赞张永新导演是一位“细节控”,拍摄的很多镜头都自有深意。导演对“骆驼”这一动物的刻画就让观众惊艳,骆驼蹄子踩在两千五百年亘古不变的车辙上,隐喻着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真实位置。漫天的风沙、老旧的帝都象征风雨飘摇的大环境,为一代先知者走向觉醒做背景铺垫。设计之巧妙,内涵之②______,视觉效果之震撼,获得观众力赞。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觉醒年代》聚焦建党风云人物,通过塑造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典型人物的精准塑造,展现了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和卓越贡献。他们的形象、气质,一个动作、一句语言,与家人的相处、与同仁的交流,都让观众感觉到他们是那么有血有肉。剧中每个人物都不是“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除了沉着冷静、积极乐观,他们也表现出思想上的不成熟,甚至精神上的“分裂”。
       总的来看,《觉醒年代》无论是在人物塑造上的精准力,还是在叙事表达上的创新力,都表现了剧组求真务实、力创精品的宗旨。正如导演张永新所说的,这部剧的创作原则是抓其“神”,抓住“神”就等于抓住了灵魂。
(1)依据上下文,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和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更引起专家的“自来水式”转发和推荐 ②深厚
B.①专家更是“自来水式”转发和推荐 ②深沉
C.①更引起专家的“自来水式”转发和推荐 ②深沉
D.①专家更是“自来水式”转发和推荐 ②深厚
(2)请结合语境,解释“破圈”在此处的含义。
(3)语段中的画线句表达欠妥,请结合语境加以修改。
3.第三组同学准备制作宣传展板,以下是他们整理的相关内容,请阅读后完成问题。
       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孺子牛精神,随历史的演进闪耀着时代之光。“孺子牛”一词来源于《左传》的一个典故,原意是指父母爱子心切。后来,鲁迅先生在《自嘲》诗中将其扬弃和升华,使之成为“俯下身去,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精神的象征。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自此,孺子牛成了“人民公仆”的代名词。
(1)请把文段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2)展板中的几幅书法作品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对这几幅作品说法有误的是       

A.第一幅作品字体为行书,笔意连绵潇洒,一气呵成,狂放恣意。
B.第二幅作品字体为隶书,横画蚕头雁尾,字体宽扁,庄严大气。
C.第三幅作品字体为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沉稳。
D.第四幅作品字体为篆书,笔画圆润,线条匀净,体正势圆。
4.默写。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      。(李商隐《贾生》)
(3)莫言下岭便无难,      。(杨万里《过松源县漆公店》)
(4)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7)《望岳》中表现杜甫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精神的句子是             
(8)《陋室铭》中描写陋室周围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9)《爱莲说》中表现莲花不受环境影响,卓尔不群的句子是             
5.古诗阅读。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鲜艳繁复的新衣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换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6.文言文阅读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       伊犁城中无井,咸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水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土厚水深,灼然不谬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八)注: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清朝官名;③绠:绳子;④灼然:明白的样子;⑤谬:荒谬,错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十余岁 可以调素琴,金经
C.石性坚重 拔木就根下凿井
D.树得活 尔敢轻吾射
(2)对下列语句的翻译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能找到。
理解:此句告诉我们僧人按照常规思维,从山门倒塌的位置找起,结果却一无所获。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怎么能够因为大水而冲走呢?
理解:此句运用反问,写出了讲学家对寺僧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的嘲笑。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穴。
理解:此句阐释了石头重,沙土松,在水流的反作用力下所形成的结果。
D.特汲水须修绠耳。
翻译:只不过打水需要很长的绳子罢了。
理解:此句直接写出了古雍州土地肥沃、水源深埋的特点。
(3)【甲】文中老河兵正确判断出石兽的位置,【乙】文中佐领准确找到水。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他们能够解决问题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7.《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书中神奇的海底世界、曲折惊险的情节、大胆的科学幻想都深深吸引着我们,并带给我们很多感受和思考。请你从以上,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一谈你的感受或思考。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监测地球大气的风速、气压和密度,从而确保航天器进入大气时的安全。然而,人类对于火星的大气环境知之甚少,导致登陆火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很多登陆火星的探测器都是殒命于此。另外,因为地球和火星相距遥远,通信存在很大的延迟,地球上的控制中心不可能实时控制火星上的探测器。目前,火星正是远离地球的时候,从地球上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以光速传播,要17.7分钟的时间才能抵达火星。因此,只能全权交由探测器自主降落火星,这就对探测器的自主降落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可见,登陆火星的难度极高。
       我国火星探测开始相对较晚,且起初较为曲折。2007年,随着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成功,我国也与俄罗斯开展“探火”合作——“萤火一号”探测器搭载俄罗斯的“福波斯——土壤”探测器发射。然而遗憾的是,“福波斯土壤”还没有冲出地球轨道,它就由于变轨不成功在地球大气层提前坠毁。
“搭顺风车”的路走不通,2009年,有专家提议我国已具备条件,可以自主研发火星探测技术。2016年,我国“探火”项目立项,2018年正式启动,从此开创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探火”之路。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难度很大。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历次火星探测任务整体的成功率仅有50%左右,着陆类任务的成功率更低,只有40%多一点。中国为什么首次探测火星便能够取得成功?
       对此问题,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解释说,这次探测火星能一次性成功和我国日积月累的航天基础密不可分,特别是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奠定的技术和设备设施基础,长征5号运载火箭提供的必备发射能力。有了这些基础,大家认为“踮踮脚、伸伸手”,一步实现探火成功是风险可控的……
       张荣桥表示,我国的探火方案整体上更加节省经费,特别是在技术上实现了跨越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材料三】
       2021年6月11日,我国“祝融号”火星车终于宣告传回首批火星影像,这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表面巡航达90天,主要任务是人类“探火”历程中隽永的主题——探测生命,探测水源。同时,“祝融号”也关注火星与太阳系相互作用下的演变。据了解,火星曾经拥有和地球类似的磁场,但后来在太阳风的轰击下磁场消失,留下如今的荒凉面貌。“祝融号”将通过表面磁场探测仪和火星气象测量仪,探测这些问题。此外,“祝融号”还携带地形相机、多光谱相机等6台仪器,如地形相机就能为我们记录下火星的“写真”。
       此前,天问一号已完成进入环火椭圆轨道和软着陆于火星表面的任务;当下,随着“祝融号”巡航照片的传回,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首个一次性完成探火“绕、①、②”任务的国家,成为在火星上进行软着陆的第三个国家,并成为部署火星车巡视探测的第二个国家!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
(1)根据材料一,下面不属于火星探测困难重重原因的一项是       
A.人类对于火星的大气环境知之甚少,导致登陆火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B.地球和火星相距遥远,通信存在很大的延迟,控制中心不能实时检测火星探测器。
C.从地球发射出的无线电信号不能及时抵达火星,全权交由探测器自主降落火星。
D.我国与俄罗斯开展“探火”合作,然而却以探测器发射失败而告终。
(2)根据材料三,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文字。(每空一字)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国火星探测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棵树的智慧
秦若水

       ①我喜欢这片黑槐林。它就在我们学校四百米跑道内的操场绿地里,一棵连着一棵,排着有序的队列,像出操的莘莘学子。我更喜欢把它们比作宁静的港湾,它们随着跑道成弧形排列,真像静谧的怀抱。早晨或者傍晚,它们沐着阳光而肃立,我就静静地站在某棵树的下面,看它的绿意葱笼,看它的枝繁叶茂,看它的子女成群,看它的合家幸福,常常看得我满心欢喜。
       ②我最喜欢的是看黑槐树开花。黑槐树开不出惊世骇俗的艳绝丽绝之花,它的花很小、很白,一蓬蓬,一穗穗,那么小心,那么内敛,那么自得,默默地开着自己的花。不争艳,不媚俗,只开自己心喜之花,只做自己的白衣仙子,然后,会结荚子,名曰槐角,字连墩,槐角也是极低调的,两三个小粒便自成一串,小串与小串之间礼貌地保持着距离,风一吹,远看是一穗一穗晃动的绿影,近看又是挂满枝头垂覆下的绿阴,看着不起眼,用指肚捏一捏粒粒圆润饱满,槐角成熟后便掉在地面,干脆利落。清清爽爽开花,利利落落做树,可以与他人无关,确实与他人无关。
       ③今年,我一直在等黑槐林的黑槐开花。从第一片叶子,到叶满枝头,再到浓荫铺地,我天天都去观望。有布谷路过、鹊鸟登枝,却没有看到黑槐开花。走过春,走过夏,黑槐林一直沉默着,没有开花,如果不是因为太心伤,我相信它们是不会这样做的。它们在无声地抗议着什么。
       ④去年七月,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黑槐林里每一棵黑槐树都约好了似的憋满了槐米,串串蓬蓬,喜气洋洋。那真是个夏天的样子啊。【甲】再过些时日,就会有白色的小米粒样的花开,然后那些叫槐连墩的娃娃们便会跑出来,吹着淡淡的药香,浸润着整个林子。
       ⑤那个时候学校已经放假,静寂的林子是鸟鹊们的天堂。清晨或者傍晚,我还是常常踱过去,享受清闲宁静。有一天,暮色四合时,我踱过去,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抬头望,一树槐米被乡里街坊们尽数采去,原来密不透风的叶盖已经稀稀疏疏、透天望月。
       ⑥枝折花去,满地凄凉。饱受磨难的它们抗议是应该的,就像那倔强骄傲的牡丹。
       ⑦三年前,有个女学生从自家牡丹园里移了一棵叫“洛阳红”的牡丹给我。欣喜之余,我忙买了一个超大号的白瓷盆栽种,那“洛阳红”在田里已长多年,年年花开如酒,香醇香艳无比,若是盛放时节,那一层层铺展开的花瓣直晃人的眼,像婀娜的烟云,像璀璨的晚霞,花团锦簇,傲人夺目。学生送我时,它已有花蕾待放。我精心呵护,时时察看,期待它硕大的花朵开放。有个朋友对这棵“洛阳红”也垂涎得很,天天过来探望,并请求我分些给她。手起刀落,在花盆里切了半株牡丹,连根带叶带花蕾送给了她。一个月后,朋友告诉我,那半株牡丹花没开便好端端地死去了。我的何尝不是?我留下的半株牡丹虽然成活,但自缩花蕾,不再开花,秋来时,它早早褪下叶子,关了家门。
       ⑧三年过去了,任我怎样浇水施肥,它也只是长些绿叶,不开花。移了它的魂,切了它的骨,它变成了冷美人,不给花貌,不给笑容,静默着,仿佛用不开花的方式在抗议。
       ⑨所以,我想,今年黑槐林拒绝开花已成定局。去年断枝断骨,妻离子散,换了谁都会抗议。
       ⑩今年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前两天清晨,我去黑槐做瑜伽,猛抬头,【乙】看到有树头顶小小黄黄的花蕾,一锥锥,一蓬蓬。槐米!我惊呼。接下来的几天里,它们都次第捧出各自的花蕾,整个黑槐林黄绿绿地静默着。
⑪痛,谁也不会忘记。但黑槐们和牡丹不同,它们选择了继续开花,并且用开得更好更美的方式去抗议往年的不公,同是用静默抗议,牡丹贞洁,千年冷漠,誓死不理;而黑槐却用智慧漠视痛苦,淡泊宁静。它默默地活好在自己的季节里,尽职尽责,按时开花,活好在当下,用最自然最朴素的方式。
⑫我惊叹一棵树的智慧。
(原文有改动)(1)文章写了不同时期,作者看到黑槐树的不同状态和境遇,请依据时间顺序,用原文语句填写。
       去年七月,我看到的黑槐花“      ①”;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地残枝断叶,原因是“      ②”;今年走过春,走过夏,我等待它再次开花,黑槐树却一直“      ③”;今年暑假,学生离校,林子寂静,我惊奇地发现,“      ④”,于是我惊叹它的智慧。
(2)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是对黑槐开花的描写,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3)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以致为大家所共同拥有。”读了本文,你会把它推荐给下面的哪一位同学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甲同学:处事张扬,做事比较情绪化。
乙同学:极度自卑,遇事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10.一次尝试需要勇气,一次选择需要自信,一次创造需要智慧……升入初中以来,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感悟。请以“那一次,我真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相应位置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