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北京试卷、东城区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问题。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甲】(①南腔北调 ②普通)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乙】(①敏而好学 ②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丙】(①商酌 ②确定)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pì   ①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zuò  ②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誊 ②做cuì tiē
B.①誊 ②做zú tiě
C.①譬 ②作zú tiě
D.①譬 ②作cuì tiē
(2)结合语境,为文中【甲】【乙】【丙】三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甲】①【乙】①【丙】②
B.【甲】①【乙】②【丙】①
C.【甲】②【乙】②【丙】①
D.【甲】②【乙】①【丙】②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安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待人接物的坦率、真诚。
B.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理解:这段话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对人对事的态度,既诚恳谦逊,又严谨认真。
C.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理解: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时,心里只装着读者,而不追求文章的文学性。
D.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理解:这句话通过一些小事,细致入微地表现出叶圣陶先生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
(4)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竟然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已。
B.他同样是一以贯之,严格律已。
C.他竟然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D.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5)下面是一位同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源于仁心,成于  ①,  ②誉满天下;
出自   ③,为在大气,文章名传  ④。
A.①细处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内外
B.①小节 ②德行 ③真意 ④八方
C.①细处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内外
D.①小节 ②诗词 ③感情 ④八方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项是(  )
  • A. 《孙权劝学》——司马迁——《资治通鉴》
  • B. 《木兰诗》——北朝民歌——《乐府诗集》
  • C. 《卖油翁》——欧阳修——《归田录》
  • D.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朝花夕拾》
3.默写。
(1)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4)《陋室铭》中,把陋室和古代名贤的居室进行类比的句子是:      
4.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内容 诗人的情感 
首联 农家盛情款待客人        
颔联 山间水畔之景 由疑惑转为②       
颈联        赞美 
尾联 诗人期许再来做客 留恋热爱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含着什么哲理?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 老当益壮 精益求精 B.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旗帜鲜明 C.中通外直 四通八达 精通业务 D.水陆草木之花 取而代之 君子之交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理解:这句话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花高洁、质朴、庄重的美德,也寄寓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理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渴望避开污浊的现实,充分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爱莲说》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请你分别说说它们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链接材料】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山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节选自郑板桥《板桥题画•兰),有删改)
注:①[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②[告莫]即将结束。“莫”同“暮”。③[就]靠近。④[那]疑问代词,怎么。后写作“哪”。
6.圈点批注是读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批注可以从作品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着手,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请结合《骆驼祥子》选段,在批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内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②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灵便;设若口齿伶俐是出于天才,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是老看着自己的心。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开的那条路儿走;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1)第①段主要运用了 ①      描写,突出了祥子结实、健壮的特点。
(2)从第②段中两个“②      ”和一个“不喜欢”,可以看出样子是一个沉默、不爱说闲话的人。
(3)画线句表现了样子 ③      的特点。
7.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选段,完成问题。
       ①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敌人的死尸像谷个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飞机挪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掉,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想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迸裂,涂了一地。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街着敌人的半块耳朵。在拖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抱得那样紧,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虽然这个连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300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②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我们革命军队又不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就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湖湿的防空洞说:“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得慌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不能晒,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达边说话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的说:“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啊?”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苦,你们对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一定恰当啊,我们是想要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钢子儿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们的祖国去。”
(1)选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2)选文第①段对战斗场面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请结合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改成“他想了一下才同答我,他们什么也不要。他笑着,又说,他们心里是想要一块铜子儿大小的东西——‘朝鲜解放纪念章’,他们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祖国去”可以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8.阅读《雨》,完成问题。

王蒙       ①我喜欢雨,从小。
       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小雨便是大自然的温柔与谦逊,大自然的慷慨与恩宠,却也是大自然的顽皮。它存在着,它抚摸着,它滋润着,却不留下痕迹。用眼睛是很难找到它的,要用手心,用脸颊,用你的等待着春的滋润的心。
       ③也有“凄风苦雨”“秋风秋雨愁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其实那倒不一定是“一场秋雨一场寒”,的秋天。即使这样的天气也给繁忙的人们带来休息,带来希望,带来遐思。
       ④正因为有雨中的忧伤的甜蜜,人们才伸出双臂歌唱雨后初阳的万道金光。
       ⑤而暴雨和雷雨又是多么欢实,它们驱走暑热,它们解除干渴,它们弥合龟裂,它们叮叮咚咚地敲响沉闷的大地,它们咋咋呼呼地嬉闹着对人们说:“别怕,我们折腾一会儿就走。”
       ⑥小时候,我最喜欢北京城夏日的大雨。雨中,积水上冒出一个又一个的半圆形的小泡儿。
       ⑦“似水晶,非琉璃,又非玻璃,霎时间了无形迹。”我的姨妈教过我这样的谜语。
       ⑧一九五八年的特别炎热的夏天,我下乡以前暂在景山公园少年宫劳动,盖房当小工,每天担四十多斤一块的大城砖,很累。一天早上刚开工便赶上了天昏地暗的大雨,“头儿”只好宣布放假。我落汤鸡似的回到家,换了一身衣服,打起雨伞,和同样处于逆境的爱人到新街口电影院看电影《骑车人之死》去了。电影看完了,大雨威势未减。这是一九五八年,也许是五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我们度过的最快乐的一天,而这一天,是雨赐给我们的。
       ⑨就是让雨淋个透也未尝不是人间快事。在新疆的草原上,我曾经骑着马遭遇过一次短暂的却是声势浩大的雹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一株可以略略遮雨的小树也没有。没法子,除了百分之百不打折扣地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之外,没有别的路。当理解了这种处境以后,我便获得了自由,我欣然地、狂喜地在大雹雨中策马疾驰。
       ⑩这种经验我写在小说《杂色》里边了,但我觉得没有写好。如果有机会,不,不管有没有机会,将来我一定要再写一次草原上的夹着雹子的暴雨。
⑪这豪兴也要有一个条件,就是在前方不远,有哈萨克牧民的温暖的帐篷。兄弟般的哈萨克人会亲切地接待你,会给你一碗滚热的奶茶,会生起他们的四季不熄的火炉,烤干你的被雨打湿了的衣裳。
⑫我们常常说“风吹雨打”,毛主席说要“经风雨、见世面”,我们还说什么经历了“风风雨雨”。这不但让人骄傲,也让人欢喜,不但让人刚强,也让人快活,像我那次在新疆的草原上那样。
⑬而我现在正航行在从武汉到重庆的长江航道上,又赶上了雨。雨对我有情,我对雨有意。
⑭在避风的那一面的甲板上,你看不到也摸不着雨。在船头,雨丝向你迎面喷来,在迎风的那一面,雨丝拉曳成了长线。
⑮江上的雨和人似乎更加亲近。坐船的人都爱水,靠水,感谢水。而正是雨供给着江水。江水升腾着雨。当轮船疾驶的时候,浪花飞溅到甲板上,那不就是雨么?
⑯天色虽然阴霾,两岸的垂柳和庄稼却被雨洗得更加碧绿。没有打伞也没有穿雨衣,最多戴一个草帽的岸上的女人们的服装在雨中显得分外艳丽。连岸上的黄土和石头也在雨水中映着洁净的、本色的光。
⑰“晴川历历汉阳树”,当然。但是你知道吗,阴川和雨川,也使我们的河岸、我们的人和树历历如画。
⑱雨是我对生活和土地的无尽的情丝,情思。
(有删改)(1)文章围绕“雨”写了哪几件事?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本文的语言饱含着作者对雨的深情。请从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作简要赏析。
(3)根据作者的经历,概括他喜欢雨的原因。
9.题目:雨,让王蒙拥有了丰富的经历,生发出无尽的情思。你在雨中有什么故事?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以“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5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0.题目: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浩瀚的宇宙中漫游,或者在神奇的微观世界中探索,或者在令人神往的历史岁月中徜徉,或者在让人憧憬的未来世界中观光?你会有怎样奇妙的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在            的奇妙旅行”为题,写一篇故事。
要求:
(1)请将完整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5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