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北京试卷、海淀区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2020年中秋节恰逢10月1日,与国庆节重合,我们迎来了八天假期。假期结束后,几位同学在一起交流了自己的假期生活。请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一位同学说他去故宫参观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览共分四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他对第四单元“人间有味是清欢”印象最为深刻。这一单元的展览是通过表现苏轼生平逸事的书画作品,以及苏轼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展现苏轼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他说自己原来对苏轼只有简单的了解,知道他是①____(朝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被贬官②____(地点)期间所作。看了展览以后,他对苏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他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两处地方,请按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苏轼是①      (朝代)文学家,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他被贬官②      (地点)期间所作。
(2)这次特展的标题“千古风流人物”,是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本次展览展品)、《前赤壁赋》中集字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该同学拍下了特展标题的照片,请根据照片判断标题的书体。      

A.行书
B.草书
C.隶书
D.楷书
2.一位同学说她去观看了电影《夺冠》。影片时间跨度大,从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电影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她说自己不仅从电影里看到了郎平教练几十年来,为了中国女排①殚精竭虑,奉献了全部心血和汗水,更是通过电影对女排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她说女排精神是在即使②筋疲力尽时,也要有接住下一颗球的信念;是在取得胜利后,依旧回到训练场,③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是在接球后,拼尽全力地扣球,做到④入木三分。
(1)上面文段中划横线的四个成语,哪个成语的使用是错误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同学在查阅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资料时,发现有人为当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和女排时隔12年后重夺奥运冠军两件大事拟写了一副对联。她给大家说了下联:申遗成功,中华文化传五洲,下面哪个选项作上联最为合适?      
A.重夺冠军,女排精神传四海
B.夺冠圆梦,女排姑娘胜须眉
C.夺冠圆梦,女排精神扬四海
D.重夺冠军,女排姑娘胜须眉
3.一位同学说他选择居家学习,对上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做复习整理的工作,同时也预习了新的学习内容。
(1)以下字词是该同学在复习预习时誊写在笔记本上的,请选出词语的书写以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窒息(zhì) 绯红(fēi) 躁热 诚惶诚恐 B.脸颊(xiá) 胆怯(qiè) 仲裁 眼花瞭乱 C.黝黑(yǒu) 教诲(huì) 遁形 油光可鉴 D.滞留(dài) 不辍(chuò) 私塾 锐不可挡
(2)该同学还复习了律诗的相关知识。下面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一首五言律诗,请根据律诗的相关知识,在横线处填写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帝乡明日到,河声入海遥。
A.疏雨过中条,残云归太华。树色随关迥,犹自梦渔樵。
B.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犹自梦渔樵。
C.残云归太华,犹自梦渔樵。树色随关迥,疏雨过中条。
D.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残云归太华,犹自梦渔樵。
4.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15个字以内。
       北京日报10月21日报道  昨天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带来重磅消息:当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工作总体处于领先地位,已有13个疫苗进入了临床试验。其中,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两种技术路线共4个疫苗进入了III期临床试验。这4个疫苗总体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共计接种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初步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可达6.1亿剂,明年产能还将扩大,上市后价格将在大众可接受的范围内。
5.默写。
(1)《三峡》一文中,侧面描写山高的句子是             。(郦道元《三峡》)
(2)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3)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4)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使至塞上》的颔联是             
(6)《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作者思乡情感的诗句是             
(7)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阅读崔颢的《黄鹤楼》,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前两联,从神话传说落笔,通过写      、白云悠悠,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
(2)画线句描绘了诗人登楼所望的景象。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3)“夕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表羁旅之思,或抒迟暮之怀,或表惜别之意。下列诗句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样,借夕阳表达羁旅之思的一项是      
【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7.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2)翻译句子。
相与步于中庭。
(3)两篇文章写景时,运用了不同的手法,【甲】文动静结合,【乙】文善用比喻,请分别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8.《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今年(2020年)是此次“大迁移”胜利      周年。
9.悟精神,谈理解。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感受,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伟大国家,历史上建造了大量桥梁,距今1400多年的赵州桥就是中国古代桥梁的杰出代表之一。但是进入近代,由于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社会动荡,中国建桥数量大幅度减少,建桥技术也逐渐落后,仅有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人主持建造的。1937年建成的钱塘江大桥是近代第一座由中国工程师主持建造的大跨径桥梁,但总体水平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桥梁建设的需求日趋旺盛。随着中国的全面崛起,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建设,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①_______.最近十多年,我国完成了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等一批代表性建筑工程。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类型桥梁,中国均占据半数以上。世界主跨排名前十的斜拉桥,中国就占了7座。事实说明,②_______。

【材料二】
       在建的沪通长江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全长11072米,主桥长2296米,主跨1092米,是目前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也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大桥工程所用钢材约48万吨,相当于12个“鸟巢”所用钢材;混凝土约230万立方米,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的用量。
       斜拉桥的主要结构包括索塔、主梁、斜拉索等。其中,索塔是斜拉桥的关键受力结构,斜拉桥跨度越大就要求索塔建筑越高,这样才能牵拉起更大跨度的主梁。为满足主航道通航需求,沪通长江大桥主跨设计为1092米,主索塔高度也随之攀升到330米,相当于110层高楼,是世界公铁桥中最高的主塔。大桥桥址河段受潮流和径流的叠加影响较大,而且河床全部由粉细砂、细沙和淤泥等构成,【甲】大桥设计团队选择了沉井式主塔基础,沉井深70米,以确保桥梁稳固。
       大桥主航道桥采用伸缩量2000毫米级的桥梁轨道温度调节器和梁端伸缩装置,为世界首次。同时桥梁还采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Q500qE高强度钢、2000MPa级平行钢丝斜拉索等新材料。
       沪通长江大桥【乙】、科技创新之多,创造了世界桥梁的多个之最,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材料三】
       2000年后,我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开始突破2000亿元,并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几年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中,道路桥梁占比最高,一般在40%-50%左右。例如,2016年完成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7460亿元,其中道路桥梁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3%。
       2017年12月,成立了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聚焦大跨度、大宽度、深水域及外海桥梁建设亟需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提升我国桥梁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图,将获取的信息补写在横线①处;根据【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将得出的有意义的结论补写在横线②处。
(2)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的【甲】【乙】处依次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 施工难度之高、工程规模之大
B.但是 施工难度之高、工程规模之大
C.但是 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
D.因此 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①      、②、            (每空限10个字以内)是推动我国桥梁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11.阅读《带套袖的孙犁先生》,完成问题。
带套袖的孙犁先生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作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箐二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说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装”。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珍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摘自铁凝《从梦想出发》,原文略有改动)
(1)“我”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时的情形是如何的?三次相见,他分别给了“我”什么印象?请在横线处填写。
第一次相见情形:       印象:有一种亲近感
第二次相见情形:他和保姆准备糊窗缝 印象:      
第三次相见情形:       印象:      
(2)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请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加以赏析。
(3)作者为什么要在“孙犁先生”前特地加上修饰语“带套袖”来作为文章的题目?
12.苏轼不会忘记承天寺的明月,因为它给了自己精神的慰藉;鲁迅不会忘记老师藤野先生,因为他给了自己无私的关怀;铁凝不会忘记孙犁先生,因为她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份特别的人格魅力……
       请以“我不会忘记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作文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