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河南试卷、新乡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chù)立 (lán)楼 (guāng)筹交错 一气(hē)成
  • B. (jū) 游(yì) 前(pū)后继 (zī)铢必较
  • C. (chēn)怪 宽(yǒu) 面面相(qù) 伤痕(lěi)累
  • D. (zĭ) (juàn)养 (jiăo)揉造作 战战(jīng)兢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企鹅在沉潜中获得强大的压力和浮力,如离弦之箭① 出水面,腾空而起,② 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歌手在沉潜中捕捉到他人心浮气③ 的心灵无法感知的美丽,创作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抚慰当今人们疲惫的心灵。懂得沉潜,才能积蓄力量,磨炼意志,从而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 A. ①窜②画③躁
  • B. ①窜②划③燥
  • C. ①蹿②划③燥
  • D. ①蹿②画③躁
3.古诗文默写。
4.名著阅读。
下面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请结合章回内容,从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两方面为画线句做批注。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①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②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5.如图是《儒林外史》中“周进哭贡院”的两幅连环画,请给两幅画配上相关的文字。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夏秋之间,一派花香菊气,便有销浊入清之感。夏去秋来,即使莲花也要红衣落尽。只有菊花“紫艳半开篱菊静”,① 那份恬静与飘逸,这大概是② 清秋的妙处吧。菊花属菊科,系观赏性植物,原产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春秋《礼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春秋时期,菊种单一,唐宋时菊种已增至三四百种,栽培技术也逐渐提高。唐代菊花已培育有黄、紫、白之色,并传播海外。明代菊花栽培技术日益提高,③ ,如“黄鹤楼”“赛西施”“帘卷西风”等。据李时珍统计,明代菊花品种已达900多种。
7.综合阅读。
班级开展以“月亮”为主题的活动,小文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材料二:随着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落户洛阳,作为晚会拍摄主会场的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周围建筑进行了亮化,吸引了市民和游客夜晚前去领略古都的夜色之美。9月7日晚,在隋唐洛阳城明堂、天堂景区内,游客在天堂上先睹为快观赏古都夜色。传统中秋佳节与华夏文明发源地相逢,为今年的央视中秋晚会增加了更多的看点,给海内外观众带来更多的期待。
材料三: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简称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也是“绕,落,回”中的第三步。
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会”三步走目标。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又“训”了父亲一顿
①结束晨练准备洗澡,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俩小时,我只得又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吃紧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摩托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得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父亲慢慢站起,塌着腰,右手紧提着提兜,左手扶着车座,右腿迈了三次,坐了上来,左手又紧紧抓住了我的衣襟。
④搓了几搓鞋底,父亲进了电梯;又搓了几搓鞋底,进了家门。我嗔怪:“哎呀,不用搓啦!”父亲只顾搓,不理我。妻子已把饭盛好,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不赖,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啊!”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
⑤父亲坐在偌大的沙发里,更显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树,问鸡……我问啥,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由他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婚姻,问工作,连珠炮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去了?
⑥父亲倒是慢慢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反而,我却时不时地厉声厉色起来。
⑦父亲说,办完事给我娘买点儿饼干。我急了:“千万别买甜的,她血糖高!”父亲低下声:“可她就想吃甜的呢。唉,年轻时,你娘哪舍得吃呀,有啥好吃的都紧着你们、紧着我。七十来岁的人了,想吃就吃点儿。我听了她一辈子话,依着她吧!”又心酸,又好笑,又担心:“那一定少吃,记得吃降糖药,听到没?”父亲:“哦。”
⑧父亲又说,那天花十块钱找人捎着买了张小渔网,从大河里捞了些小鱼,收拾干净,冻在冰箱里,等我回家炸着吃。我更急了:“大河水急,你不小心侧歪到河里咋办?即便你心里有准儿,可身体没准儿了呀,不能冒险!”父亲弱弱地说:“老张头儿比我大一岁,还……”“那也不行!”“哦。”
⑨越聊越“有气”,怎么觉得父亲做啥都不对呢?此刻坐在沙发里的父亲怎么那么像被他训得贴墙站的儿时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他老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恍惚间,父亲成了儿子,我成了父亲。训完,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车我们兄弟仨,下过煤窑,干过包工队,土里刨食,日子紧巴巴。我还一度怨这个家,怨父亲没给我坚强厚实的靠山,害我一直自卑地、自食其力地苦拼到今天。可父亲谈何容易?
⑩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的方向……眼前腾起一团雾,我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其间,又“训”他过马路一定跟紧我,一定抄好密码,有事一定跟我说……
⑪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作者:张金刚。有删改)
9.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正视传统文化①从上古时代的开天辟地、精卫填海,到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从唐代三教并行,到明朝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展现出了无穷的智慧和非凡的生命力。但由于历史缘故,自近代以来,西学盛行,传统文化却日渐式微,如今中国全面迈向新时代,作为一国基石的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去正视和发扬。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继往开来。作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不仅需要继承,更要与现代文明碰撞融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故宫博物院曾经推出过各种文物复制品作为文创产品向人们推广,但因没有创造力等因素销量凄凉;而近年来随着优秀的设计团队进驻,开发的产品充满创意的同时,也变得接地气,如“朝球耳机”“宫门书包”等皆受人群追捧,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创意的融合下也可以重现生机。因此要在继承的同时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方可开辟新的道路。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科学扬弃。传统文化作为巨大的精神宝库,在存放奇珍异室的同时,也不免落下了旧时代的灰垢﹣﹣糟粕。“孝”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是需要大力弘扬,“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广为人知。但其中“郭巨埋儿”放到现代却不禁让人不寒而栗。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类似“女德”等错误观念,若在继承的过程中不加以分辨势必会与现代的思想观念发生冲突,从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因此,我们要秉持着科学扬弃的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
④对待传统文化要以文化人。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当前教育市场可谓是掀起了“国学热”的浪潮,各种收费不菲的国学班层出不穷,同时部分师资良莠不齐,仅仅是仿照古代的仪式上课。而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刚刚还在背诵《弟子规》的孩子,转眼就对父母的关心嗤之以鼻。国学中蕴含的谦卑、礼让,与现实中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不禁让人唏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相关教学活动并没有将精髓传授给孩子。真正的国学教育是“有教无类”、以人为本的。只有坚持以文化人,才能真正地发扬传统文化。
⑤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传统文化是其发展的根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坚持继往开来的原则,科学扬弃的理念,以文化人的方式,正确地认识和发扬传统文化,方能使民族国家在时代的浪潮中生生不息。 (作者:寂若安年。有删改)文本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个“血脉”就是“中”文化;这个“精神家园”就是上古华夏先民运用“中”文化创建的氏族“中央邦国”,即“中国”。“中”,是河南人的口头禅,也是上古中州位置的象征。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还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中国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象形世界观,也是中国人在建设民族家园方面的创世实践观。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不知“中”者大有人在。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三皇五帝共同居住地、建都地失传的结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断裂的结果。 (选自韩鹏《“中”是华夏民族的思想灵魂和创世根基》)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二)米元章守涟水,地接灵壁,蓄石甚富,一一品目,入玩则终日不出。杨次公为廉访,规之曰:“朝廷以千里郡付公,那得终日弄石!”米径前,于左袖中取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青润,宛转翻落,以示杨曰:“此石何如?”杨殊不顾,乃纳之袖。又出一石,叠峰层峦,奇巧又胜,杨亦不顾,又纳之袖。最后出一石,尽天画神镂之巧,顾杨曰:“如此那得不爱?”杨忽曰:“非独公爱,我亦爱也!”即就米手攫得之,径登车(节选自张岱《夜航船》)
【注】①米无章:米芾,字元章,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并因喜藏奇石被人称为“石痴”。
1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愿你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学会坚守,在挫折中学会无惧,在苦难里学会成长。这一切经历都将幻化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作逆风成长。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坎坷险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但是要相信自己。山以其险峻而成其巍峨,海以其奔涌而成其壮阔。学业也好,生活也好,就是要不断跋山涉水才能柳暗花明。美好的生活不是在温室里寻得,而是在经历风雨之后迎来璀璨阳光。
请以“逆风成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经历怎样的坎坷,又是如何努力,最终迎来胜利的经过和感悟。
13.作文。
同学们,愿你们在灾难中学会坚强,在安静中学会坚守,在挫折中学会无惧,在苦难里学会成长。这一切经历都将幻化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叫作逆风成长。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坎坷险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但是要相信自己。山以其险峻而成其巍峨,海以其奔涌而成其壮阔。学业也好,生活也好,就是要不断跋山涉水才能柳暗花明。美好的生活不是在温室里寻得,而是在经历风雨之后迎来璀璨阳光。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人省路途中的困境与坦途之间关系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