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河南试卷、三门峡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恶(zēng)    摇(yè)           取(gōng)     自惭形(huì)
  • B. 外(fèn)      婷(pìn)         进(pián)        忍俊不(jìn)
  • C. 莽(máng)   旁(wù)          解(pōu)        不容发(jiàn)
  • D. (fèn)       鲜(yán)         守(kè)          自吹自(lě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征引      暄闹       轻而易举      疲惫不堪
  • B. 勃发      深宵       妇儒皆知      矫揉造作
  • C. 点燃      斑斓       专心致志      不可名状
  • D. 吟唱      字帖       言行相故      丰功伟绩
3.古诗文默写。
(1)      ,渔歌互答。(《岳阳楼记》)
(2)三年谪宦此栖迟,      。(《长沙过贾谊宅》)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人世间遭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物来寓写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            。这两句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完满的人生或许才是最具哲学意蕴的人生。人生一旦梦想成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那文明还有什么前进可言呢?最好的人生状态应该是让你想得到,让你看得见,①______。于是,你必须有一种向上蹦一蹦或者向前跑一跑的意识,②______,而过程却彰显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那寻寻觅觅之中若隐若现的目标,才是人类不断向前的动力。
      
      
5.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是“土地”。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节选),填写表格。
我爱这土地(节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沙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复活的土地(节选)
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
在明朗的天空下
已复活了!
——苦难也已成为记忆,
在它温热的胸膛里
重新漩流着的
将是战斗者的血液。1937年7月6日
诗歌 “土地”的象征意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复活的土地》                   
6.班级开展“我为‘碳中和’献计策”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央视网2021年3月15日讯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完成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会议决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达峰”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指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材料二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拟定标题。(20字以内)
(2)阅读材料二中的宣传画,请你运用说明性语言介绍该画面的内容及其宣传的知识。(要求:要素齐全,有明确的说明顺序,90字左右)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爱昼夜无眠
尤天成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具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敬重并抱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竟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鼾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个浴客手里接过三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请简要概括“我”与父亲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
(2)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从描写方法角度)
②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从修辞方法角度)
(4)文章以“父爱昼夜无眠”为题,你是如何理解“昼夜无眠”这四个字的?
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年1月28日,有删改)材料二:
       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体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年4月16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适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有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毳衣炉火 拥       无与为乐者 念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列对两个语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一)妙用“痕”“点”“芥”“粒”几个量词,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顺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B.语段(二)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琢。文章多用散句,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C.两语段虽篇幅短小,却言简义丰,都运用白描手法写景,表现了作者别具一格的审美情趣,也寄托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D.两语段作者夜晚赏景时都有人相伴,但心境不同。语段(一)中“独”表达了作者知音难觅的孤独;语段(二)中“亦”则写出作者和怀民心有灵犀,情谊之深。
(4)所谓“冰雪之气”亦指冰雪之特点,冰雪之性格。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冰雪之气”的理解,并说说上文两个语段如何体现了作者的“冰雪之气”。
【链接材料】
       若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燥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
(节选自张岱《一卷冰雪文序》)
【注】①若:至于。②特:不过。
10.古诗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中运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虽然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后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盾”,或是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学校、社会、国家,或是理想、精神、信念……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我的坚强后盾”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讲讲你的故事与感悟。
12.“后盾”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后盾”,或是父母、老师、朋友,或是学校、社会、国家,或是理想、精神、信念……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不畏风雨,健康成长。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后盾”的思考与认识。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