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5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潍坊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yín) 恶(zèng) 伴(lǚ) 欺(wǔ)
  • B. 水(yán) 红(yīn) 咳(sou) 呜(yè)
  • C. (pài) 拭(kāi) 愧(zhà) 亮(huò)
  • D. 身(yǔ) 对(jiào) 胸(pú) 嚼(jǔ)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轻捷 荒僻 高粱 深恶痛决
  • B. 选骋 辫子 疏懒 契而不舍
  • C. 惶恐 奔驰 卓越 妇孺皆知
  • D. 亘古 峭璧 狂澜 酣然入梦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死而后已。
  • B. 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的演讲让同学们争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 C.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的。
  • D. 总书记多次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 B.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 C. 为了有效防止流感病毒的泛滥和滋生,我们应该做到勤洗手,常通风,注意个人卫生。
  • D. 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了句号。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重要的、形象深远的巨大转变。
  • B.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相信他。
  • C. 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 D.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 B.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C.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国家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D.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7.根据提示默写。
(1)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
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4)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
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
(5)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8.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拉车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
  • B. 在长篇小说《红岩》中,思扬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 C. 在《红岩》一书中,大哥带给成岗的油印文件。文件的正面刻印着毛主席在红岩村写下的光辉诗篇《咏雪》,这正是仿照毛主席的字迹刻写的。
  • D. 长篇小说《创业史》写的是陕西下堡村农民的创业故事,书中走社会主义的带头人是梁生宝。
9.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回答问题。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象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象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①A段写祥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
②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经典名句填空。
(1)      ,小人乐得其欲。(《以义制欲》)
(2)      ,可谓廉矣。(《清正廉明》)
11.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将如何处理“义”与“欲”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认识。
12.夜归丁卯桥①村舍
许浑②【唐】
月亮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①丁卯桥:地名。②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人,太和六年进士,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晚年归丹阳丁卯桥村舍闲居。
(1)这首诗的颈联写了那些景物?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的表达效果。
(3)请简要分析“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两句诗中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3.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于令仪诲人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汝寡悔:      
邻舍子也:      
曰:      
④恐为人所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诸子
A.若孤
B.出门见
C.安敢轻吾射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
②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4)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实际说说你的感悟。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想北平
老舍

①伦敦、巴黎、罗马与康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康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②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③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④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生产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⑤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选自1936年《想北平》有删节)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1)文章题目是“想北平”,为什么要写到伦敦、巴黎、罗马和康司坦丁堡?
(2)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3)第②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样写好在哪里?
15.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 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一⑩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2)选文第③段在结构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4)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才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5)请简要回答选文第⑩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6)选文中母亲具有坚强、细心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7)“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
16.香,有花草之香、书墨之香、品德之香……留住香气,留下香气,濡染自我,感染他人,有益社会。
请以“留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