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山东试卷、日照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kuǎng) 澈(déng) 临(lì) 悴( qiáo)
  • B. (mì) 强(jué) 落(duò) 滑(jī)
  • C. 护(bì) 收(liǎn) 徘(huí) 斜(qī)
  • D. 咒(zǔ) 藏(zǜ) 干(gù) 唱(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嘹亮 晕炫 随声附和 麻木不仁
  • B. 渊搏 妥当 喜出望外 杞人优天
  • C. 琢磨 禁锢 各得其所 沉默寡言
  • D. 篷勃 粗犷 人迹罕致 不求深解
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罗尔自己也没有想到,通过微信公众号给患病女儿筹集医疗费用的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揭黑、质疑和责难
  • B. 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表示赞成。
  • C. 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的猜测正确,这些桦树像,少女般,蔚然成林。
  • D.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4.下列表述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繁星》,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 B.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 C. 《猫》的作者郑振铎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我们学过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就是他翻译的。
  • D.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还有《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等经典篇目,都是鲁迅童年生活的写照。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 A. 21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
  •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 C.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学习并讨论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 D. 经过老师的细心讲解,使他终于弄懂了这道题目。
6.下面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 B.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 C. 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 D. 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7.下面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 游晴同学邀你到她家去玩,你说:“行,届时我一定光临寒舍。”
  • B. 托你的福,我的令妹找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 C. 小闵去接电话时,别人打错了,他说:“你打错了!也不看清电话号码就乱拨。”
  • D. 你对一位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的学习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 C. 在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 D.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9.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了为止。
②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③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④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我于是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看一眼,仔细加一番衡量,把无关重要的无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 A. ④①②③
  • B. ②③①④
  • C. ①④②③
  • D. ①④③②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
12.重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      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      ,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13.大型文化类情感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探究下列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写出两点。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读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1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被圈住的母亲乔叶“我这一辈子都叫大山圈着…”无教次,母亲略带伤感地说。在她的意念里,大山是个圈。
  小时候,她姥是圆心,她是半径。她十二三岁就一个人赶着花面毛驴,走几十里山路给她的姥姥送煤。她穿着自己织的布、自己缝制的印染着白蝴蝶的衣服,留着月牙头,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过一沟一梁,走过美丽的桃树坡,一切的一切都成为她半径上的风景。
  成家后,家和孩子是圆心,她是半径。大哥二哥嗷嗷待哺时,正赶上没粮吃的年代。一丛 丛的灌木像汹涌的波浪,她就在这波浪里挖野菜。猛然间,她发现一棵山葡萄树,上面一串串的小葡萄让她牢记在心,掐着指头总算盼到葡萄成熟的日子。她往山上赶,采到葡萄的欢喜让她忘了空空的肚腹和颤抖的膝盖。进门后迫不及待先送到孩子们的手上,笑着看吃得欢天喜地的孩子,然后钻进灶棚里开始煮野菜。
  父亲在外面教书,母亲一个人扛着家里所有的体力活。上山拾柴让母亲更加忙碌。山上的橡壳、香栗等野果,母亲都用来填过全家人的肚子。每年夏秋,打山桃、山杏,更是母亲不可少的大事。她总是第一个上山,拾掇得筐满袋满。然后,她就开始没日没夜地蜕核,核蜕完了再敲仁儿。一灯如豆,锤子板凳叮当响,常忘了夜已三更。仁儿够上一回石碾了就到碾上推,推完了再上火熬油。记忆中,母亲炒菜哪里肯用勺子舀油,就是一截筷子上扎一小块白布,从小油罐里蘸一下,在锅底上蹭几下就开始炒菜。一日三餐就是凭着这些油花,点缀了一家人贫穷的日子。
  老家缺水,收雪、打冰块是母靠每年冬天最重要的事,一大早她就拿上笤帚、簸箕、箩筐出去收雪,收一筐雪不知要摔倒多少次。四里地以外有个地方叫狼窝沟,那里有一眼浅浅的小井,山崖上常年有山涧水流下,冬天这里会结很多冰。母亲要么挑上半担水,要么打上一担冰,回去放在大水缸里。一滴水里有母亲的百滴汗,看着炕上欢确乱跳的孩子,她不觉得累。她想着,孩子们很快就长大了。
  我们逐渐长大,母亲的圆圈在逐渐缩小。在煤矿打工的二哥是母亲最扯心挂肠的人。如遇雨天,她就提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煤灰和柴灰给二哥垫路,一直垫到村口和大路接上,说二哥回来不好走。雪天,她就会站在雪地里,下一层雪,扫掉一层,直到二哥在大路上出现,这才放心地回家暖一下冻得麻木的手。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有一次地到附近的地里刨土豆,不足一腿高的地堰地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但刨了半袋的土豆却怎么也拿不动,她坐在地上伤心地痛哭起来…母亲把力气已经都交给了大山和土地,她还想给,可是她没有了。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开始经常摔倒。家人都劝她拄上拐棍,她就是不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腿,拄上了。即便这样,母亲只要觉得自己有点力气,就会做各种吃的,等着孩子们回到老屋享用。她还要站在公路边的榆树下,看着班车停下,载走地的儿孙。
  母亲的圆圈在一点点缩小。她连公路边的榆树下也去不了,只能走到院子下边的柴堆旁,坐下来,把拐棍放在脚边,眼巴巴地往公路上看。再后来,她只能坐在炕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儿孙走出家门。
  这时候,母亲成了圆心,儿孙、重孙们都是她的半径。可常年守在老屋的母亲无法看到每一个半径上的景致。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她的生日、中秋节、祭祖日和过年。但这样的日子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热闹之后更冷清…
  母亲坐上轮椅之后,三哥时常推着她在老屋外晒太阳。她无力的目光时不时投向灰蒙蒙的远山,像是和身边的人说,又像在自语:“又梦见不知道在山上做甚哩,树叶绿汪汪哩,我跑得可快哩…“”母亲半闭着眼睛,声音拉得悠远,那是对梦境的无限留恋。(选自《三晋都市报》,有删改)
17.请你以《那一次,我收获得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