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菏泽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qì       一下。
(2)他不在,我心有灵xī       地知道他在哪儿。
(3)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      约。
(4)他们的燃料已经告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 A. 斑谰  恳切  达观  颠沛流离
  • B. 攀谈  矜持  拯救  姗姗来迟
  • C. 薪金  累赘  凛洌  如释重负
  • D. 谣言  悠闲  涉足  血气方钢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政治老师知识可渊博了,讲起党史来,让我们深受教育。
  • B. 美国突然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玩起了“平衡”,这一态度
  • C. 拜登接受采访突然,说自己180年前就进了参议院。
  • D. 我们不会忘记整洁的校舍,友爱的同学和的老师们。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老师de讲话”“认真de学习”“跑de很快”三个短语中结构助词“de”,分别写作“的”“地”“得”,三个短语分别为偏正短语、偏正短语、补充短语。
  • B.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彭荆风笔下的“驿路”指的是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 C.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这部历史巨著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
  • D. 《己亥杂诗》是一部七绝诗集,收录315首七言绝句。这些绝句是龚自珍于己亥年(1839年)辞官离京返回杭州,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所作。
5.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请把下面的人物和相关情节进行正确搭配。(用序号表示)
人物:①尼摩船长   ②阿龙纳斯   ③康塞尔   ④尼德•兰
相关情节:
A.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
B.受不了被监禁,多次企图逃跑
C.在海底观察到许多动物,并给它们分类
D.搜集海底金银珠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
①——          ②——          ③——          ④——      
6.根据《海底两万里》的内容填空。
①红海的红色是       造成的。
②尼摩船长驾船到了“南极”后,称“南极”是“      ”。
③阿龙纳斯教授跟随诺第留斯号进行了海底探险,在南极曾经因       而窒息。
④尼摩船长驾驶的潜艇在经过希腊群岛时,温度突然上升,海水变暖的原因是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板上绝对沉寂。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的躯壳。对面的电光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墙桅的绳索。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请简要概述“我”后来发生的事情。
8.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4)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纪昀《河中石兽》)
(6)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山西村的人情美和风俗美。
人情美:      
风俗美:      
(2)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论证下面哪个论点最合适?
A.隐藏越深的景致越美丽,“曲径通幽”更迷人。
B.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
C.改革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大胆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D.写文章不能平铺直叙,跌宕起伏的情节才能引人入胜。
10.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刘蓉《习惯说》)[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逐渐蔓延。 ③踬:跌倒,绊倒。④习之中(zhòng)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       
②菊之爱,陶后有闻 鲜:       
③语之,而笑曰 顾:       
④至使久而即乎其 故:       
(2)与“水陆草木之花”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读书养晦堂西偏一室。
C.凡河中失石,当求于上流。
D.孔子曰:“何陋有?”
(3)请用“/”断句。(划2处)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甲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除了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外,还运用了             的写作手法;乙文通过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了       的重要性,最后提醒人们       
11.阅读《紫藤萝瀑布》,完成问题。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阅读课文,找出“我”观赏紫藤萝瀑布行踪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填写下表。
思路 行踪词语 花的特点 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看花 

       

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 
内心愉悦:被紫藤花的辉煌茂盛吸引 
忆花 伫立花前        遗憾悲痛:被疑惑和痛楚压在心头 
悟花 加快脚步 花朵繁密、闪光,流动的瀑布 精神振奋:③       

(2)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如朱自清的《春》中“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香本应以嗅觉去感知,而作者却从味觉(即甜味)的角度去描写,把嗅觉、味觉沟通起来了。请从下面句子中,找出属于通感的一项,并简要赏析。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③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3)作者插叙十多前的紫藤萝有何作用?(答出两点)
(4)请用文中的话揭示本文的主旨。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美味槐花
刘向东       ①五月,老家的山梁坡沟到处是洁白的槐花。若不是空气里飘着沁人的香味,远远望去还以为那是一片片皑皑的积雪呢。村头河边的槐花水灵鲜嫩,稠密的槐花压弯了树枝,站在石坝上捋一串入口嚼着,满口是甜滋滋、香幽幽的味道。奶奶见了,眉头一皱说:“再吃生的,就不给吃槐花馍了。”
       ②哦,槐花馍!那可是真正的美味。清早,不等太阳冒出山头,奶奶就挎上篮子去河边捋槐花了。奶奶说,睡了一夜的槐花裹足了香气,早上醒来还带着亮晶晶的露水,一串串花穗也饱满鲜嫩。过了晌午太阳一晒,香气就散了,花瓣也瘪了,蒸出的馍也就少了槐花的味道。所以,奶奶捋槐花总是赶在出工前的一清早。奶奶手脚麻利,她把香气飘逸、晶莹剔透的槐花轻轻地晾在笸箩里,就连忙拿起面盆舀上两瓢小麦玉谷混合粉和面。等和好了面,差不多就是生产队长吆喝出工的时候。看着奶奶拎着锄头出门的背影,我们只好地等待。
       ③等待的滋味不好受,但这种等待很快就被槐花的香味和槐树下玩耍的快乐淹没了。等奶奶下工回来,盆里的面也醒了,晾着的槐花也更鲜活蓬松了。接着奶奶就把揉得圆润光滑的面团放到案板上,擀成圆圆薄薄的面皮后,撒些细盐和葱花,再均匀地撒上不用清洗的槐花,然后轻轻由下往上卷成圆柱,切成一个个花卷。有时奶奶还把两个花卷叠加一起,用筷子当中一夹就成了莲花瓣的花馍。而后再等它们醒上片刻,等面的酸香和花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屋子,奶奶就一个个拾进笼里上锅蒸馍了。这时我们就围着锅台,看着奶奶坐在灶间被灶火映红的笑脸。蒸笼里冒出的浓浓香气,又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咽着口水,好像肚子里的馋虫们也在催促着奶奶揭开蒸笼。出笼的花馍香气缭绕,饱满光亮,还有那隐隐绽开的朵朵槐花。那时,我们就像饥饿的小狼,根本不顾奶奶的唠叨,拿起热腾腾的花馍不停地换着手往嘴里塞,直到伸伸脖子打着饱嗝,才感到有股槐花的香甜在肚子里袅袅荡漾。
       ④老家的村子纯属穷乡僻壤,即使天天“学大寨”,可人们还是想着法子在山野里找些野花、野菜等可食之物。后来我明白,那个年代的人并非是为了时令的滋味,更多的还是用来弥补口粮的不足。所以奶奶也不例外,一有工夫就和婶婶、小姑们去捋槐花和绿白素雅的榆钱,然后晒干以备食用。晒过的槐花萎靡干瘪,毫无花色。可一有水分便花姿欣然,清香依旧。有次我见奶奶把花干放入盆里冲上温水。等花干都绽开了花瓣,再沥去水掺入红薯面里做花馍。蒸出的馍看似黑不溜秋,但因为有了槐花而松软滑润,香糯可口。当然,槐花搭上别的野菜做馅,擀成饼,烤成两面金黄的火烧馍,那更是酥松香脆,别有风味。
       ⑤时光如水,花开花落。渐渐地,我发现自己除了喜欢槐花的美味,也更爱槐花树了。这种树名叫刺槐,也叫洋槐,因树枝上有刺而不被人们喜欢,也没人去种它。然而,它们的身影却遍及村落和山野,而且越是荒蛮险恶之地,越是长得粗壮高大、枝繁花茂,那种不嫌贫瘠、坦荡无畏的气势实在令我钦佩。更令我欣慰的是,阔别四十多年的山村尽管已很难还原儿时的印记,甚至曾经的快乐也是十分的生涩,但随处可见的槐树和扑面而来的花香依然是那么熟悉、亲切。那一棵棵槐树仍和从前一样,默默地坚守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山山水水,也坚守着游子们那悠悠长长的念想!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1)全文围绕“美味槐花”进行叙述,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思路,用动宾短语填空。
吃生槐花→      →做槐花馍→吃槐花馍→      →思念槐花香
(2)文中的奶奶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眼巴巴”的词义和表达效果。
(4)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5)读全文,说说槐花的“美味”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按要求写作。
题目:令我震撼的一天。
要求:①写出令你感触最深的经历,选材力求真实、新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学校;
⑤不得抄写或改写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