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湖北省宜昌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湖北试卷、宜昌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五星红旗之所以耀眼夺目,是因为它是用无数革命先烈      红的热血染成的。
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而不舍。
③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sǒng      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括号里。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斓,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②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燥,我便陪着父亲在门槛上坐了一会。
      改为           ②      改为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①微不      道  意思:           ②      章显志  意思:      
4.请根据你积累的文言知识和音乐常识选择填空(选填代号)
A丝     B竹     C磬     D鼓
古代的音乐讲究八音,即金石土木丝竹匏革。金,如钟、铃类;石,如      类;土,如缶、埙类;      ,如琴、瑟类;      ,如管、箫类;匏,如笙、芋类;革。如      类。
5.有一些词语富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如“桑梓”代表“家乡”。请写出下列词语所代表的实际意义。
①梨园       ②汗青       ③杏林       ④丝竹      
6.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3)《孙权劝学》中侧面表现吕蒙进步之快的语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描写诗人因闻笛而思乡的诗句是
            
(5)《晚春》中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诗句是
            
(6)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的两句是
            
7.读文言,思古人之智慧。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遂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态与气质。④厅事:指大堂。⑤卒:军中伙夫。
(1)联系上下文,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
①时为放风筝之                        ②曾读书否:      
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④指厅事所张画幅: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遂诘之曰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②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4)读完这则文言故事,可以看出庄有恭是个      的孩子。
(5)古今中外辑录了很多像庄有恭这样年少有才的“神童”,比如“      ”和“      ”(要求写出人名和事例)
(6)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仔细观察下面的对联,完成填空。
上联:日在东,月在      ,天上生成明字  下联:子居右,女居左,世间配定      字。
8.勿忘故国之情思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体可遭辱没,家园也可破败,但故国却不能忘记。”
【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
(1)读了全文,你觉得“失根”怎么理解?
(2)写出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六字成语      
(3)第⑤段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      
(4)“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在文中漏掉了,请问应把它还原在哪两段之间?
(5)请把第⑨段划线句加以提炼,使之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对仗。
(6)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读第⑥段划线部分,请再续写一句。
(7)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9.惊诧生命之壮美
向生命鞠躬
◆张强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他活捉了。此时儿子还没有害虫益虫之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⑤儿子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⑥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跑了!跑了!”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方法逃跑。
    ⑦儿子手里捏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里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⑧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相信我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
    ⑨儿子手里握着的草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儿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蹑手蹑脚”这类词很有特色,请在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
(2)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⑩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儿子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4)根据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
它是害虫而轻视→难以想象→【】→为之震惊→【】
(5)在小说结尾“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我为何“鞠躬”?说说你的理解。
10.忆往昔,感奋斗之意义。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②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①________(A.热烈  B.酷烈  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③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④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⑤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________他不放弃,________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⑥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②________(A.阻挡  B.影响  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⑦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将其代号填入文中的空白处。
            
(2)阅读第五段,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
(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妙处?试做简要分析。
(4)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是      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请你赏析文章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6)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追上我后又为什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身归去?
(7)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中学到了什么?
11.以《成长路上,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提示:成长路上,我收获了……或者:成长路上,我丢失了……)
(2)叙述亲身经历及其感受。
(3)不少于600字。
(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校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