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河北试卷、唐山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3.下面对《雁门太守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 B.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 C.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 D. 全诗以色彩炫耀的词语,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下面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5.阅读下面节选自《昆虫记》的片段,写出其中表现出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①灯在我国究竟起源何时?历史学家尚难作出确切的回答。因为从考古发掘和传世的殷代、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遗物中,都没有发现灯、烛的实物。就是早期文字——甲骨文中也没有灯、烛之类的字样。《尔雅•释器》中有“瓦豆谓之灯”。瓦豆是古时候用陶制的一种食器,用以盛肉酱一类物。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圆形浅盘,中间一个细长柄,底下有一个喇叭形的底座。古字“登”即灯。因此,最早的灯恐怕是由瓦豆演变而来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是战国时期的灯。到战国中晚期,不仅灯的造型已非常优美,而且灯的结构已很完善,制作也很精美,如战国中晚期的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可以说是灯中的精品。
②银首人俑灯造型非常优美。在兽纹方形座上站着一个用银做人头的人俑,人俑以黑宝石嵌眼,显得神采奕奕。他张开两臂,右手握住一条螭蛇,蛇的头部上顶,托起高高的灯柱,灯柱顶端是第一盏灯盘,左手上双螭缠绕与两个灯盘相连,三个灯盘在空间位置上错落有致,有很强的艺术性。银首人俑灯的灯杆和灯盘还可拆卸。十五连枝铜灯形体高大,似一株花树。它由大小八节接插而成,高84.5厘米。灯柱的曲枝上有一群攀枝嬉戏的小猴抛食的动作,构成一幅生动的“喂猴图”。无论是人还是猴,造型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③西汉是灯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灯,有人俑灯、牛灯、羊尊灯、风灯、朱置灯,并且在制灯工艺上采用错金银、鎏金银等灯饰,使灯的外形十分华丽。西汉对灯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采用瓦状灯罩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并用“烟管”将烛烟导入灯内,使房内保持清洁,如湖南长沙汉墓中出土的牛灯。它的造型作了艺术的夸张,牛的体态肥胖,牛脚短小,牛耳下垂,两角弯向牛背,牛背上有一个洞,洞上置一个带把的圆灯盘,盘上可以放灯罩,灯罩不仅可以挡风,而且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灯上有一个穹形的灯盖,上面分出两根“出烟管”进入牛腹中,滤去烟炱,使室内保持清洁。有类似这种结构的灯,还有“长信宫”铜灯、风灯、三足炉灯等。
④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瓷灯。青瓷灯的形状大多是下面一个圆盘,圆盘中立一灯柱,灯柱上托一灯盘,如南京吴墓中出土的青熊灯。青瓷熊灯高11.5厘米,圆盘中的灯柱塑成着衣的仔熊,两手抱头,蹲在灯盘中,熊的形象极可爱。以后,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真正的瓷灯。瓷灯的装饰很精美,特别是元朝以后,瓷器的装饰受佛教的影响,兴起了莲花纹图案之风,在瓷灯的装饰上广泛采用莲花纹,如三门峡市出土的唐代宝座长颈的瓷灯,造型漂亮,釉色莹明,极其精美。
⑤到了清代,宫灯开始盛行。虽然宫灯早在八世纪就已有流行,但主要作元宵灯节观赏之用。到了清代,宫灯成了居室的陈设,可以美化室内环境。清代的宫灯名目繁多,有鱼灯、落地式宫灯、象牙雕刻壁挂灯……现在,在故宫中,人们还可以见到各种各样悬挂和落地的宫灯。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背π,还是背诗?①刚记事的时候,爹决定让我背点东西,锻炼记忆力。他问我,背π还是背诗?
②我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派”,什么是诗。歪着头假装想了想,说,诗。
③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爹念一句,我跟着念一句。这是我最早的文学启蒙。我摇头晃脑地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背“春眠不觉晓”,背“蜂螂吃水清兮”,后来才知道那是“沧浪之水清兮”。
④小学时,我常溜进爹的书房,最喜欢那一箱古典章回体小说,《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本接一本读下去。林冲夜雪山神庙那段,我独忘不了林教头“却把葫芦冷酒提来便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有一次家里吃白切牛肉,我偷偷藏了一块,半夜在被窝里偷偷地啃,一边遥想林教头的风姿,不觉昏昏睡去。
⑤初中时我上课偷偷看书。教数学的老孙头气急败坏地找到我爹:看看你儿子,一节课被我没收了两本。爹安慰了一番老孙头,回家把书扔给我,狄更斯的《双城记》、雨果的《九三年》,臭小子,品位还不错。
⑥高一暑假,正逢法国世界杯。我用尽了一个十六岁少年所能想到的所有华丽辞藻,用深情押韵的句子写下了一篇观后感。我非常得意地寄给《新民晚报》,这是我第一次投稿。从邮局回家的路上我特别兴奋,觉得自己大概要出名了。
⑦从那天起,每天下午三点一过,我就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好不容易盼到了邮递员的身影,我一把抢过报纸,先翻体育版,关注“儒愿学堂”获取更多专业资料;再翻副刊,心情便àn淡了下来。直到世界杯结束,还是没能在报纸上我到我的名字。我忘不了那种无望的等待。
⑧高三要填志愿了,要填志愿了。语文老师劝我报复旦中文,物理老师要我考交大物理。我喜欢文学,但物理成绩好像也不错。复旦中文系的推荐分是5分,而交大物理系有10分。我失眠了,辗转了一整夜,最终决定接受交大的招安。几天后志愿表交上去,语文老师痛心疾首,一声叹息。我悲哀地想,是不是哪怕交大的推荐分只高半分,我也会义无反顾地跳进这座山神庙。理想、兴趣,说穿了就是这么不值钱。我知道我的文学梦算完了。
⑨纪伯伦说,我的心曾悲伤七次——忘了是第几次,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了容易。
⑩2007年夏天,我在陕北支教。没课的时候,我爬上高高的堀顶。天地苍茫,大风从鄂尔多斯高原浩荡南下,带着沙粒的质感。云朵在大地上投下影子,掠过千沟万壑,像一尾尾鱼。
⑪此地贫瘠,然向学之风炽烈。单看窑口贴的春联,那字句,那笔画,足以令我这个博士生汗颜。放羊的老汉喜欢讲古。他饶有兴致地告诉我,这一带向来是兵家重地,小范老子(范仲淹)打西夏,不知死了多少人。1934年,老谢(陕北红军将领谢子长)的部队,也在无定河边打过几个大仗哩。
⑫无定河,我脱口而出,是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
⑬是哩。
⑭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好久好久不背诗了,没想到它们还在。
⑮支教结束后,我背上行囊,一路西行,去追逐那些唐诗中的地名。搭货车,坐摩托,蹭拖拉机,跟着转场的牧人骑过马,夜晚,找个加油站搭帐篷。大漠孤烟.废墟落日,我行走在日复一日的苍凉里。那些埋在心底的诗句,被一个个古老辉煌的名字唤醒:凉州、阳关、玉门关、居延、轮台、楼兰……
⑯独自面对大块的空间和时间,除了笔墨,无以排遣。我买来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默写诗词,记录感想。写满了,又买第二本。最后竟是七本满满的行路笔记。
⑰想起了支教时,有个小男孩对我说“我将来要当作家”。他蓬头垢面,穿着一双好笑的红色塑料拖鞋,是他姐姐穿剩下的。我至今还记得那认真倔强的表情,多像曾经的自己。原来从未忘记。
⑱我重新拿起了笔,在万籁俱寂的深夜,在独自醒来的清晨,一个字一个字地找回自己。年少时的记忆,像相机的底片,只感光,不留影。随着光阴流逝,岁月沉淀,一张一张洗出来。我知道,我的第一张底片是这样的:
⑲——背π还是背诗?
⑳——诗。
9.写作。
自觉可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高奖赏,因为它能使我们从容面对人生中的困境与抉择:因为自觉,我们不再纠结于路遇红灯时的等待是浪费时间;因为自觉,我们不再认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是人的自由;因为自觉,我们不再把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看作是自己的权利……但自觉并非是与生俱来的,从不自觉走向自觉,需要生活来教会我们;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也许是表扬,也许是批评;也许是鼓励,也许是打击;也许是挑战,也许是危机……那么,究竟是什么教会了你自觉呢?
请以“      教会了我自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根据立意补全题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