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4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河北试卷、张家口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加着重号字的读音的一项是(  )
  • A. 职(xùn) 热(chén) 干(hé) 畏罪逃(qián)
  • B. (xié) 耀(xuàn) 抽(yē) 轻怕重(niān)
  • C. 刻(qǐng) 感(kǎi) 啬(lìng) 咄逼人(duó)
  • D. (qí) 乱(líng) 狭(yì) 参不齐(chā)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年岁的增长是最迫不急待的,有些勇气可能一生只有一次,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喷薄而出。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结束就选择不迈出第一步,那就只能错过最好的开始。所有人都是在一步步的摸索中不断充实自己的,所以不要害怕出发,尽情去经历想经历的,尝试想尝试的,即便结果不如愿,但这个过程必定是精采万分的。一生很短,要让它时时刻刻都丰盈和热烈。
(1)用部首检字法查“盈”:先查部首       ,再查       画。
(2)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应改为       
      应改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的一项是(  )
  • A.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时吃月饼更是
  • B. 双胞胎不仅在长相上,有的连脾气喜好也都差不多。
  • C. 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 D.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表示赞同。
4.下列句子的一项是(  )
  • A. 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 B.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
  • C.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 D. 国庆晚会上,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同学跳起了欢乐的民族舞蹈。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的一项是(  )
  • A.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称别人父亲为“家君”,请人指点说“请赐教”。
  • B.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都是其中的作品。
  • C. 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七十岁。
  • D.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6.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5)《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7.下面是有关阅读的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
①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②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④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我选择第       条,理由是:      
8.阅读《西游记》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孙大圣见了,暗中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儿望山一倒,管甚么禽兽蛇虫哩!”菩萨叫:“悟空,伸手过来。”行者即忙敛袖,将左手伸出。菩萨拔杨柳枝,蘸甘露,把他手心里写一个迷字,教他:“捏着拳头,快去与那妖精索战,许败不许胜。败将来我这跟前,我自有法力收他。”
“我自有法力收他。”“他”是谁?请简述菩萨怎样将“他”收服。
9.古典名著的回目大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请你根据相关内容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择。
备选:东海 龙子 西洋 回 捉鼍 降魔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10.阅读下面这首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蹄:名词活用动词,踢。④啮:咬。⑤贾人:商人。⑥遽:马上,赶快。⑦汝:你。⑧直:通“值”,价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      
②非学无以广      
③不见      
④贾人能蓄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戒仆养之终老。
(3)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的一项是       
例句:陈谏议子也
A. 下车引(《陈太丘与友期行》)
B. 择其善者而从(《论语》十二章)
C. 夫君子行(《诫子书》)
D. 学而时习(《论语》十二章)
(4)读了【乙】段文字,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选文写一写。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爆米花香
①腊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走在古老的东禅巷,阳光照亮了半条巷子,巷子的另一边则在背阴处。
②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的推进,浙江黄岩留下的旧街老巷已经不多。而留在这些巷子里生活的,也大多是上了年纪舍不得离开的人。每每走在这些街巷,我都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恍惚感。
③远远地,听到沉闷的一声“砰”响,好多年没有听到这种声音了。没多久,就闻到了熟悉而又陌生的爆米花的香味。走近了一看,果然有一群人,手里正拿着各种容器,容器内装着还散发着热气的爆米花。
④记得小时候在北方,每到快过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远远地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我们老远就把耳朵捂着,眼睛也不敢看那个炉子的“爆破”过程。但实际上心里却很欢喜。常常是飞快地跑回家,拿来各种能够“爆破”的粮食。有的同学拿来玉米,“爆”出来的是“苞米花”;有的拿来大米,“爆”出来的是“大米花”。大家还会互相交换,这样能吃到不同的口味。
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等热气消散,打爆米花的人会拎住长布袋的一头,将米花瀑布般地倒出来。我们这些孩子将它们用一个干净的脸盆接住,装好后带回家。一碗米刚好“爆”一盆米花。回家后,等盆里白白胖胖的米花彻底冷却,再装进密封的饼干桶、玻璃罐、布袋中,留着慢慢享用。
⑥那时候,我们会把干燥的食品直接放在衣服口袋里。上学前,我们常常在口袋里塞几把米花,一路上,时不时地伸手到口袋里抓一把出来吃。放学后回到家里,还会把米花放到糖水里,这样吃出的是另一种味道。
⑦其实,我的母亲自己就会做不少美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年四季她总能做出一些美味。冬天的北方,每家都会储藏大白菜、萝卜和大葱。母亲把萝卜切成厚度一厘米左右的片,在每片上再切几刀,然后挂在铁丝或绳子上晾晒,之后放些盐腌制起来,没多久就可以吃了。这些萝卜干既可以当零食,也可以就稀饭,还可以炒菜。快过年时,母亲还会用北方最常用的面粉,做出各种小点心:麻花、油条、猫耳朵、叶片、金果条……普普通通的面粉在母亲的摆弄下,变成了花样百出的小吃。
⑧随父母从部队转业到黄岩,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时物资供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许多小时候觉得稀罕的东西都变得寻常起来。比如,在街上可以看到农民担着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在售卖,街巷里时不时地飘来阵阵大海的咸腥味。那些原来母亲做给我们吃的小点心,也可以在街头小店里买到,不必再等到过年才有口福。
⑨但有一样东西,似乎还是只有临近过年时才能吃到,那就是爆米花。
⑩南方的爆米花,与北方相比有些许不同。比如把年糕切成片,“爆”出来的是扁圆形的“糕片”;切成条,“爆”出来的则是长条形的“糕条”。有时候人们还会用豆类来“爆”。另外,“爆”的时候放少许糖精,则多了份松而甜的口感。
⑪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记忆的味道。可惜呀,平时街上也再难见到,那个巷口的小车和车上小小的锅炉,还有摇炉的人不声不响站起时孩子们见状奔跑的瞬间……
⑫而今,当那不经意的一声闷响传来时,当那特有的香味远远飘来时,便又勾起了人们的记忆,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欢呼雀跃的身影,耳边仿佛听到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1)选文④﹣⑥段,作者围绕爆米花回忆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那一声“巨响”后,小锅炉里的米花会冲进一个长长的、有着细密网眼的布袋里。(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物资越来越丰富,人们却开始记忆的味道。(请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有人认为第⑦段与“爆米花”无关,应该删掉,说说你的意见并阐明理由。
(4)选文用“爆米花香”为题目,“香”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1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两颗开花的树
丁之境
①两棵树高高地立在师生每日必经的路旁,一棵在北,一棵在南。
②从生物老师那里得知这两棵树叫“异木棉”。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北边那棵树的枝条上最先冒出_个个青色的圆形花苞,极像小青果,然后绿叶开始掉落。等树叶差不多掉71后,似乎是一夜之间,那密密麻麻的小青果全部炸裂,呼啦啦全绽放成了密密匝匝的耀眼灿烂的花。青色如铜铃的花托里伸展出五片纤长稍稍翻卷的花瓣,花瓣粉如胭脂,向基部渐变为金黄或白色,查阳光下一簇簇相拥绽放,把整棵树鉴扮成了披着云霞的仙女。这冬日里开花的树,一下子点亮了整个校园。
③每年一入冬,在满园墨绿色中立着的这棵盛放的绚烂花树,勾起了多少人内心关于唯美、浪漫、梦幻的想象。
④每天早归的学生,晨扫庭院时,也忍不住驻帚而立,凝视这晨光中一树粉艳,然后开启诗与远方的遐想。
⑤陪伴学生晨读的老师,也忍不住对着窗外浓绿中的那一枝枝粉色微笑,觉得一切都那么美好。
⑥午间散步的老师们,更是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然后在朋友囵里晒这个校园的美好。
⑦因为关注,大家很快发现了两棵树的不同。
⑧北边的那棵满树繁花,南边的那棵绿叶满枝。于是在赞叹辉煌灿烂的同时,自然也有了质疑与抱怨:同时移栽而来,同一品种,南边的那棵异木棉怎么迟迟不开花啊?站在如此美的同伴旁边,怎么看都觉得它灰头土脸的……
⑨是啊,为什么南边的那棵不开花呢?是它不够努力吗?我也在寻思。还是生物老师告诉了我答案:北边的那棵三面无遮挡,从早上就开始接受冬日暖阳,一直到下午。南边的那棵刚好位于教学楼和办公楼的夹角处,只有中午能短暂享受一下阳光的抚慰。原来是位置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棵树的不同,一棵花期绵长,一棵花期短暂,一棵花密色艳,一棵花疏色浅。
⑩果真,两周后,南边的那棵树开始开花了。一个月后,北边那棵仍繁花满埠时,南边那棵已凋零殆尽。这是很残忍的现实,也是很真实的生长规律,虽不忍,但也只能面对。
⑪那天放学后,一对夫妇来拜访我,他们充满期待地希望我能给他们开一剂良方:“老师,我的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为什么成绩还是不能靠前?”我知道那个孩子真的很努力,一篇作文他可以修改很多遍,虽然进步很大,但离那几个才子才女学生的文章还是很遥远。我还知道,他画的漫画很好看,他的歌声很好听。我很想把他的父母叫到窗前,给他们讲讲窗外校道边那两棵开花的树的故事。但终觉这样过于残忍,遂放弃,又开始说一些言不由衷地善意谎言。
⑫这个古老的园子,一年又一年,送走一届学生又迎来一届,在这来来往往的生命里,必然有繁花似锦的,也必然有默默无闻者。为什么园子里这两棵异木棉一定要同时开花同时凋零呢?为什么要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同的孩子呢?没错,我是一棵会开花的树,但我就不能不开花只长绿叶吗?况且开不开花,都不能影响我成为一棵巍巍然而立的大树。
⑬开花的固然值得称赞,不开花的未必不在努力。我们在盛赞“成功”“成才”时,千万不要忘了每个生命各有其特殊的价值。每一个竭尽全力去追寻和实现自己独特存在价值的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第6期(半月刊)
(1)阅读全文,概括两棵树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作者由树及人表达了什么主题?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妙处。
盘鱼虫铜铃的蕉托里盟展出五片纤长稍稍翻鲞的花瓣,花瓣粉如胭脂,向基部渐变为金黄或白色,查阳光下一簇簇相拥绽放,把整棵树整扮成了披羞云霞的仙女。
(3)阅读第⑦段,此句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第⑩段加点词“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阅读第⑫⑬两段,联系自己学习生活,说说你阅读后的感受。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是文学作品里,还是生活中,都有许多冷人难忘的“样子”:周敦颐笔下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样子,“父亲”为朱自清买橘子时努力的样子;李兰娟院士摘下只罩时满脸勒痕的样子,老师们在课堂上妙语连珠神采奕奕的样子,同学们在运动场上生龙活虎斗志昂扬的样子……对于“样子”,同学们,你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悟呢?
请以“_________的样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段;(2)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诉歌、戏剧徐外); (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