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山东试卷、东营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拼搏奉献。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合时,青春的光pǔ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①契       
②pǔ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_______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②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_______民族复兴的前途。
③世界各地奥运健儿齐聚五环旗下,相互尊重、彼此激励、突破极限、超越自我,完美_______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
④习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坚决_______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 A. 坚持 找寻 演绎 遏制
  • B. 坚定 探寻 演绎 遏制
  • C. 坚定 找寻 演示 遏止
  • D. 坚持 探寻 演示 遏止
3.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B. “夏”,原本指中原地区的人。《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夏”是象形字,表示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
  • C.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 D. 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建设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国家的财富。老祖宗留下的“金碗”怎可拱手送人?国务院办公厅今年3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特别强调:_______
①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地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
②要健全中药材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标准体系。
③鼓励创建以中药材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群和以中药材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强镇。
④鼓励中药材产业化、商品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
  • A. ③④②①
  • B. ②③④①
  • C. ②④③①
  • D. ③④①②
5.填空。
心怀家国、志在天下,家国情怀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人的作品中多有体现。
诗句 家国情怀 作者作品 
(1)      。 将士们在悲壮惨烈的战斗中忘身报国的忠心 李贺《雁门太守行》 
(2)      。 将士用命,不畏战事频繁 王维《使至塞上》 
(3)      。 诗人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愿望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 诗人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志向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      。 虽辞官归乡,诗人仍心系国家前途和命运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6.名著阅读。
7.综合性学习。
ㅤㅤ为落实“双减”政策,某校开展了以“落实‘双减’我担当”为主题的“天下国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为解决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必须不打折扣地落实。
ㅤㅤ“双减”政策落地后,课外学科培训班停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上学年,某中学在9月份和12月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来看,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家长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绝大多数家长的态度由刚开始时的焦虑、怀疑转变为支持、配合。
材料二:“双减”政策发布后社会情绪分布图

材料三:学生参加校外培训作用反馈表
8.阅读诗文,完成问题。登楼望水(唐)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9.阅读文章,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岳阳楼记》
ㅤㅤ(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吃。啜,喝。糟,浊酒。醨,薄酒。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⑤苟全,大致完备。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⑦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瀹(yuè),煮。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ㅤㅤ“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物候的南北差异竺可桢
①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我国疆域辽阔,在唐、宋时代,南北纬度亦相差30余度,物候的差异自然很分明。往来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人已可辨别这点差异,至于放逐到南岭以南的柳宗元、苏轼,他们的诗中更反映出岭南物候不但和中原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不同了。
②秦岭在地理上是黄河、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气候上是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许多亚热带植物如竹子、茶叶、杉木、柑橘等等只能在秦岭以南生长,间有例外,只限于一些受到适当地形的庇护而有良好小气候的地方。白居易于唐元和十年(815)从长安初到江西,作有《浔阳三题》诗并有序云:“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花,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怜悯、安慰)之。”其中《湓浦竹》诗云:“浔阳十月天,天气仍温燠(热),有霜不杀草,有风不落木……吾闻汾晋间,竹少重如玉。”白居易是北方人,他看到南方竹如此普遍,便不免感到惊异。
③苏轼生长在四川眉山,是南方人,看惯竹子的,而且热爱竹子。青年时代进士及第后不久,于宋嘉祐七年(1062)到京北路(今陕西省)凤翔为通判,曾在宝鸡去四川路上咏《石鼻城》,诗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句。竹子确是南北物候不同很好的一个标志。
④秦岭是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南岭则可说是我国亚热带的南界,南岭以南便可称为热带了。热带的特征是:“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换言之,在热带里,干季和雨季的分别比冬季和夏季的分别更为突出。而五岭以南即有此种景象,可于唐、宋诗人的吟咏中得之。柳宗元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诗:“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意思就是二月里正应该是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的北方部分地区)桃李争春的时候,但在柳州最普遍的常绿乔木榕树却于此时落叶最多,使人迷惑这是春天还是秋天?苏轼在惠州时,有《食荔枝二首》记惠州的物候:“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又在《江月五首》诗的引言里说:“岭南气候不常,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领以日月为断(判断标准)也。”温带植物如菊花、桂花在广州终年可开;但是即使在热带,原处地方植物的开花结果,仍然是有节奏的。苏轼在儋耳有诗云:“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相传阴历三月三日为上巳节。如今海南岛儋耳地方的物候未见记录,可能还是如此。1962年春分前一周,广州越秀山下的桃花早已凋谢,而柳叶尚未抽青,在韶关、郴州一带,却正值桃红柳绿之时。可知五岭以南若干物候,是和长江流域先后相差的。
⑤还有一个重要的物候,即梅雨的时期,在我国各地也先后不一。这在唐、宋诗人的吟咏中,早已有记载。柳宗元诗:“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柳州梅雨在小春,即农历三月。杜甫《梅雨》诗:“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即成都(唐时曾作为“南京”)梅雨是在农历四月。苏轼《舶棹风》诗:“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作此诗时在浙江湖州一带,三时是夏至节后的15天,即江浙一带梅雨是在农历5月。现在我们知道,我国梅雨在春夏之交,确从南方渐渐地推进到长江流域。
⑥前面讲过,我国的物候南方与北方不同。从世界范围来说,也一定是这样。霍普金斯的物候定律,只谈到物候的纬度差异、经度差异和高度差异,如果以物候的南北差异而论,须有商榷之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应用霍普金斯定律。以欧洲为例,据英国气象学会的长期观测,从最北苏格兰的阿贝丁到南英格兰的布里斯特耳,南北相距640公里,即6个纬度弱,11种花卉的开花期,南北迟早平均相差21天,即每一纬度相差3.7天。而且各种物候并不一致,如7月开花的桔梗,南北相差10天;而10月开花的常春藤,则相差至28天。由此可知南北花期,不但因地而异,而且因时季、月份而异。
⑦我国地处世界最大陆地亚洲的东部,大陆性气候极显著,冬冷夏热,气候变迁剧烈。在冬季,南北温度相差悬殊;但到夏季,则又相差无几。北京、南京纬度相差7度强,在三四月间,桃李始花,先后相差19天;但到四五月间,柳絮飞、洋槐盛花时,南北物候相差只有9天或10天,3月,南京平均温度尚比北京高3.6摄氏度,到4月则两地平均温度只差0.7摄氏度,5月则两地温度几乎相等。在长江、黄河大平原上,物候差异尚且不能简单地按纬度计算出来,加之我国地形复杂,丘陵、山地多于平原,更使物候差异各处不同,差异自必更为复杂。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点亮灵魂的灯李汉荣
①李叔同(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少有的圣人之一。我读他的传记,知道他也是由迷而悟,由俗而圣的;需要修行,也需要不断突破、升华,并在升华而达到的境界里全身心沉浸,身心俱净,表里清澈,灵与肉均进入另一种状态。那或许是荣辱皆忘、魂天归一的大化之境,或许是悲天悯人、慈爱盈胸的大爱之境。
②在他未成圣之前,也即他“俗”着的时候,从他的照片里看,他那时不过是一个高雅的、有出息的“俗人”而已。而到他心有所属以后,李叔同渐渐变成了弘一法师,从照片上看,他终于完全退尽俗气,整个儿看,从形与神,灵与肉,从看不见的精神内核的深处,透露出的是无比高洁的、完全精神化了的气息。那个肉身的李叔同、世俗的李叔同似乎已经蒸发了,留下的是一个纯粹的弘一法师——一个从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精神之光来照耀这个世界——这样的人,就是生命被信仰照亮的人,也就是“道成肉身”。他的身体成为了一座庙宇,守着这座庙不是他活着的目的,他是要在这庙里点亮一盏心灯,供奉一颗伟大的灵魂,并用这心魂的光芒照亮存在的暗夜,照亮一切未明的事物,让生命和宇宙彰显出神圣的意味——这才是活着的目的和意义。
③说到“肉身”这座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肉身、越来越轻淡灵魂,以至于许多人仅有一具无灵之躯了。肉身的装饰、肉身的充填、肉身的快感,成了唯此为大的事,而肉身之内,只剩下层出不穷的欲望和本能冲动。许多哲学家说现代商业社会的人不过是一些没有灵魂的“欲望之躯”,可谓点中要害。我们看到,多少人把肉身这座庙装饰得五色迷眼,打造得金碧辉煌,而庙里除了欲望,却没有灵魂的位置,没有灯的位置,基本上是一座空庙、一座黑庙。想来,真是有些虚妄,我们千方百计收拾着一座这样的庙,到头来庙一倒,就什么都没有了。天生了人的肉身这座庙,人一方面要维修好这座庙,同时要在庙里点敬灵魂之“灯”。点亮灵魂的灯,能使我们意识到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的深沉召唤;点亮灵魂的灯,能让我们感悟到不因我们离去而消失的永恒的东西——那种庄严感、神圣感。
④试想,如果肉身这座庙里,没有“灯”的光芒,这座庙会是怎样的庙?几面肉墙,一堆脂肪之外,还有什么呢?或许围绕肉身,会得到一些短暂的快感,但不会有那种意味深长的美感;会得到一些浅薄的满足感,但不会有那种天长地久的意义感。人生的意义,必须在“灵魂到场”的境况下才会发生。物质并不能自动生成意义,石头是硬的、静止的,水是软的、流动的,在一双物质的眼睛里,它们只是物而已。而在一双灵魂的眼睛里,石头是建造宇宙神庙的材料,它见证了宇宙运动的神秘过程,它是时间的密码;水起源于我们的想象力不能抵达的上游,水流过世世代代人的身体和眸子,水里面保存着智者的眼神,保存着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叹息和他投进水里的沉思的眼神,水保存着多少流泪的眼神和喜悦的眼神。与水相遇,你是与多少眼神相遇?掬水在手,你是把多少流逝的人生掬在手中?你看月亮升起,你会想起唐朝的月亮如何升起,唐朝的月光是怎样盛满诗人们的酒杯;你看见山路上的车前草,你会想起《诗经》里的车前草,想起世世代代车轮前,那摇曳着、芬芳着的车前草,于是这车前草就连接起古今的道路,我们不过是行走在古人的脚印里。由于灵魂的到场,事物就逸出了它实用性、有限性的枷锁,我们透过世界的物质运动的轨迹,感悟到更深奥和庄严的精神运动。就这样,到场的灵魂,主持了我们与世界相遇的仪式,人生是有意义的过程。反之,如果灵魂不在场,一切都是幽暗的、混乱的,都是无意义的。
⑤再回到李叔同。他的传记里,写他每次入应前,都要拿起凳子抖一抖,然后才落座,他怕压死歇栖于凳子上的小虫子。圣人之心,既至大可以包容宇宙,又至小竟然怜悯一粒小虫。他的灵魂告诉他,众生平等,无论一个巨人一头大象还是一粒昆虫,都是无限宇宙中“呼吸的一瞬”,都是无数磨难经历中才拥有的生的一瞬,何其不易,何其当惜。他知道,在无限巨大的宇宙里,那些小的、弱的随时被忽略,随时都会受伤害,它们更值得同情和怜惜。
⑥李叔同晚年有一幅他的背影照,他行走在小路上,前面是幽深的林木,他正往林中走去,那安静无言远去的背影,都像写满了话语。如果他转过身来,我会看见一张怎样的脸呢?那脸或许与背影一样安静,甚至看不到确切的表情,但是,如果我们用心凝视,用灵魂解读,会从他的表情里,看到月亮从夜的深处投来的表情,看到盐从海的内部提炼出的表情,看到莲从淤泥里面升起的忧伤而芳香的表情。
⑦灵魂就这样为生命引路,并且塑造着生命的姿态和表情。我从李叔同的前后照片,清楚地看见灵魂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一个人,包括他的情感、行为、气息,甚至面貌和背影。点亮灵魂的灯,那是荣辱皆忘、魂天归一的大化之境,那是悲天悯人、慈爱盈胸的大爱之境。灵魂到达怎样的境界,生命才拥有怎样的境界。只有高处的灵魂,能引领我们到达生命的高处、深处。
⑧这样形神兼备的脸和仪态,显然不只与营养和服饰有关,更主要与信仰有关,与教养有关,与德性有关。当信仰缺席,教养荒废,道德退位,沸腾的欲望乘虚而入成了主角,而它,欲望,如狼似虎的欲望,如油煎火烧的欲望,又能塑造出怎样的脸,雕刻出怎样的表情呢?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我们可以欺瞒别人却无法欺瞒自己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青春就不再是个谜向上的路总是坎坷又崎岖要保持最初的浪漫真是不容易有人悲哀有人欣喜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汪国真《跨越自己》
要求:(1)以“跨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2)用第一人称,写作时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3)立意要明确,表达有深度,不少于600字。(4)不得透露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