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湖北试卷、黄冈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古诗文名句填写。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晒(pù) 妒(jì) 辈(háng) 无消息(yǎo)
  • B. (sè) 望(liào) 诚(qián) 词夺理( qiǎng)
  • C. 默(jiān) 裂(jūn) 角(léng) 相形见(zhuó)
  • D. 日(lì) 皱(zhě) 强(jué) 藏污纳(gòu)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同学们是想学习一些特长呢?还是想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 B. 成才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塌实,三是耐得住寂寞。
  • C.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 D.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4.下列句子中,的一项是(  )
  • A. 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 B. 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 C. 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 D. 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在中华文明中,“弟子规”代代相传,,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弟子规”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 B. 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
  • C. 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的和谐氛围让张晓亮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 D. 做事应该,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 B.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一文就出自《庄子》。
  • C. “八个少年”“今天星期三”“运筹帷幄”“骗取信任”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动宾短语。
  • D.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②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③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这个双重复句的第二层是因果关系。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 A. ④①②⑤③
  • B. ⑤③①②④
  • C. ⑤③④①②
  • D. ④①⑤③②
8.语文实践活动。
新时代楷模、原西北野战军战斗英雄、特等战功获得者、现年95岁的退休老人张富清,一生深藏功与名。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发挥着光和热,从不向任何人(包括子女)言及自己的战功,更没有因为自己战功赫赫而向组织提要求。他的英雄事迹被报道出来后,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一些人说他傻,还有些人表示不理解,但更多的人对老英雄的举动表示钦佩。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9.张华的奶奶临时出门有事,她委托邻居肖阿姨转告张华的妈妈,她(奶奶)的妹妹突然生病了,她要去一下,过三天才能回来,请他们放心。还请嘱咐张华的妈妈要准时给张华做饭。
肖阿姨说:“      。”
10.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1.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任何时候,爱国情怀都不应被边缘南方言
①不知什么时候起,“爱国”在一些人眼中变成了一个陌生词语。有人觉得,国家很抽象,不如安心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爱国”成了他们眼中的一句玩笑;有人抱怨,国家不够爱自己,他们以为身边所有的困难都要由国家包办,却经常忘记自己该履行的基本义务与责任;还有人以为,“爱国是一种谄媚”,对乐于公开表达爱国情绪的人们,他们往往加以嘲讽。
②每个时期都有消极避世者,什么社会都有利己主义,但这并不足以阻止大多数中国人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一些偏激、不理性的言论,之所以时而掩盖热爱祖国的正义言行,互联网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放大作用。包容不同见解,传递各方观点,是互联网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海纳百川的包容力也带来了挑战,原本一些非主流的观念、个人看法、甚至偏见,在喧嚣的互联网中赢得了眼球。此时,利用互联网语言激发和传递“正能量”,就显得格外可贵。
③前不久,青年网络作家周小平、花千芳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希望你们创作更多具有正能量的作品”,就是党的最高层对爱国情怀的直接呵护。尽管周小平等人的走红在网络引发了争议,但是,平日享受互联网自由氛围的争议者,在“集中火力”批评周小平时,大概遗忘了一个朴素的事实:周小平们的作品受到很多网友的支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对“正能量”的需求。
④不管时代怎么变,国民情感的“基本”是支持国家繁荣,因为但凡具有一定理性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一亘古不变的事实:只有国家繁荣发展,个人才有机会享受稳定的幸福生活。互联网上无论是批评的声音,还是赞扬的声音,只要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相关思考都应该被容纳和鼓励。有些人看到一点对国家的衷心赞许,就恨不得大肆讥诮,进而打着民意的旗号加以反对。殊不知,这种所谓的“民意”其实是并不受欢迎的,因为它忽略了家国情怀也是一种深沉普遍的价值观。
⑤爱一个国家,爱自己出生的这片土地,是一种朴素的情感。(A)当祖国遭受外来入侵时,总有爱国志士对其不离不弃;(B)当国家陷入困难时,总有坚守者勇敢地相信未来。爱国情感是理性的,因为它超脱了一切短效、功利的价值,站在人类自我认知的精神高地;爱国情感也不是庸俗的,它是人们对国家不离不弃的眷恋。
⑥历史规律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下:往往是国家面临危难,民族兴亡千钧一发之时,爱国情绪得到凝聚和壮大;而当国家稳步发展,民族走向复兴的时候,爱国感情反而容易受到打击。你生活的这片土地能不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点继续前进,取决于在和平的、繁荣的时候,国民能不能齐心协力,攒足精神一起向前走。不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往往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开放乃至复杂化,但这不等于爱国情怀可以被边缘化。
⑦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唤社会上传递更多正能量,却很难说得清楚“正能量”包含哪些内容。网络上那些爱国的声音,或许给出了一点解答:只要你爱这个国家,就不怕国家不会爱你;你边缘了爱国情你才会被时代边缘。我们弘扬爱国情,就是要讴歌和传递属于时代的正能量。这种朴素情感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它将代表这个国家和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酒酿王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卖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击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了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都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他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着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几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我只有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酸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从无短斤缺两,无须挑挑拣拣,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一次,有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可以提高点儿。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就难以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总经理碰了一鼻头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筋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天听不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节选自《小小说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15.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收获的过程。在生命的潮起潮落中,任何一种经历都是一种收获任何一种收获都是一笔财富。
请以“收获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16.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个妇女在打井水,一位老人坐在井边石头上休息。
一个妇女对另一个说道:“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我的儿子会唱歌,唱得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这样的好歌喉。”另一个妇女说。
第三个妇女默不作声。
“你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儿子呢?”另两个女人问她。
“有什么好说的呢?”她说,“我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
说着,她们用桶装满了水,提着走了。老人也跟着她们走去。她们走走停停,手臂疼痛,水也溅了出来……
忽然迎面跑来了三个男孩。一个翻着筋斗,他母亲露出欣赏的神色;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欢唱着,他母亲听得眉开眼笑;第三个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第一和第二个妇女一起问老人:“喂,怎么样?我们的儿子怎么样?”
“呵,他们在哪?”老人答道,“我只看到了一个孩子啊!”
要求:①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