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四川试卷、内江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ráo)    火(gōu)    摇(yì)     矫造作(róu)
  • B. (dú)     惊(hè)     停(zhì)    形骨立(xiāo)
  • C. (huì)    拮(jū)     骗(kuāng)  不言而(yù)
  • D. (dùn)    怨(chàng)  桑(xīn)    顿开茅(s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一项是(  )
  • A. 初冬时节,四川峨眉山迎来了今冬第一场雪。挺拔的冷杉被冰雪覆盖,一眼望去,大地,宛如画卷,美不胜收。
  • B. “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教培机构落实政策,积极谋求转型;部分机构却只地换课程名称,妄图蒙混过关。
  • C. 写作时引用古诗文,可以使文章充满文化气息,但引用古诗文绝不是为了,而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合理引用。
  • D. 南非国内疫情处于上升趋势,如今还面临着疫苗短缺,无法解决接种计划的问题。的南非便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急盼引进中国疫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不仅良好的教养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 B.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约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 C. 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 D. 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经过“思索”“辨别”“怀疑”三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
4.下面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读小说是可以一目十行的,但是,写却不同,你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写,不能跨过去。
②大格局不是粗枝大叶,这个问题就像升火箭,如果你决定做一个格局宏大的火箭,然而,细部不讲究,它的结果一定是放鞭炮。
③作品的格局可以很大,但是,对写作的人来说,细微处没有了,一切就都没有了。
④阅读小说时要把自己假设成作者,去找他的感受和他的思路。
⑤我用自己写的心态去读的,这样我就可以抵达最细微的地方。
  • A. ①⑤②④③
  • B. ④⑤②③①
  • C. ①④③②⑤
  • D. ④①⑤③②
5.下列表述的一项(  )
  • A. 艾青前期的诗歌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充满了“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我爱这土地》就是这一类诗歌的代表。
  • B.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这句中“一楼”指岳阳楼,“杜少陵”指杜甫,“范希文”指范仲淹。
  • C.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封建官僚的丑恶行径,揭露社会的黑暗。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 D.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鲤鱼游弋。”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采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金山夜戏》注释:①兖:兖州,位于山东省。②日晡bū:傍晚时分。③舣yǐ:停船。④噀xùn:喷洒。⑤韩蕲王:南宋初抗金名将韩世忠。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的一项是       
A.毳衣炉火(裹,围)
B.是金陵人,此(做客)
C.余呼小仆戏具(携带)
D.定睛(慢慢地)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别 朝往 B.上下白 而或长烟空 C.目送久 露气吸 D.何事何时至 有老僧手背采眼翳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均采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湖心亭和金山寺的雪景,简洁凝练,生动传神。
B.甲乙两文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生活的怀念之情。
C.甲文中“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是因为知音难遇,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幸逢知己的喜悦,给孤寂的心增添了一分暖色。
D.乙文结尾通过山僧的反应,侧面看出张岱狂放不羁,洒脱任性,率真自然,随性而为的性格。
(4)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7.用课文原句填空。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咸阳城东楼》中抒发作者对历史沧桑无限感慨的句子是“            ”。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他经过贾谊故居,心中难免会产生强烈地共鸣。本诗怀古伤今,情感丰富,既表达出对贾谊被贬的       ,也表达出对自己命运的       
(2)简要分析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作用。
9.阅读《谈创造性思维》(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谷登堡。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堡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⑥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链接材料】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来源是知识,这似乎没有争议。不过,对知识的界定需要更多思考。我们说的知识通常指学科和领域的专业知识。但是,知识也应该包括跨学科知识、跨领域知识、跨界知识,而这些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1)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选文第⑤⑥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谈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说说选文和链接材料的观点有哪些异同。
10.阅读下面小说《多余一句话》,完成下面小题。
       ①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②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③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④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⑤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⑥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⑦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把地图收起来,准备下一站下车换车去
       ⑧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⑨如果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⑩可大爷哪儿能就这么打住呢,他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勺话说完:“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⑪我心想,大爷这话真是多余,车上年轻人好多呢,打击面太大了吧。
⑫可不,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可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⑬……
⑭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可能都有。
⑮这么吵着闹着,车就到站了。
⑯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不走了啊!烦不烦啊!”
⑰烦不烦?烦!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⑱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他受不了了,他大叫一声:“大家都别吵了!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⑲听到他这么说,当然车上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吵,声音很快平息下来,少数人轻声嘀咕了两句也就不说话了。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⑳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㉑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头上的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㉒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没什么大事儿,没什么必要非打个头破血流。
㉓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____。”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以“多余一句话”为题的好处。
(2)小说中画线的两处均是对小伙子的描写,前面说小伙子是有涵养的人,后面小伙子居然也说出了一句多余的话,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3)结合上文,补写“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的内容。(50字以内)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晃来晃去”一词表明车上的人不注意个人形象,缺乏文明修养。
B.整个事件的发生均是由缺乏职业道德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售票员那句多余的话引起,最后我也被售票员打伤。由此可见,对职业道德精神和服务意识的呼唤,是小说的主旨。
C.小说中的“我”由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事件的参与者,故事情节的发展既让人意外,又觉得在合理之中。
D.小说的语言轻松活泼、风趣幽默。在情节布局上,主要靠人物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抓住公交车上的一个小场景,来反映了一个社会问题——在公共文明这一环节上,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和建设者。
11.班上正在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1)【文本互证】
       某同学读《红楼梦》,读到薛宝钗生日,贾母叫她点戏,她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下面是其中一段唱词,该同学一时不解。请你给他讲讲唱词所涉及的相关故事情节,以及唱词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
       漫榅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唱词 相关故事情节 鲁智深的性格特点 
相离处士家               
没缘法,转眼分离乍        

(2)【时空对话】
       活动中有一个环节叫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假如杜小康就站在你面前,就“成长”这一话题与你交流,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我想对杜小康说: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思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东西引起过你的思考,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处风景,也许是一个故事……
       请以“____引起的思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补充完题目后再作文;②除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