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四川省内江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四川试卷、内江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fú)  争(sòng) 幽(qiǎo)  然而止(jiá)
  • B. 猎(shòu)  皱(zhě)     追(sù)        风雪途(zǎi)
  • C. 潺(chán)  杂(rǒng)    掇(cuān)    窈淑女(tiǎo)
  • D. (shí)     领(yù)       眼(kuàng)  草长飞(yīng)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
  • B. 作为我国最新研制的高性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汇集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它的研制成功让国人不由得
  • C. 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
  • D. 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农村人口大幅减少,与五年前相比,几乎减少了一倍。
  • B. 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 C. 针对南海问题,中国政府一贯坚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这体现了中国解决问题的诚意和避免冲突的善意,但菲律宾等国对此并不领情,甚至变本加厉地侵占南海。
  • D.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4.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 A. ④①⑤②③
  • B. ⑤②③④①
  • C. ④①②⑤③
  • D. ②③④⑤①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 B. 陕北民歌“信天游”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 C. 《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 D. 《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6.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水尤(清凉)
B.日光下(穿透)
C.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
D.往来(飘忽不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头 高可二黍 以身
B.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胜败兵家常事
C.潭西南望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 不言
D.全石为底 刀劈狼首 德报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本文按游览顺序先后写了“发现小潭”“小潭源流”“潭中景物”“潭中气氛”等内容。
B.第①段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C.第②段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日光、鱼影表现潭水的清澈。全段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D.第④段写小石潭四周幽深冷寂的环境,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落寞悲凉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古诗文默写。
(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2)      ,天涯若比邻。
(3)悠哉悠哉,      
(4)      ,并怡然自乐。
(5)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8.阅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列小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            ”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湖。“      ”的意思是太平盛世。
(2)诗中的“欲济无舟楫”“徒有羡鱼情”两句,采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阅读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④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10.阅读《朱夫子》,完成问题。
朱夫子
刘公       村里最有学问的当是朱夫子,平时不管谈论什么事情,开口古语说,闭口圣人云。村里人都说,如果还有科举,朱夫子肯定能连中三元。
       朱夫人十月怀胎,除夕夜分娩,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两个孩子相隔一个多时辰来到世间,一个生在大年三十的亥时,另一个生在了新年正月初一子时。
       大谁小?朱夫子让后出生的当哥哥。村人奇怪。
       朱夫子说:“晚生一个时辰恰巧到了下一年,哥哥小一岁也理所当然。”
       朱夫子解释道:“虽是同胞兄弟,坐胎还是有先后,先进去坐胎的当然是哥哥,他在里面,所以后出来后进娘胎的在外面,所以先生出来。”
       村人哈哈大笑。
       朱夫子摇晃着头一本正经:“宋人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里《双生子》说得很清楚,其双生也,质家据见立先生,文家据本意立后生。并且商周时期就有这种认识了,我本文家弟子,怎能不按先贤所言排序长幼呢?”
       人们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既然有出处,肯定是不会错的。
       朱夫子的双胞胎儿子渐渐长大,“弟弟”却不甘愿当弟弟:“别人家双胞胎都是先出生的是哥哥,再说我都大他一岁了,怎么能是弟弟?”
       奈何,在夫子面前是没法讲理的,慢慢地就形成了叛逆性格,顽皮不羁,不爱读书,更不爱听夫子唠,总能为丁点儿小事和夫子杠上一番。
       气得夫子点着他背影:“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后来,邻里在教孩子时也乐于装成有学问的样子,半土半文地训斥:“你不听老子的话,你就是朽木,你跟老子耍脸子,你就是不可教也的粪土之墙!”
       这个“不可教也”的“弟弟”刚长成和夫子一样高,突然远走,再无音信。夫子很是不安,怕他在外面不学好。
       过了几年,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突然送来了勋章和嘉奖状,告知已经是少尉军官的“弟弟”在与日寇激战中英勇牺牲。
       朱夫人哭得昏厥过去,要夫子去上海把儿子的尸骨找回来。
       夫子倒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总算没有辱没门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几天后,一队穿灰布军装纪律严明的抗日武装经过村头,夫子让“哥哥”跟上队伍走了。
       村人惊叹:“你真舍得再把这个儿子送去战场?”
       夫子慷慨激昂地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男儿自以身许国!”
       在朱夫子送子参军的影响下,更多青壮年投身抗日洪流,村里除了老人妇女,就是未成年的孩子。
       夫子思索了一天一夜后,决定开办义学,教村里孩子认字读书。
       夫子说:“兵荒马乱总会过去,孩子们是国家社稷崛起的希望,不能荒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白天孩子们要帮家里干农活,晚上夫子就在祠堂内点燃几盏油灯授课,他希望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自习读书。买来煤油、书籍和纸笔一起分给每个孩子。
       夫人问:“直接给钱不行吗?”
       夫子坚决地摇头:“不行,给了钱,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
       夜里,他挑着油桶,深一脚浅一脚地沿街走,对着有灯光的窗户喊:“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加油,加油咧!”
       叫开门,再额外给灯里加煤油。
       村人称赞:“您这奖励的法子好!”
       朱夫子嘿嘿一笑:“我这是效仿来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父亲张瑛老大人厚爱学子,深知很多穷家子弟晚上舍不得点灯耗油,故此每到深夜,他都会派人挑着桐油篓巡城,见谁在挑灯夜读,便给他添两勺灯油,以示鼓励。”
“哦。”村人都恍然大悟,原来“加油”是这么来的呀!
       夫子的义学越办越红火,学生又增加了许多。
       时间一长,给众多学生买书和“加油”成了大开销,夫子花光了家中的积蓄。
       他准备卖掉五亩良田,去汉口直接购一批煤油和纸笔回来。
       村人说:“你真舍得。”
“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但愿孩子们都读书成才,报效国家。”
       村人问:“祖业田产不留给后人?”
       夫子嘿嘿一笑:“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村人问:“这至理名言又出自哪里?”
“这是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林大人说的,字字珠玑呀!”
       朱夫子卖田助学的消息传出去,远近的富户争相出高价竞买。
       卖田的钱拿回家,夜里来了蟊贼,翻箱倒柜之际,被夫子发现反锁屋内后大声呼喊,闻讯赶来的村人将蟊贼擒住,一看,是邻村的一个无赖。
       夫子分开众人,气呼呼地朝他鼻子、眼眶、太阳穴连击三拳。
       蟊贼的鼻孔淌出血:“你是斯文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夫子狰狞着脸大骂:“你个浑蛋,偷走买灯油纸笔的钱,就是偷走了孩子们的未来,偷走了我们民族的希望,他们学习不好,你会毁掉一批国家的栋梁啊!天杀的,老子打你是轻的,不弄死你,就已经便宜了你的狗命!”
       村人都惊住,原来急了眼,夫子也动粗。
       事后,有人问:“您从没跟人打过架,不过那三拳好像很有章法。”
       夫子儒雅地笑笑,一板一眼地说:“《水浒传》里面有一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那三拳的祖师爷。”
       嘿,朱夫子的一言一行真是都能引经据典!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观点明确,质家取意,据原初之意立后出生的为兄;文家尚实,据所见立先出生的为兄。朱夫子以文家自居,所以借后者佐证。
B.朱夫子在村里是最有学问的,很有影响力;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不容辩驳,这是儿子形成叛逆性格、顽劣不羁的原因,小说对这种教养方式极力赞扬。
C.朱夫子买来煤油、书籍和纸笔分给孩子而不是直接给钱,因为他觉得贫困人家会挪作他用,不舍得买灯油,这表现出朱夫子对贫困人家品格的不信任。
D.小说刻画朱夫子培养村里的孩子,散尽家财帮助孩子们读书,表明孩子是社稷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同时也向读者展现出了文化的传承力量。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写朱夫子按《双生子》中排序长幼的做法,展现出他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既呼应了首段,又引出了下文的情节。
B.小说从肖像、动作、语言等方面,描写了朱夫子为学生添灯油的情节,生动感人;关于“加油”的来历叙述,又让读者增长了见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方式灵活;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朱夫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立体的人物形象。
D.小说通过写村民“眨巴着眼睛面面相觑”“恍然大悟”“惊住”等细节,侧面展现了朱夫子的人物形象,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
(3)有人认为朱夫子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本篇小说颇有特色,请分析文中引经据典的作用。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个字。
(1)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      ?提出碳中和要从气候变化说起。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深重。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退缩等。高温热浪、极端强降水等气象灾害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导致全球百万人死亡。我国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由气候变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7 倍多。基于此背景,2020 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      ?能源系统的结构转型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而电池储能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燃料技术则是全球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主题。
12.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傅雷家书》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B.《傳雷家书》中“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表现了父子间对艺术的看法分歧很大,不能成为艺术上的知音。
C.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
D.傅雷教导儿子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不仅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还用了很多名人的例子教导儿子。下面名人没有被傅雷提到的是       
A.莫扎特
B.列夫•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克里斯多夫
13.同学们,在你的生命中,陪你成长,伴你同行,给你幸福,赠你快乐的人很多,这个人也许是总在你最无助时挺身而出的朋友,也许是一直对你呵护有加的父母,也许是谆谆教诲你的老师……哪一个曾在你心灵的最深处烙下深深的印记,请用你的深情和真情,写下他(她)与你走过的那些点点滴滴!
请以“一路有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在记叙中适当描写和抒情,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