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看的词语
目不暇接
mù bù xiá jiē 解释 ◎ 目不暇接 mùbùxiájiē[there are too many things for the eye to take in] 景色既美又多,令人眼睛顾不及全看 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目不暇接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引用解释 见“ 目不暇给 ”。
目不转睛
mù bù zhuǎn jīng 解释 ◎ 目不转睛 mùbùzhuǎnjīng(1) [intent;be all eyes;gaze fixedly;look with fixed eyes]∶指眼睛注视不动。形容专注 两手扶了膝盖儿,目不转睛地怔着。——《儿女英雄传》 (2) [the eye cannot take it all in]∶不转眼珠地(看) 她目不转睛地盯着镜中自己的像,在她天真的心灵里虚荣心取代了羞耻心 引用解释 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便立在一边,偷看那妇人,目不转睛。”《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那 杨素梅 也看上 凤生 在眼里了,呆呆偷覷,目不转睛。” 叶圣陶 《友谊》:“大家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她细心听,惟恐遗漏了一个词儿。”
目测
mù cè 解释 ◎ 目测 mùcè[visualization] 用眼睛估测距离、高度和角度的方法 ◎ 目测 mùcè[measure the distance with the eye] 不利用仪器,只用肉眼测量 引用解释 凭眼睛测量。如:乡里组织了五个有经验的老农实地进行了目测勘察,确定要把有地下水源的一百二十亩旱地变成水田。
目测的组词: 目的组词 测的组词
目睹
mù dǔ 解释 ◎ 目睹 mùdǔ(1) [see with one’s own eyes]∶眼见;亲眼所见 死伤情况不堪目睹 (2) [witness]∶亲眼看见 这桩事故是许多渔夫目睹的 引用解释 亦作“ 目覩 ”。 亲眼看到。《后汉书·刘根传》:“促召之,使太守目覩,尔乃为明。”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目覩 严子瀨 ,想属 任公 钓。”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先祖母曾取视之,先母时尚幼,亦在旁目睹。” 巴金 《<家>后记》:“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常常被逼着目睹一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
目睹的组词: 目的组词 睹的组词
目击
mù jī 解释 ◎ 目击 mùjī[witness] 亲眼看到;作为目睹人在场 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庄子·田子方》 目击其事 引用解释 1.目光触及;熟视。《后汉书·郅恽传》:“ 子张 但目击而已。” 李贤 注:“目击谓熟视之也。”《晋书·葛洪传》:“於 餘杭山 见 何幼道 , 郭文举 ,目击而已,各无所言。”参见“ 目击道存 ”。 2.犹目睹。亲眼看见。 唐 杜甫 《最能行》:“朝发 白帝 暮 江陵 ,顷来目击信有徵。”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有 大梁 夙将 赵唯 为 岭 外刺史,年将九十矣,耳目不衰,过 梧州 ,言 大梁 往事,述之可听,云此皆目击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至今读其所著书,于山川阨塞,贤豪遗迹与夫风土謡俗,民生疾苦,凡所目击,悉笔于书。” 徐迟 《牡丹》三:“有些好事之徒,亲眼目击她被强拉上车。”
目击的组词: 目的组词 击的组词
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解释 ◎ 目中无人 mùzhōng-wúrén [supercilious;consider everybody and everything beneath one's notice] 目空一切,骄傲,蔑视他人 那种目中无人的腔调 引用解释 1.眼里没有别人。形容狂妄自大,看不起人。《说唐》第七回:“你看他目中无人,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红楼梦》第十回:“因他仗着 寳玉 和他相好,就目中无人。” 巴金 《秋》二九:“我对你说,你不要目中无人,就把长辈都不放在眼睛里。”亦作“ 目无餘子 ”、“ 目空餘子 ”。 2.馀子,其馀的人。 梁启超 《新民说》十二:“摭拾区区口耳四寸之学问,吐出訑訑气燄万丈之言词,目无餘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胸有千秋梦日边,目空餘子超尘表。” 马南邨 《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我们看到有一些人接待宾客态度不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虚心,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馀子。”
鸟瞰
niǎo kàn 解释 ◎ 鸟瞰 niǎokàn[get a bird’s-eye view] 从高处往下看 鸟瞰全城 ◎ 鸟瞰 niǎokàn(1) [bird’s-eye view]∶为地形测量或城市规划工作所拍摄的倾斜航空照片 (2) [general survey of a subject]∶事物的概括描写 引用解释 1.从高处俯视。 韩北屏 《非洲夜会·撒哈拉的落日》:“从飞机上鸟瞰这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刘绍棠 《西苑草》:“他们在宝塔下停了停,从这里可以鸟瞰西苑大学全景。” 2.概略的观察。 朱自清 《白采的诗》:“他建筑的方术颇是巧妙:开场时全以对话人的气象暗示事件的发展,不用一些叙述的句子;却使我们鸟瞰了过去,寻思着将来。” 3.概括的描写或论述。 鲁迅 《花边文学·化名新法》:“例如‘中国文艺年鉴社’所编的《中国文艺年鉴》前面的‘鸟瞰’。”
鸟瞰的组词: 鸟的组词 瞰的组词
凝视
níng shì 解释 ◎ 凝视 níngshì[gaze fixedly;stare] 不眨眼地看 坐在那里凝视着春日的阳光 引用解释 聚精会神地看。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諦听殊未足。”《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浩 倚栏凝视,睹物思人,情绪转添。”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余永泽 瞪大亮晶晶的小眼睛,凝视着面前这张苍白而美丽的面孔。”
凝视的组词: 凝的组词 视的组词
凝望
níng wàng 解释 ◎ 凝望 níngwàng[gaze] 注目远望 引用解释 1.注目远望。 南朝 梁 江淹 《步桐台》诗:“寂听积空意,凝望信长怀。” 唐 元稹 《莺莺传》:“正是断肠凝望际,云心捧得 嫦娥 至。”《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范式 去后, 劭 凝望堕泪, 式 亦回顾泪下。” 2.注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女学生凝望着他黝黑多皱的脸,等待着他的回答。” 3.期望;盼望。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催试》:“你着鞭须及早,行迈好徜徉,但愿一举成名,慰人凝望。” 明 李东阳 《次韵答邵国贤提学》之二:“累月君闻讣,经年我得书,传疑终作信,凝望摠成虚。”
凝望的组词: 凝的组词 望的组词
跑马观花
pǎo mǎ guān huā 引用解释 语本 唐 孟郊 《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 长安 花。”后用“跑马观花”比喻大略地观看一下。 郭沫若 《万引》:“他跑马观花地把这部诗剧读了一遍,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郭沫若 《羽书集·绝妙的对照》:“跑马观花地看了一遍,觉得这两篇文章真是一个绝妙的对照。”
全神贯注
quán shén guàn zhù 解释 ◎ 全神贯注 quánshén-guànzhù[be absorbed in] 全副精神集中于 全神贯注于诗的思维 引用解释 谓集中全副精神。 茅盾 《子夜》二:“ 雷参谋 此时全神贯注在 徐曼丽 身上。”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可是他们舍不得浪费一点点时间,一个个都是全神贯注地读起书来。”
扫视
sǎo shì 解释 ◎ 扫视 sǎoshì[flicker] 目光迅速向四周移动掠过 迅速地扫视晨报的大字标题 引用解释 谓目光迅速向左右四周移动掠过。 王汶石 《通红的煤》二:“他把坛子放在大家面前,向周围扫视一眼,队员们习惯地全都坐了起来。” 和谷岩 《枫》:“马趴在汽车顶上,两眼像探照灯一样扫视着天空。”
扫视的组词: 扫的组词 视的组词
神采飞扬
shén cǎi fēi yáng 解释 ◎ 神采飞扬 shéncǎi-fēiyáng[in high spirit]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引用解释 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丁玲 《梦珂》三:“当她走进办公室时,真的,她居然很能够安逸的,高贵的,走过去握那少年导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飞扬的眼光去照顾一下全室的人。”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 夫差 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shén cǎi yì yì 解释 ◎ 神采奕奕 shéncǎi-yìyì[glowing with health and radiating vigour]精神饱满的样子;容光焕发的样子 引用解释 1.形容精神旺盛,容光焕发。 明 朱国祯 《资德大夫正治上卿高先生墓志铭》:“自幼神采奕奕,善读书,言动如成人。” 李準 《春笋》:“饲养院几个老头,也神采奕奕地把牲口都拉出来了。” 2.指艺术作品生动传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自己站上去,央 德泉 拿画递给他,又央 德泉 上梯子上去,帮他把画钉起来,我在底下看着,果然神采奕奕。” 秦牧 《艺海拾贝·高高翘起的象鼻子》:“这儿我想来谈谈 广州 牙雕艺人雕刻的象,这些‘象牙象’总是体魄雄伟,神采奕奕。”
神采奕奕的组词: 神的组词 采的组词 奕的组词
审察
shěn chá 解释 ◎ 审察 shěnchá(1) [study carefully]∶仔细地察看 审察详情 (2) [examine]∶审查 引用解释 1.明察;仔细考察。《管子·版法解》:“故能审察,则无遗善,无隐姦。”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由拾遗公而使天子不尽得良臣,君子不尽得显位,庶人不尽得惠利,其害不为细,必望审察而远思之。” 清 唐甄 《潜书·卿牧》:“虽有所蔽,形於别奏,流於謡谚……皆可审察而知之。”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2.明晰。 汉 刘向 《说苑·臣术》:“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3.犹审查。《再生缘》第二六回:“如有番营奸细者,立时审察与追拿。”
审察的组词: 审的组词 察的组词
审视
shěn shì 解释 ◎ 审视 shěnshì[look at carefully;examine;gaze at] 仔细地看 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引用解释 仔细察看。《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所在重刑,每上下半年,亲行参照文案,察之以情,当面审视,若无异词,行移本路总管府结案。”《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次日写了名帖,特到 吴趋坊 拜 唐解元 。 解元 慌忙出迎,分宾而坐。学士再三审视,果肖 华安 。”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第一着,按军声,啣枚寂静;第二着,扼险阻,审视方隅。”如:他到现场仔细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破绽。
审视的组词: 审的组词 视的组词
视察
shì chá 解释 ◎ 视察 shìchá(1) [inspect]∶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视察学校 (2) [survey]∶察看 视察地形 引用解释 1.察看;审察。《书·尧典》“平在朔易” 唐 孔颖达 疏:“平均视察北方岁改之事。” 明 宋濂 《凝道记·五矩符》:“是夕也, 惠王 之后蛭出,故其心腹之疾皆愈,天之视察不可不察也。” 2.巡视纠察。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们虽然官拜御史,为朝廷视察之臣,只是如今 李义府 专权,事多掣肘,如之奈何?” 3.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 武汉 撤退前,我们只分别派人去视察过一次。”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一怒之下,就坐了汽车亲自到厂里去视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老人家还亲自到处视察。”
视察的组词: 视的组词 察的组词
鼠目寸光
shǔ mù cùn guāng 解释 ◎ 鼠目寸光 shǔmù-cùnguāng[shortsighted] 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引用解释 喻人眼光短,见识浅。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为此説者,真乃鼠目寸光,误人家国,无所底止者也。”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
探望
tàn wàng 解释 ◎ 探望 tànwàng(1) [look about]∶张望 四处探望 (2) [visit]∶看望(多指远道) 探望朋友 引用解释 1.看望。 元 乔吉 《扬州梦》第四折:“老夫探望 杜翰林 数次。” 清 李渔 《巧团圆·途分》:“我儿,你家在 汉口 ,少不得上去探望一番。”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每天 余敬唐 都要来探望她一两次。” 2.瞭望;张望。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 东京 每坊三百步,有军巡舖,又於高处有望火楼,上有人探望,下屯军百人。”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向来士子入龙门后,东西乱走,今则入号即闭栅门,无一人在号口探望。” 曹禺 《雷雨》第三幕:“ 四凤 突然惊起,把桌上的灯捻亮,跑到窗前探望一下,又关上。”
探望的组词: 探的组词 望的组词
叹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 解释 ◎ 叹为观止 tànwéi-guānzhǐ [acclaim as the acme of perfection] 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精美的微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引用解释 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 公子 札 来聘……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后因以“嘆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清 王韬 《淞隐漫录·海外壮游》:“诸女足躡素履,舞时离地轻举,浑如千瓣白莲花摇动池面。更佐以乐音灯影,光怪陆离,不可逼视。生抚掌称奇,嘆为观止。”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有一次我在该地的工艺品陈列室中见到,明明知道那是假的,却仍然无法分辨,不禁叹为观止。” 徐迟 《牡丹》:“她不仅把包厢中那些迷恋她的野心家征服了,便是后厅、楼座、阁楼那些后排听众,他们是真正爱好戏剧艺术的,也莫不叹为观止。”亦省作“ 嘆观止 ”。 吴伯箫 《羽书·阴岛的海盐》:“晒盐的工作却恨无缘过目,不过见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井田似的盐滩,同散布着不下千万堆的晶盐,也够叹观止了。” 歎爲觀止: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幬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石钟山》:“若 江寧 之 燕子磯 、 镇江 之 金 焦 两山……皆不足奇,得此而叹观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