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说的词语
讲话
jiǎng huà 解释 ◎ 讲话 jiǎnghuà(1) [address]∶指正式的演说 他的毕业典礼的讲话随后被印发了 (2) [speech]∶说出来的话 (3) [guide]∶一种普及性的著作体裁(多用做书名) 形式逻辑讲话 政治经济学讲话 引用解释 1.谈话;说话。 巴金 《探索集·“豪言壮语”》:“要讲话就得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2.讲演的话。如:他的讲话代表了多数同志的要求。 3.一种普及性的著作体裁,多用作书名。如:《古代汉语知识讲话》。
讲话的组词: 讲的组词 话的组词
讲解
jiǎng jiě 解释 ◎ 讲解 jiǎngjiě(1) [explain]∶解说;解释 一条讲解这首诗的评注 (2) [settle a dispute]∶讲和;和解 引用解释 1.讲和。《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 范增 疑 沛公 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讲,和也。” 宋 宋祁 《杨太尉神道碑》:“会戎译讲解,兵悉罢屯。” 明 陆树声 《长水日抄》:“ 倪文节 公 嘉定 初与 金 人讲解,使还,中书议表贺。” 2.调解。《新唐书·马燧传》:“ 燧 将攻 魏 ,取攻具於 抱真 营,并请杂两军平其功, 抱真 不听,请独当一面,繇是逗遛。帝数遣使讲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郑之惠 ﹞且替名下官人 何东凤 报二十一年夙讎,当道者多为讲解,竟胶执不息,大为舆情所薄。” 3.讲论,解释。 唐 韩愈 《石鼓歌》:“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清 张惠言 《江安甫葬铭》:“时余方次 虞氏 《易》,又请受之,每一卷就,輒手写讲解,比余书成,而 安甫 悉能指説。” 高晓声 《我的两位邻居》:“我看见他伏在桌上,正在全神贯注地用笔指点着一篇作文,向站在桌边的 老刘 的小女儿讲解。”
讲解的组词: 讲的组词 解的组词
讲明
jiǎng míng 解释 ◎ 讲明 jiǎngmíng[explain] 解释,说明 讲明意义 引用解释 1.讲解发明。 宋 韩元吉 《高邮军曾使君墓志铭》:“而 天隐 独欲探性命之理,从 上蔡 谢先生 、 龟山 杨先生 游,以讲明圣人之道,善类至今称之。” 明 张元抃 《祭俞连山先生文》:“勤勤恳恳,方将与吾党讲明切磋,以共进先哲之遗轨。” 清 冯景 《书<宋濂传>后》:“《尚书》二典三謨,帝王大经大法毕具,愿留意讲明之。” 2.讲清楚,说明白。 茅盾 《子夜》八:“不过还有一层也要先讲明:交保证金的时候也是你六成,我四成--这算是我沾你的光。”
讲明的组词: 讲的组词 明的组词
讲授
jiǎng shòu 解释 ◎ 讲授 jiǎngshòu[teach] 讲解教授 讲授功课 引用解释 讲解传授。《汉书·夏侯胜传》:“始,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旧唐书·马周传》:“ 武德 中,补 博州 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王统照 《一栏之隔》:“下课钟响了,我究竟不明白这一课的心理学讲授的是甚么。”
讲授的组词: 讲的组词 授的组词
交流
jiāo liú 解释 ◎ 交流 jiāoliú[exchange] 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 国际文化交流 引用解释 1.谓江河之水汇合而流。 汉 班昭 《东征赋》:“望 河 洛 之交流兮,看 成皋 之旋门。”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仇兆鳌 注:“《三齐记》: 歷水 出 歷祠 下,众源竞发,与 濼水 同入 鹊山湖 。所谓交流也。” 2.指水渠纵横交错而流。《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若乃虯龙灌注,沟洫交流。” 李善 注:“言为虯龙之形,吐水灌注,以成沟洫,交横而流。” 3.犹齐流。 宋 梅尧臣 《秋雨篇》诗:“恐然惊觉汗交流,树上已听呼雌鳩。”《红楼梦》第一○五回:“ 贾母 没有听完,便吓得涕泪交流,连话也説不出来。” 4.犹言来往。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山林独往吾何恨,车马交流渠自忙。” 茅盾 《子夜》一:“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匆匆地杂乱地交流着各色各样的车子。” 5.谓相互传播;交换。 谢觉哉 《书同文,语同音》:“字难写:‘提起笔有千斤重’;话难说:‘字同音不同’。这是我们学习文化和交流文化的很大‘绊脚石’。” 巴金 《关于<春天里的秋天>》:“他们之间就只有这样一种感情的交流。”
交流的组词: 交的组词 流的组词
解说
jiě shuō 解释 ◎ 解说 jiěshuō(1) [explain]∶口头上解释说明 详细解说 (2) [comment]∶以评注说明或解释 引用解释 1.疏解说项。 汉 荀悦 《汉纪·景帝纪》:“ 梁 内史 韩安国 亦因长公主解説, 梁王 卒得不治。”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 天津 、 保安 之驻军,亦相继而起, 袁 乃借口北方不得不赖一己之坐镇。 蔡 汪 两专使亦电 南京 ,为之解説,于是参议院议允 袁 在 北京 就职。” 2.解释说明。《后汉书·杨厚传》:“ 统 作《家法章句》及《内讖》二卷解説。” 宋 晏殊 《菩萨蛮》词:“人人尽道黄葵淡,儂家解説黄葵艷。”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这样诧异的事,教我也解説不来。” 巴金 《家》三二:“他的解说很动人,这是经过整夜准备的。” 舒解欢悦。《诗·小雅·何人斯》“尔还而入,我心易也” 汉 郑玄 笺:“女行反入见我,我则解説也。”《史记·梁孝王世家褚少孙论》:“太后乃解説。” 解脱,解下。《周礼·春官·司常》“建廞车之旌” 汉 郑玄 注:“葬云建之,则行廞车解説之。” 陆德明 释文:“説,吐活反。”
解说的组词: 解的组词 说的组词
讥讽
jī fěng 解释 ◎ 讥讽 jīfěng(1) [ridicule;mock;quip;satirize]∶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挖苦、指摘或嘲笑言行 (2) [sarcasm]∶以轻蔑或憎恶口气尖刻嘲笑或指责 充满责备性讥讽的讲话 (3) 亦称“嘲讽” 引用解释 用旁敲侧击或尖刻的话指摘或嘲笑对方的错误、缺点。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 刘 与 侯 皆已赋十餘韵, 弥明 应之如响,皆颖脱含讥讽。”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二折:“它将那情词数闋相讥讽,引的我一点芳心动。”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章:“ 郭祥 刚要举步,它又讥讽地叫:‘ 郭祥 ,今天是你胜利了,还是我胜利了?’”
讥讽的组词: 讥的组词 讽的组词
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 解释 ◎ 侃侃而谈 kǎnkǎn’értán[speak with fervor and assurance] 刚直坦诚地谈话 引用解释 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话。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某少君》:“少君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众皆悦服。” 郑振铎 《桂公塘》三:“求和的,投降的使臣们不知见了千千万万,只有哀恳的,苦诉的,卑躬屈节的,却从来不曾见过像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
侃侃而谈的组词: 侃的组词 而的组词 谈的组词
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解释 ◎ 口若悬河 kǒuruòxuánhé[speak with a flow of eloquence;talk volubly]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引用解释 亦作“ 口如悬河 ”。亦作“ 口似悬河 ”。 说话象河水下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太尉 云:‘ 郭子玄 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三国演义》第四五回:“假使 苏秦 、 张仪 、 陆贾 、 酈生 復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 韩道国 ﹞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絶。”《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德称 口如悬河,宾主颇也得合。”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谰言
lán yán 解释 ◎ 谰言 lányán[calumny;slander; aspersion; defamation; subterfuge] 诬妄不实、无根据的话 迄至魏晋,作者间出。澜言兼存,琐语必录。——《文心雕龙·诸子》 无耻谰言 引用解释 1.诬妄之言;无稽之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谰言兼存,璅语必録。”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夫芻蕘鄙説,閭巷谰言,凡如此书,通无击难。”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小浮梅闲话》:“又及 王十朋 事。余曰:‘此谰言,不足据。’”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由此復生谰言,谓 世贞 造作此书,乃置毒于纸,以杀其仇 严世蕃 。或云 唐顺之 者。” 2.犹谏言。
谰言的组词: 谰的组词 言的组词
流言
liú yán 解释 ◎ 流言 liúyán[gossip;rumor] 广为流传而无根据或来源的说法 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儒行》 散布流言 引用解释 1.散布没有根据的话。《书·金縢》:“ 武王 既丧, 管叔 及其羣弟乃流言於国。”《三国演义》第六五回:“﹝ 杨松 ﹞遂使人流言云:‘ 马超 意欲夺 四川 ,自为 蜀 主,与父报仇,不肯臣於 汉中 。’” 景耀月 《古诗》:“黄鸟汝如知,九寓正流言。” 2.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诗·大雅·荡》:“流言以对,寇攘式内。” 朱熹 集传:“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有庶兄 管叔 、 蔡叔 将谋不轨,心忌 周公 ,反布散流言,説 周公 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丁玲 《在医院中》五:“ 陆萍 像害了病似的几天没有出来,而医院里的流言却四处飞。” 3.众人流传的话。《礼记·儒行》:“过言不再,流言不极。” 孔颖达 疏:“若闻流传之言,不穷其根本所从出处也。”《后汉书·马援传》:“ 隗嚣 与 援 共卧起,问以东方流言乃京师得失。”
流言的组词: 流的组词 言的组词
勉励
miǎn lì 解释 ◎ 勉励 miǎnlì[encourage;urge] 鼓励或鼓舞 勉励学生努力学习 引用解释 1.劝勉鼓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懃懃勉励,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兴 尧 、 舜 、 孔子 之道,利安元元为务。”《老残游记》第八回:“却説那日 东造 到府署禀辞,与 玉公 见面,无非勉励些‘治乱世用重刑’的话头。”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纯哥 亦就不说什么,勉励我到 俄国 后研究学问,不要半途而辍。” 2.尽力;努力。《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窦玄德》:“公衔命既重,勉励为作。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勉励的组词: 勉的组词 励的组词
能说会道
néng shuō huì dào 解释 ◎ 能说会道 néngshuō-huìdào[good at expressing oneself] 指人长于言辞,很会说话 引用解释 形容人善于辞令,很会说话。《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好一个能説会道的 张姑娘 !好一个听説识劝的 何姑娘 !” 康濯 《春种秋收·我的两家房东》:“老太婆头发灰白了,个子比较高大,脸上也不瘦,黄黄的脸皮里面还透点红,像是个精神好、手脚利落、能说会道的持家干才。”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一章:“此人虽说是当过长工,却能说会道,不知哪里学来一派官势。”
念叨
niàn dāo 解释 ◎ 念叨 niàndao(1) [talk about again and again in recollection or anticipation]∶不断地谈起 他就是人们念叨的将军 (2) [talk over]∶讲;说 不要胡乱念叨这件事 引用解释 见“ 念到 ”。
念叨的组词: 念的组词 叨的组词
诺言
nuò yán 解释 ◎ 诺言 nuòyán[promise] 应允别人的话;承诺 履行诺言 引用解释 应允别人的话。 巴金 《家》九:“请愿并没有结果,连 赵科长 的‘慰问受伤同学’的诺言也不曾履行,因此各校学生在两天后就实行罢课。” 高晓声 《尸功记》:“这虽违反了书记的诺言,倒是符合财经制度的。”
诺言的组词: 诺的组词 言的组词
批驳
pī bó 解释 ◎ 批驳 pībó(1) [refute;criticize]∶批判驳斥 批驳反动言论 (2) [rebut]∶旧指书面驳回下级的书面报告或请求 引用解释 1.批评驳斥。 明 张居正 《答蓟镇巡抚言优假将官书》:“如以僕言为非者,幸直赐批驳,以为后来用人之鉴。” 清 顾炎武 《与陆桴亭札》:“近刻《日知録》八卷,特付 东堂 邮呈,专祈指示。其有不合者,望一一为之批驳。”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 徐胜 有些气,涨红了面孔批驳她说:‘你还在耍阴谋,装样子,呸!’” 2.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政条》:“今上司不允下议,号称批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会审官因为他告的是个道臺,又且事隔多年,便批驳了不准。”
批驳的组词: 批的组词 驳的组词
评议
píng yì 解释 ◎ 评议 píngyì(1) [appraise sth.through discussion]∶评论是非 (2) [discuss;consult]∶商量;商议 与他评议 引用解释 1.经议论而评定;评论。《后汉书·东夷传·高句骊》:“无牢狱,有罪,诸加评议便杀之,没入妻子为奴婢。” 唐 权德舆 《唐故太子右庶子王公神道碑铭序》:“ 李公 尝称公交道之深,评议之正,天下之人,以为知言。” 清 焦循 《阮中丞得陶陵鼎送置焦山邀同人以诗媵之》:“从此鼎入山,烟霞自深匿,评议任游人,永勿堕货殖。” 孙犁 《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不好评议。” 2.商讨;商议。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书》:“足下位为朝大夫,任为部刺史,於朝政闕失,民间疾苦,愿不惜以时上闻,俟禁中降出,得与诸公评议协同者,即行之。”《三国志平话》卷上:“ 玄德 归宅,与二弟评议。”
评议的组词: 评的组词 议的组词
瞧见
qiáo jiàn 解释 ◎ 瞧见 qiáojiàn[catch sight of] 看到 他瞧见房里有人 引用解释 看见。 元 关汉卿 《新水令》曲:“怕别人瞧见咱,掩映在酴醿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只见他对着镜子来戴小帽子……便问我伯父道:‘今儿请的是几位客呀?我简直的没瞧见知单。’” 曹禺 《雷雨》第二幕:“我倒是想着,可是我刚才瞧见太太跟大少爷说话,所以就没敢惊动您。”
瞧见的组词: 瞧的组词 见的组词
切磋
qiē cuō 解释 ◎ 切磋 qiēcuō(1) [cut]∶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卫风·淇奥》 切磋琢磨 (2)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exchanging views;compare notes]∶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 以资切磋。——清· 刘开《问说》 无人切磋 (3) [pain]∶喻痛恻 心内切磋 引用解释 亦作“ 切瑳 ”。 1.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 三国 魏 阮侃 《答嵇康诗》之一:“良玉须切磋,璵璠就其形。”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参见“ 切磋琢磨 ”。 2.比喻道德学问方面相互研讨勉励。《荀子·天论》:“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瑳而不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 宋 王安石 《寄吴冲卿》诗:“切瑳非无朋,阻阔嗟何速。” 明 黄信 《明道篇》卷三:“故相与议论之间,切磋最为难。”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现在零星的个人,还在刻木刻的是有的,不过很难进步。那原因,一则无人切磋,二则大抵苦于不懂外国文,不能看参考书,只能暗中摸索。”参见“ 切磋琢磨 ”。 3.喻痛恻。 汉 王褒 《九怀·株昭》:“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切磋的组词: 切的组词 磋的组词
劝告
quàn gào 解释 ◎ 劝告 quàngào[advise;urge;exhort] 拿道理劝人 经再三劝告 引用解释 1.拿道理劝人。《新唐书·崔日用传》:“会帝诞日, 日用 采《诗》大小雅二十篇及 司马相如 《封禪书》献之,借以讽諭,且劝告成事。” 沈从文 《阿金》:“但是禁不住地保用他的老友资格一再劝告。” 巴金 《秋》五:“ 觉民 放下 淑华 的辫子,拉着她的一只手,半劝告,半开玩笑地说。” 2.指劝人的话。 孙犁 《澹定集·同口旧事》:“他的这一劝告,我一直记在心中,受到益处。”
劝告的组词: 劝的组词 告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