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洗耳恭听
xǐ ěr gōng tīng 解释 ◎ 洗耳恭听 xǐ’ěr-gōngtīng[be all ears;be very attentive (eager) to hear;listen respectfully]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 李汝珍《镜花缘》 引用解释 恭敬地专心倾听。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説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总办説话时,他还垂着手,挺着腰,洗耳恭听。” 茅盾 《惊蛰》:“柳树下稀稀落落有几个金背甲虫,装着洗耳恭听的样子。”亦作“ 洗耳拱听 ”。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古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説些儿,小官洗耳拱听。”《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必须再求一风月艳丽之曲,我等洗耳拱听。”
兴冲冲
xīng chōng chōng 解释 ◎ 兴冲冲 xìngchōngchōng[with joy and expedition;excitedly] 形容兴趣很浓 引用解释 同“ 兴匆匆 ”。 茅盾 《子夜》七:“ 李麻子 从 莫干丞 手里拿了钱,就兴冲冲地走了。”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九旅的 方主任 带了 王旅长 的介绍信,从 灵丘河 浙村 兴冲冲地赶来。”
兴冲冲的组词: 兴的组词 冲的组词
兴高采烈
xìng gāo cǎi liè 引用解释 亦作“ 兴高彩烈 ”。 语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叔夜 儁侠,故兴高而采烈。”此谓旨趣高超,言辞犀利。后以“兴高采(彩)烈”形容兴致高,情绪旺盛。 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焚书异同论》:“这里的黄脸干儿们,也听得兴高彩烈。” 曹禺 《日出》第二幕:“他总是兴高采烈地笑。”
幸灾乐祸
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释 ◎ 幸灾乐祸 xìngzāi-lèhuò[schadenfreude;be glad when sb. is in difficulty;take pleasure in other's misfortune] 对别人遭遇的灾祸感到高兴 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闱,幸灾乐祸、首为逆乱。——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引用解释 对他人遭遇灾祸感到高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若居承平之世,睥睨宫閫,幸灾乐祸,首为逆乱……此皆陷身灭族之本也。”如:别人遇到不幸,可千万不能幸灾乐祸啊。 同“ 幸灾乐祸 ”。 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饥民焚毁巡抚衙门及教堂学堂》:“ 湘 省顽旧之士,对於是变,颇存倖灾乐祸之意。”
兴致勃勃
xìng zhì bó bó 解释 ◎ 兴致勃勃 xìngzhì-bóbó[merry;sprightly;feel a surge of exhilaration] 形容兴头很高 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清· 李汝珍《镜花缘》 引用解释 兴致很高的样子。 鲁迅 《呐喊·社戏》:“于是都兴致勃勃的跑到什么公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章:“ 嫚了 兴致勃勃地跑过来。”
兴致勃勃的组词: 兴的组词 致的组词 勃的组词
心花怒放
xīn huā nù fàng 解释 ◎ 心花怒放 xīnhuā-nùfàng[burst with joy;be highly delighted;be wild with joy]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只他这一番言语举动,便把个大舅爷骗得心花怒放。——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引用解释 1.比喻心情极其舒畅、愉快。《孽海花》第九回:“ 雯青 这一喜,直喜得心花怒放,意蕊横飞,感激夫人到十二分。” 礼平 《晚霞消失的时候》第二章:“我顿时心花怒放,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 2.形容文思迸发。 陶曾佑 《中国文学之概论》:“故心花怒放,髓海难枯,而杰构鸿篇,大率超群出类。”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 ◎ 心旷神怡 xīnkuàng-shényí[pleasant;be carefree and joyous;relax and happy] 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心旷神怡。——清· 陈忱《水浒后传》 引用解释 心境开旷,精神愉悦。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这件事作的来好不心旷神怡,一觉安稳好睡。” 峻青 《秋色赋·张玉生》:“一会儿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使人感情激荡。”
心平气和
xīn píng qì hé 解释 ◎ 心平气和 xīnpíng-qìhé[peace] 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 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 ◎ 心平气和 xīnpíng-qìhé[cool it;be even-tempered and good-humoured] 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只要大家心平气和——把心收回来,一切事情就差不多接近正常了 引用解释 1.心情不急躁,态度温和。 宋 程颐 《明道先生行状》:“ 荆公 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姑娘这段话,説了个知甘苦,近情理,并且説得心平气和,委屈婉转。”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四章:“ 周大勇 觉着, 张培 这样谦逊、沉静、诚挚的性情挺好,连最毛躁的人见了他,也会心平气和。” 2.谓身心安宁。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吾病始兆,悟而药之,治养以方……行之期月,乃復其常,心平气和,百邪不攻,乃愈而康。”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我很好,一切心平气和,眠食俱佳,可勿念。”
凶恶
xiōng è 解释 ◎ 凶恶 xiōng’è[fierce;ferocious;inhuman] 凶狠恶毒 堕落而凶恶的人 引用解释 1.行为、性情或相貌等凶狠可怕。《战国策·魏策四》:“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晋 不惟旧,而听虐谋,结怨彊国、四被 秦 寇,祸流数世,凶恶之效也。”《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崔珏 二子凶恶,节度使 刘都尉 判之曰:‘ 崔 氏二男, 荆州 三害,不免行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五:“象女的,又象男的;象人,又象什么凶恶的走兽!” 2.谓罪愆。《左传·昭公十一年》:“天之假助不善,非祚之也,厚其凶恶而降之罚也。” 3.殃咎。 汉 王充 《论衡·命义》:“遭命者初禀气时遭凶恶也,谓妊娠之时遭得恶也,或遭雷雨之变,长大夭死。” 1.形容行为、相貌或景象等十分可怕。《元典章新集·刑部·再犯贼人》:“前后十次,如此兇恶,累犯不悛。”《西游记》第五十回:“那壁厢气色兇恶,断不可入。” 林颦 《被难始末记》:“结帐时又復强索,满面兇恶,势欲噬人。” 沈从文 《牛》:“牠希望牠的脚快好,就是让凶恶粗暴不讲理的兽医揉搓一阵也很愿意。” 2.指恶人。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后曰:‘不须赦天下兇恶,但放了 苏軾 ,足矣。’”《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后来被虎咬去,此乃神明遣来,剿除兇恶。”
凶恶的组词: 凶的组词 恶的组词
羞愧
xiū kuì 解释 ◎ 羞愧 xiūkuì[ashamed;abashed;mean] 自卑,惭愧 他的主动合作使我为说过的话感到羞愧 引用解释 羞耻和惭愧。《后汉书·刘玄传》:“ 更始 即帝位,南面立,朝羣臣。素懦弱,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宋 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於车尘马足之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自己在讲堂上胡说了几句便骗得听众拍手,真是应该羞愧。”
羞愧的组词: 羞的组词 愧的组词
羞涩
xiū sè 解释 ◎ 羞涩 xiūsè[shy;bashful] 心里害羞而举动拘束不自然 引用解释 难为情,情态不自然。 唐 韩偓 《无题》诗:“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女羞涩之态,几不能支。”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童翻译 不会跳,他摇摇头,羞涩地退后两步,注视着 白大夫 的步法。”
羞涩的组词: 羞的组词 涩的组词
喜笑颜开
xǐ xiào yán kāi 解释 ◎ 喜笑颜开 xǐxiào-yánkāi[light up with pleasure] 形容心中喜悦,笑容满面 故人相见,喜笑颜开,遂留于衙署中安歇。——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引用解释 犹言笑逐颜开。形容心情愉快,满面笑容。《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故人相见,喜笑颜开。”《说唐》第八回:“ 叔寳 换了新衣,来到后堂,重新见礼, 秦夫人 喜笑颜开。” 吴晗 《论说谎政治》:“胜利了,和平了……人民喜笑颜开。”
喜洋洋
xǐ yáng yáng 解释 ◎ 喜洋洋 xǐyángyáng[radiant;beam with joy;filled with gayety] 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 引用解释 语出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后以“喜洋洋”形容非常得意或异常欢乐的样子。亦作“ 喜气洋洋 ”。《水浒传》第十三回:“ 杨志 喜气洋洋,下了马,便向厅前来拜谢恩相。”《再生缘》第十八回:“喜洋洋,天威咫尺覲明君。”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外面吹着笙箫,喜气洋洋。”《诗刊》1978年第5期:“多令人兴奋!谁也该举杯斟满美酒,大伙喜洋洋,一饮而尽。”
喜洋洋的组词: 喜的组词 洋的组词
咬牙切齿
yǎo yá qiè chǐ 解释 ◎ 咬牙切齿 yǎoyá-qièchǐ[gnash one’s teeth] 形容忿恨到极点 引用解释 亦作“ 咬牙恨齿 ”。 形容痛恨至极。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水浒传》第七十回:“只见水军头领早把 张清 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 张清 。”《西游记》第八六回:“ 八戒 闻言,咬牙恨齿,忍不住举起鈀,把那坟冢,一顿筑倒。” 老舍 《月牙儿》:“这叫我咬牙切齿,叫我心中冒火。”
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 解释 ◎ 一本正经 yīběn-zhèngjīng[with a show of seriousness;look as if butter would not melt one's month] 显出很规矩、很庄重的举止或外表。有时含讽刺的意味 引用解释 原指一部正规的经典。后即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茅盾 《赵先生想不通》:“他一本正经走到电扇跟前,郑重地关住,嘴里咕噜了一句‘又不热,开它干么’,就跑出了厢房去。” 巴金 《中国人》:“有些问题显得古怪可笑,但问话人却是一本正经,眼光是那么诚恳。”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五章:“ 黄二愣 嘿嘿地笑着,将肩上的水连珠步枪摘下来,一本正经地说。”
有气无力
yǒu qì wú lì 解释 ◎ 有气无力 yǒuqì-wúlì[wanly;feeble] 形容说话做事打不起精神来,或指非常疲惫 直哭得个有气无力,没情没绪。——《醒世恒言》 引用解释 形容委顿虚弱或无精打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司户夫妇只道女儿年纪长大,增了饭食,正不知舱中,另有个替喫饭的,还饿得有气无力哩。” 巴金 《秋》一:“ 觉新 有气无力地叫了两声:‘ 何嫂 !’”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她有气无力地把一双白色的粗线手套,塞到 小刘 手里。”亦作“ 有气没力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这两隻脚虽则有气没力的,一步步荡到 波斯馆 来,一隻眼却紧紧望那老者在也不在。”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没力地回答他们。”
悠然自得
yōu rán zì dé 引用解释 谓神态从容,心情闲适。《晋书·隐逸传·杨轲》:“常食粗饮水,衣褐緼袍,人不堪其忧,而 軻 悠然自得。” 明 吴承恩 《双松丁公墓志铭》:“故其所赋有悠然自得之趣,人多传诵之。” 王汶石 《风雪之夜》:“更使我诧异的是,风雪压迫得人口也张不开,而那个旷野里的人,却悠然自得地唱呀唱的。”
悠闲
yōu xián 解释 ◎ 悠闲 yōuxián[be carefree and leisurely]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引用解释 见“ 悠閒 ”。 亦作“ 悠闲 ”。 谓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几日来与老亲海滨遵处,终日悠閒,好乐也呵!”《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这位老相公,不知是送儿子孙子进场的?事外之人,好不悠閒自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谋隐’无成,才是沦落,可见‘隐’总和享福有些相关,至少是不必十分挣扎谋生,颇有悠闲的馀裕。”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悠闲的组词: 悠的组词 闲的组词
忧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引用解释 忧愁不安的样子。《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宋 王禹偁 《待漏院记》:“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啟,四聪甚邇。” 峻青 《秋色赋·在英雄的村庄里》:“这个刚刚遭受了重大损失的 李家埠 ,在那即将到来的大风暴前面,到底能不能坚持得住,我忧心忡忡地在围墙上踱来踱去。”
忧心忡忡的组词: 忧的组词 心的组词 忡的组词
忧郁
yōu yù 解释 ◎ 忧郁 yōuyù[as melancholy as a cat;heavyhearted;dejected] 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引用解释 忧伤郁结;抑郁。《管子·内业》:“慢易生忧,暴傲生怨,忧鬱生疾,疾困乃死。”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丈人虽抱雄才,处高位,反为人牵制,上下躓疑,而不能尽伸,徒卷缩忧鬱,成疾病于胸中。” 清 刘大櫆 《李节妇传》:“吾大母以吾父之亡,忧鬱成疾。” 巴金 《寒夜》五:“她明白他的意思,她忧郁地笑了笑。”
忧郁的组词: 忧的组词 郁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