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湖北试卷、十堰市试卷、化学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纸张燃烧
  • B. 玻璃破碎
  • C. 石蜡熔化
  • D. 水的蒸发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
  • A. 氧气
  • B. 氮气
  • C. 二氧化碳
  • D. 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不能在水中形成溶液的是(  )
  • A. 白糖
  • B. 食盐
  • C. 醋酸
  • D. 面粉
4.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 A. 冬天用煤取暖时开窗通风
  •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 C. 使用后的铁锅洗净、擦干放置
  • D. 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刻打开换气扇通风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废旧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必须分类回收处理
  • B. 生活污水对环境污染小,可直接排放
  • C. 排放到空气中的SO2、N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D. 科学适度施用农药和化肥可减少环境污染
6.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 A. 取少量固体
  • B. 量取液体
  • C. 氧气验满
  • D. 稀释浓硫酸
7.尿素的化学式是CO(NH2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尿素由四种元素组成
  • B. 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 C. 尿素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 D. 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 A. Fe2+、OH、NO3
  • B. Na+、Mg2+、OH
  • C. K+、SO42﹣、OH
  • D. Ag+、Ca2+、Cl
9.利用推理、归纳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 金刚石、石墨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 碱溶液pH>7,所以pH>7的溶液均为碱溶液
  • D.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所以铁制品比铝制品更耐腐蚀
1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5:4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碳酸钙 先加水充分溶解,再过滤 
区分CO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 
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MnO2,观察 

  • A. A
  • B. B
  • C. C
  • D. D
12.某学习小组同学做完铁与稀硫酸反应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混合物M全部倒入盛有一小块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得出的现象或结论如下:①M中一定不含铁单质;②烧杯中溶液由浅绿色变成蓝色;③滤液中一定含有ZnSO4;④滤渣中可能含有三种金属单质;⑤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金属离子。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 A. 4个
  • B. 3个
  • C. 2个
  • D. 1个
13.用化学符号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2个氢原子      
(3)锌离子      
(4)8个硫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14.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广泛使用医用口罩和消毒液进行防护。

(1)口罩的防护原理与化学中的      (填实验操作名称)相似。
(2)如图是某品牌医用口罩的外观及剖面图,标识的部件所使用的材料有      。(填序号)
A.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3)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Cl化合价为      价。
(4)医用酒精与次氯酸钠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二者混合能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5OH+7NaClO═5NaCl+2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15.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五种粒子对应的元素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
(2)粒子E所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3)A、B、C所对应的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常见的盐,该盐的化学式为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2)欲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3)20℃时,向30g物质a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b中混有少量a时,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B.20℃时,用a、b、c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b>a=c
C.将20℃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a>c
17.A、B、C、E、F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物质类别中的一种常见物质,已知A是最常用的溶剂,E俗称纯碱。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B:      ;E→F:      
(3)图中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      种。
18.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若用装置A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以选      (填装置序号)作收集装置。
(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装置序号)。在装入药品前,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19.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以下是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      (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一】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当观察到      ,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      ,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20.称取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11.1g,加入100.0g水配成溶液后,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所加CaCl2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Na2CO3+CaCl2═CaCO3↓+2NaCl)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aCO3的质量是      g。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