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河南试卷、商丘市试卷、物理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 B. 月亮是光源
  • C. 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 D. 光年是时间单位
2.下列描述中,能用光的反射知识解释的是(  )
  • A. 小孔成像
  • B. 雨后彩虹
  • C. 清澈见底
  • D. 湖边倒影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 B. 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 C.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D. 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小明用放大镜看说明书上很小的字,当距离字15cm时能看清楚,则该放大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 20cm
  • B. 15cm
  • C. 10cm
  • D. 5cm
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实像是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 B. 实像能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 C. 虚像是人的幻觉,光线并没有进入人眼,实像是相反
  • D. 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一定是放大的
6.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 缩小的虚像
  • B. 缩小的实像
  • C. 放大的虚像
  • D. 放大的实像
7.一场新冠肺炎疾病影响了全世界,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某医疗机构利用显微镜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而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光学显微镜的知识,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所成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B. 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C.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8.在酱油、水、食油和白酒四种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 A. 食油
  • B. 酱油
  • C. 白酒
  • D.
9.甲物质的密度为3g/cm3,乙物质密度为8g/cm3,各取一定质量的甲、乙混合后密度为5g/cm3.假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则所取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为
(  )
  • A. 16:9
  • B. 9:16
  • C. 3:2
  • D. 2:3
10.用密度为2.7×103千克/米3的铝制成甲、乙、丙三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要求它们的边长分别为0.1米、0.2米和0.3米。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为3千克、21.6千克和54千克。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入了杂质为次品,另一个混入了空气泡的为废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 B. 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 C. 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 D. 甲为废品,乙为次品,丙为合格品
11.夏天,我们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的结果,其实这些小亮斑是太阳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      
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作为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      (填“虚”或“实”)像。仔细观察后可知:近处的人所成的像与人大小相同,远处的树木所成的像大小与实物相比是      (填“相同”或“缩小”)的。我国已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      (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13.“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不可见光在疫情防控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它们都属于人眼      光(填“看得见的”或“看不见的”),但是作用却有明显不同,如图所示的测温枪就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      来测量温度的,而      在医生的手术室里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14.学完光学的知识后,小明将所学的各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虚实和成像原理进行整理: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照相机成像④投影仪成像⑤放大镜成像,其中成实像的有      ;成倒立的像有      ;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有      ;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有      。(填序号)
1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镜子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小物体通过水滴成一个      ,人眼睛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的是一个      (选填“实像”或“虚像”)。
16.一块冰熔化成水后质量      。将铁丝拉长质量      。铁棒在打磨后,其质量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
1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镜,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变      (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的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要佩戴      镜来矫正视力。
18.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6kg/m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      kg/m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540g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      cm3。(ρ=0.9×103kg/m3
19.如图,两平面镜相互垂直。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①画出经过平面镜后的两条反射光线,②标出第二次反射后反射角的大小。

20.在图中,画出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把光屏放在蜡烛所成像的位置处,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3)拿走光屏,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3cm,同时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我们会发现蜡烛A到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
(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      (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

23.小李同学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取了适量的这种液体的样品倒入烧杯中,进行实验:

(1)实验前,小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处。
(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3)首先他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72.0g,再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      cm3
(4)最后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m2      g。
(5)他用密度公式ρ=
m
V
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为      g/cm3,相当于      kg/m3
(6)在两次测量质量时,小李发现都使用了同一个磨损了的砝码,则对所测液体密度的结果      (填“会”或“不会”)产生影响。
24.农业上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是ρ0=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750c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757.5g,已知ρ食盐=2.2×103kg/m3、ρ=1.0×103kg/m3。问:
(1)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请通过计算说明。
(2)如果不符合要求,需加盐还是加水?应该加多少?
25.某空瓶质量为300g,装满冰后总质量为750g,过了一段时间后,冰全部熔化成了水。已知ρ=0.9×103kg/m3,求:
(1)空瓶的容积?
(2)需向瓶中再加多少g的水才能将此瓶重新装满?
(3)向装满水的此瓶中缓慢放入质量为250g的某种金属球,金属小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水不再溢出,擦干瓶外的水后得瓶子总质量为950g,则金属球的密度为多少?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