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17年、北京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3.默写
4.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②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论语•为政》)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6.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记述了鲁滨逊在自然条件恶劣、人迹罕至的孤岛上的生活经历。他能够在孤岛上艰难地生存28年,靠的是      (限4个字以内),这从      (限20个字以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来。你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限20个字以内)。
7.《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霸天下;《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替天行道;《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历经磨难,西天取经。在他们各自的团队中,都有中心人物。请你从其中一部作品中选择一个中心人物,简要说明这个人物的“中心”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太阳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据推测,太阳的寿命至少还有几十亿年。因此,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太阳能是一种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
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利用的常见方式是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光热转换是指将太阳辐射能      ①(收集 收敛)起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热能加以利用,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直是人类美好的理想。太阳能电池的发明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利用形式之一。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广泛应用在交通、航天、建筑等领域。
尽管太阳能利用会受到自然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太阳能取之不竭,又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太阳能。2016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3454万千瓦,截至2016年底,全国累计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

【材料二】
风能就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据估算,全球风能约为2.74×1012千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约为2×1010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要大10倍。
目前,风力发电已经成为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能源消耗的持续上升,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持续恶化。
由此,各国都高度重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所有的新能源中,风能是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的。
2016年,世界风能协会发布全球风电发展报告,用详细数据说了近年来风电在全球的显著增长情况。我国风电事业虽起步较晚,但是,基于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已在河北张家口、新疆达坂城、广东南澳等地建成多个大型风力发电场,并且计划在江苏南通、盐城等地兴建10亿瓦特级风电场。

【材料三】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现象,这个涨落过程不断重复,永不停息,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海水的潮汐运动有着巨大的能量。
潮汐能的利用和太阳能、风能一样,对环境没有污染。于是,在水力发电的基础上,人们又将潮汐能用于发电。据初步统计,全球海洋中可开采利用的潮汐能约为6.4×107千瓦。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且港湾交错,      ②(蕴含 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潮汐能源。据普查,如果我国沿海可开发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的话,年发电量将达到600亿﹣800亿千瓦时,相当于现在全国发电总量的7%-8%。
我国潮汐能资源丰富的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省,都拥有建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的良好条件,如杭州湾潮汐电站方案,计划装机容量4.72×106千瓦,年发电量130亿千瓦时以上。此外,英国、美国、阿根廷、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也都有各自的潮汐发电计划。
9.阅读《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完成下列各题。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院落里,几株挺拔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株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庭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初夏,小院姹紫嫣红,蒲公英的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开得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阵阵微风中,绒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昏。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还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夏日,蒲公英又要将辛苦培育出的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许多年过去,这些“小伞”飞向了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湖畔、贫瘠的旷野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有删改)
10.阅读《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完成下列各题。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①【正性】最根本的品性。
1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兴致勃勃地回忆起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请你也描述一个曾带给你快乐的游戏(如下棋、猜谜、拼图、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捉迷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
题目二:班级将要举办“讲述历史故事,传颂中华文明”主题班会。作为一个准备发言的同学,请你结合下面的连环画,拟写一段发言稿。

   
1.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去联络大月氏国。张骞毅然应募。 2. 张骞率领使团从长安出发。途中,他们被匈奴人抓住,扣留了十年。 3. 张骞不忘使命,设法逃脱,来到大宛国,后又辗转到达大月氏国。 
   
4. 公元前126年,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汇报了沿途见闻,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5. 公元前119年,张骞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再次出访西域各国,加强了彼此间的相互联系。 6. 张骞的出使,开辟了东西方商路。中国的丝织品通过西域运到西亚、欧洲。这条商路被誉为“丝绸之路”。 

要求:(1)内容符合要求,语言使用得当(2)字数在150-2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姓名和师生姓名。
1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 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语言、飞鸟虫鱼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他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