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19-2020学年北京市东城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北京试卷、东城区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小华坚持学习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疫情。下面是他写的一段文字,阅读该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今年的春天,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了中华大地。疫情期间,一位老人成为妇①皆知的英雄人物,他卓越的功绩载入了中华史册。最危险的时刻,他成为最美逆行者。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他眉头紧锁,忧心②,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非常时期,他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听到武汉的老百姓唱起国歌的消息,他眼眶泛红,动情落泪……无畏的身影、炽热的医者仁心、锲而不舍的努力,成为我们抗击疫情最牢固的屏③,也成为了所有人这个冬春最深的记忆。钟南山院士的风骨、气格和精神,值得我永远学习!
2.为提高小华的成语理解能力,学习小组成员小敏推荐了一幅以某成语为名的简笔画。
(1)根据如图这幅画呈现的内容选出该成语。      
A.气冲斗牛       B.仰之弥高       C.天涯海角       D.屏息凝神
(2)用正楷字将这个成语抄写在田字格内。
3.小华学习了语法和修辞知识,但有些疑问。请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帮助他完成问题。
“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疫情面前,中国人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在心灵上贴得更近,在全球抗疫中迸发出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是①_____,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传承,是②     。我们坚信,万众一心,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一定能打赢;众志成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定势不可挡。
4.小华将课文的作者或出处进行了归纳,其中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 《驿路梨花》--陆定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吕叔湘
  • B.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 C. 《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紫藤萝瀑布》--《铁箫人语》
  • D. 《卖油翁》--《归田录》,《己亥杂诗》--《龚自珍全集》
5.默写。(前六个小题任选三题、第(7)(8)两个小题任选一题作答,第(9)小题必答。所有小题皆须按序作答。)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5)荡胸生曾云,      。(杜甫《望岳》)
(6)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7)《登飞来峰》中和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相似的句子是“            ”。
(8)周敦颐《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写莲花高洁、庄重的语句为“            ”。
(9)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的古代诗句是“      ”。(写一个即可。本试卷中涉及的诗歌除外)
6.阅读《木兰诗》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杯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幕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阅读《阅微草堂笔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姑妄听之二)
乙   一日,塔尔巴哈台押逋寇满答尔至,命印接解。以铁硈贯手,以铁链从马腹横锁其足。时已病,奄奄仅一息。与之食,亦不甚咽。在马上每欲倒掷下,赖絷足得不堕。但虑其死,不虑其逃也。至戈壁,两马相并,又作欲堕状。印举手引之,突挺然而起,以硈击印仆马下,即旋辔驰入戈壁去。戈壁东北连科布多,绵亘数百里,古无人迹,竟莫能追。始知其病者伪也。参将岳济,坐是获重谴,印亦长枷。既而伊犁复捕得满答尔。盖额鲁特来降者,赏赉最厚。满答尔贪饵而出,因就擒。讯其何以敢再至,则曰:“我罪至重,谅必不料我来;我随众而来,亦必不疑其中有我。”其所计良是,而不虞识其项上箭瘢也。以印之巧密,而卒为术愚;以满答尔之深险,而卒以诈败。日以心斗,诚不知其所穷。然任智终遇其敌,未有千虑不一失者,则定理也。
(姑妄听之三)
【注】①“塔尔巴哈台”为清朝驻守塔尔巴哈的驻军,“印”为李印,时为驻守库尔喀喇乌苏的军士。后文“满答尔”“岳济”为人名,“科布多”“伊犁”时为清西北边疆政区名、地名。“额鲁特”指一少数民族部落。②逋,音bū,指逃亡。③絷,音 zhí,指用绳索拴住。④瘢,音 bān,指创伤后留下的疤痕。
8.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如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通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甲】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乙】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舂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飞船绕地飞行14圈,前13圈飞的是不同的轨道,是不重复的,只有第14圈又回到第一圈的位置上,准备返回。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度上,俯瞰时有着很广阔的视野,祖国的各个省份我大都看到了。
       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曾经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很想验证这个说法。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是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叮嘱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
【材料二】
“太空看长城”航天员经历与科学家观点对照表
航天员经历 科学家观点 
前苏联航天员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号飞船飞过中国上空时,看到了中国长城。 东方号飞船轨道高度180~231千米,加上大气云层的阻挡,要用肉眼看到长城,是不太可能的。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可以看到长城。 
美国航天员吉恩•塞尔南:在高度为160千米至320千米的地球轨道上,可以肉眼看到长城。 通过数学计算可以证明,平均宽度仅10米左右、狭窄而不规则的长城,在36千米的高度,就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但借助精密的遥感技术、高端摄像机、摄录机能够细致拍摄长城。 
美国航天员奥尔德林:站在40万千米之遥的月球上。肉眼无法看到长城。 长城不可能被航天员用肉眼看到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与周围山梁的颜色非常接近,对比度很小,而且它的亮度也不够。 
美国航天员威廉•博格:在高度435千米,能够借助双筒望远镜观察到长城,但仅凭肉眼是不行的。 
美国航天员杰•埃普特:仅仅在290千米的高处。长城就几乎不可见了。 
(取材于《中国载人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年轻的眼神
蒋殊      

她叫王桃儿,时年90岁。从外表很难看得出她是一名老兵。
“他们都死了,我怎么还活着?”一开口,心中的烽火便奔腾而来。
       王桃儿14岁开始,就和他们在一起。那是1939年,她瞒着父亲与奶奶,跟着抗日军政大学一位18岁的姐姐进入八路军第129师野战医院。
       从此走进伤痕与疼痛,朝夕与他们在一起。他们,是她护理的伤员。
“好疼呀,没有麻药,没有工具,就拿树枝刮伤口。”王桃儿嘴里“呲呲”地吸着气,将挣扎呻吟与疼痛的画面赤裸裸甩进我的脑子,久久挥不去。
       土地都是红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还有河水。她的眼神幽暗下来,移向窗外。
“夜里两点,去埋死去的人。”
       野战医院这些少女们,还承担着这项重任。
       深夜,百姓入睡,不必担心他们看到那些频繁逝去的生命。百姓眼里,扛枪的战士就是金刚。金刚,怎可轻易消亡?为了不做亡国奴,不管有多少死伤,年轻的孩子们义无反顾地走进抗日队伍,接过那些残留着前主人余温的枪。
       一个个山坡上,深沟里,埋藏着王桃儿长长久久的记忆,“没有一口棺材,外面竖一块砖,写上名字。”
       一条一条生命尘埃般悄然入土,换作一块一块沉默的砖。一块砖,便是一名战士“奢侈”的墓碑。她长久地在这样的墓碑旁伫立,沉默无言。
       王桃儿就在殷红与疼痛中成长。面对大大小小的伤口,一双稚嫩的手终于不再颤抖。
       受伤的战士比她大不了几岁。每一次处理完伤口,她都要细细将一张张被血污覆盖的脸洗出青春,洗出原有的清澈。
       聊天过程中,王桃儿的右腿一直很厉害地抖动着。帮她盖好被子,压住腿。她轻叹:老得一身毛病,却活得好好的。
       好好的王桃儿以90岁高龄,历数一个个离她而去的战友,酸涩地回望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
       有一个入伍时间不长的山西襄垣籍年轻士兵,拖着被打烂的腿来到野战医院。
“我就用小树枝给他一片片往下刮那些烂肉,他疼得大声嚎叫,却不骂我一句。”王桃儿直拍腿,“好伤心呀!”
       这名小战士,在王桃儿替他清洗干净后露出疲惫却英俊的笑容。
“你姓什么?”他轻轻问。
“王。”
       此后,她就变成他嘴里的“老王”,天天喊。
       由于药品不到位,襄垣籍小战士常常昏迷不醒。一旦醒来,总是先努力给她一个浅浅的笑。
“疼吧?”有空时,她就轻轻走近问一句。
“不疼。”他总这样回答。
       王桃儿知道他咬着牙。他说不疼,她就疼了,就一遍遍在创伤中磨练自己。再后来,那些打进战士们身体里的子弹,她一下就能给拔出来。
       清醒的时候,小战士就给王桃儿讲他的事,讲他的战友,讲他的家,讲他受伤的故事。
“老王,我们都拼命冲锋,子弹在耳边嗖嗖响。”
       王桃儿何尝不知。就是她这样的护理人员,子弹也几次差点打穿她的脚腕。
“我们会赢的。”小战士眼里放着光,认真看着她,“好好活着。
好好活着,胜利后的日子就没有流血,没有伤员了吧。
       可是,说着说着,伤员就来了。
       一个下午,王桃儿正待接收新伤员时,却听到再一次醒来的小战士在身后喊“老王--”
“你醒了!”王桃儿很开心,扭身告诉他,“等我一会儿。”
       院子里又来了一批新伤员。王桃儿按程序。清理,擦洗,上药……战士们伤痕累累,却变得眉清目秀。她笑了,倒了一杯水进屋。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受伤的小战士却再也喊不出一声“老王”,永远沉睡过去。
       那天夜里,没用别人帮忙,他成了王桃儿一个人亲手埋葬的唯一一名战士。
       此后多少年她都不敢想。回忆却要一遍遍蹦出来。最后的画面,就是听到喊声扭身的一瞬看到的那双眼睛,“真真的!活灵灵的呀!”
“不知道他喊了几声,也不知道喊我做啥?”是疼了想换药,还是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想向她这个唯一的好友倾诉?这个问题成了始终无法印证的遗憾。
       那个夜里,她第一次感到钻心钻肺的疼。一转身,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双坚毅、清澈、天真的眼神。
       胜利的日子很快来了。“他没有看到。”王桃儿说。“他们都没有看到。”
       前两年,王桃儿要求子女特意带她回到曾经的野战医院,触摸旧时的印痕,一一告诉从前的人,她好好地活在胜利的日子中。
       儿女们都下地干活儿去了。偌大的院子里,一只鸡也没有,只有微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
好好活着。他,是想告诉我这个吧?”她突然这样说,“他说过,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风又吹来,树叶哗啦啦点头。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节)
11.根据你的阅读情况,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岩》三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完成系列任务。
(1)你选择的作品及其基本信息。
①选择的作品:      
②作者:      
③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      
(2)根据选择的作品的内容或主要特点,说说你确定的研究专题。
①该作品相关内容或主要特点:      
②研究专题:      
(3)结合确定的研究专题,说说你采用的主要阅读策略方式方法以及采用的原因。
      
12.“距离”一词,既指实在空间、时间的长度,又有可能指人内心的隔膜与疏远。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又让我们对该词有了新的认识……根据你的理解,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写人的文章:
       (1)在事件中写人,写出人的特点或精神。
       (2)有细节描写。
       (3)事件可真实,可虚构,可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
       注意:(1)题目自拟,并将它抄写在答题卡上;(2)文体不限;(3)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他文体,字数400~500字;(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