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河南试卷、周口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中秋之夜,依栏凝望遥远的夜空。那一轮升起的明月,映过秦砖汉瓦,诵过唐诗宋词,任苍海桑田,人世浮沉,它自无语。在(yōu)________久的文化长廊里,谁曾举杯对明月,把思念的浊酒饮成传世的华章?当是苏轼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诵月词句中最是情味(àng)________然。秋光万里,国庆又至,71年来,祖国经历风雨坎坷,如今朝气蓬勃,蒸蒸日上。遥想战争年代,国土沦丧,国人被封琐,那令人深恶________(A.wù  B.è)痛绝的侵略者,让国人浸在了苦不堪言的悲惨气氛________(A.fēn   B.fèn)中。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yōu       久
②àng       然
(2)上面语段画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正:      
       改正: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读音,将序号写作横线上。
①深恶      (A.wù  B.è)痛绝
②气氛      (A.fēn   B.fèn)
2.古诗文名句默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浅草才能没马蹄”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      ,窥谷忘反;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      ?松柏有本性”的赞叹,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面对衰老,曹操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赞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 A. ①④⑤②③⑥
  • B. ③①④⑤②⑥
  • C. ③⑤②①⑥
  • D. ①②④⑤⑥③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消息二则》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它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 B. 《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分别是吴均、陶弘景,两人都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都是描写山水的佳作。
  • C.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时所作,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 D.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郦道元,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全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的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      ”。
(2)同学们,《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读本,想必大家都已经读完,那么书中最能打动你的人物是谁呢?试以人物的事例简单分析打动你的原因。
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燕:甲骨文小,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雁:金文(即“人字形)+(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造字本义。
材料二:
       古诗词中的“燕”: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材料三:
       古诗词中的“雁”:①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③指代书信;④大雁入秋南徙,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1)仿照材料一中对“燕”造字本义的解释,试解释“雁”的造字本义。
(2)结合上述材料,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
①鸟啼芳树丫,      衔黄柳花。
②鸿      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      子傍谁飞?
④乡书何处达?归      洛阳边。
(3)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______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______的,而是______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______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文章开头写杭州西湖的春天有什么作用?
(2)将下面的叠词分别填入文章的横线处,顺序依次是?(只填序号)
A.闪闪烁烁
B.团团簇簇
C.轰轰烈烈
D.曲曲折折
(3)阅读第①②两段,概括北国立春时节及立春以后的霜花的特点。
(4)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好处。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文中写了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
      
③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
      
      
(2)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①段与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①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4)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9.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
【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夕日欲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4)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妙处。
(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2.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请以“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