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枣庄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莫怀戚解决散步时的分歧[甲](彰显  显现)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乙](分别  诀别)时的情景,获得好好儿活的坚强;跟随轻风流水应和(A.hé  B.hè)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那水藻把终年zhù(A.贮 B.储)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百草园里抓虫子,拔野草,摘果子,学捕鸟等的玩耍中回忆童真童趣。……
(1)为文中①处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2)在横线上写出[甲][乙]两处符合语境的词语。
[甲]      
[乙]      
(3)文中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写出正确的标点符号:      
2.下列句子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不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 B. 北斗卫星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
  • C. 中国消协近期对100款手机APP进行测评后,发现存在手机APP使用权限被滥用、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
  • D. 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不取决于他语文知识掌握的多少,而在于他坚持了多读多写这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 B.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更高的要求是“有感情”。
  • C. 绝句,四句一首,短小精粹,常见形式有五绝、七绝;律诗,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每首限定八句,常见形式有五律、七律。
  • D.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它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像”“好像”是常用的喻词,因此,只要有“像”“好像”一类词的句子,就断定是比喻句。
4.古诗文默写。
(1)      ,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乡菊,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      ,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
(5)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观沧海》)
(6)思乡怀人是游子固有的情怀,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      ,月是故乡明”都蕴含着剪不断的乡情和亲情。
5.综合性学习,学校预备举办“创意美食节”活动,你和莫小豆、波比同学参与完成了下面几项任务。
(1)操场上搭设了“美食街”,“街”口大门上要挂一副对联,学校特此征集。莫小豆拟的上联是“创意烹出新味道”,波比对了几个下联,你选择的是      
A.美食品味好生活
B.美食唤来好生活
C.美食生活真美好
D.美食生活重常规
(2)“美食街”上搭建了一些“小屋”,你们打算代表班级承包一间,经营自己创制的鲜果饮品。就“小屋”的取名,你们进行讨论。
莫小豆:我觉得应该叫“果言果语”,给人一种很文艺的感觉。
波比:不行不行,你这个人总是喜欢文艺范儿干什么事都不忘,上次朗诵会也是这样。
你:      
6.阅读下面连环画节选,填空。

①悟空正待追赶,唐僧拦住他喝道:“站住,你怎么平白无故地连伤这母女两条人命。”

②悟空说:“师父,你受蒙骗了。她们不是什么母女,都是一个妖怪变成的。”

③唐僧沉着脸对悟空说:“你一再杀生害命,犯了佛门杀戒,你走吧,我不要你这个徒弟了
连环画中表现的是《西游记》      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情节中,妖精巧妙利用了唐僧的      性格,使师徒间产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想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孙悟空即使师傅一再地误解他,依然坚决地“打倒妖魔”,彰显了他       的光辉形象。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②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③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④渝州:今重庆一带。
(1)“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
(2)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家乡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对如图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B。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C。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D。行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1)画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的句读。
仁 远 乎 哉 我 欲 仁 斯 仁 至 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习之 不我待 B.温而知新 人情世 C.知之者不如之者 叶公龙   D.择其者而从之 能言
(3)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
B.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于我如浮云
(4)尝试根据注释,翻译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何有于我:“于我有何”的倒装。
B.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①敏:聪明。②是以谓之‘文’也:因此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5)《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以上七章中就有“      ”“      ”等成语。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出一个与学习情境有关的句子: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①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⑤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概括出第①段画线句,“我”的回答让母亲喜出望外的原因。
(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示例: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赏析:“挡”这个动作体现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萧条景象会让“我”触景生情,产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体现母亲爱“我”,仔细地照顾“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
句子: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地出去了。
赏析:      
(3)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4)写出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平安报与故人知       ①家对门一楼的小院里,种着两株杏树,今年开花比往年早一个多星期,根本不管疫情肆虐,烂烂漫漫,满枝满桠,开得没心没肺。这家主人,每年春节前都会挈妇将雏回老家过年,破五后回来。今年破五了,元宵节过了,春分都过了,清明也过了,他们还没能赶回家,不知是在哪里受阻或因疫情被隔离。屋子里始终是暗的,晚上没见到灯亮,月色中显得有些凄清。小院里,杏花开了,落了,一地缤纷如雪,又被风吹走,吹得干干净净。小院一直寂寞着,等候主人的归来。
       ②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没有什么比平安归来更令人期待。毕竟是家,平安归家,是世上所有人心底最大的期盼。
       ③闭门宅家,一天天地看着对门的杏花从盛开到凋零,到绿叶满枝,心里期待着这家人一切安好。其实,也是对所有人的期待。我的孩子在遥远的国外,很多朋友在外地,甚至有人就在最让人牵心揪肺的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可谓疫情的前线。怎么能不充满期待呢?
       ④无事可做,翻书乱读,消磨时日,忽然发现我国古诗词中,写到平安的诗句非常多。这或许是因为心有所想才会句有所读吧。
       ⑤“种竹今逾万个,风枝静,日报平安。”这是宋代一个叫葛立方的词人写的一阕并不知名的小令,但竹报平安是我国尽人皆知的象征。这句词,写的是平常日子里的景象,其中一个“静”字,道出这样平和居家日子的闲适。如果在平常的日子里读,我会随手就翻过去,如今读来,却让我向往,更让我感叹。日日足不出户宅在家中,没有任何人往来,屋里屋外,同样也是一个“静”字了得,心里却风雨交加,电视屏幕中世界各地的确诊人数惊心动魄地频频增加,会让这个“静”字倾翻,对平安的期盼涌上心头。
       ⑥“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这是唐代王维的望乡之诗,远在他乡,喝着别人的酒,惦记着家人的平安,酒中该是何等的滋味“自别萧郎锦帐寒,凤楼日日望平安。”这是宋代陈允平的怀远之词,写闺中情思。“从今日望平安书,我欲灯前手亲拆。”这是放翁的诗,一样的怀人念远,对朋友的牵挂,对平安书信的渴望。我所能读到的关于平安的古典诗词中,最让我感动并难忘的,是岑参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是小时候就读过的诗句,那种在战争或离乱之中偶遇故人,无纸无笔,急迫匆忙之中让人传个话,给家人报个平安的情景,什么时候想起,都让人心动。
       ⑦关于平安的近代诗词中,我最喜爱的是鲁迅先生和陈寅恪先生的两首绝句。“我亦无诗送归棹,但从心底祝平安。”这是鲁迅先生1932年送给归国的日本友人的诗句。这一年,日本侵略者将战火烧到上海,战争烽火中,人身的安危同那随海浪颠簸动荡的归棹一样,令人担忧,这使得心中的祈愿是那样的一言难尽,意味深长。“多少柔条摇落后,平安报与故人知。”这是陈寅恪1957年写给妻子的诗句。这一年,陈寅恪在广州中山大学教书,校园里,印度象鼻竹结实大如梨,妻子为竹作画,此为陈题画诗中的一联。其中“柔条”和粗壮的象鼻竹毫不相称的对比,会让我们看到劫后余生的平安,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让人们格外喟叹与珍重。
       ⑧人生沉浮,世事跌宕,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境遇下,无论在什么样的动荡与变化中,平安都是为世界所共情共生的一种期盼与祈愿,万古不变。
       ⑨我一直隐隐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下来了一一前两天的晚上,家对门一楼的房间里亮起了灯,橘黄色的灯光,明亮地洒满他们家的阳台。主人终于平安地回家了。尽管错过了今年小院里杏花如雪盛开,那两株杏树,已经绿荫如盖,也算是替他们守在家中,“一花一草报平安”了。
(作者:肖复兴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4日,有删改)
(1)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贯穿始终的情感是什么?
(2)第①段画线句,有两处须重读才有味道,你也读读,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3)读第⑤段,同一个“静”字,前后却是两种滋味。请你也品一品,说说看。
(4)文中那么多古典诗词,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偏以“平安报与故人知”做标题。
(5)文中多处写到杏花和杏树,请你说说这样写给文章带来了怎样的美感。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初中生活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它不是小学生活的简单继续,而是转折和爬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美好的初中生活刚刚启程,开头有的是希望。《流浪地球》原著中,刘慈欣这样说:“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
       请以“希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③不要套作和抄袭。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