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安徽试卷、蚌埠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沿着没有人迹的山坡登上角山的楼,放眼四望连绵无际的长城遗址时,我突然想起了北京城里旧式的四合院。一户户的人家都把自己圈在一个个的院墙里面,修筑自家的小窝。有小一些的,有大一些的,有更大一些的,白天关门闭户,晚来壁磊森严,为的防止外来的侵袭;为了安全,围墙最好修得高一些,再高一些……而我现在看见的连绵万里的古代长城,何尝不就是四合院的扩大?它是最高的围墙,这一堵围墙修起来可非同小可,秦始皇把秦、燕、赵历代修筑的长城联成一气,“起临,至辽东”,一千六七百年中间,一直修到明代。东起山海关,西达嘉峪关,修成了一座全长一万二千七百多里的长城。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临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3)请将文中划线句改为陈述句(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2.名句默写。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3)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4)      ,殊未屑!(秋瑾《满江红》)
(5)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6)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7)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
(10)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1)据此,可推测出这场戏与《水浒》中            两位好汉有关。
(2)关于这两位好汉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各举一例:            
4.某校以“文明驾驶,拒绝路怒”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材料一】近日,在我市某镇,有一条仅能容下两台车并排行驶的南北向小路,一辆由南向北行驶的收割机与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小轿车在此相会。收割机体积较大,占据了大半幅路面,小轿车无法从旁边驶过。两车停了下来,互不让路,僵持不下。两个车主从一言不合发展到大打出手,轿车车主喊来亲戚帮忙,将收割机车主鼻梁打伤,鼻骨粉碎性骨折。
(1)请你代公路部门拟一条针对路怒族的公益广告,悬挂在交通拥挤处。(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路怒”究竟是怎么回事?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随着中国汽车数量增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内越来越多专家的关注。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二】2015年5月3日下午,一段35秒视频在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随后男方公布一段行车记录视频,因女司机多次故意变道别车并挑衅,使男子车内孩童受伤,车子险些撞到路边行人酿成车祸,男司机逼停痛殴女司机。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热议。
(摘自《百度新闻》)
【材料三】随着汽车时代到来,使“路怒症”正引起社会关注。有的人平时温文尔稚,但一开起车就变脸,动不动就爱上火,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
(摘自《浙江日报》)
【材料四】网友“wandex”认为:交通堵塞是导致路怒症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他在留言中声称是工作、生活、失业等压力,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网友“匆匆”认为:还有些路怒症的司机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
(摘自《百度贴吧》)
①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什么是路怒症。
②材料三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③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探讨引起路怒症的原因。
5.用力多者收功远
徐长才       ①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根据自己的读书治学经历,总结了一条经验,叫“用力多者收功远”。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平日,教他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了书本,出外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罢休。司马光做官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途中,他也坚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车、著述颇丰的大家。
       ②不仅如此,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资治通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编年史。此书不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不失它的史学价值,即使将来,它也会熠熠生辉。
       ③杜甫有言:“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也是个乐于“用力多者”,因此,他所写的诗分外好,能成为“诗史”,能留存千古。正如有人所赞颂的那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贾岛用诗表达自己写作的心迹:“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牧说到他写诗的心态,那就是:“苦心为诗,唯求高绝”。不难看出,他们也是乐于“用力多者”。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能留下千古传诵的优秀诗篇。
       ④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对他人说:“我的每一幅画,都像我的亲骨肉一样,都是十月怀胎,都是养育出来,全都饱含着我的真情实感和心血。”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在91岁高龄的某一天,要创作一幅丈二的《高粱》,清晨6点进去,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西,一干就是8个小时。吴冠中有个习惯,他作画时,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进去打扰他的。知情的老伴心疼他,还是端去了一杯水。结果,吴冠中生气地把水打洒一地。画完后,他立即向老伴道歉:“对不起了,当时我画得太投入了,根本没想到喝水。”
       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还存在诸多不便,朋友、部居们经常帮吴冠中干些买煤扛煤气罐之类的活。吴冠中就拿画谢人家,当时画得比较随意。后来,他对这些随意的画颇有悔意。他不是画张好的送去换回原画,就是花点钱给人家把原画买回来。把这些画弄回来后,他就立即撕毁了。吴冠中还有两次烧画的事:一次发生在1966年,他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幅作品付之一炬;另一次发生在1991年,他把自己十多年来的不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下子就烧毁了200多幅作品。他对人说:“我这样做,并不是要维护自己的什么名声,而是要为后人负责,要把真正的艺术留飨后人。”
       ⑥吴冠中先生作画,力求精品,讲究创新。在他心目中,粗制滥造、失去了创新的态度,那样就“笔墨等于零”。他用心、用功、毫不苟且的作画心态,使他作出的画价值连城,凡收藏者,无一人不想收藏到他的画。毋庸讳言,吴冠中先生的画和人品都会光耀千秋万代的。
       ⑦“用力多者收功远”,历来如此。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1)文章开头从司马光写起有何作用?
(2)第②段“不仅,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如此”指的是什么?
(3)第⑤段举吴冠中三次毁画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你对成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请简要说一说。
6.母爱不说话
丁立梅       ①他比姐姐小,且是个男孩。农村人家,都把男孩当宝的,何况他比姐姐聪明,从小读书好,捧回的奖状贴了满满一墙。
       ②姐姐愚笨得很,念书念到小学五年级了,做加减法还要拼着手指头数。姐姐也体弱,整天病歪歪的。母亲的一腔爱,却都洒在姐姐身上。穿的,尽着姐姐穿。他读初中了,还穿姐姐穿剩下的毛衣--大红的女式毛衣,远远就看得见,一团火似的。当时他们正学到一首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杨贵妃,说杨贵妃喜欢着红装,很是艳丽。同学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到他身上,从此,“贵妃娘娘”的绰号就叫开了。
       ③他回家冲着母亲哭,再不肯穿那件大红毛衣。母亲只(①)看他一眼,说,能保暖就行,讲究那么多做什么?隔天,却给姐姐买了一件漂亮的棉外套。吃的,也是尽着姐姐吃。那个时候还小吧,母亲给姐姐蒸了一碗鸡蛋羹。物质匮乏的家里,一碗鸡蛋羹是他小小的脑袋里能想象出的最好吃的食物。他跟在母亲身后,小声说,妈,我也要吃。母亲转身看他一眼,说,姐姐病了,你又没生病。
       ④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生一场病。下雨天,他故意淋雨,落汤鸡似的跑回家。他真的发烧了,脸烧得通红通红的,头脑昏昏沉沉。他很高兴地把滚烫的小手伸向母亲,说,妈,我生病了。母亲摸摸他的额头,给他泡一杯生姜水灌下去,拿被子捂紧他,出一身的汗。第二天清早,他悲哀地发现,他的烧退了,他没有吃成鸡蛋羹。
       ⑤是发过誓的,有朝一日他要把鸡蛋吃够。他发愤读书,一路把自己读到名牌大学去了。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大城市,把美食吃尽,曾经的不堪被他远远甩到身后去了。而姐姐,书只念到初中便念不下去了,回到家里,母亲养着她。
       ⑥他极少跟母亲联系,倒是母亲常常打电话来,每次都是说姐姐怎样怎样。一次,母亲(②)半天,跟他提出要钱--数目不小。他问,做什么用?母亲说,我想给你姐开家小店,卖卖小杂货什么的,也好让她日后有个依靠。他的心立即被什么堵住了,这么些年过去了,母亲竟还是偏心的。他什么话也没回,(③)挂了母亲的电话。
       ⑦两个星期后,他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电话里姐姐哭着说,弟弟呀,妈不行了。
       ⑧医院里,母亲面色渗白地躺在病床上,癌症晚期。他平生第一次,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骨瘦如柴
       ⑨深夜。母亲在一阵剧烈疼痛后,平息下来。拉着他的手,目光(④)落在他的脸上,母亲流下了泪,母亲说,这些年苦了你。也是到这个时候,他才得知,当年姐姐还在婴儿时患了脑膜炎,因就医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母亲为此一直内疚着。
       ⑩他让母亲安心,他说他会照顾姐姐的。母亲在听到他这句话后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⑪他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接姐姐去城里。老家的房子他给处理了。屋里的东西全部散尽,姐姐却偏要把一个香炉和几把香带走。他解释,城里不兴这个的。姐姐回答,不,妈以前天天都帮你给菩萨敬香,要菩萨保佑你平安的。姐姐说,我以后也要每天帮你给菩萨敬香。他一下子愣住了……
⑫母爱不说话。
(1)在文中①一④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淡  默默  讷讷  久久
B.久久  淡淡  默默  讷讷
C.淡淡  讷讷  默默  久久
D.默默  久久  讷讷  淡淡
(2)文中说母亲“偏心”,表现哪里,这样写有何好处?请联系全文说一说。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⑪段结尾“他一下子愣住了……”“他”为什么会“愣住了”,请以第一人称写一写弟弟的心理活动。
7.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趋百里外  尝      
③四僵劲  支      
白玉之环  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文中哪些词句表明了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4)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8.请以“语文的韵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