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浙江试卷、金华市试卷、化学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A.
    加热液体
  • B.
    测溶液pH
  • C.
    盖盖玻片
  • D.
    检查气密性
2.“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B.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 C.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N2O4
  • D.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3.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酸性溶液pH小于 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A. A
  • B. B
  • C. C
  • D. D
4.如图曲线能正确反映下列化学变化中y与x变化关系的是(  )
  • A. 锌粒中滴入稀硫酸:y代表氢气的质量
  • B. 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y代表沉淀的质量
  • C.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y代表混合溶液的pH
  • D. Cu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y代表沉淀的质量
5.性能神奇的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力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常温下钛不与非金属及强酸反应,加热时却可以和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金红石(主要成分TiO2)是钛矿石之一,目前利用金红石大规模生产钛的过程是:
①在高温条件下在往金红石与碳粉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反应制得四氯化钛(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氩气的气流中,高温下用过量的镁跟四氯化钛反应制得钛和氯化镁。
完成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6.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往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2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7.某混合气体X由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X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装置(假定每步反应均完全),现象分别为:A中溶液变浑浊;B中固体变为红色;C中粉末变为蓝色;D中溶液变浑浊。

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能得出CO气体一定存在的证据是       
(2)只要在图1中加装一个图2装置,就能确定原混合气体X中是否含有H2
①写出图2装置中试剂名称       
②该装置连接在图1中哪两个装置之间       (用字母表示)。
8.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液中肯定不含H+,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Ⅱ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2- 

(2)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       (用化学式表示);
(3)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       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9.某校科学研究小组同学开展“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发生装置】
(1)结合实验原理,图1中发生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是:      (填字母)
【实验探究】
探究Ⅰ.影响因素探究
在制取CO2气体时,为了探究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小组同学进行了四组实验,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甲 乙 丙 丁 
大理石的质量/g、颗粒大小 m块状 m块状 m粉末状 m粉末状 
盐酸的体积/mL、浓度 V稀盐酸 V浓盐酸 V稀盐酸 V浓盐酸 

(2)若探究盐酸的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       (选填实验组别)进行对照。
探究Ⅱ.性质探究
做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验证实验时,同学们将NaOH溶液加入到充满CO2气体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观察到塑料瓶变扁,由此得到CO2与NaOH发生反应的结论。但有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CO2气体溶于水导致气压减小。
为回答该同学的质疑,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两个250mL的烧瓶中分别充满CO2气体,通过注射器同时向两个烧瓶中分别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最后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由此,小科得出CO2气体溶于水会导致塑料瓶变扁,同时CO2与NaOH也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3)结合图2中A、B曲线变化特点,写出能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拓展提高】
小组同学完成某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测定,其方法是:将样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组装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如图3)。小科利用该实验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
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1
③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待充分反应后,关闭活塞
④再次通空气一段时间
⑤再次称量D装置的质量为m2
(4)有同学指出实验步骤③操作明显不合理,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10.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向全球承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与吸收总量平衡,实现“零排放”。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Ⅰ.碳减排:减少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下列做法不能实现“碳减排”的是       
A.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B.推进新能源汽车使用
C.废弃物分类投放并回收利用
D.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习惯
Ⅱ.碳吸收:①利用植物光合作用,这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②利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2)用该技术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分离器中发生的反应:①CaO+H2O=Ca(OH)2,②Ca(OH)+Na2CO3=CaCO3↓+2NaOH。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Ⅲ.碳转化:指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11.某项目学习小组用传感器开展“影响铁锈蚀因素”的探究,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并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传感器采集数据绘制得到如图2的甲、乙两幅曲线图。
【资料1】一定条件下,碳和氯化钠溶液可加快铁的锈蚀,但它们本身不参加反应。
【资料2】该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药品,将5克铁粉和2克碳粉加入锥形瓶,并加入2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立即塞紧橡皮塞,橡皮塞上已插有一支装有5毫升稀盐酸的注射器及传感器;
④观察现象,采集数据。

用所学知识及以上资料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注射器中的盐酸会自动注入瓶内,原因是       
(2)图2甲、乙曲线图中,0-t1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减小;t2-t3段温度升高,瓶内压强增大。解释产生这两个不同现象的原因。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