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湖北试卷、襄阳市试卷、语文试卷、七年级下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然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正确抄写一遍。
绎路梨花处处开   雷峰精神代代传
2.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      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色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      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于广大的广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的热爱。
  • B.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了。
  • C.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 D.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下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雄伟壮丽”“改革开放”“油盐酱醋”“最苦与最乐”都是并列短语。
  • B. “更加坚强”“热烈欢迎”“伟大的悲剧”“她的眼睛”都是偏正短语。
  • C. “大家唱歌”“热爱祖国”“热得难受”分别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和补充短语。
  • D.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稻草人》。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②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③无数颗星星在茫无际涯的宇宙中运动着。
④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⑤它们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
  • A. ①③⑤④②
  • B. ①⑤④②③
  • C. ③①④②⑤
  • D. ③⑤④②①
6.诗文默写填空。
(1)      ,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2)诗词富含哲理,给人启迪。王安石通过《登飞来峰》中的“            ”表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和大无畏精神。陆游通过《游山西村》中的“            ”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
(3)刘禹锡的《陋室铭》写陋室周边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            
7.百善孝为先。尽孝就应该奉养老人、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祭奠祖先。七(1)班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拟“孝”语】请为此次活动补写宣传语。
敬老情系你我他      
【策“孝”案】班级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演讲比赛,请你策划活动步骤。
第一项:主持人讲话。
第二项:      
第三项:      
第四项:语文老师总结并颁奖。
【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00后”的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材料一:节日里我会给爸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材料二: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我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材料三: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说“孝”理】小红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小红,将怎样劝说妈妈?
8.名著阅读。
       我们在很细、很平、没有皱纹、像海滩上只留有潮水痕迹的沙上行走……
       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足足有一刻钟;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______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
       我们不停地走动,广阔的细沙平原好像是漫无边际。我用手拨开水帘,走过后它又自动合上,我的脚迹在水的压力下也立即就消失了。
       走了一会儿,看见前面有些东西,虽然形象仅仅在远方微微露出,但轮廓已清楚地在我眼前浮现。我看出这是海底岩石前沿好看的一列,石上满铺着最美丽的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我首先就被这种特有的景色怔住了。
(1)以上文段选自      ,作者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2)阅读这样的科幻小说,往往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有扣人心弦的悬念,读者很急切地想知道故事或者人物的结局,这时不妨采取      的方式,先把小说读完再说。阅读中善于抓住书中关键信息和      ,有所取舍。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情节:      (不超过10个字)。横线处应该填入的船的名字是      
9.古诗词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以“望”为线索,诗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观,尾联是俯视。
B.首联自问自答,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2)请品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句中“割”的妙处。
10.阅读文言文《爱莲说》对比阅读,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周敦颐【乙】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习惯说》刘蓉【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解释加点的字。
乎众矣      
②水陆草木      
(2)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      
A.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B.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C.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D.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3)翻译句子。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什么?
(5)《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11.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
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3)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①段交代了孩子的年龄和卖豆浆的情况,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⑦段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了卖豆浆孩子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独立。
C.“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说明他做这件事时间长,特别的厌倦。
D.“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这句话通过外貌、神态描写,突出小孩的成熟老练、自信坚强形象。
(5)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
12.记叙文阅读,完成问题。
青青榆钱儿
刘琪瑞       ①老家的村头有一片老榆树林,每年阳春三月,榆树的枝杈上便绽满一串串青青的榆钱儿,在春光里在微雨中鲜亮亮的,诱引得孩子们哧溜溜爬上去,捋下两把来打牙祭。那鲜爽爽、清甜甜的味道,是家乡难忘的记忆,也是儿时永恒的回忆。
       ②童谣唱道:“榆钱儿、榆钱儿,吃了榆钱儿,家家都有余钱儿。”一方面,榆钱儿名好听好记,朗朗上口,是讨吉利的词;另一方面,榆钱儿看起来圆圆亮亮的,酷似串起来的一枚枚小铜钱,故而得名。其实,榆钱儿在古代文人笔下还有一个名字--“榆荚”。《本草纲目》记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路遇卖酒翁,于是赋诗调侃:“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明代散曲家金銮则在诗里诙谐地写道:“又不癫,又不仙,拾得榆钱当酒钱。”可见,古人对小小榆钱儿也是爱惜有加。
       ③榆钱儿在农家是讨人喜爱的鲜物。早年遇到灾荒,青黄不接之际,榆钱儿就是救灾饭、救急饭,榆钱儿、榆叶甚至榆树皮不知救过多少人的命。而今,榆钱儿成了庄户人家的保健养生美食,吃法多种多样,除了生吃、凉拌,还可以做成浓稠晶亮的榆钱粥和黏滑清甜的榆钱窝头。我家老母亲最擅长的是榆钱煎饼--将榆钱儿裹上少许豆面、玉米面,再撒点葱姜盐用来煎鸡蛋,那甜软、滑爽、糯香的味道,至今想起来仍口齿生津。
       ④榆钱儿不仅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烟酸以及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还是一味中药,具有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的功效,常用于辅助治疗神经衰弱、失眠、食欲不振等症。民间曾有用榆钱儿医病的小偏方。每到榆钱儿绽发之时,母亲就采摘下新鲜的榆钱儿,加上山槐根(苦参)榨汁,掺入烧酒密封于小泥坛,三五天之后用以擦洗小孩子脸上的桃花癣,既解毒杀菌,又消肿止痒。为此,每年她都会精心收藏一些,待生手足癣和体股癣的人家来寻了去,涂抹个几次,都说效果好。
       ⑤记得有一年,县里要修路。“架桥修路,功德无量”,按说这是件大好事,可规划设计的公路刚好要穿过老家村头的那片榆树林,需要砍掉不少老榆树。于是,村里炸开了锅。茶余饭后,乡亲们这一堆那一伙,议论的都是这桩大事。其中,反对最激烈的要数杠子大伯,他气得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这片榆树林曾救过全村人的命,咱可不能忘了本。谁要敢毁了这片林,除非从俺身上碾过去。”
       ⑥这事儿反映到上面,引起县里的高度重视,专门聘请林业专家和文史专家到村里实地考察了一番,又开了几次规划论证会。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遗存,最后县里拍了板:道路改线,绕开那片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榆树林。消息传来,乡亲们欢呼雀跃,杠子大伯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⑦如今,那数十株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榆树依然伫立在村头,每到春天,挂满一串串青青的榆钱儿,引来一声声清脆的鸟鸣,只是不知是否还有顽皮如我的娃娃爬上去捋榆钱儿了。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反对最激烈的要数杠子大伯,他气得山羊胡子一撅一撅的:“这片榆树林曾救过全村人的命,咱可不能忘了本。谁要敢毁了这片林,除非从俺身上碾过去。”
(3)结合全文,说说榆钱讨人喜爱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第⑥段写道:消息传来,乡亲们欢呼雀跃,杠子大伯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段话,描写乡亲们欢呼雀跃的场景。(不少于50字)
13.千里网课一“线”牵,师生相逢在“云端”。时光匆匆,这个学期我们通过网课习得知识、接受教育,网课时间虽然长,我们的收获无限。请以“网课虽长,我却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有恰当地细节描写;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4.“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