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语文二诊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四川试卷、成都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è),像波涛在澎湃。
  • B. (míng)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zhāng)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 C. 光明呀,我(jǐng)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qǐ)首。
  • D. 何满子却隐(nì)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qiǎn)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贮蓄 苍茫 坦荡如坻 无缘无故
  • B. 竹蔑 侍候 销声匿迹 不屑置辨
  • C. 考订 笼统 五脏六腑 取义成仁
  • D. 浮躁 踌躇 神彩奕奕 目不忍睹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成都目前是全国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其中,非国有博物馆的数量及质量均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已是的博物馆之都。
  • B. 国画大师捕捉荷花瞬间的动态,加以提炼、夸张,绘墨荷,尽显荷花清新淡雅的风姿。
  • C. 面对这种的极具挑衅意味的军事和政治行动,任何国家都会做好自卫的准备。
  • D. 作家必须先地知道了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成都市公安局加快大数据智能化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助推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 B. 我们的所有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避免用字不规范的现象不再出现。
  • C. 宽窄巷子是清朝较成规模的遗留下来的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 D. 全班40多人,一百多只手齐刷刷举了起来,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要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狙,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感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7.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花重锦官城①位于北纬30度附近的成都,早在1000多年前就是一座鲜花之城,是花与诗交相辉映的城市。
②761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唐代大诗人杜甫举目四望,锦官城花团锦簇,红艳夺目,他无比欣喜地吟诵出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千古佳句。好一个“重”字,既把春雨过后,花色鲜灼、娇艳欲滴的情形跃然纸上,又将繁花簇拥、百花竞放的盛景再现,大概在“花重锦官城”一语之外,再难找到更准确的语言概括千百年来成都与花的故事。
③锦绣芙蓉,海棠万株。在成都最负盛名的各类花卉中,最引以为傲的花当数芙蓉花。相传后蜀皇帝孟昶为讨花蕊夫人欢心,曾在成都遍植芙蓉。芙蓉花有着一日三变色的奇妙习性,从拂晓的白色,到正午的粉色,再到傍晚的赤色。晚秋时节,众芳因秋风严霜而凋谢芜秽之时,芙蓉花仍独自绽放,霜侵露凌尤艳丽,故为人们看重,芙蓉花因此也被称为“拒霜”。芙蓉花大而繁簇,往往一树千万朵,每年秋季成都城墙上和城内外街巷芙蓉花盛开,灿若朝霞,蔚若锦绣,形成长达数十里的鲜花环带,甚为壮观。宋代著名大文豪苏轼曾写过“芙蓉城中花冥冥”,说明宋代成都已有“芙蓉城”之美称。此后,芙蓉城就一直是成都的别称,简称“蓉城”,芙蓉花也成为当代成都的市花。
④并非所有的花卉都如芙蓉这般幸运地保存下了与成都的渊源,有的花只是在诗人的笔端留下了她的芳名和倩影,如海棠花便是一例。诗人吴融赏成都海棠,仿佛感到“云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诗人贾岛也盛赞:“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
⑤城南丹桂,城西梅花。唐代成都的桂花甚多,特别是城南有一片千亩桂林,每年秋季丹桂飘香,香馨数十里。据民间传说,唐朝皇帝李世民未登基前,曾在成都城南游览桂花飘香的秋景,禁不住赞叹“秋风动桂林”。成都有多个地名与桂花相联系,如桂溪、五桂桥、桂花街等。
⑥梅花也是在成都历史典籍中频频露面的特色花卉。成都西南一带的梅花盛景,早在唐代就已存在。杜甫《西郊》诗中云:“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五代前蜀皇帝王建也深爱梅花,故而在城西南郊区修建梅林。该梅林一直到宋代仍然存在。陆游的《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再现了城西青羊宫附近梅花盛开的美景。
⑦从锦绣芙蓉开满城,到海棠万株冠天下,再到丹桂馥郁香城南,梅花千载醉城西,成都是一片花的盛景,故而杜甫所言“花重锦官城”名副其实,也印证了李白所写“千门万户入画图”并非虚构。
⑧今天的成都人仍然爱着花,喜欢用花来装点城市、园林和住宅;喜欢追逐着花的讯息,春天去龙泉看桃花,夏天去三圣乡赏荷花,……继续演绎着成都与花的故事。(改写自《成都简史》)
8.“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味道,“为赋新词强说愁”也别有风味;“缺月挂疏桐”是一种味道,“千里共婵娟”也妙味横生。……文字的味道,生活的味道,不同的味道能勾兑出不同的人生,总有一种味道会让你流连忘返,让你心情蹁跹;也总有一些味道给予你警示,让我们避而远之,或是洗净它们,重获新生。朋友,你难忘的是什么味道呢?
请以《味道》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9.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宋)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日喻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亦籥远矣,而助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基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生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美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式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美之求而自重,斯以为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战?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水者。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节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注】①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②眇(miǎo):瞎子。③籥(yuè):笛类乐器。④苏子:苏轼自称。 ⑤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⑥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⑦渤海:唐代郡名,在今山东滨县一带。
11.下面是《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有关的几个回目,读后回答问题。第十六回 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 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匡超人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归纳。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知道要达到这一目的,嫉妒是我手边最好的武器。”
“好极了!这样一来,你岂不是太渺小了,丝毫也不比我的小拇指指尖大!这种做法简直太丢人了,可耻极了!”
这是《简•爱》中的一段对话,简•爱为什么说罗切斯特“渺小”“可耻极了”?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爱,与光阴无关张岚①这个春天,我总是长久伫立在窗前,注视着院子里那一排樱花树。
②当春风刚刚吹来的时候,当大地刚刚苏醒的时候,当温润弥漫于天地之间的时候;当梅花绽放、金色的连翘灿烂了大地、玉兰花端庄妖娆地开满眼帘的时候,当梅花、玉兰花纷纷落地,当一切都归于宁静的时候……我总是耐心地站在窗前,注视着眼前的这一片樱花林,看她如何不动声色地笑看周边的柳树冒出鹅黄色的叶片,看她如何淡定从容地称赏梅花惊艳了大地,看她如何在一树树怒放着的白的、紫的玉兰花旁心安理得。整整二十天,樱花树在我的注视下,就这样不温不火看着春回大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是别人的热闹,争艳是别人的争艳,与我何干?
③是的,我在等待。我在等待哪一天一抬眼,不经意间“哗”的一声,樱花林突然间绽放,绽放出惊喜万分,绽放出繁花似锦,绽放出美不胜收。
④最初的等待是急促的。
⑤想去年一树一树的繁花,是怎样地美丽了天地人间?想她与众不同的繁盛是怎样地惊天地泣鬼神……即使夜里我也会良久伫立于窗前,注视着窗外或黝黑或月明星稀下,她们如何能面对盎然的天地而不动声色。“灿灿花开留人醉,淡淡清香时有无”的句子便涌上来,急迫便涌上来。当饱满的玉兰花落尽最后一片花瓣的时候,就在这个春天的清晨,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阳光温柔,春风和煦,几只小鸟在樱花枝头跳来跃去,不时发出欢快的吟唱。我立在窗前,一如既往地等待着我的樱花林的盛开。推开窗,犹如喜讯随风而至。几棵樱花树窃窃私语,她们仿佛刚从梦境中惊醒,闪动着炯炯有神的眸子,似乎在调皮地探问:瞧瞧,我们是否与昨天的我们有所不同?定睛细看,今天的樱花树的确很是与众不同——所有的枝杈上全都缀满了花苞,不,是从枝杈到梢尖,无处不花苞,无处不含苞,一串串、一丛丛、一簇簇。
⑥那一刻,我竟有了些许的愧疚,为我对她的误解。其实,连日来,在她从容的外表下,一定是理解了我急迫的心情,理解了我这份长久的等待,更理解了我翘望着她突然盛开的那一刻。于是,她起早贪黑昼夜不息地生长,起早贪黑昼夜不息地孕育,也许就在明天,或者是今天晚上,当那一缕春风而至的时候,“啪”的一声,她一定会突然响亮地绽放,之后,她一定会时不我待般起早贪黑昼夜不息地开放——她又怎会错过这一季春风,错过这一世的风华岁月呢?错过一颗惜之珍之的心呢?何况盛世难再啊——她一定做了一个长长久久的美梦,她一定存了一个长长久久的诗意,不知重复了多少遍,才盼到含苞待放的今天。“樱桃花参差,香雨红霏霏。含笑竞攀折,美人湿罗衣。”“昨日雪如花,今日花如雪。山樱如美人,红颜易消歇。”“树底迷楼画里人,金钗沽酒醉余春。鞭丝车影匆匆去,十里樱花十里尘。”“最美不过樱花雨,缤纷浪漫逐人舞。”……除了美丽的诗词,我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明日,对,就是明日,对于所有的樱花树来说,“盛开”这个词是难以表述她繁盛的状态,因为“盛开”这个词实在太温和,实在难以表达她盛开时的气势、速度、声响、热烈和给人心灵带来的震撼。
⑦________。
⑧窗中日满,街上人喧的时候,从窗前的樱花林望过去,总会看到两个相依相携走来的人。母亲应该有七十岁的样子,微驼的身躯、雪白的头发,她半抱半携的女儿三十岁的样子……因为平衡的原因,每次行走总是踉踉呛呛,母亲便半抱半托地伴在左右……我敢说,在喧嚣着的街面上,她的眼里只有自己的女儿。
⑨后来知道,这位女儿是这位母亲收养的。女儿儿时高烧烧成了智障,于是,母亲便恨不能把有生之年里世间的爱全给自己的女儿。
⑩有一种爱,与光阴无关。
⑪有一种爱,会与一个句子有关,比如“虫鸣打湿一身。”——一个在秋天赶走夜路的人,被疏疏密密、嘈嘈切切,四面八方浮上来的虫鸣声打湿了衣服、头发、眼睛、耳朵和心灵。这是多么美妙的意境啊,顶顶美妙的,还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选自《散文海外版》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4.离愁别恨是人类共有的情感,重团聚、怨别离,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送别”是我国诗歌吟咏的重要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古人的送别方式多样,下面是选自我国古典送别诗中的句子,请从中概括出四种送别方式,“临别赠言”除外。(每点不超过6个字。)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先秦佚名《诗经•燕燕》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佚名《送别》 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朝许浑《谢亭送别》
15.阅读下面有关“中国古代送别诗歌的发展”的短文,将空缺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的连贯。
①___,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诗经》中的《燕燕》《渭阳》被后人称作“万古送别之祖”,在送别方式和抒情方式上,为后世送别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范本。
两汉时期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歌逐渐鲜明起来,《行行重行行》等优秀作品奠定了送别诗“以悲为主”的情感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有了“自觉性”,抒写个人情感的诗作逐渐增多。送别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情感基调②___,而是开阔了更为广远的诗歌意境,这对于唐代送别诗歌的发展成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唐人送别诗歌不再像以前的送别诗歌,③___,而是将内容扩展到边塞赠别、官场赠别、市井赠别、君臣赠别等,唐代送别诗达到了我国古代送别诗的最高峰。送别诗所抒发的情感往往与送别时的境遇相关,由于宋代的历史背景,诗人们更多地在送别诗中抒发自己的爱国思想,反而④___,他们常常将国家兴亡凌驾于个人情感之上……
                        
16.六月已经临近,骊歌即将唱起。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任务。
(1)【用比喻,谢恩师】参照画线句子,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我是飘荡的云朵,你就是辽阔的蓝天                        。您的爱一直陪伴我,感谢您,老师!
(2)【引名句,赠挚友】请拟一段话,恰当地引用一句(联)古诗来赠别朋友。本试卷出现的诗句不能再用。(40字以内)
查看全部题目
如何查看答案以及解析 扫描右侧二维码查看试卷答案解析以及视频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