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的近义词
函牍引用解释 书信;信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起居》:“今人函牘往来,多用‘起居’字。”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项,倘其借之他人,则函牍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终于不得要领,必与卖...
尺简引用解释 1.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长一尺二寸,或倍之,故称。《尸子》卷上:“明王之道易行也……书之不盈尺简,南面而立,一言而国治。” 南朝 梁 徐勉 《修五礼表》:“及 东京 曹褒 ,南宫制述,...
尺书引用解释 1.指书籍。古代简牍的长度有一定规定,官书等长二尺四寸,书非经律者,短于官书,称为短书。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秦 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文选·应璩<百一诗>》:...
文书解释 ◎ 文书 wénshū(1) [document;official despatch]∶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
文牍解释 ◎ 文牍 wéndú(1) [official documents and correspondence]∶指公文书信等 (2) [secretary]∶旧时也指官...
信札解释 ◎ 信札 xìnzhá[letter] 书信 引用解释 书信,信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这本底稿在 云岫 是非常秘密的,内中都是代人家谋占田产...
尺素解释 ◎ 尺素 chǐsù[note;letter] 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 函绵邈于尺素。——陆机《文赋》 引用解释 1...
书翰引用解释 文字;书信。亦谓作书。 南朝 宋 鲍照 《拟<青青陵上柏>》诗:“书翰幸閒暇,我酌子縈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 王利器 集解:“...
书信解释 ◎ 书信 shūxìn[letter] 信 常有书信往来 引用解释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晋书·陆机传》:“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南齐...
翰札引用解释 书札,翰牍。《晋书·何遵传》:“性既轻物,翰札简傲。”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李建中 ﹞善翰札,行笔尤工。”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翰札紆徐易直,真有德之言。” ...
简牍引用解释 1.古代书写用的竹木片。亦泛指书写用品。《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王充 於宅内门户壚柱,各置笔砚简牘,见事而作,著《论衡》八十五篇。”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
信件解释 ◎ 信件 xìnjiàn(1) [letter;mail]∶书信 商业信件应当用打字机打出为好 (2) [correspondence]∶通信者之间互相写的信 ...
竹简解释 ◎ 竹简 zhújiǎn[bamboo slip used for writting on]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 引用解释 1.古代用以书写、记事的竹片。《后汉书·宦者传...
书牍解释 ◎ 书牍 shūdú[letter] 书信 书牍盈案 引用解释 简牍书信之类的总称。《梁书·范云传》:“及居选官,任守隆重,书牘盈案,宾客满门, 云 应对如流,无所壅滞。...
书函解释 ◎ 书函 shūhán(1) [letter]∶书信 书函往来 (2) [slipcover]∶书套 引用解释 文书的封套。亦指书信。《后汉书·祭祀志上》:“以吉日刻玉牒...
书札解释 ◎ 书札 shūzhá[letter] 书信 见有书札托我回复 引用解释 书信。《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南朝 梁 徐悱 《赠内》诗:“聊...
函件解释 ◎ 函件 hánjiàn[letters] 信件 收到一封紧急函件 引用解释 信件。 郭希仁 《从戎纪略》:“文牘函件,每日无虑五六十起。” 阿英 《流离》...
尺牍
[chǐ dú]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在线词典查看尺牍的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近义词、反义词

基本解释

解释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引用解释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 李贤 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胡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顗 、 韦诞 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 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 会稽 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

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集诗三篇,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 随 览之,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 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刘勋》:“ 少宣 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

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效 王羲之 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

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