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词
百科全书
bǎi kē quán shū ◎ 百科全书 bǎikē quánshū[encyclopedia;encyclopaedia] 一种综合性地论述所有学科知识的著作,通常是由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单篇文章编纂而成;亦指只论述某一特定学科的这种著作 全面系统阐述各种知识或某一门类知识,供人查阅的工具书。收录各种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并分列条目,详细解说。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前者收容各门类知识,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后者汇集某一门类知识,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
板书
bǎn shū ◎ 板书 bǎnshū[write on the blackboard] 老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也指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1).在笏板上书写奏章。《后汉书·礼仪志中》:“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皁囊,送西陛。”(2).教师上课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亦指在黑板上所写的字。 杨东明 《人生的不等式》:“那节课一开始挺正常……教师讲课嗓音清晰,条理清楚,板书整洁。” 何芷 等《白马将军》第一章:“年过半百的 方先生 在黑板上写着‘ 文天祥 《过零汀洋》’一行板书。”
板书的组词: 板的组词 书的组词
保证书
bǎo zhèng shū 为了保证某件事情或协议得到实行而订立的文件或写成的书面材料。
保证书的组词: 保的组词 证的组词 书的组词
背书
bèi shū ◎ 背书 bèishū(1) [repeat a lesson;recite a lesson form memory]∶背诵读过的书(2) [endorse,indorse]∶在票据背面签名或盖章(1).背诵念过的书。 明 吕维祺 《四译馆增定馆则》卷十五:“每日辰初,译字监生子弟赴各馆受业,提督官掣籤看课背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到了背书时,那些子弟有背不下去的,他便在旁边偷着提他。” 余小华 《返青》:“你看她一本正经地倒剪双手,一边踱步,一边背书呢。”(2).装裱书画。 余嘉锡 《书册制度补考·装背》:“ 张彦远 引 李吉甫 家云:‘背书要黄硬。’《孙可之集》卷十《读开元杂报》云:‘因取其书,帛其漫。’ 宋 任广 《书叙指南》卷五因云:‘背书曰帛其縵。’是皆 唐 人装书之证也。”(3).票据持有人于票据转让时在它的背面签字盖章,称为背书。经背书的票据,如发票人不能偿付,背书人负有付款责任。
背书的组词: 背的组词 书的组词
藏书
cáng shū (1).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新唐书·艺文志一》:“藏书之盛,莫盛於 开元 。”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二十四史月日考》:“身后萧然,无以为敛。藏书手著,斥卖都尽。” 茅盾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 孙毓修 每天很忙,他把整个江南图书馆的藏书都浏览一番。”(2).储藏书籍。《庄子·天道》:“ 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 子路 谋曰:‘ 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藏书的组词: 藏的组词 书的组词
参考书
cān kǎo shū 学习、研究或写作时用作参考的书籍。 冰心 《山中杂记》八:“满屋满架的参考书。” 孙犁 《耕堂读书记·<庄子>》:“ 谢老师 讲书,是用 清 朝注释家的办法。讲一篇课文,他总是抱来一大堆参考书。”
参考书的组词: 参的组词 考的组词 书的组词
草书
cǎo shū ◎ 草书 cǎoshū[grass characters;calligraphy executed with strokes flowing together;Chinese characters written in the cursive hand] 汉字六体中继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法字体。特点是笔画相连,书写时速度快 汉字字体名。草书之称,为隶书通行后的草写体,取其书写便捷,故又名草隶。 汉章帝 好之, 汉 魏 间的章草,殆由此得名。后渐脱隶书笔意,用笔日趋圆转,笔划连属,并多省简,遂成今草。 晋 王羲之 、 献之 父子又创诸字上下相连的草体,至 唐 张旭 、 怀素 , 宋 米芾 等又发展为笔势恣纵、字字牵连、笔笔相通的狂草。
草书的组词: 草的组词 书的组词
倡议书
chàng yì shū 解释 ◎ 倡议书 chàngyìshū[written proposal]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倡议书的组词: 倡的组词 议的组词 书的组词
辞书
cí shū 解释 ◎ 辞书 císhū[dictionary;word book]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统称 引用解释 字典、词典、百科全书、专科辞典等工具书的统称。
辞书的组词: 辞的组词 书的组词
丛书
cóng shū 解释 ◎ 丛书 cóngshū[collection] 由很多书汇编成集的一套书 知识青年自学丛书 引用解释 1.聚集书籍。 唐 韩愈 《剥啄行》:“门以两版,丛书於閒。” 2. 中国 最早的诗文集内“杂著”的别称。 唐 陆龟蒙 《<丛书>序》:“丛书者,丛脞之书也。丛脞犹细碎也,细而不遗大,可知其所容矣……歌、诗、颂、赋、铭、记、传、序,往往杂发,不类不次,混而载之,得称为‘丛书’。”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丛书》:“古无辑録,各家著述为丛书者, 唐 陆 氏 龟蒙 有《笠泽丛书》。‘丛书’二字,始见於此,然仍诗文专集也。” 3.根据一定目的和使用对象,选择若干种书编为一套,在一个总名称下刊印。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或专题性的。 中国 编丛书,始自 宋 代,盛于 明 清 。自 元 明 至近代,所刻近三千种。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丛书》:“ 宋 温陵 曾慥 ,集《穆天子传》以下二百五十种为《类説》,是则后世丛书所由昉。” 缪荃孙 《校刻〈儒学警悟七集〉序》:“ 唐 以来有类书, 宋 以来有丛书, 朱氏 《紺珠》、 曾氏 《类説》,已汇数十种而刻之,然皆删节不全,至取各书之全者,并序跋不遗,前人以 左圭 《百川学海》为丛书之祖,顾《学海》刻於 咸淳 癸酉,先七十餘年已有《儒学警悟》一书, 俞鼎孙 、 俞经 编,计七集四十卷。”《〈中国丛书综录〉前言》:“我们编纂这部《综录》……集合北京图书馆等四十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这些图书馆又是在解放后经过大力充实的。因此所收的丛书有2797种,而‘新学’和‘佛学’的丛书,还不计在内。”现代将性质相近或相同的文章或著作汇编成套出版,亦称丛书。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太阳社好象是出版月刊和丛书的,主要的人物是 蒋光慈 和 钱杏邨 先生。” 巴金 《靳以逝世二十周年》:“他写文章,编刊物;我也写文章,编丛书。”
丛书的组词: 丛的组词 书的组词
订书机
dìng shū jī 解释 ◎ 订书机 dìngshūjī[stapler bookbinding machine] 用来装订书籍、纸张等的工具 引用解释 1.将书页装订成册的主要机械。常用的有铁丝骑马订、平订和锁线、缝纫等订书机。 2.用于装订单页纸张成册或信件、包装袋封口的简单工具。
订书机的组词: 订的组词 书的组词 机的组词
读书
dú shū 解释 ◎ 读书 dúshū(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引用解释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詔之;冬读书,典书者詔之。”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 王先生 的声音,原来 王先生 在读书哩。”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録之也。” 3.宣读盟辞。《穀梁传·僖公九年》:“ 葵丘 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读书的组词: 读的组词 书的组词
读书笔记
dú shū bǐ jì 引用解释 记述读书心得的笔记。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五:“普通笔记之中有关于读书心得的记述,这可称为读书笔记……比较古的有 宋 人 王应麟 的《困学纪闻》。” 李锐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他们结识以后,一时来往颇为密切,经常交谈读书心得,交换读书笔记。”
工具书
gōng jù shū 解释 ◎ 工具书 gōngjùshū[reference books] 专为读者查考字义、词义、字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籍,如字典、词典、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引用解释 把某一门类或各种门类的知识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专供人们查阅、征引,以解决各种具体问题的一种特定类型的图书。如字典、词典、类书、索引、历史年表、年鉴、百科全书等。
工具书的组词: 工的组词 具的组词 书的组词
国书
guó shū 引用解释 1.国史。《魏书·高祐传》:“请取有才用者,参造国书。”《北史·崔光传》:“ 光 与 李彪 共撰国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汉 魏 之 陆贾 、 鱼豢 , 晋 宋 之 张璠 、 范曄 ,虽身非史职,而私撰国书。” 2.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亦专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 思比孤 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 宋 胡宿 《论北界点集事宜》:“选差能专对近臣,往使北戎,与议定国书,固其邻好。”《元史·世祖纪三》:“命兵部侍郎 黑的 、礼部侍郎 殷弘 齎国书復使 日本 。”《清史稿·礼志十》:“ 德国 亲王 亨利 入覲,帝幸 颐和园 ,御 仁寿殿 , 亨利 公服入,递国书,帝慰劳之。” 3.即国字。 元 揭傒斯 《题邹福诗后》:“余在阁中时, 福 又从 林希颜 学国书。”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故命文臣依国语製国书,不用 蒙古 、汉字。”
国书的组词: 国的组词 书的组词
好书
hǎo shū 引用解释 表示友好的书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闻 魏齐 在 平原君 所,欲为 范雎 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
好书的组词: 好的组词 书的组词
教科书
jiào kē shū 解释 ◎ 教科书 jiàokēshū[textbook] 专门编写的为学生学习用的书 引用解释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专门为学生上课和复习而编写的书。 冰心 《寂寞》:“有一天我因为找一本教科书,又翻出来了,母亲哭了,我也哭了半天。”
教科书的组词: 教的组词 科的组词 书的组词
教书
jiāo shū 解释 ◎ 教书 jiāoshū[teach school] 教学生学习功课
教书的组词: 教的组词 书的组词
决心书
jué xīn shū 引用解释 亦作“决心书”。 为了表示下决心完成某事而写成的书面材料。 巴金 《忆个旧》:“一次是二三十个青年男女工人穿上新衣服,笑容满面地捧着决心书,表示要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做高举红旗的标兵。”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我们班已经向上送了三次决心书,政治部还把我们的决心书摘了一段登在简报上了。”
决心书的组词: 决的组词 心的组词 书的组词
楷书
kǎi shū 解释 ◎ 楷书 kǎishū[regular script] 汉字字体的一种,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引用解释 1. 汉 字书体之一种。又称正书、真书、正楷。由隶书演变而成。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 东汉 ,通行至今。 唐 以前,楷书亦兼指八分书与隶书。《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八分》:“﹝八分﹞本谓之楷书。楷者,法也,式也,模也。”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素屏有楷书,墨色如新乾。”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虞伯生草诏》:“﹝ 虞伯生 ﹞两目由是丧明,不復能楷书。”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楷书,皆知其义为楷法。” 2.指楷书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中书检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给楷书一人録净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 唐 秘书省吏凡六十七人,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
楷书的组词: 楷的组词 书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