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的组词
地动仪
dì dòng yí 解释 ◎ 地动仪 dìdòngyí[seismograph as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scientist Zhang Heng in A.D. 132] 候风地动仪的简称 引用解释 候风地动仪的简称。 东汉 天文学家 张衡 所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用铜铸造,形如酒樽,顶上有凸起的盖,周围有八个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个小铜球。对着龙嘴有八个铜蛤蟆,昂头张嘴,蹲于地上。哪里发生地震,对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张开,嘴里的铜球就落到铜蛤蟆的嘴里。《后汉书·张衡传》:“ 阳嘉 元年,復造候风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徵,后数日驛至,果地震 陇西 ,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地动仪的组词: 地的组词 动的组词 仪的组词
经纬仪
jīng wěi yí 解释 ◎ 经纬仪 jīngwěiyí[theodolite] 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的仪器
经纬仪的组词: 经的组词 纬的组词 仪的组词
礼仪
lǐ yí 解释 ◎ 礼仪 lǐyí[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引用解释 礼节和仪式。《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史记·礼书》:“至 秦 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北齐书·皇甫和传》:“及长,深沉有雅量,尤明礼仪。”
礼仪的组词: 礼的组词 仪的组词
仪表
yí biǎo 解释 ◎ 仪表 yíbiǎo(1) [appearance;bearing looks]∶人的外表 仪表不凡 (2) [meter]∶各种测定仪 引用解释 1.人的外表。指容貌、姿态、风度等。《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頎” 汉 郑玄 笺:“言 庄姜 仪表长丽俊好,頎頎然。” 南朝 梁 沉约 《豫章文宪王碑》:“公德惟民望,位冠朝首,仪表瑰雄,风神秀杰。” 元 曾瑞卿 《留鞋记·楔子》:“因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更兼仪表不俗,今年春榜动,选场开,奉父母严命特来上朝应举。” 峻青 《海啸》第四章十二:“他那威严的仪表,沉雷般的声音,有着一种逼人的力量。” 2.准则;法式;楷模。《管子·形势》:“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礼义者,尊卑之仪表也。” 汉 王逸 《离骚叙》:“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铸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司空、僕射,实百僚之仪表也,奈何与黥卒坐对!” 朱德 《游罗冈祠》诗:“忠心为国声名在,仪表堪称后世师。” 3.指为准则,为法式,做楷模。 宋 苏轼 《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纪纲千载,仪表一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沉光》:“又如《太白酒楼记》等文,皆仪表於后世。” 4.表柱。立木为之,用于测日影,候天象。《后汉书·律历志下》:“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智力有限,持寻尺之仪表,仰测穹苍,安能洞悉而无疑?” 5.机弩部件之一,用于瞄准。《淮南子·俶真训》:“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於妙。”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曰:‘愿闻望敌仪表、投分飞矢之道。’ 音 曰:‘夫射之道,从分望敌,合以参连……远近高下,求之銖分。’” 6.测定温度、气压、电量、血压、流量等仪器的统称。外形似计时的表,能由刻度直接显示数值。 碧野 《在江汉平原上》:“姑娘夜读了一阵,望了望抽水机的仪表。”
仪表的组词: 仪的组词 表的组词
仪器
yí qì 解释 ◎ 仪器 yíqì[instrument;apparatus] 为某一特定用途所准备的一套装置或机器 引用解释 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璇玑玉衡赋》:“又 梅勿菴 先生赋,固为详密。又是赋歷代仪器,借璇璣玉衡为题耳。” 刘厚明 《小雁齐飞》第二幕:“您真是气象专家,鸭子、石头都成了您看天气的仪器了。”
仪器的组词: 仪的组词 器的组词
仪容
yí róng 解释 ◎ 仪容 yíróng[appearance;bearing;looks] 人的外貌,尤指动人的或健康的外貌 引用解释 仪表;容貌。《东观汉记·明帝纪》:“臣望颜色仪容,类似先帝。”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这孩儿仪容儿清秀,模样儿英杰。”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二:“君子贵立身,仪容安足夸。” 赵树理 《三里湾·写作前后》:“从从容容描绘出 三里湾 全景, 旗杆院 的气派和 玉梅 这个人的风度仪容。”
仪容的组词: 仪的组词 容的组词
仪式
yí shì 解释 ◎ 仪式 yíshì[ceremony;function;rite] 典礼的秩序形式 开学典礼仪式 丧葬仪式 引用解释 1.取法。语本《诗·周颂·我将》:“仪式刑 文王 之典,日靖四方。” 朱熹 集传:“仪、式、刑,皆法也。” 宋 苏辙 《皇太后答书》:“将仪式於文考,以教孝於诸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南海县志·梁廷栋传》:“士得位,当霖雨苍生;不幸老死萤窗,亦当仪式州里。” 2.指典礼的秩序形式。《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令 既 之 武都 ” 裴松之 注引 晋 鱼豢 《魏略》:“ 楚 为人短小而大声,自为吏,初不朝覲,被詔登阶,不知仪式。”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水陆之品,狼藉籩豆;荐祼兴俯,不中仪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刘岳 ﹞不暇讲求三王之制度,苟取一时世俗所用吉凶仪式,略整齐之,固不足为后世法矣。” 沈从文 《边城》二十:“老道士披上那件蓝麻布道袍,开始了丧事中绕棺仪式。” 3.犹仪态。 汉 王粲 《玛瑙勒赋》:“御世嗣之骏服兮,表騄驥之仪式。” 4.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后汉书·律历志中》:“及用《四分》,亦於 建武 ,施於 元和 ,讫於 永元 ,七十餘年,然后仪式备立,司候有準。”《隋书·律历志中》:“逮於 永平 之末,乃復改行《四分》,七十餘年,仪式方备。”
仪式的组词: 仪的组词 式的组词
仪态
yí tài 解释 ◎ 仪态 yítài[bearing;deportment;] 姿态;容貌;风度 仪态万方 引用解释 仪容姿态。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少记补遗》:“至於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丁玲 《梦珂》二:“ 梦珂 沉思了,似乎又看见父亲的那许多温情的仪态,三儿们的顽皮。” 草明 《乘风破浪》第一章:“ 李忠祥 向前一望,那是一个仪态潇洒、体格魁梧的中年男子。”参见“ 仪态万方 ”。
仪态的组词: 仪的组词 态的组词
仪仗
yí zhàng 解释 ◎ 仪仗 yízhàng[flags,weapons,etc.;carried by a guard of honour] 指护卫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引用解释 1.指用于仪卫或赛会的武器、旗帜、伞、扇等。《晋书·五行志上》:“ 王敦 在 武昌 ,铃下仪仗生华如莲华,五六日而萎落。”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皇太子纳妃》:“皇太子纳妃,卤部仪仗,宴乐仪卫。妃乘厌翟车,车上设紫色团盖……四马驾之。”《三国演义》第八回:“﹝ 董卓 ﹞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彪》:“少无赖,尝衝突 固原 提督仪仗,提督命杖於辕门。”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 2.指游行队伍前列所举的旗帜、标志等。
仪仗的组词: 仪的组词 仗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