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组词
标志
biāo zhì ◎ 标志 biāozhì[sign;mark] 表明特征,用以识别的记号自杀是失败、苦痛和绝望的标志冠军的标志立志。《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 齐郡 明僧绍 标志高栖,躭情坟素,幽贞之操,宜加賁饰。”(1).识别的记号。犹标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从征记》曰: 嬴县 西六十里,有 季札 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 汉 末 奉高 令所立,无所述敍,标誌而已。”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职业的标志是在他的脖子上的一个很大的肉包。在二三十年前, 北平 有不少这种脖子上有肉包的人。他们自成一行,专给人们搬家。”(2).显示。 杨朔 《前进,钢铁的大军!》:“每件武器也都带着光荣不朽的历史印记,标志着几十年 中国 革命的伟大进程。”《新华月报》1979年第9期:“过早花白的头发,标志着她生活道路的坎坷。”
标志的组词: 标的组词 志的组词
踌躇满志
chóu chú mǎn zhì 解释 ◎ 踌躇满志 chóuchú-mǎnzhì[enormously proud of one's success]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引用解释 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咏物诸篇……就题论题,亦觉踌躇满志。” 茅盾 《有志者》:“然而也许因为白天睡过中觉,也许因为踌躇满志,他倒睡不着了。”
得志
dé zhì 解释 ◎ 得志 dézhì(1) [enjoy success;achieve one's ambition]∶实现志愿 少年得志 (2) [have a succesfful career]∶某人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说书虽小技,然必句(gōu)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引用解释 1.谓实现其志愿。《易·贲》:“‘白賁无咎’,上得志也。”《史记·伍子胥列传》:“ 闔庐 既立,得志,乃召 伍员 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宋 苏轼 《管仲论》:“故三代之兴,治其兵农军赋,皆数十百年而后得志於天下。” 清 周友良 《珠江梅柳记》:“但妾两人鬱鬱不得志,恆与笔墨为缘。” 2.指名利欲望得到满足。多含贬义。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闒茸尊显兮,谗諛得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得志诸公,目不覩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他带着一脸小人得志的奸笑,拍着 马子怀 的肩头说:‘爷们,那天在集上我怎么跟你说的?’” 3.谓揣度而得其意旨。《史记·李斯列传》:“方今天下之权命悬於 胡亥 , 高 能得志焉。”
得志的组词: 得的组词 志的组词
斗志
dòu zhì 解释 ◎ 斗志 dòuzhì[fighting will;fighting spirit] 斗争的意志 增强革命斗志 引用解释 亦作“鬭志”。 战斗的意志。《左传·桓公十一年》:“ 郧 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鬭志。”《后汉书·皇甫嵩传》:“ 国 众且走,莫有鬭志。”《新唐书·刘仁轨传》:“所募皆儜劣寒惫,无鬭志。” 陈毅 《昆明新年》诗:“跃进斗志更奋发,不畏长征有困难。”
斗志的组词: 斗的组词 志的组词
斗志昂扬
dòu zhì áng yáng 解释 ◎ 斗志昂扬 dòuzhì-ángyáng[have high morale;with high morale and strong fighting will ] 战斗的情绪高昂 引用解释 斗争意志高昂。 郭沫若 《国庆颂》:“人民意气壮凌云,斗志昂扬精神振。” 碧野 《擎电放光的人们》:“他们生活艰苦,但斗志昂扬,队伍前头打着红旗,红旗上绣着金字:‘脚踏地球手托天,排山倒海除万难!’”
豪情壮志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解释 ◎ 豪情壮志 háoqíng-zhuàngzhì[lofty sentiments and aspirations] 指豪放的襟怀与伟大的理想 激起他战斗的豪情壮志 引用解释 豪迈的感情,远大的志向。 郭小川 《厦门风姿》诗:“那长街,那小巷,正有无限的豪情壮志拥塞其间。”
立志
lì zhì 解释 ◎ 立志 lìzhì[aim to do sth.;be bent to;be determined to; make up one's mind] 立下志愿,树定志向 立志改革 引用解释 1.树立志向;下定决心。《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言以出信,信以立志,参以定之。”《后汉书·列女传·阴瑜妻》:“我本立志与 阴氏 同穴,而不免逼迫,遂至於此,素情不遂,奈何?”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论治则曰立志,论事则曰从权。”《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如今姑爷癆病死了,你 史妹妹 立志守寡,也就苦了。” 2.坚强独立的意志。《孟子·万章下》:“故闻 伯夷 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狷洁》:“﹝ 郑所南 ﹞刚介有立志,会天兵南,叩闕上疏,犯新禁,众争目之。”
立志的组词: 立的组词 志的组词
奇志
qí zhì 解释 ◎ 奇志 qízhì[high aspirations] 不平凡的志向,实现远大理想的强烈愿望 引用解释 不平凡的志向。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于时上富於春秋,圣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鉴灵察。”
奇志的组词: 奇的组词 志的组词
日志
rì zhì 解释 ◎ 日志 rìzhì[daily record] 日记(多指集体的、属于工作性质的) 工作日志 引用解释 1.每天记录。《荀子·强国》:“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杨倞 注:“日记识其政事。” 梁启雄 释:“ 久保爱 :‘言王者之功名多,虽日志之犹有餘也。’《周礼》注:‘志,古文识;识,记也。’” 2.犹日记。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 贝汉廷 ,这位在他的航海日志上没有误过一天航期的船长……这时却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日志的组词: 日的组词 志的组词
神志
shén zhì 解释 ◎ 神志 shénzhì[consciousness;mind;sense] 指人的精神和感觉 神志不清 引用解释 1.精神志气。《晋书·刘曜载记》:“ 曜 立太学於 长乐宫 东,小学於 未央宫 西,简百姓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篤学以教之。”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凡为文,以神志为主。” 2.知觉和理智。《宋书·王僧达传》:“比日眩瞀更甚,风虚渐剧,凑理合闭,荣卫惛底,心气忡弱,神志疲散。”《红楼梦》第九六回:“ 寳玉 失玉以后,神志惛憒,医药无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他站在 一功 的床边,看见他果然神志清爽了。”
神志的组词: 神的组词 志的组词
矢志
shǐ zhì 解释 ◎ 矢志 shǐzhì[take an oath to] 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 矢志不移 努力学习,矢志振兴中华 引用解释 立下誓愿,以示决心。《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忠臣矢志不偷生, 诸葛公休 帐下兵。”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议恤》:“更堪夸,全家矢志,一般贞洁。”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她一概拒之门外,矢志不嫁。”
矢志的组词: 矢的组词 志的组词
矢志不渝
shǐ zhì bù yú 引用解释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语出《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她爱的是 四敏 !矢志不渝的爱着!”《花城》1981年第6期:“我总觉得,一个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爱情,应当是矢志不渝的。”亦作“ 矢志不摇 ”、“ 矢志不移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仲 叔 尚廉 利其嫁,屡劝驾,而 邵氏 矢志不摇。” 冯雪峰 《论<保卫延安>》:“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
同志
tóng zhì 解释 ◎ 同志 tóngzhì(1) [congenial]∶志趣相同;志向相同 自有国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和他同志的多得很 (2) [friend]∶指志趣相同的人 乐得与二三同志,酒余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红楼梦》 四卿及同志。——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comrade]∶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党员同志 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4) [a form of address]∶某些国家人民彼此之间的通称 同志,你的帽子掉了 引用解释 1.志趣相同;志向相同。《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卓茂传》:“初, 茂 与同县 孔休 、 陈留 蔡勋 、 安众 刘宣 、 楚国 龚胜 、 上党 鲍宣 六人同志,不仕 王莽 时,并名重当时。”《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亦有此心,郎君言及,足见同志耳。”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吃散发源于 何晏 ,和他同志的,有 王弼 和 夏侯玄 两个人,与 晏 同为服药的祖师。” 2.指志趣相同的人。《周礼·地官·大司徒》“五曰联朋友” 汉 郑玄 注:“同志曰友。” 宋 叶适 《司农詹公墓志铭》:“公率同志请於 周丞相 ,反覆极论,责以变通之理。”《红楼梦》第一二○回:“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餘饭饱,雨夕灯窗,同消寂寞。” 3.指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个政党的成员。 黄葆桢 《杨哲商烈士悼歌》之五:“春秋大復仇九世,同志寥落谁商量。”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托洛斯基派的信》:“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 中国 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新加入的党员和团员,虽然在社里经常跟 剑平 四敏 一起工作,却不知道他俩是他们的同志。” 4.同心人。指夫妻。 南朝 宋 鲍照 《代悲哉行》:“览物怀同志,如何復乖别。” 5.指结为夫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舟人妄想能同志,一月空将新妇呼。” 6.今用为彼此之间的通称。 胡采 《序<在和平的日子里>》:“我以为, 杜鹏程 同志就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如:同志,上火车站往哪儿走?7.犹同性。性质相同。 明 杨慎 《冶容诲淫》:“冶,销也。遇热则流,遇冷则合,与冰同志。”
同志的组词: 同的组词 志的组词
玩物丧志
wán wù sàng zhì 解释 ◎ 玩物丧志 wánwù-sàngzhì[riding a hobby saps one’s will to make progress;excessive attention to travia saps the will] 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 照这一说,那些不载道的文人就是玩物丧志。——朱自清《论严肃》 引用解释 谓沉迷于所爱好的事物,而丧失远大的理想。《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 传:“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 宋 朱熹 《近思录》卷二:“ 明 道先生 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李御史》:“上於上元夜赐诸王公大臣观火戏,公尝諫阻之,以为玩物丧志。”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十:“他认为以有限的精神,做这些闲言语,真是玩物丧志。”
雄心壮志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 解释 ◎ 雄心壮志 xióngxīn-zhuàngzhì[lofty aspirations and great ideals] 远大的抱负,豪壮的理想 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清· 秋瑾《感时二章》 引用解释 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宋 欧阳修 《苏才翁挽诗》之二:“雄心壮志两峥嶸,谁谓中年志不成。” 清 秋瑾 《感时》诗:“雄心壮志销难尽,惹得旁人笑热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他也明白 卢象升 在朝廷上的处境是困难的, 杨嗣昌 和 高起潜 会合力对付他,会使他的雄心壮志付诸东流。”
遗志
yí zhì 解释 ◎ 遗志 yízhì[unfulfilled wish] 死者生前未能实现的志愿 先烈遗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引用解释 死者生前的志愿。后多指生前没有实现的志愿。《魏书·高允传》:“申祖宗之遗志,兴 周 礼之絶业。”《北史·房谟传》:“卒於州,州府相帅赠物及车牛,妻子遵其遗志,拒而不纳。”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唐工部郎杜甫墓》:“乃去土娄咫尺,迁就葬 巩 ,既违祖遗志,而又悖 元公 襄祔之言,断无是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六:“为了共产主义,为了我们的子孙万代,他们死了。我们活着的人,就应该实现他们的遗志。”《天安门诗抄·桂殿秋词》:“纷纷世人都记取,共承遗志写春秋。”
遗志的组词: 遗的组词 志的组词
意志
yì zhì 解释 ◎ 意志 yìzhì[will] 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人民的意志 引用解释 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商君书·定分》:“夫微妙意志之言,上知之所难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既性闇善忘,又少文,意志不专,所识者甚薄,亦不免惑。” 明 《杀狗记·断明杀狗》:“被告的没理会,告状的失了意志。” 杨朔 《潼关之夜》:“她的革命意志虽然坚强,但她的心始终有血有肉。”
意志的组词: 意的组词 志的组词
永志不忘
yǒng zhì bù wàng 解释 ◎ 永志不忘 yǒngzhì-bùwàng[will always remember] 永远记在心里 引用解释 永远记住,不遗忘。 冰心 《<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范蠡 (含蓄地):‘敬谢 伍相国 的忠告,这一切,我们君臣永志不忘。’” 凌力 《星星草》第一章五:“你们后生当永志不忘,报仇雪恨!”
有志
yǒu zhì 引用解释 有志向;有志气。《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汉 王粲 《咏史》:“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区册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间也。” 孙中山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民国 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
有志的组词: 有的组词 志的组词
杂志
zá zhì 解释 ◎ 杂志 zázhì(1) [journal; magazine; periodical]∶期刊活的定期出版物 《高等教育杂志》第10期 (2) [jottings]∶杂记 引用解释 1.零星地记载传闻、逸事、掌故的笔记。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家谱不可信》:“ 师古 精于史学,於私谱杂志,不敢轻信,识见非后人所及。” 2.古人亦以为书名。如: 宋 江休复 有《嘉祐杂志》、 宋 周煇 有《清波杂志》。 3.地方志的一目。指丛谈之类。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方志立三书议》:“前人修志,则常以此类附於志后,或称餘编,或称杂志。” 4.见“ 杂誌 ”。 亦作“ 杂志 ”。 即期刊。 茅盾 《色盲》二:“书桌上杂乱地堆着几本硬面的西文书,和花花绿绿封面的杂志。” 丁玲 《母亲》四:“这些报纸杂志在学堂里便很流行了。”
杂志的组词: 杂的组词 志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