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组词
侧耳
cè ěr (1).侧转头部,使一耳略前略高。形容恭敬地听。《淮南子·主术训》:“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2).形容仔细地听。《史记·张丞相列传》:“ 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见 周昌 ,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叶圣陶 《夜》:“阿弟听呆了,怀着莫可名状的恐惧,侧耳听了听外面有无声息。”
侧耳的组词: 侧的组词 耳的组词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释 ◎ 充耳不闻 chōng’ěr-bùwén[turn a deaf ear to]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 引用解释 1.塞住耳朵故意不听。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四:“当局却充耳不闻,视若无睹。” 叶圣陶 《隔膜》:“听他的答语,便觉得淡漠无味,终至于充耳不闻。” 2.形容专心一致,什么声音也听不见。 郑振铎 《桂公塘》八:“杂碎的笑语充耳不闻,笑语也掷不到他的一个角隅来。”
刺耳
cì ěr 解释 ◎ 刺耳 cì’ěr(1) [grating on the ear;jarring;harsh]∶声音或话语使人听着不舒服的 刺耳的电铃声 (2) [sarcastic]∶说话刻薄的 刺耳的话 引用解释 1.形容言词尖锐。 唐 贾岛 《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低着眉头,听着许多刺耳的话!” 吴晗 《行动比文字更重要》:“尽管有人不喜欢联合政府这一名词,尽管以为刺耳,然而多党政府毕竟非成立不可!” 2.形容尖利和杂乱的声音。 明 刘基 《八声甘州·咏蛙》词:“曾记江湖烟雨,被枕边讙噪,刺耳如锥。”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一家邻居》:“一辆大板车载着最后一批杂乱的家具,在石子路上碾出很大的刺耳的声响。”《花城》1981年第6期:“我听到了车轮和钢轨摩擦时的刺耳的轧铄声。”
刺耳的组词: 刺的组词 耳的组词
耳垂
ěr chuí 解释 ◎ 耳垂 ěrchuí[earlobe] 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 引用解释 耳廓下端的肥柔部分。也叫耳朵垂儿。
耳垂的组词: 耳的组词 垂的组词
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 解释 ◎ 耳聪目明 ěrcōng-mùmíng[have good ears and eyes;have a thorough grosp of the situation] 形容视听敏锐 巽而耳聪目明。——《周易》 引用解释 听觉好,视力强。常用以形容眼光敏锐,头脑清楚。 汉 焦赣 《易林·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朱子语类》卷三五:“譬如人之服药,初时一向服了,服之既久,则耳聪目明,各自得力。”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异事》:“貌如六十许人,耳聪目明,步履甚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 泰山 崩, 黄河 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像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
耳朵
ěr duǒ 解释 ◎ 耳朵 ěrduo[ear] 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 引用解释 1.听觉和平衡器官。人和哺乳动物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也用以指听觉。 五代 徐仲雅 《闲居》残句:“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鬚。”《前汉书平话》卷中:“太后令宫人揪住耳朵,将药酒灌之,即死。”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侧著耳朵儿听,躡著脚步儿行。”《红楼梦》第三十回:“ 寳玉 轻轻的走到跟前,把他耳朵上的坠子一摘。” 沙汀 《涓埃集·闯关》:“用他那经过十年战争训练的耳朵测量了一下远近。” 2.指形状或位置像耳朵的东西。《水浒传》第八回:“ 董超 去腰里解下一双新草鞋,耳朵并索儿却是麻编的,叫 林冲 穿。” 3.借指探听消息的人。 茅盾 《子夜》十三:“我总疑心他是 钱葆生 派来我们这里做耳朵的。” 巴金 《爝火集·等着,盼着》:“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仿佛四处都有耳朵,四面都是眼睛,我多说一句话就会给朋友带来麻烦。”
耳朵的组词: 耳的组词 朵的组词
耳光
ěr guāng 解释 ◎ 耳光 ěrguāng[a box on the ear;a slapon the face] 用手打在耳朵附近的部位叫打耳光 一记耳光 引用解释 用手掌击人面颊的动作。《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放了一隻手,看着和尚脸上,只一拍,打箇大耳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嗯哪,他那一耳光,救了 韩老六 。”
耳光的组词: 耳的组词 光的组词
耳环
ěr huán 解释 ◎ 耳环 ěrhuán[earring] 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引用解释 耳饰,多用金、银、玉石等制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皆曲头木耳环。”《老残游记》第二回:“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副银耳环。” 丁玲 《母亲》二:“头上也光溜溜的,只一根金簪子绾着发髻,耳环戒指都不戴。”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五章:“她回头一看,一个浓装艳抹戴着珠子耳环的贵妇人,正向她亲切地笑着点头。”
耳环的组词: 耳的组词 环的组词
耳机
ěr jī 解释 ◎ 耳机 ěrjī[earphone] 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引用解释 一种可以贴于耳边或插入耳中,将声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电讯器件。 曹禺 《日出》第二幕:“一阵电话铃响, 福升 走向小几,拿起耳机。” 冰心 《往事二》九:“我就走到电话匣旁,摘上耳机来,找到她,请她多带几个弟妹。”
耳机的组词: 耳的组词 机的组词
耳目
ěr mù 解释 ◎ 耳目 ěrmù(1)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引用解释 1.耳朵和眼睛。《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史记·五帝本纪》:“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宋 苏轼 《石菖蒲赞》:“菖蒲味辛温无毒,开心补五臟,通九窍,明耳目。” 鲁迅 《彷徨·伤逝》:“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 2.犹视听,见闻。引申为审察和了解。《国语·晋语五》:“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故不敢。”《梁书·武帝纪中》:“故能物色幽微,耳目屠钓,致王业於缉熙,被淳风於遐邇。”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所患耳目不广,不能周知民间苦乐,国势安危。” 3.指视听所系的事物或标志。《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4.比喻能起耳目作用者。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 唐 韩愈 《争臣论》:“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梁启超 《<清议报>叙例》:“是以联合同志,共兴《清议报》,为国民之耳目,作维新之喉舌。” 刘少奇 《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5.比喻辅佐或亲信之人。《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孔颖达 疏:“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大体如一身也。”《旧唐书·姚珽传》:“臣以庸朽,滥居辅弼,虚备耳目。”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举天下至於无可信,而乃欲寄其耳目,託其心腹,则其势不得不流於偏重,而私昵得以用之矣。” 6.指侦察或了解情况。亦指暗探。《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吏皆为耳目,诸 灌氏 皆亡匿, 夫 繫,遂不得告言 武安 隐事。”《北史·房彦谦传》:“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大 清 又厚抚 辽 人之往来我地者,於是降人与 辽 人皆为我耳目。”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七:“有些场合,他不去,会有人告诉他的,至少有 江菊霞 这个耳目。” 周建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派了联络员带领我们躲过了敌人的耳目,通过了层层封锁线。”
耳目的组词: 耳的组词 目的组词
耳目一新
ěr mù yī xīn 解释 ◎ 耳目一新 ěrmù-yīxīn[refreshing] 所见所闻都有变化,令人感到新鲜 引用解释 视听都感到新鲜。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舟中读 张戴人 《儒门事亲》一书,觉耳目一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虽不是甚么‘心旷神怡’的事情,也可以算得耳目一新的了。” 秦牧 《长街灯语·太阳光下一滴滴水珠》:“好的文艺作品,总是能够开拓人们的视野,使人耳目一新。”
耳濡目染
ěr rǔ mù rǎn 解释 ◎ 耳濡目染 ěrrú-mùrǎn[be unconsciously influenced by what one frequently hears and sees] 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终日耳濡目染,不学自会三分 引用解释 谓经常听到看到,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语本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宋 朱熹 《己丑与汪尚书书》:“耳濡目染,以陷溺其良心而不自知。” 明 宋濂 《题汤处士墓铭后》:“此固天佑善人,理当报施者如是,抑亦家庭之间耳濡目染之所致也。”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 文 於艺树牧畜诸端,耳濡目染,洞悉奥窔。”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这大约因为常与大人在一起,没有小朋友之故,耳濡目染,知道的事就多起来。” 茅盾 《子夜》十:“现在风气太坏,年青人耳濡目染--况且都那么大的儿子,也管不住他的脚。”亦作“ 耳濡目及 ”、“ 耳濡目击 ”。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明 李东阳 《刘公神道碑铭》:“古者重世臣将家,盖其韜略技艺,耳濡目击,有不习而能者。”
耳闻目睹
ěr wén mù dǔ 解释 ◎ 耳闻目睹 ěrwén-mùdǔ[what one sees and hears]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 耳闻目睹,司空见惯 引用解释 同“ 耳闻目见 ”。 鲁迅 《呐喊·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九:“在‘北新’看的一些新书和洋学堂里耳闻目睹的种种现象,使我的头脑里有了反帝的意识。”
耳语
ěr yǔ 解释 ◎ 耳语 ěryǔ[whisper] 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低头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引用解释 附耳低语。《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行酒次至 临汝侯 , 临汝侯 方与 程不识 耳语,又不避席。”《后汉书·袁绍传》:“后 绍 遣使诣 邈 ,有所计议,因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方食,有小婢附 崔氏 女耳语久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上坐 乾清宫 ,手招公跪,耳语良久。”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们互相耳语,前后与卡车上轻轻跳下来的人们耳语。”
耳语的组词: 耳的组词 语的组词
焦耳
jiāo ěr 解释 ◎ 焦耳 jiāo’ěr(1) [joule] (2) 功或能量的绝对米·千克·秒单位制的单位,等于10 7 尔格,或0.2390克卡〔路里〕 (3) 功或能量的单位,它等于约1.00017绝对焦耳 引用解释 功的单位。一焦耳,相当于1牛顿的力使物体在力作用的方向上移动1米时所作的功。这个单位名称是为纪念 英国 物理学家 焦耳 而定的。
焦耳的组词: 焦的组词 耳的组词
焦耳定律
jiāo ěr dìng lǜ 解释 ◎ 焦耳定律 jiāo’ěr dìnglǜ[joule's law] 物理学中下列两种陈述中的任一种:(1)电路中任何部分的稳恒电流产生的热量变率与电阻和电流的平方共同地成比例 (2)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依赖于温度,而与体积和压力无关
交头接耳
jiāo tóu jiē ěr 解释 ◎ 交头接耳 jiāotóu-jiē’ěr[speak in each other's ears] 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引用解释 谓彼此凑近耳边低声私语。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譁。”《三国演义》第四八回:“寨中三三五五,交头接耳而説。”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人们在交头接耳,谈论她的人样。”
面红耳赤
miàn hóng ěr chì 引用解释 1.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头红耳赤; 子文 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 东山 用尽平生之力,面红耳赤,不要説扯满,只求如初八夜头的月,再不能勾。”《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又惊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不住的面红耳赤,意往神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有些人看见这字面,就面红耳赤,觉得扫了豪兴了,我却并不以为有这样坏。”亦作“ 面红颈赤 ”、“ 面红耳热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倘有不达时务的,捉空摘了一花一蕋,那老儿便要面红颈赤,大发喉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 裴兰孙 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驀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红楼梦》第一○四回:“想到这里,不免面红耳热起来,也就赸赸的进房梳洗去了。”《“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老脸皮厚如 章宗祥 ,当时竟亦面红颈赤,惭不能答。” 2.借指争吵。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我们都始终客客气气,没有面红耳赤过。” 茅盾 《子夜》十二:“是‘印鉴’有疑问么?还是数目上算错?也值得那么面红耳赤!”
逆耳
nì ěr 解释 ◎ 逆耳 nì ěr[be unpleasant to the ear;grate on the ear] 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我们要学会听逆耳之言 引用解释 刺耳;不顺耳。《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宋 苏轼 《杭州谢放罪表》之一:“伏念臣早缘刚拙,屡致忧虞,用之朝廷,则逆耳之奏形于言;施之郡县,则疾恶之心见于政。”《红楼梦》第三二回:“ 宝玉 听了,大觉逆耳。” 叶圣陶 《倪焕之》三:“父母正在欣慰,儿子有相当的职业了,当然不好说出逆耳的话伤他们的心。”
逆耳的组词: 逆的组词 耳的组词
入耳
rù ěr 解释 ◎ 入耳 rù ěr[pleasant to the ear] 悦耳;中听 不堪入耳 引用解释 1.悦耳;中听。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文章之体,尤难详赏;苟以入耳为佳,适心为快,尟知忘味之九成,雅颂之风流也。” 梁 萧统 《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王夫人 听了,虽然入耳,只是不信。”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一:“ 马威 越听越觉得不入耳,抓起帽子来说:‘父亲,我得去找 李子荣 。’” 2.虫名。即蚰蜒。
入耳的组词: 入的组词 耳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