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北京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它为何叫重阳节呢?因为我国古代对数字的称谓颇有讲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数称阳数;二、四、六、八、十等偶数叫阴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
重阳节拥有很多独特的风俗,古时候,人们每到重阳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赏饮菊花酒,以求免灾呈祥。在宋代作家孟元老的笔记《东京梦华录》里,就生动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繁华热闹的重阳景象:“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遣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_____透过这些文字,宋朝重阳节多姿多彩的习俗如画卷般在眼前次第展开,令人眼花liáo乱。
(二)
时代走到今天,重阳节已被定义为老人节。但在古代,重阳节是个象征着团圆的节日。诗人们亦多在诗中流露出思乡感怀的情绪,其中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写得虽朴素,但千百年来成了游子思乡最传神的表达,人们在作客他乡时读这首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力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文人们的笔下,重阳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寄托情感_____传承文化和返璞归真的情感表达。
(三)
《采桑子•重阳》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词中所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在书写上,又以草书挥就,恣态横生,快意纵笔,笔力   ①,更使词境锦上添花。这首词的遣词用字非常大气,比如“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   ②、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极有刚健劲道之美。
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这首词将红军为理想而奋斗的风采镌刻于文学史之上,将永远为人们带来力量。
(四)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星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星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一如大火星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就是祭祀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1)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眼花瞭乱 镌(juān) 刻 B.眼花缭乱 镌(juàn) 刻 C.眼花瞭乱 镌(juàn) 刻 D.眼花缭乱 镌(juān) 刻 (2)更适合填入材料(三)横线处的词为      
A.①抑扬顿挫 ②摧枯拉朽 B.①入木三分 ②振聋发聩 C.①抑扬顿挫 ②振聋发聩 D.①入木三分 ②摧枯拉朽
(3)最适合填入材料(一)与材料(二)横线处的标点是      
A.。” , B.。” 、 C.”。 , D.”。 、
(4)根据材料,下列诗词内容与重阳节习俗无关的一项是      
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
B.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C.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孟浩然)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岑参)
(5)根据材料(一),下列古人中最有可能看见《东京梦华录》所描述重阳景象的一位是      
A.郦道元
B.苏轼
C.崔颢
D.吴均
(6)根据材料(三),下列哪幅书法作品出自毛泽东之手      

(7)根据材料,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为      
A.因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将九月初九命名为“重阳”。
B.重阳节常激起古人思乡感怀的情绪。
C.重阳节的来源与先民祭祀“大火”的迎火仪式有关。
D.江南部分地区重阳祭灶的习俗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祭仪情形提供了一些信息。
2.古诗文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      
(2)月下飞天镜,      
(3)      ,长歌怀采薇。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5)《钱塘湖春行》通过禽鸟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透露诗人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            
3.理解与鉴赏下列诗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 B.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写出了牛羊在暮色中,焦急地等待牧人带领回家的情形。
  • C.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写出诗人虽然像“征蓬”一样,身不由己地出关劳军,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4.细读下面诗句,选择喜欢的一句,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5.阅读《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与《三峡》,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A__________;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B__________。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是      
A.急甚箭 素绿潭 B.有见日 有朝发白帝 C.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D.猛浪若 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竞跃(鱼) 飞戾天(鹰)
B.四时备(都) 水缥碧(都)
C.泉水石(冲击) 飞其间(冲荡)
D.略无处(同“缺”,缺口) 窥谷忘(反复)
(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的鸣叫声。
理解:描写的是林间清晨的生物活动。猿鸟的乱鸣,破坏了山间宁静的氛围,令人心头生乱,烦恼不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翻译: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平息了自己的名利心;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理解:这一句流露出作者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翻译:冬春的时候,就会有白色的激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理解:“回清”为动,“倒影”为静,写出了三峡春冬之时水流的形态多样、动静咸宜的特点。
(4)“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三位作家的文章里都蕴含了对“山川之美”的理解,请你从中(山、水、草木、动物……)任选一个方面,概括一下美的山川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并至少从两个不同的文段中,引用句子作为佐证。
6.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他”是__________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突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他”是__________
③他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个叫马鞍场的村子里,家里是穷苦的佃农。他的名字很贴切,因为这个名字由于在文字上的奇异巧合,正好是“红色的品德”的意思。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他”是__________
  • A. ①周恩来   ②毛泽东   ③朱德
  • B.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朱德
  • C. ①毛泽东   ②朱德     ③周恩来
  • D. ①周恩来   ②朱德     ③毛泽东
7.语文课上,李老师建议大家组成读书小组对《昆虫记》进行专题探究,下列不可能探究到的专题是(  )
  • A. 蝉的蜕变过程
  • B. 螳螂的捕食技艺
  • C. 蟋蟀的发音特点
  • D. 青蛙的繁殖方法
8.《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 法国   法布尔
  • B. 法国   儒勒•凡尔纳
  • C. 英国   笛福
  • D. 丹麦   安徒生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
尚书华    
   ①认识老梁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②那时他在林业局文工团当美工,人长得其貌不扬,个矮、罗圈腿,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当年他不过四十多岁,但说六十岁有人信。
       ③到文工团报到的第一天,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见面时一怔,心想:文工团不都是俊男靓女待的地方吗?怎么长这模样的也能进来?随之又一想,莫非这人有大本事?
       ④后面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有人告诉我,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起初,他只是山里林场一个普通木匠,属后勤服务,干些杂活。加之形象不佳,很被人瞧不起,常遭到别人的不屑。一次,同寝的一个年轻人,趁他不在,把他的工具箱扔到了外面,斧头、刨子、锯散丢一地,供大家取乐。老梁回来了,呆愣愣瞅半天,默默地把东西拾回了屋。谁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能看见的,就是他不愿说话,不愿接触人,没事总愿一个人憋在木匠房里鼓捣。但是,活倒是越干越好。渐渐的,戏耍他的人少了,有人还当面夸他两句。(甲)他听了都不以为然,顶多用鼻子“哼”一声,宠辱不惊。
       ⑤那年,文工团排了一台大型话剧,布景难度很大,当时的美工完成不了,急得局工会主席在全局职工中广泛纳贤。有人推荐老梁去试试,老梁去了。工会主席见了面,打量他半天,问:你行吗?老梁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工会主席求贤若渴,连忙一把拽住说:试试,试试。(乙)老梁“哼”一声,勉强留了下来。
       ⑥老梁到了文工团,原来那个美工成了他的助手,给他打下手,一百个不服气。于是,工作上极不配合,时不时还故意制造点麻烦。老梁似乎早有精神准备,对这些麻烦根本不在意。他吩咐助手干的活,助手完成后他看不上,但他什么也不说,闷不声咣咣几斧子,砸了,自己动手重来,那意思谁都明白,是打个样给你看看。A几次下来,助手服了,夹着尾巴乖乖地当起了徒弟。这样,老梁有条不紊地利用十几天时间把全场布景赶了出来。全团员工都感到神速,导演更是满意,直夸老梁。工会主席乐得眉飞色舞,彩排那天把局党委书记请到了俱乐部,看完演出后,把老梁拽了过来,对书记说:这可是个大能人,是从林场挖来的大山参,宝贝呐!调文工团吧!书记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眼老梁,对工会主席说:就按你意见办。就这样,老梁调进了文工团。
       ⑦最让我佩服的是老梁先后给文工团做了两把贝司大提琴。这实在让我感到惊讶,直到今天都觉得神奇!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国也没有几家乐器厂。林业局文工团属企业业余文艺团体,根本不在计划之中,有钱买不着货。乐队低音部力量薄弱,团长做梦都想有把贝司大提琴。这事不知啥时装进了老梁心里。他把自己反锁进俱乐部三楼的布景制作室,一天天不出来,连下班吃饭时间也很少看见他。大家都知道他脾气倔,谁也不敢问他在干什么。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梁将一把崭新的贝司大提琴交到团长、指导员面前时,两个人顿时蒙了,以为是老梁有路子,托人买回了这个家什。团长问:多少钱?(丙)老梁“哼”了一声,扔出俩字:做的。做的?谁做的?团长、指导员更懵了。老梁没再回答,转身走了。团长、指导员瞅着他晃晃走远的背影,猛然醒过来。好你个老梁啊,可真有你的!
       ⑧老梁渐渐有了名气,在意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局机关的干部都对他刮目相看。而老梁还是老梁,处人待物跟先前没有任何两样。
       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技术比武。省林业厅也下达文件,要在全省林业企业中举办一次“新兴林场沙盘模型设计”比赛。地点在省城,要求所属林业局各派一名能工巧匠参赛。老梁自然被选中。临行前,局工会主席把他请到办公室,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名次、影响等,好一番叮嘱。(丁)老梁听到最后,习惯地用鼻子“哼”一声,连句话也没有。
       ⑩没曾想,刚一报到就惹得老梁不高兴。别人签上名就领了钥匙进房间休息了,他却被负责报到的人问来查去好长时间,跟审特务一样。老梁一气之下,真想打道回府。可一想到工会主席那番话,只好强压怒火留了下来。
⑪比赛共十天时间,前七天筹备,后三天安装,展厅就设在厅招待所会议室。前来参赛的人都想得个好名次,所以前七天大家都各自憋着劲闷在房间里鼓捣。待到后三天,才按组委会分好的选手区段,在展厅里忙活起来。只有老梁这边,剩下最后一天了,还仍是一片空白。于是,闲话出来了:这几天除了在食堂能见到他,再就不着面,没准是来混饭吃的……
⑫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老梁开始从房间往展厅一趟趟折腾东西,随之忙活起来。他干活有个习惯,不愿让别人看,似乎是怕别人偷着学去。老梁一直忙到天亮,整个晚上眼都没眨。
⑬比赛正式开始了。在老梁的展区,一夜之间魔幻般地呈现出一座漂亮的林场模型。B厅长参观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说想不到咱林区还真有能人,瞧瞧,除了小点,跟真的一样,以后的林场就按这个样子建。
⑭面对荣誉和赞美之声,老梁依旧习惯性地用鼻子“哼”一声。那“哼”声里蕴涵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间况味的万般内容。
⑮如今,老梁已故去十几年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林区流传,且愈传愈神奇、版本愈多。人们总会说,一个相貌不佳的人,靠过人的本事,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2017年03月21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文章讲述了普通木匠老梁凭着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别人尊重的故事,请阅读全文,补齐下面的情节。
①老梁面对别人的轻视,沉默寡言,活却越干越好,赢得别人的夸奖。
      
③老梁经过两个月努力,做出两把团长梦寐以求的大提琴,渐渐有了名气。
      
(2)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加以分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句写出了老梁潜心研究,对别人的不屑和夸奖宠辱不惊的心态。
B.乙句表现了老梁面对工会主席让他试试的请求,信心十足,跃跃欲试的样子。
C.丙句写出了老梁对于团长认为大提琴是买来的说法不以为然。
D.丁句表现了老梁接受参加全国行业比赛这个任务时成竹在胸的状态。
(4)请从下面选项中为本文选一个题目,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选择的理由。
A.“哼”匠老梁
B.文工团巧匠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2019年底,武汉报道了第一例前所未见的病毒肺炎,后命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证实人传人,确诊病例持续增加。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此次肺炎升级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随后,新冠肺炎在欧洲、美洲、亚洲等地区迅速传播。
       自2020年7月以来,仅美国日增确诊量就在4万例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20年10月28日,全球已有44,145,001例确诊新冠肺炎病人。
文段二
       研究显示,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能产生应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T细胞,但这些免疫力能维持多久尚不清楚,有研究团队在新冠病毒感染一个月后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动态变化,发现一个月后轻度感染和重度感染患者的抗体都会减少,提示针对冠状病毒的抗体免疫寿命可能很短。另一项研究观察了新冠病毒感染后4个月病人体内的抗体水平,发现新冠病毒特异抗体会在病毒感染后快速升高并在4个月内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
文段三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势出现分化:由于亚洲国家在早期迅速采取行动遏制疫情,并坚持抗疫,日均新增感染病例处于较低水平;而欧美国家民众已呈现出对控制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放松的迹象,阻止第二波疫情的蔓延变得更加复杂。
《华尔街日报》10月21日刊文指出,亚洲是最早暴发新冠疫情的地区,但最近几个月来,亚洲各国的生活基本上恢复了正常。目前,亚洲新增的感染人数保持在低位。相比之下,欧美地区,截至当地时间19日,美国的日均新增病例数就超过了5.6万例,为8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欧洲日均新增病例数达到8.8万例,创下疫情暴发以来的纪录。
(1)从文段一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具有传播范围广、            等特点。
(2)张先生2月份感染了新冠肺炎,已痊愈。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张先生在痊愈四个月后体内的抗体就会完全消失,所以必须加以防护。
B.张先生现在已产生抗体,不会再感染新冠肺炎,无需防护。
C.张先生还是有再次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的,需要继续加以防护。
(3)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现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势。
11.上面阅读中,我们了解了老梁这个技艺高超的工匠。同学们,你们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高人呢?他也许是你的同学,也许是你的长辈,也许只和你有过几面之缘,但他的过人之处却让你难忘,比如在学习上有独特的方法,在体育上有过人的专长,又或是擅长舞蹈、音乐……请以“我身边的高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
       (1)请把作文题目抄到作文纸上。
       (2)字数600-800。
       附上面阅读文章:
       ①认识老梁是四十多年前的事。
       ②那时他在林业局文工团当美工,人长得其貌不扬,个矮、罗圈腿,走起路来左摇右晃。当年他不过四十多岁,但说六十岁有人信。
       ③到文工团报到的第一天,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见面时一怔,心想:文工团不都是俊男靓女待的地方吗?怎么长这模样的也能进来?随之又一想,莫非这人有大本事?
       ④后面的想法,很快得到了证实,此人的确不可小觑。有人告诉我,老梁是“特招”进文工团的。起初,他只是山里林场一个普通木匠,属后勤服务,干些杂活。加之形象不佳,很被人瞧不起,常遭到别人的不屑。一次,同寝的一个年轻人,趁他不在,把他的工具箱扔到了外面,斧头、刨子、锯散丢一地,供大家取乐。老梁回来了,呆愣愣瞅半天,默默地把东西拾回了屋。谁也不知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大家能看见的,就是他不愿说话,不愿接触人,没事总愿一个人憋在木匠房里鼓捣。但是,活倒是越干越好。渐渐的,戏耍他的人少了,有人还当面夸他两句。他听了都不以为然,顶多用鼻子“哼”一声,宠辱不惊。
       ⑤那年,文工团排了一台大型话剧,布景难度很大,当时的美工完成不了,急得局工会主席在全局职工中广泛纳贤。有人推荐老梁去试试,老梁去了。工会主席见了面,打量他半天,问:你行吗?老梁听了,二话没说,扭头就走。工会主席求贤若渴,连忙一把拽住说:试试,试试。老梁“哼”一声,勉强留了下来。
       ⑥老梁到了文工团,原来那个美工成了他的助手,给他打下手,一百个不服气。于是,工作上极不配合,时不时还故意制造点麻烦。老梁似乎早有精神准备,对这些麻烦根本不在意。他吩咐助手干的活,助手完成后他看不上,但他什么也不说,闷不声咣咣几斧子,砸了,自己动手重来,那意思谁都明白,是打个样给你看看。几次下来,助手服了,夹着尾巴乖乖地当起了徒弟。这样,老梁有条不紊地利用十几天时间把全场布景赶了出来。全团员工都感到神速,导演更是满意,直夸老梁。工会主席乐得眉飞色舞,彩排那天把局党委书记请到了俱乐部,看完演出后,把老梁拽了过来,对书记说:这可是个大能人,是从林场挖来的大山参,宝贝呐!调文工团吧!书记意味深长地打量了一眼老梁,对工会主席说:就按你意见办。就这样,老梁调进了文工团。
       ⑦最让我佩服的是老梁先后给文工团做了两把贝司大提琴。这实在让我感到惊讶,直到今天都觉得神奇!当时是计划经济年代,全国也没有几家乐器厂。林业局文工团属企业业余文艺团体,根本不在计划之中,有钱买不着货。乐队低音部力量薄弱,团长做梦都想有把贝司大提琴。这事不知啥时装进了老梁心里。他把自己反锁进俱乐部三楼的布景制作室,一天天不出来,连下班吃饭时间也很少看见他。大家都知道他脾气倔,谁也不敢问他在干什么。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老梁将一把崭新的贝司大提琴交到团长、指导员面前时,两个人顿时蒙了,以为是老梁有路子,托人买回了这个家什。团长问:多少钱?老梁“哼”了一声,扔出俩字:做的。做的?谁做的?团长、指导员更懵了。老梁没再回答,转身走了。团长、指导员瞅着他晃晃走远的背影,猛然醒过来。好你个老梁啊,可真有你的!
       ⑧老梁渐渐有了名气,在意他的人越来越多,连局机关的干部都对他刮目相看。而老梁还是老梁,处人待物跟先前没有任何两样。
       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大搞技术比武。省林业厅也下达文件,要在全省林业企业中举办一次“新兴林场沙盘模型设计”比赛。地点在省城,要求所属林业局各派一名能工巧匠参赛。老梁自然被选中。临行前,局工会主席把他请到办公室,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名次、影响等,好一番叮嘱。(丁)老梁听到最后,习惯地用鼻子“哼”一声,连句话也没有。
       ⑩没曾想,刚一报到就惹得老梁不高兴。别人签上名就领了钥匙进房间休息了,他却被负责报到的人问来查去好长时间,跟审特务一样。老梁一气之下,真想打道回府。可一想到工会主席那番话,只好强压怒火留了下来。
⑪比赛共十天时间,前七天筹备,后三天安装,展厅就设在厅招待所会议室。前来参赛的人都想得个好名次,所以前七天大家都各自憋着劲闷在房间里鼓捣。待到后三天,才按组委会分好的选手区段,在展厅里忙活起来。只有老梁这边,剩下最后一天了,还仍是一片空白。于是,闲话出来了:这几天除了在食堂能见到他,再就不着面,没准是来混饭吃的……
⑫然而,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老梁开始从房间往展厅一趟趟折腾东西,随之忙活起来。他干活有个习惯,不愿让别人看,似乎是怕别人偷着学去。老梁一直忙到天亮,整个晚上眼都没眨。
⑬比赛正式开始了。在老梁的展区,一夜之间魔幻般地呈现出一座漂亮的林场模型。厅长参观时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说想不到咱林区还真有能人,瞧瞧,除了小点,跟真的一样,以后的林场就按这个样子建。
⑭面对荣誉和赞美之声,老梁依旧习惯性地用鼻子“哼”一声。那“哼”声里蕴涵着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间况味的万般内容。
⑮如今,老梁已故去十几年了,但有关他的故事仍在林区流传,且愈传愈神奇、版本愈多。人们总会说,一个相貌不佳的人,靠过人的本事,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捍卫了自己的尊严。
12.《昆虫记》中记录了很多昆虫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忽然变成了一只昆虫,你会变成什么呢?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题目自拟。
       写作要求:
       (1)请把作文题目抄到作文纸上。
       (2)字数600-800。
13.默写。
(1)攀条折其荣,      
(2)      ,志在千里。
(3)风声一何盛,      
(4)八方各异气,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北师大实验中学举办第三届重阳雅集
       庚子重阳,秋日温煦。第三届重阳雅集顺利举行,澄观堂中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勤肃楼六层过道里,展出了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高清印本,沉水香弥漫,雅致怡人。澄观堂内,桂花普洱茶甜香阵阵,重阳糕点令人垂涎。倪云林的山水画挂于壁间,清雅非常。九盆观赏菊列于几案,呈“山”字形,正合了本届雅集“我见青山多妩媚”的主题。
       张力同学自弹自唱了一曲民谣作为开场,而后进行了诗词竞猜活动。“滋兰树蕙”项目组为猜中诗词的同学准备了惊喜小礼物--《四大名著》文件夹,赠给答题正确的同学们。
       在“诗词竞猜”环节后,现场玩起了飞花令,分别以“菊”“山”为题,击鼓传“熊”,得“熊”者作答。在“咚咚”的鼓声中,校服能传至哪位同学,则该同学吟出带“菊”或“山”字的诗句。答不出的同学,则需表演节目。
       在此过程中,语文组马丽钧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菊”字的字源,还给同学们普及了“重阳”节的命名。澄观堂主吴夢盦先生为大家表演了京韵大鼓《哭黛玉》。
       雅集最后,吴夢盦先生隆重介绍了北宋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此画的高清印本由吴先生收藏在校美术馆,每年春季展览一次。今年因疫情原因,错过展期。借着本次重阳雅集,吴先生决定展出,与到场师生卧游其间。在吴先生的讲解下,同学们细细欣赏、品味这传世之作,无不沉浸千年弥新的青山绿水中。
       雅集策划者樊梅庵先生说,生平愿无恙者四:一曰青山,一曰故人,一曰藏书,一曰名卉。是日可谓四者齐聚也。
       雅集已过,欢娱苦短。所幸者:青山依旧,余情还绕。
①卧游:欣赏山水画以代游览。后亦指看内容生动的游记、图片等。
(1)文中所引“高朋满座,胜友如云”出自      写的《滕王阁序》。
A.王维
B.王安石
C.王之涣
D.王昌龄
E.王勃
F.王绩
(2)现场的“诗词竞猜”十分精彩,也请你加入其中,在以下十二个字中找出一句与重阳节有关的五言唐诗。
菊 重 就 东 
待 还 阳 来 
采 花 黄 瘦 

(3)飞花令环节中,你接到了校服熊,下面请你参与作答,吟出带“菊”或“山”字的诗句。(不得出现本试卷中已有诗词)
(4)《红楼梦》中也有众人赏菊吟诗的情节。林黛玉所吟诗句“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中,使用了      (诗人)的典故,他是东晋著名的隐逸诗人,性喜菊花。
(5)雅集后,俞文同学为此重阳盛事撰写了一则上联:“长歌一曲,高山流水有深意”,但对于下联仍有疑虑。请你在下列联语中选择最符合主题且工整的一项:      
A.短笛一曲,静水流深无知音
B.馨香一瓣,翠岭黄花有清赏
C.馨香满堂,翠岭黄花如故人
D.馨香满堂,静水流深有清音
15.课外文言阅读。
与元微之书(节选)
白居易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______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_______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_____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注释】①元微之:即元稹,为白居易好友,当时贬为通州司马。②殚:尽,全。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流水于舍下 周:环绕 B.胜第一 绝:消失 C.我万里 去:距离 D.此暂生 际:时刻
(2)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一个虚词,请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正确的选项是      
①__________置草堂
②飞泉落__________檐间
③封题__________时
A.之; 于; 因 B.于; 之; 因 C.因; 于; 之
(3)下面选项中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居易给好友写这封信是因为担心朋友长时间收不到信而为他忧心。
B.白居易因为喜欢庐山的风景在那里建了一间屋子,经常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C.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白居易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D.“山猿谷鸟,哀鸣啾啾”与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猿鸟乱啼”所选景物一致,表达情感也一致。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