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2年、河南试卷、信阳市试卷、语文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英雄是什么?英雄是那些黑暗中引领我们走向光明的人,是在寒冷中给予我们温暖的人,是在渺茫中给我们带来希望的人。英雄是民族的梁,是时代的中流 ①柱。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需要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英雄,都需要具有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的英雄。如,作家书写战争、给孩子们讲述战争,就是通过文学功能把他们带入昨天的战场,进行一次模拟的战火洗礼,进行一次顽强的童心灌  ②
(1)依次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的一项是       
A.jǐ bì B.jí bì C.jǐ pì D.jí pì
(2)在文段横线上的①②处填入汉字,的一项是       
A.①底 ②溉 B.①砥 ②概 C.①底 ②概 D.①砥 ②溉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句默写 
美景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日出而林霏开,①      ”描绘出朝暮景色的变化之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用“②      ,行舟绿水前”描绘了令人陶醉的山水风光。 
情理 李白在迷茫徘徊时依然坚定“③      ,④      ”【《行路难(其一)》】的信心;刘禹锡在抑郁不平之时顿悟“⑤      ,⑥      ”的哲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意境 《湖心亭看雪》中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近的句子:“⑦      ,⑧      ”。 
3.“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光亮、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这是艾青《太阳的话》中的诗句。
请简要说说艾青《太阳的话》描绘了什么形象?寄托着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文学作品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都来源于人物与其生活环境的冲突:人物的自我抗争意识与环境的束缚相对抗,往往会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请从下面的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简述与人物有关的反映其具有抗争意识的一个典型情节。
①林冲(《水浒传》)
②孙悟空(《西游记》)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开车看手机引发的交通事故,现实中不胜枚举。根据调查,看一眼手机至少要3秒,以60km/h的速度计算,3秒钟可开出50米,等于说,这50米其实处于“盲开”状态。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个又一个“盲开3秒”,酿成了一起又一起可怕的交通事故。在“意外”的名义之下,很多人未对开车看手机引起足够重视。殊不知,“盲开3秒”意外,人为。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在酒驾后的反应速度与正常反应时间相比慢21%,而开车看手机比正常反应时间慢35%。换句话说,③___,由于分心驾驶直接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
(1)依次填入第①②处空格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不是 ②就是 B.①不是 ②而是 C.①不仅 ②而且 D.①与其 ②毋宁
(2)在第③处空格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20年4月10日,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馆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与在美留学生和侨胞就如何利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问题进行线上交流,受到广大留美学生和侨胞的热烈欢迎,210余万人观看了直播。
       在交流会上,张伯礼院士详细介绍了中医药在国内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应用情况。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抗疫的每个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此次抗击疫情“中国方案”的亮点。
       他详尽讲解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及处理后遗症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他指出,中医药全程参与了国内抗疫工作,在治疗轻症患者、降低转重率方面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对改善重症患者症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幅降低了重症患者死亡率。
       材料二:
       ①截至2020年2月24日,支援武汉的医疗队里有4900余名来自中医药系统。
       ②截至2020年3月17日,全国有97个中医医疗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了救治工作。
       ③中医药的“三药三方”在控制和治疗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临床疗效观察显示,截至2020年3月23日,总有效率达到了90%。
       ④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万余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
       材料三:公益海报(如图)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3)小文的爷爷不太明白材料三这幅公益海报表达的含义,请你以小文的身份向爷爷介绍该海报的设计意图。(按照顺序介绍,语言简明得体)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村医的手机       今年8月我回了一趟家乡,见到了阿明大哥,他5分钱一包的“去痛片”,我的爷爷、奶奶没少吃。
       在他家喝酒时,总是听到他的手机微信在滴滴地响,他一会儿低下头看看,一会儿带上老花镜,还要回复,我说:“你怎么玩儿微信入迷了?”他的老伴儿萨仁说:“不是的,他当年的赤脚医生角色到如今还没退干净呢。”
       70岁的人了,做乡村医生45年,如今还在为村民服务,我一下子感到眼前的这位老人高大了起来。
       因为他是没有工资的医生,当年他就是村里用生产大队收入补助性质的村医。如今退休,补助也没有,药品也不许加价,他就收个出诊费,也就是个“快递送药”钱,路远的5元,路近的1元,贫困户、孤寡老人还不收钱。
       说起他的这个村医为啥能做这么久,他老伴儿说:“是电话‘惹的祸’。”
       阿明的老伴儿萨仁讲起了阿明与手机的故事:2000年中秋节那天,村医生阿明的裤带上也挂上了一台手机。别看他手机的牌子不响、款式不新、样子不靓,可在阿明的眼里,它是“金不换”。
       我故乡的那个村子不大,只有2000多人口,却分布于6个自然屯。东屯与西屯之间就相距7公里。村委会为了方便阿明给村民看病,在他的诊所安了电话,还给他配了摩托车,凡是年老体弱不便于到诊所来看病的患者,只要打个电话,阿明就上门看病。有时出一次诊就要一个上午的时间,其他患者再找阿明就难了,患者只好写个条子,贴在阿明的留言板上。许多重患者由于等不及,只好雇车再到20多公里外的镇医院。这样一来,费用就大了。可是阿明也不能放弃出诊,因为守在诊所里毕竟让更多的农民不方便。正当阿明左右为难时,村里的一百多位老人,每人出了10元钱,集资1300元钱,让吉大伯出面,一定要给阿明配个手机。阿明很感动,可他拒绝了这笔钱,他说:“秋天羊肥了,我卖两只羊就有钱了。”他要用自己的钱给村民们配个“牵着鼻子走”。
       到了牧草渐渐泛黄了的季节,阿明的裤带上真的挂上了手机,这也是村里的第一部手机。村委会主任乐了,他告诉阿明说:“你是为村民服务才买的手机,村里也不能总占你便宜,每月给你100元的电话补助费,你可不能腰上挂着手机,只图风光不开机呀,那可就成了聋子的耳朵——配搭了。”阿明说:“不会的,把我的手机号码向全村村民公布,患者有不方便来门诊部的,打个电话给我,我准到。”
       一年过去了,阿明这么说的时候很轻松,可是做起来就真够难了。有时他在东村出诊,西村就打来电话叫他去。折腾得阿明脸晒黑了,身子瘦了,连背也更驼了。媳妇心疼了。她劝阿明说:“把手机停掉算了,就说坏了,难修。”阿明不干,阿明说:那不食言了吗!媳妇说:“那也不能因为一句话累死呀!”阿明说:“没那么严重吧。我倒觉得村民们需要我,相信我,我这一天活得才踏实,要是谁都不找我去看病,那不是我的技术差,就是我的心黑,这样更可怕。”
       媳妇不言语了,阿明的手机还挂在腰间,只要铃声响起,他马上就接,说上几句话,准会背上药箱,骑上摩托,奔驰于清山秀水之间,因为阿明是山村里的医生。
       这一位老人,在沐浴着新中国阳光雨露的同时,也把温暖传递给每个村民。阿明的村医不挣钱还能做了这么久,就是因为阿明心中有善根,他总觉得有人需要他,他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如今他享受的村里话费补助还是100元,村里几次要多给他补助些,他都拒绝了,他说:“我会用微信,费用不多的。”
(作者:阮直。有删改)(1)本文围绕“手机”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他要用自己的钱给村民们配个“牵着鼻子走”。(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有时他在东村出诊,西村就打来电话叫他去。折腾得阿明脸晒黑了,身子瘦了,连背也更驼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3)文中阿明老伴儿萨仁的话语多次出现,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回答以下各题。
文本一
读书人是幸福人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那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那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那学得道德的执着。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会向往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本二
读书使人优美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把肉毒杆菌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时,会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独享其乐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都是思索者的木乃伊,新华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也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作者:毕淑敏。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本一第③段画线句“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文本一第④段“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极大可能”应该删去,删去后结论更明确、具体,更令人信服。
C.文本二第②段举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可以作为论据,更好地证明观点;同时可以引出下文的观点,使读者更易于接受作者的观点。
D.文本二最后一段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优美”比作“五月的花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改变,从而更突出了中心论点。
E.文本一第④段画线句和文本二第⑤段画线句都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分别论证了“读书使人向善避恶”和“读书可以让人会心微笑”的观点。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简要分析文本一和文本二所表达的观点有何异同。
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①阖:关上。②薨(hōng):去世。③忌克:对人嫉妒刻薄。④龌龊(wò chuò):器量狭隘。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连月不      
②山岳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3)语段(一)中“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的?它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4)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概括范仲淹和赵普两人形象特征的相同之处。
10.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又恐琼楼玉宇“妙在何处。
(2)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赏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说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简单的一小步是极大的跨越。人生总有无数的困难要跨越,跨过去了是成功,你会为此惊讶、骄傲;跨不过去也并不是失败,因为你会因此获得勇气。成长道路上有很多时候需要跨越。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请以“跨出那一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说说你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跨越”。
 要求:①按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说道:“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简单的一小步是极大的跨越。人生总有无数的困难要跨越,跨过去了是成功,你会为此惊讶、骄傲;跨不过去也并不是失败,因为你会因此获得勇气。
       成长道路上有很多时候需要跨越,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跨越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