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山东试卷、泰安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上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qiào)首而望,屏息(liǎn)声的一刹那。
  • B.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huán)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
  • C.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ě)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wù)痛疾的文字。
  • D.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w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zèng)。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
  • B. 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 C. 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 D. 这个物理学家和言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所有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 B. 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 C.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一切从零开始。
  • D. 还没等观众从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又展开身体,笔直地像轻盈的箭,“哧”地插入碧波之中,几股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悄然不惊。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市文明办策划与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更多的人了解、研究国学经典。
  •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 C. 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 D. 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 B.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 C.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颁发(瑞典3个、挪威1个),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 D.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章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 B.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 C.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必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要用事实说话。
  • D. 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所以在传记作品中作者是不能发挥个人想象的。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母亲是个好劳力。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①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②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③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④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⑤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这种“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我们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高山,你定会感慨它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定会惊叹它的      (A);仰望青松,你定会赞美它的高大苍劲;俯瞰小草,你定会称颂它的      (B)。是的,那是因为中华儿女身上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不屈的英雄气质,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顽强的英雄意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饱尝艰辛而不衰,历经磨难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顽强,靠的就是正气磅礴、荡气回肠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以其古朴与雄浑、悲壮与神圣,凝结成茁壮的血脉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陈留董祀娶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子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壁赎之,而重嫁于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词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衿,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泛指古书。)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才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作诗二章。(选自《后汉书•董祀妻列传》)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艾叶香中寻玉佩郑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桂着葛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念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葛蒲鸣鸣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