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山东试卷、菏泽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其余诗句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依据课文填空。
(1)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2)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胡为乎泥中?(《式微》)
(4)蒹葭萋萋,      。(《蒹葭》)
3.根据提示默写。
(1)《关雎》中,            。两句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之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注释】①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②令公: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③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④开:创立,建设。⑤物华:万物的精华。
(1)这首诗前两句赞美“      ”,后两句赞美“      ”。(用诗中词句作答)
(2)本诗借代手法的运用非常巧妙,请简要赏析。
5.阅读【甲】【乙】文段,完成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动       
②往来      
③不可      
④垂阴相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3)甲文作者在描写小石潭源流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
(4)乙文从正面(直接)描写,写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那么甲文从哪个角度描写了水怎样的特点呢?
(5)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完成各问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开放。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结合第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①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②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4)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7.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⑩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⑪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⑫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⑬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⑭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⑮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⑯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⑰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⑱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
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第⑩段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小说中的“我”是怎样一个人?
(5)假如你也是得到“我”的赠书的人,你会怎样对待“我”的书?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梅”的来意大约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伏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珮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1)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①      ,如纸花、木花;还指②      ,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
(2)本文叙述了哪些“抬头看见花”的事例?写出三件即可。
(3)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动词“探”字的妙处。
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
(4)文中第⑤段开头,描写了“黑森林”还未被装扮时的单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6)你有过抬头看见花的经历吗?这花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30字左右的话。
9.作文。
“印记”是生活的一帧记忆,是情感的一次触动,是灵魂的一记钟声,是生命的洗礼,是前行的动力……
       请以“印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