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部首
笔顺
总笔画 7
丶ノノ丶フノ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煬)

yáng ㄧㄤˊ

 1. 熔化金属。

 2. 火旺。

 3. 烘干,烤火。

 4. 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煬 yáng

〈动〉

(1) 熔炼金属 [melt metals]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2) 另见 yàng

基本词义

煬 yàng

〈动〉

(1) (形声。从火,昜( yáng)声。本义:烘烤)

(2) 同本义 [roast]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3)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4) 炊 [cook]。如: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5) 遮蔽,蒙蔽,挡住 [cover]。如: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词性变化

煬 yàng

〈形〉

(1) 炽热 [hot]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 东方朔《七谏》

(2)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3) 另见 yáng

编码

统一码:U+7080

五笔:ONRT

仓颉:FNSH

郑码:UOYO

四角:97827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

台湾细明体

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