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19-2020学年河南省鹤壁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0年、河南试卷、鹤壁市试卷、语文试卷、八年级下学期试卷、期中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mí) 农(yàn) 风驰电(chè) 怆幽邃(qiāo)
  • B. 裂(jūn ) 羊(dǔ) 慷激昂(kǎi) 怒不可(è)
  • C. (qiào) 褓(jiàng) 不不火(wēn) 纷至来(tà)
  • D. 默(jiǎn) 星宿(xiù) 晴天雳(pī) 级而上(shè)
2.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
  • A. 褶皱 撺掇 因势象形 行将就木
  • B. 演译 斡旋 抟摇直上 名符其实
  • C. 寒噤 墩实 销声匿迹 挑拔离间
  • D. 凋零 狡辨 目眩神迷 漫不经心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的选项是(  )
  • A. 2020年的春节,当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人数急剧增长时,各种坏消息,让我们胆战心惊。
  • B. 今年的元宵节,人民路上再没有了的人群,大家都宅在了自个儿家里为抗疫做贡献。
  • C. 疫情发展局势,谁能想到历经三个多月中国反倒成了世界人民心中最安全的地方了呢?
  • D. 对于别国愈来愈严重的疫情,中国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在关注他们,对他们给予援助,展示了大国风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万个李公仆站起来!
  • B. 通过学习《安塞腰鼓》,使我了解到安塞腰鼓粗犷豪放、刚健雄浑的特点。
  • C. 《标准汉语》的主要对象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课本。
  • D. 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比兴手法,先说树的梢、枝、根是一体的,以引起下句“我”与延安亲人是密不可分的一家人,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 B.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多种修辞手法,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渲染出安塞腰鼓的野性之美。
  • C.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这是说“我”要把延安看个够,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延安新面貌的赞美和欣喜之情。
  • D.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逶迤曲折之状。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关雎》和《蒹葭》分别出自《诗经》中的《周南》和《秦风》。
  • C. 《卖炭翁》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价钱夺走的故事,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现实。
  • D.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仆先生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讲演。
7.古诗文默写。
8.名著阅读。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 colour[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选文出自名著《      》,选文中的“你”是指      ,“你”居住海外,作者只能通过      的方式对其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选文是作者对“你”在      方面进行的评价和鼓励。
9.阅读《社戏》两个选段,回答问题。
甲: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前篙,阿发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乙:⑤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⑥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冰雪精灵﹣﹣雾凇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窈窕,欲舞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思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凇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凇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木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般的吉林雾凇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腑,这是因为雾凇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千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子数量多5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选自《气象知识》2018年第2期。作者张敏,有改动)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题目:阳光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3.一场疫情的突然到来,使我们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地度过了一个不平常的春节,当然我们学生一族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漫长的一个寒假。在这次疫情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以“一场疫情给我带来的      ”为题,写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自主选择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