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高清试卷
【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第1页 试卷格式:2020-202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PDF
试卷热词:最新试卷、2021年、福建试卷、莆田市试卷、化学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试卷、期末试卷、初中试卷
扫码查看解析
试卷题目
1.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 煤油作燃料
  • B. 石墨作铅笔芯
  • C. 铝作导线
  •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 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B. 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 C. 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 D.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3.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
  • A. 元素
  • B. 单质
  • C. 原子
  • D. 分子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 B. 闻气体
  • C. 吸取液体药品
  • D. 检验氢气纯度
5.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2个亚铁离子:2Fe3+
  • B. 氦气:He
  •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H和O
  • D. 三个氧原子:O3
6.收藏家收藏的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 B. 铝的密度小
  • C. 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 D. 铝易被氧化,但表面形成的氧化膜致密而结实
7.“嫦娥一号”卫星首次使用了铝锂合金板材,关于合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合金是混合物
  • B.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 C. 合金只能由金属和金属融合而成
  • D. 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8.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〇”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 A. 是化合反应
  • B. 有单质生成
  •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 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 B. 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元素和H元素
  • D. 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装置中的红磷可以用铁丝来代替
  •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C. 若该实验装置气密性差,会导致进水量偏小
  • D. 实验测定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总质量的
    1
    5

11.我国“页岩气”总储量居世界第一。“页岩气”是存在于片层状岩石缝隙中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乙烷等。

(1)“页岩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CH4中的碳元素化合价为       
(3)如图为乙烷分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       
②乙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4)“页岩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       环境问题。
12.2020年6月23日,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液氢和煤油作为推进剂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中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1)火箭外壳的主要材料为铝合金和钛合金。图3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钛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钛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②对图3中钛原子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图中X的数值为10
B.核电荷数为22
C.在化学反应中,钛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
(2)卫星发射使用的火箭推进剂中,液氢和液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
1
1
H、
2
1
H、
3
1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可简写成1H、2H、3H。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要用2H、H3,请根据图示回答:
1H、H2、H3三种原子均属于氢元素的原因是       
②如图2所示模型中能正确表示
3
1
H原子结构的是       (填字母)。
13.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①图甲中 Y 形管左侧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右侧管中加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②图乙中 Y 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结论:      ;若把Y 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丙),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明显,原因:      
(2)图丁实验中,当打开K1和K2后,迅速从a处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关闭K1和K2,发现白磷燃烧(白磷过量),由此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14.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物质世界。以金属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金属元素的存在
①在自然界中,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存在,而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因为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却能以单质存在。
②常见铁矿石有:黄铁矿(主要成分 FeS2)、磁铁矿(主要成分 Fe3O4)等。这两种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含铁元素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2)认识金属的性质 用粗木棍在涂有蜡的锌板上写“南”、平”两个字,露出下面的锌板。向“南”字上滴加稀盐酸,向“平”字上滴加 CuSO4 溶液。
①“南”字上的现象是      
②“平”字上有红色物质析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认识金属的制备
工业上,金属钨(W)可由氢气和三氧化钨(WO3)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制得。 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4)认识金属的用途烤制食物时常用到铝箔,主要利用了金属铝的       (填性质)。

15.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含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A是黑色固体单质,D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C是元素组成相同的气体。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已省略,“→”表示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2)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      
C→D:      
(3)A→C体现出A的化学性质是       
(4)写出C的一种用途: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和用品有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则气密性良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则二氧化碳应从       (填“m”或“n”)进入。
(4)小明同学以废弃的“棒棒冰”塑料管为材料,制成的气体发生装置(各部分连接紧密后,如图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      ;能控制反应速率和       (写一点即可)。
17.(1)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      。某次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
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2)【猜想假设】
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      ;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3)【实验探究】
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①猜想________ 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乙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甲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乙瓶。 ②木条________,淀粉碘化钾试纸________ 色 猜想三成立 

①猜想       成立;
②木条      ,淀粉碘化钾试纸       色。
【反思评价】
为什么两种方案得出的结论不一致?哪个是正确的?
(4)同学:方案Ⅰ结论不正确,其操作不合理,不合理之处是      
(5)老师:不需要进行实验,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      
(6)【拓展应用】
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准备回收固体剩余物中的不溶物二氧化锰,实验的主要步骤为:①溶解、②      、③洗涤干燥。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8.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光照
C2H5OH+3O2,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
(1)乙醇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全部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