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的组词
咀嚼
jǔ jué 解释 ◎ 咀嚼 jǔjué(1) [chew]∶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2) [mull over]∶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买臣)肩上虽挑着柴担,手里兀自擎着书本,朗诵咀嚼,且歌且行。——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引用解释 1.咬嚼;嚼食。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唼喋青藻,咀嚼菱藕。”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锯齿不能咀嚼,箕舌不能别味。” 五代 王周 《齿落词》:“呼吸缺吾防,咀嚼欠吾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八:“他说完了,用叉子叉起冷盘里一块鸭翅膀在细细咀嚼。” 2.引申为并吞;侵吞。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兼弱攻昧,取成定霸,吞噬四邻,咀嚼群雄。” 清 黄遵宪 《番客篇》:“一闻番客归,探囊直啟钥……亲戚恣欺凌,鬼神助咀嚼。” 3.谓咬字吐音。 三国 魏 曹植 《元会》诗:“笙磬既设,筝瑟俱张。悲歌厉响,咀嚼清商。” 4.玩味;体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傲岸泉石,咀嚼文义。” 唐 孟郊 《懊恼》诗:“前贤死已久,犹在咀嚼间。”《老残游记》第九回:“仔细看去原来是六首七絶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到也有些意味。” 叶圣陶 《线下·一个青年》:“他对于 万女士 的议论,觉得字字入妙,足够咀嚼。” 5.犹诅咒;指摘。《后汉书·左雄传》:“生为天下所咀嚼,死为海内所欢快。”《资治通鉴·汉顺帝阳嘉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咀,在吕翻。”《后汉书·宦者传·吕强》:“羣邪项领,膏脣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李贤 注:“膏脣拭舌,谓欲谗毁故也。”
咀嚼的组词: 咀的组词 嚼的组词
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解释 ◎ 咬文嚼字 yǎowén-jiáozì[literarism;chop logic;pay excessive attention to wording]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引用解释 亦作“ 咬文嚙字 ”。亦作“ 咬文啮字 ”。 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元 秦简夫 《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明 无名氏 《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清 朱焘 《北窗呓语》:“酒场遇不读书人,所行觴政,切不可咬文啮字,兼以诗词困人。” 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儒林外史》第九回:“﹝ 杨执中 ﹞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的不服。” 胡适 《<水浒传>考证》:“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求甚解》:“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