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组词
气量
qì liàng 解释 ◎ 气量 qìliàng[tolerance] 胸怀,度量 气量宏大 引用解释 1.胸怀,度量。 唐 杜甫 《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悮竞南风疎北客。”《宋史·吕蒙正传》:“上退谓左右曰:‘ 蒙正 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 蒙正 所荐,果称职。” 明 宋濂 《象山王君墓铭》:“至君尤敦厚有气量,为学务达大意。” 2.指气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 武香楼 ﹞定一定神,勉强把他头塲文稿看了一遍,不住的击节赞赏道:‘气量宏大,允称元作,这回一定恭喜的了!’”
气量的组词: 气的组词 量的组词
气流
qì liú 解释 ◎ 气流 qìliú[air current;airflow] 泛指任何运动着的空气流 引用解释 1.流动的空气。 方纪 《歌声和笛音》:“于是在头顶上,笼罩着流动的像纱一样的,不知是云、是烟、是雾的淡淡的气流。” 2.由肺的膨胀或收缩而吸入或呼出的气,是发音的动力。
气流的组词: 气的组词 流的组词
气门
qì mén 解释 ◎ 气门 qìmén(1) [stigma]∶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的气管系的外呼吸孔,蜘蛛纲动物肺囊的通气孔 (2) [valve of a tyre]∶轮胎的充气活门 引用解释 1.指喉咙口。《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只这一句, 安公子 但觉顶门上轰的一声,那个心不住的往上乱蹦,要不是气门顶住,险些儿不曾蹦出口来,登时脸上的气色大变。” 2.经外奇穴名。在关元穴旁开三寸处。
气门的组词: 气的组词 门的组词
气恼
qì nǎo 解释 ◎ 气恼 qìnǎo[get angry;take offense] 气愤;恼怒 她以一种柔和的声音宣称她自己一点也不感到气恼 为一伙漫不经心的人所气恼 引用解释 1.发怒,生气。《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汤大爷 、 汤二爷 领得落卷来,正在寓处看了气恼,只见家人从 贵州 镇远府 来,递上家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五回:“他儿子去了许久,方才醒来,任从气恼暴跳,终是无法可施。”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近来记性,竟大不如前,作文也常感枯涩,真令人气恼。” 2.指气愤、恼怒的情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沉江》:“俺是太常寺一个老赞礼,只因 太平门 外,哭奠先帝之日,那些文武百官虚应故事,我老汉动了一番气恼。”
气恼的组词: 气的组词 恼的组词
气馁
qì něi 解释 ◎ 气馁 qìněi[lose heart] 灰心丧气;失去勇气 他多次遇到挫折,但从不气馁 引用解释 1.谓中气虚弱。 宋 陆游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元 萨都剌 《相逢行赠别旧友治将军》序:“吾病久气馁,不能无惧心也。” 2.指失去信心与勇气。 吴玉章 《辛亥革命·反对“取缔规则”的斗争》:“当我看到留日学生总会陷于瘫痪状态时,我毫不气馁,反而更加振作。”
气馁的组词: 气的组词 馁的组词
氢气
qīng qì 引用解释 “氢”的通称。
氢气的组词: 氢的组词 气的组词
气派
qì pài 解释 ◎ 气派 qìpài[manner;style;air] 态度作风;气势;气概 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派 多么气派 引用解释 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红楼梦》第三回:“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儿似的。” 曹禺 《日出》第四幕:“ 李石清 忽然气派不同了,有些趾高气扬。” 靳以 《到佛子岭去》:“瞧,那就是咱们的连拱坝,你们看,多么气派。”
气派的组词: 气的组词 派的组词
气泡
qì pào 解释 ◎ 气泡 qìpào(1) [bubble]∶液体内的一小团空气或气体 香槟酒里的气泡直往上冒 (2) [blow]∶某些吹制成的玻璃器皿的脚上的空隙 (3) [blister]∶固态金属表面的突起部分 引用解释 气体在液体、固体的内部或表面形成的球状或半球状体。
气泡的组词: 气的组词 泡的组词
气魄
qì pò 解释 ◎ 气魄 qìpò(1) [spirit]∶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 好大的气魄 (2) [boldness of vision]∶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 以革命家的气魄 (3) [momentum;imposing manner]∶气势 天安门城楼的气魄十分雄伟 引用解释 1.气概,魄力。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薛据》:“ 据 为人骨鯁有气魄,其文亦尔。” 明 康海 《粉蝶儿·贺登科》套曲:“气魄如 南阳 卧龙,精神似 渭水 非熊。” 2.气势,气派。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3.指心神,气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疏上, 曾 闻之气魄悚骇,如饮冰水。”
气魄的组词: 气的组词 魄的组词
气色
qì sè 解释 ◎ 气色 qìsè(1) [complexion]∶一个人的精神和皮肤色调 (2) [color]∶皮肤尤其是面部皮肤的色调 (3) 态度,神情 [expression;look] 观子气色。——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引用解释 1.指人的面色,神态。《荀子·劝学》:“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汉书·翼奉传》:“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唐 白敏中 《酒令》诗:“少年从事夸门第,莫向尊前气色粗。”《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个人看见 贾璉 的气色不好,心里先发了虚了。”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和甫 ﹞看着 吴荪甫 的脸,也觉得气色不正。” 2.指动物的姿态神色。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此马气色骏异。” 3.景色;景象。《六韬·兵徵》:“凡攻城围邑,城之气色如死灰,城可屠。”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新唐书·李光弼传》:“其代 子仪 朔方 也,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而 光弼 一号令之,气色乃益精明云。” 明 何景明 《立春管汝济见过次韵》:“胜日高人过,蓬门气色新。” 鲁迅 《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 鲁镇 乱成一团糟。”
气色的组词: 气的组词 色的组词
气势
qì shì 解释 ◎ 气势 qìshì[momentum] [人或事物] 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引用解释 1.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鎧带寒霜。” 2.指声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輦,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苑家口》:“一河承受诸水,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冲撞。” 3.气概,勇力。《鬼谷子·飞箝》:“用之於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东观汉记·盖延传》:“﹝ 延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你小可如 刘黑闥 、 王世充 。” 4.气焰,权势。 宋 司马光 《请自择台谏札子》:“且条例司之害民, 吕惠卿 之姦邪,天下之人谁不知之?独陛下与 王安石 未之寤耳。岂可更为之黜逐台諫,以长其威福,成其气势,臣窃为陛下寒心。”《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见 董卓 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王先谦 《孙子馀凌半叔哀辞》:“用事者多贵游公卿之弟,与夫突梯滑稽窥时赴势之士,鲜衣怒马,气势烜赫。” 5.气象,气派。《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閶闔与风生气势, 常娥 交月借光辉。”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无统,弱而无力,其气势无有能相挟相属,会同而入于海者。”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6.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 宋 陆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 司空表圣 论诗有曰:‘愚尝览 韩吏部 诗,其驱驾气势,掀雷决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7.指品质,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种……香、形、色与 蜀 椒不殊,气势微弱耳。”
气势的组词: 气的组词 势的组词
气势磅礴
qì shì páng bó 解释 ◎ 气势磅礴 qìshì-pángbó[great momentum] 形容气势雄伟、盛大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第一页。—— 秦牧《古战场春晓》
气势汹汹
qì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释 ◎ 气势汹汹 qìshì-xiōngxiōng[fierce;truculent] 形容盛怒时很凶的样子,也形容气焰很盛,来势凶猛 从门外闯进三个气势汹汹的年轻人 引用解释 盛怒凶狠貌。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深更半夜,又不报丧,干嘛砸门啊!连个安稳觉也不叫睡吗?’地主气势汹汹地说。”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皇帝要想改变这些,我就不管敌手的多少,要出力来抵抗,世俗之众哪能不气势汹汹地毁谤呢?”
气势汹汹的组词: 气的组词 势的组词 汹的组词
气态
qì tài 解释 ◎ 气态 qìtài[gaseous state] 物质的气体状态 ◎ 气态 qìtài[bearing] 气势;气度 气态不凡 引用解释 物质的气体状态,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气态的组词: 气的组词 态的组词
气体
qì tǐ 解释 ◎ 气体 qìtǐ[gas] 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可以流动的物质 引用解释 1.精气和身体。《礼记·内则》:“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 孔颖达 疏:“奉养老人,就气息身体,恐其劳动,故不乞言。” 宋 司马光 《随乞宫观表辞位札子》:“臣以病羸拜起……旬日以来,疾大势虽退,饮食亦稍进,然气体疲乏。” 2.指人的气质和形貌。《西游记》第三九回:“妖魔变作我师,气体相同,实难辨认。” 3.古谓气之实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日月星辰,若皆是气,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错违。” 4.今特指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能自发充满任何容器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沼气等。 5.文章的气势与风格。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欧阳公不以古文始于尹师鲁》:“予观国初文章,气体卑弱,犹有 五代 餘习。”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至若 黄初 、 甘露 之间, 子桓 、 子建 气体高朗, 叔夜 、 嗣宗 情识精微。”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五:“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躋作者庭。”
气体的组词: 气的组词 体的组词
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 ◎ 秋高气爽 qiūgāo-qìshuǎng[balmy autumn day;fine autumn weather;sky in autamn is high and atmosphere pleasant;the clear and crisp autumn climate] 形容秋天气候清明爽朗 方拟秋高气爽,遣将西征,…——清· 梁绍壬《史阁部书》 引用解释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语本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 玉山 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宋 葛长庚 《酹江月·罗浮赋别》词:“ 罗浮山 下,正秋高气爽,凄凉风物。” 清 袁于令 《西楼记·错梦》:“秋高气爽雁行斜,暗风吹乱蛩悲咽。” 郁达夫 《迟桂花》:“像这样的秋高气爽的时节,白白地消磨在煤烟灰土很深的 上海 ,实在有点可惜。”亦作“ 秋高气肃 ”。 宋 张抡 《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气味
qì wèi 解释 ◎ 气味 qìwèi(1) [smell;odor;flavor]∶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气味浓香 散发出气味 (2) [smack]∶比喻人的性格、情调 有点沙文主义气味 引用解释 1.滋味和嗅觉所感到的味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九英,叶根麤大,虽堪举卖,气味不美。”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乳酒》诗:“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宋 梅尧臣 《答王德言遗柑》诗:“ 荆州 持大橘,亦自名黄柑;忽得 洞庭 美,气味何可参。” 许地山 《再会》:“只要饼底气味好就够了。” 2.比喻意趣或情调。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 唐 白居易 《白发》诗:“雪髮随梳落,霜毛绕鬢垂。加添老气趣,改变旧容仪。” 宋 范成大 《元日山寺》诗:“少年豪壮今如此,略与残僧气味同。” 清 包彬 《次韵答薛汇仙》:“天空地阔容疎放,祇有吾曹气味投。”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五:“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 3.指神态。《老残游记》第二回:“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出得臺来,并无一语。”
气味的组词: 气的组词 味的组词
气温
qì wēn 解释 ◎ 气温 qìwēn[air temperature] 大气的温度 冬去春来,气温回升 引用解释 空气的温度。气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的辐射和日射角的大小决定,在上述条件相同的地区还会因空气的流动,云量的多少,海陆的分布,地面的性质等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气温的组词: 气的组词 温的组词
气息
qì xī 解释 ◎ 气息 qìxī(1) [breath]∶呼吸时进出的气 气息惙然。——《聊斋志异·促织》 气息仅存 (2) [美flavor;英flavour] (3) 香气 一阵芬芳的气息从花丛中吹过来 (4) 特征或显著的优点 充满中国农村生活的气息 (5) [information]∶讯息 听此气息 (6) [odor;smell]∶气味 鼻能审气息 (7) [style]∶诗文的风格 气息渊雅 引用解释 1.呼吸;呼吸出入之气。《庄子·人间世》:“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於是并生心厉。” 三国 魏 曹植 《上书请免发取诸国士息》:“今部曲皆年耆,卧在牀席,非糜不食,眼不能视,气息裁属者,凡三十七人。”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六:“气息榻然双翅垂,犹入笼中就颜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母衰迈受惊,仅存气息,二三日不復饮食。”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这是说话时透换气息的正常方式。” 2.指说话声气。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不寻思当街上正是哥哥睡,直背的到家来不得口好气息,倒喫顿泼拳搥。”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养气定辞,审音辨物,揣摩一时亡命小家妇女口吻气息。闻者驩咍嗢噱。” 3.指讯息。《梁书·武帝纪上》:“ 汉口 路通 荆 、 雍 ,控引 秦 、 梁 ,粮运资储,听此气息,所以兵压 汉口 ,连络数州。” 邹鲁 《中国同盟会》:“此皆吾党气息隔絶,万能自为联合,致良恶无从而辨,薰蕕同於一器。” 4.气味。 唐 元稹 《人道短》诗:“天能种百草,蕕得十年有气息。”《红楼梦》第四七回:“这么气息,倒熏坏了我!”《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鼻能审气息,舌能别滋味。” 闻捷 《海燕》:“我住的房子……散发着浓重的霉烂气息。” 5.喻指习气。《花月痕》第一回:“这 明经略 ,名 禄 ……年方四十五岁,弓马嫻熟,韜略精通,而且下士礼贤,毫无骄奢气息。” 6.指诗文的风格。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是故两 汉 文章,著於 班 范 ,体制和正,气息渊雅,不为激音,不为客气。”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是而后,凡为文者,语必因人,句不自造,其构思不远,而气息益臻薄弱,不復上拟古人矣。” 7.气恼。
气息的组词: 气的组词 息的组词
气象
qì xiàng 解释 ◎ 气象 qìxiàng(1) [meteorology]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打雷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atmosphere]∶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勃勃的新气象 (6) [scenary]∶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江山气象 (7) [sign;indication]∶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引用解释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风雨云烟,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西南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歟!’”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其中有所谓村庄者,竹篱茅舍,宛然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朱德同志》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指点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前汉书平话》卷下:“众官领旨赴宴,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农业经过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新唐书·王丘传》:“﹝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三国演义》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指事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诗:“古鑑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精神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威严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诗:“ 建安 能者七,卓犖变风操,逶迤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乃是小楷,观其气象,岂敢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之七:“文章气象难形容,腾龙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这诗颇有臺阁气象,不似山野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气象的组词: 气的组词 象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