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组词
书局
shū jú 引用解释 1.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 西京 ,留司御史臺。及提举 嵩山 崇福宫 ,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先祖读之大喜,以谓句句着题,荐之于时相 何清源 ,即除书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时帆之吝》:“ 法时帆 祭酒与予交最篤,计论天下事,颇识窾要,屡领书局,考证详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阁中书掛数珠,自 严侍读 长明 始。 严 官中书时,充方畧馆官,以书局在内廷,例许掛珠也。” 2.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清 同治 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书局,如 江苏 金陵书局等。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后书店或出版社亦有称书局者。如:中华书局。
书局的组词: 书的组词 局的组词
书刊
shū kān 解释 ◎ 书刊 shūkān[books and periodicals] 书籍和刊物 书刊目录 引用解释 书籍和刊物。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他从事电影艺术书刊的翻译。” 柯灵 《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我们可以不时从报纸的戏目栏里、书刊的目录里发现近似的题名。”
书刊的组词: 书的组词 刊的组词
书面
shū miàn 解释 ◎ 书面 shūmiàn[written;in written form] 用文字表达的方式 书面报告 书面通知 书面材料 引用解释 1.指书的封面。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表》的第一页和书面,过几天再商量。” 2.用文字形式记述表达的。区别于“口头”。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空口无凭,没有书面记录,就让你满身是口,将来很多情况也说不清。”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第一次大吊费拿到了…… 贝汉廷 立刻要求以书面形式,将它作为制度固定下来。”
书面的组词: 书的组词 面的组词
书名
shū míng 引用解释 1.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 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 2.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 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 唐 张籍 《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 凌烟阁 上大书名。” 3.擅长书法的名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 。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 孟 蜀 时, 王鍇 字 鱣祥 ,最著书名……昔有塔,於 乾隆 年间为雷震圯,内贮《法华经》全部,皆 鱣祥 所书。” 4.字,别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姚信 书名 士纬 , 梁 人。”
书名的组词: 书的组词 名的组词
书目
shū mù 解释 ◎ 书目 shūmù[book list] 图书目录 新书书目 引用解释 图书的目录。《南史·张缵传》:“ 纘 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书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可言优仕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所引凡五百八十餘件,列书目於前。” 孙犁 《澹定集·我的书目书》:“要购买一些古籍旧书,书目是不可缺少的。” 唐 姚合 《和座主相公西亭秋日即事》:“海图装玉轴,书目记牙籤。”
书目的组词: 书的组词 目的组词
说明书
shuō míng shū 解释 ◎ 说明书 shuōmíngshū[specification] 向读者、观众、用户等介绍图书,戏曲或电影内容,产品特征和使用方法的一种书面材料 引用解释 关于物品的用途、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以及戏剧、电影情节故事等的文字说明。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六章:“ 萧长春 嘱咐他不要忘记带上钱,取货回来,也别忘了要一张使用的说明书。” 柯岩 《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成人们有礼貌地、矜持地交谈着,翻阅着说明书。”
说明书的组词: 说的组词 明的组词 书的组词
书生气
shū shēng qì 解释 ◎ 书生气 shūshēngqì(1) [bookishness] (2) 指只顾读书、脱离实际、看问题单纯、幼稚的习气 搞经济工作太书生气不行 (3) 书卷气 引用解释 1.指只知读书,脱离实际,看问题单纯、幼稚的习气。 巴金 《纪念 雪峰 》:“我劝他也不要答应,我说事情难办,我想的是他太书生气,鲠直而易动感情。” 2.指书卷气。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 钱先生 的脸很黑很瘦,可是也很硬。从这个脸上,已经找不到以前的胖忽忽的,温和敦厚的书生气。”
书生气的组词: 书的组词 生的组词 气的组词
书屋
shū wū 解释 ◎ 书屋 shūwū[study] 供读书的房子 引用解释 供藏书读书用的房子,书斋。 唐 王建 《书赠旧浑二曹长》诗:“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 唐 李商隐 《自贶》诗:“ 陶令 弃官后,仰眠书屋中。” 清 颜星 《重刊<颜氏家训>小引》:“戊午春,坐 徐认斋 书屋,抽架上得《家训》全集,喜心翻泪。”
书屋的组词: 书的组词 屋的组词
书写
shū xiě 解释 ◎ 书写 shūxiě[write] 写 书写工整 引用解释 1.写;抄写。《后汉书·樊宏传》:“ 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书写,毁削草本。”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或文字稍多,其家无力缮写,即官为委官,以官用佣写字人书写校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跳出》:“故遇我国家我皇上,皆以国字皇上跳行,出格敬谨书写。”《花城》1981年第5期:“任何送往打字间的文稿,书写必须规范。” 2.称抄书小吏。《金史·文艺传下·李汾》:“用荐为史馆书写。书写,特抄书小吏耳。” 犹抒泻,倾吐。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上》:“﹝尚书 何敞 上封事曰:﹞诚不忍目见祸至,故敢书写肝胆,舒度愚情。”
书写的组词: 书的组词 写的组词
书信
shū xìn 解释 ◎ 书信 shūxìn[letter] 信 常有书信往来 引用解释 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晋书·陆机传》:“我家絶无书信,汝能齎书取消息不?”《南齐书·鱼复侯子响传》:“臣累遣书信唤 法亮 渡,乞白服相见。”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一日,公厅肃客,有急足声。喏云:某知州府有书信,今且往某州下书,回途却请回信。” 2.指信札。 唐 王驾 《古意》诗:“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鎸‘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 芸 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 冰心 《晚晴集·空巢》:“虽然我在中部,他在西部,我们却是书信不断。”
书信的组词: 书的组词 信的组词
书院
shū yuàn 解释 ◎ 书院 shūyuàn[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旧时地方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顾宪成重修 东林书院的时候清楚地宣布,他是讲 程朱学说的。——《事事关心》 引用解释 1. 唐 代中书省修书或侍讲的机构。 玄宗 开元 六年,乾元院改号丽正修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置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辑经籍、搜求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卷六四,《新唐书·艺文志一》、《百官志二》、《张说传》。 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处所,有专人主持。 宋 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说为嵩阳)、应天、岳麓四大书院; 元 代书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书院更多,但多为习举业而设。 清 光绪 二十七年后,改全国省、县书院为学堂,书院之名遂废。参阅 宋 王应麟 《玉海·宋朝四书院》、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州郡书院》、《元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书院的组词: 书的组词 院的组词
书桌
shū zhuō 解释 ◎ 书桌 shūzhuō[desk] 供书写或阅读用的桌子,通常配有抽屉,分格和文件架 书桌上堆满了信件 引用解释 读书写字用的桌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自己就靠着那张书桌。” 曹禺 《雷雨》第四幕:“信就在书房书桌上。”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那人既是我的亲戚,我年龄又那么小,过那边去念书,坐在书桌边读书的时节较少,坐在她膝上玩的时间或者较多。”
书桌的组词: 书的组词 桌的组词
通知书
tōng zhī shū 解释 ◎ 通知书 tōngzhīshū(1) [notice]∶关于某事物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警告或告知书 终止条约通知书 (2) [advice note]∶通知单 货运通知书 引用解释 通知事项的文书。 鲁迅 《书信集·致赖少麒》:“木刻发表费已寄上,有通知书一张,今补奉。” 张贤亮 《河的子孙》第四章:“体检合格,下来了通知书, 韩玉梅 把家里的东西卖的卖,送的送,光留下没有人买的房子。”
通知书的组词: 通的组词 知的组词 书的组词
图书
tú shū 解释 ◎ 图书 túshū(1) [books]∶泛指书籍 图书目录 (2) [atlas]∶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 (3) [seal]∶指图章或图章的印记 刻两方图书。——《儒林外史》 (4) [chart]∶指河图洛书 (5) [picture album]∶图册 引用解释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於图书,不録功於盘盂。” 唐 郑谷 《赠文士王雄》诗:“图书长在手,文学老於身。” 宋 梅尧臣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诗:“前舟载图书,后舟载女乐。” 2.图籍。指疆域版图与户籍等簿册。《史记·萧相国世家》:“ 沛公 至 咸阳 ,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何 独先入收 秦 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晋书·宣帝纪》:“经日,乃行其营垒,观其遗事,获其图书、粮穀甚众。” 3.指河图洛书。语出《易·繫辞上》:“ 河 出图, 洛 出书,圣人则之。”《汉书·五行志中之下》:“ 河 洛 出图书。” 宋 司马光 《三月三十日偶成诗献留守开府太尉兼呈真率诸公》:“ 河 洛 今为盛,图书昔所潜,家家花启户,处处酒飘帘。”参见“ 河图洛书 ”。 4.犹图谶。《汉书·王莽传上》:“图书皆书 莽 大臣八人。”《后汉书·桓谭传》:“增益图书,矫称讖记。” 李贤 注:“图书即讖纬符命之类也。”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 光武 令 尹敏 校图讖…… 敏 曰:‘臣见前人增损图书,敢不自量,切幸万一。’帝深非之,竟不罪。”参见“ 图讖 ”。 5.画册。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观古之图书,贤圣之君皆有贤臣在侧。” 6.图章。 宋 张耒 《汤克一图书序》:“图书之名,予不知其所起;盖古所谓璽,用以为信者。” 清 鞠履厚 《印文考略》:“古人於图画书籍,皆有印以存识,遂称图书印。故今呼官印仍曰印,呼私印曰图书。”《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要费先生的心,刻两方图书。”
图书的组词: 图的组词 书的组词
图书馆
tú shū guǎn 解释 ◎ 图书馆 túshūguǎn[library]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引用解释 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研究的机构。我国古代公私藏书之处,有石室、阁、观、库、楼、府、殿、堂、室、台、亭等名称,如 天禄阁 、 白虎观 等。 清 末始有图书馆之名。
图书馆的组词: 图的组词 书的组词 馆的组词
图书室
tú shū shì 解释 ◎ 图书室 túshūshì[library] 保管或管理藏图书的一间房子或几间房子
图书室的组词: 图的组词 书的组词 室的组词
文书
wén shū 解释 ◎ 文书 wénshū(1) [document;official despatch]∶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文书下行直省。——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copy clerk]∶从事公文、书信工作的人员 (3) [book]∶文字书籍 引用解释 1.文字图籍。《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 始皇 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徧天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 萧何 入 秦 ,收拾文书。 汉 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2.书籍;文章。《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 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頲 拥篲趋庭,遗坠文书。客取视之,乃咏 崑崙奴 诗也。” 宋 朱淑真 《夏日游水阁》诗:“独自凭阑无箇事,水风凉处读文书。”《三国志平话》卷上:“﹝秀才﹞坐间因闷,抚琴一操毕,揭起书箱,取出一卷文书。” 3.公文;案牍。《汉书·刑法志》:“文书盈於几阁,典者不能徧睹。” 唐 元稹 《望喜驿》诗:“满眼文书堆案边,眼昏伦得暂时眠。” 宋 苏轼 《温陶君传》:“是时王方省览文书,日昃未食,见之甚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太守﹞当下出了一纸文书给与缉捕使臣。” 4.字据;契约。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一折:“你本利少我四十两银子,兀的是借钱的文书,还了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便写了一张情愿受僱,专管牧畜的文书。” 浩然 《艳阳天》第三七章:“那天半夜,你到 狮子院 敲门找我,人没进来,你把个文书盒子塞给我了。” 5.书札。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吴氏 者, 王丞相 之姻家也,且多有 王丞相 文书。” 6.从事书信、公文工作的人。 老舍 《月牙儿》十三:“她叫我帮助文书写写字,可是不必马上就这么办,因为我的字还需要练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四章:“有一回,我把贫农的贫字,写成贪污的贪字了,乡文书把我好克了一顿,说我故意糟踏贫农。” 7.文章和书法的合称。《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二引 宋 张潞 《浯溪诗》:“两朝功罪乾坤定,二子文书日月光。”按,指 唐 元结 撰、 颜真卿 书写的《中兴颂》。 8.弹词的别称。参阅 清 范祖述 《杭俗遗风》。
文书的组词: 文的组词 书的组词
新书
xīn shū 解释 ◎ 新书 xīnshū(1) [new book]∶崭新的书 (2) [just published book]∶将要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的) 引用解释 1.崭新的书。如:一开学就发新书。 2.将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解放日报》1986.8.14:“﹝出版界、文学界的知名人士﹞出席了昨天的新书发布会并参观了新书展览。”如:新书预告。 3.指现代的著作。 老舍 《四世同堂》五:“这些线装书大概可以不遭劫了吧? 日本 人恨咱们的读书人,更恨读新书的人;旧书或者还不至于惹祸!”
新书的组词: 新的组词 书的组词
血书
xuè shū 解释 ◎ 血书 xuèshū[a letter (expressing one’s determinationlast wish, etc.)written in one’s own blood] 为了表示有极大的仇恨冤屈或决心而用自己的血写成的遗书、诉状、决心书等 引用解释 用血写的文字。《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汉 何休 注:“得麟之后,天下血,书 鲁 端门 …… 子夏 明日往视之,血书飞为赤鸟。”《镜花缘》第二四回:“此人既是 徐 姓,又是 英国公 之后,兼有檄文、血书,必是 敬业 兄弟之子无疑。” 章炳麟 《杂感》诗:“血书已羣飞,尚踵前王武。”
血书的组词: 血的组词 书的组词
议定书
yì dìng shū 解释 ◎ 议定书 yìdìngshū[protocol] 一种国际文件,是缔约国关于个别问题所取得的协议,通常是正式条约的修正或补充;国际会议上经过各方签字的会议记录 引用解释 条约名称之一。缔约国对于条约的解释、补充、修改或延长有效期以及关于某些技术性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有的附在原条约之后,有的作为单独的文件。有时国际会议对某问题达成协议并经签字的记录,也叫议定书。
议定书的组词: 议的组词 定的组词 书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