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的组词
办公会议
bàn gōng huì yì 一个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举行会议讨论并处理事务的工作方式。
参议
cān yì (1).参与谋议。《后汉书·班固传下》:“ 永元 初,大将军 竇宪 出征 匈奴 ,以 固 为中护军,与参议。”《旧唐书·李林甫传》:“ 林甫 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於己,臺司机务, 希烈 不敢参议,但唯诺而已。”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七:“﹝ 和珅 ﹞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法,不许部臣参议一字。”(2).官名。 金 军中、 元 明 中书省属官, 明 布政司、通政司, 清 各部, 民国 初高级军事机关,均置“参议”。《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十一年》:“ 蒙古 取 金潞州 ,元帅右监军 纳哈塔布拉图 参议官 王良臣 死之。”
参议的组词: 参的组词 议的组词
参议院
cān yì yuàn 一些国家两院制议会的上议院的名称之一。
参议院的组词: 参的组词 议的组词 院的组词
参政议政
cān zhèng yì zhèng 特指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
参政议政的组词: 参的组词 政的组词 议的组词
倡议
chàng yì 解释 ◎ 倡议 chàngyì[proposal; propose] 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 倡议召开国际会议 引用解释 1.首先建议;发起。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 元 至元 间,丞相 完泽 倡议导 昌平 白浮 诸泉为渠……抵 通州 高丽庄 ,以便漕运。” 清 侯方域 《于谦论》:“ 英宗 之北狩也,社稷无主,都城汹汹,廷臣已有倡议南迁者,其不为 宋 之续也几希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 2.首先提出的建议。 袁鹰 《献给英雄的长辈》诗:“你们每一个发明,每一个纪录,每一个倡议,每一个创造,都使我们兴奋,都使我们自豪!”
倡议的组词: 倡的组词 议的组词
倡议书
chàng yì shū 解释 ◎ 倡议书 chàngyìshū[written proposal]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倡议书的组词: 倡的组词 议的组词 书的组词
刍议
chú yì 解释 ◎ 刍议 chúyì[my meager opinion] 谦词,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 皇图不隔于刍议。——王勃《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引用解释 浅陋的议论。多用作自谦之辞。《南齐书·刘善明传》:“瞽言芻议,伏待斧鉞。” 唐 王勃 《上皇甫常伯启》:“君侯饰扬芻议,提奬芜词。”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谓之刍议,犹云未定草也,伏惟国人同志有以匡纠是正之。”
刍议的组词: 刍的组词 议的组词
从长计议
cóng cháng jì yì 解释 ◎ 从长计议 cóngcháng-jìyì[give the matter further thought and discuss it later] 暂缓决断,再作商酌;把时间放长些,多加考虑和商量 皇叔且休烦恼,与 孔明从长计议。——《三国演义》 引用解释 《左传·僖公四年》:“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本指从长而定。后以“从长计议”指不急于作出决定,或慢慢地设法解决。 元 李行道 《灰阑记》楔子:“且待女孩儿到来,慢慢的与他从长计议,有何不可?” 明 于谦 《安民疏》:“乞勅在廷大臣从长计议。”《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家长,不要声张,我与你从长计议。” 陈白尘 《大风歌》第四幕:“至于调动何处兵马,还需从长计议。”
电话会议
diàn huà huì yì 引用解释 通过电话举行的会议。
动议
dòng yì 解释 ◎ 动议 dòngyì[motion] 会议中临时提出建议,也指这种建议 引用解释 会议中的建议或提案(一般指临时的)。亦泛指建议、主张。 孙中山 《民权初步·方略》:“对等动议者,即两动议同时有背驰效力之谓也。” 郭沫若 《全面抗战的再认识》:“然而发动国民外交的动议已经有了一个月,而其实现却渺无影响。”
动议的组词: 动的组词 议的组词
非议
fēi yì 解释 ◎ 非议 fēiyì[reproach;censure] 批评,责难 非议诏书。——《汉书·黄霸传》 非议政事 引用解释 责备;指责。《晏子春秋·问上十三》:“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 介甫 。” 清 刘大櫆 《解毁》:“小人虽畏人之修,必不能无端而肆其非议之言。” 柔石 《二月》十:“ 萧涧秋 在 芙蓉镇 内终于受校内校外的人们底攻击了,非议向他而进行,不满也向他注视了。”
非议的组词: 非的组词 议的组词
复议
fù yì 解释 ◎ 复议 fùyì[reconsider] 重新讨论已做决定的事 引用解释 再议;对已做出决定的事重新讨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释死罪之不同》:“院司成招具题,法司復议,奏请已定,但令监候秋后处决。”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十:“再退一步说,在当时虽认错,虽已接受领导机构的决议,事后忽然发现自己并没错,还可以向负责人及领导机构提出理由,要求复议。”
复议的组词: 复的组词 议的组词
会议
huì yì 解释 ◎ 会议 huìyì(1) [meeting;conference;congress]∶集合三人以上相与议事,并遵循一定的议程,所举行的一种集会 管理委员会会议 (2) [conference]∶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 [council]∶特指基督教会主教及其他领导人讨论并解决教义、教会管理、教规和其他问题的一种集会 引用解释 1.聚会论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勃逊之》:“与 勃 逊之 会议於 潁 ,或言 洛 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这等又会议不成,如何是好?” 老舍 《赵子曰》第二:“第三号里八圈麻雀叉完,开始会议关于罢课的事情。” 2.有组织有领导地商议事情的集会。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一天中,第九工程队的党委委员们,坐在 嘉陵江 边的草地上,举行党委会议。” 3.一种经常商讨并处理重要事务的常设机构或组织。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部长会议。
会议的组词: 会的组词 议的组词
会议室
huì yì shì 解释 ◎ 会议室 huìyìshì(1) [meeting room]∶供开会用的房间 (2) [boardroom]∶通常包含有一张大会议桌而预定作为董事会会议之用的房间 董事会每月在该会议室召开一次会议
会议室的组词: 会的组词 议的组词 室的组词
建议
jiàn yì 解释 ◎ 建议 jiànyì(1) [propose;suggest;bid;offer;recommendation]∶向有关方面提出自己的主张 建议改善生活 建议晚饭后散步 (2) [advise;advocate;recommend]∶向有关方面所提出的主张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大家,而不是建议 引用解释 1.对事情的处置或兴办提出具体的意见。《汉书·贾捐之传》:“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 捐之 建议,以为不当。”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经》:“ 天宝 中,予在太学与博士诸生共论经籍失正,为欲建议立大 唐 石经,迁延未发。” 谢觉哉 《送军官家属还乡》:“我建议你们最好到三十岁才结婚。” 2.指所提出的意见。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她的建议立刻得到热烈的响应。”
建议的组词: 建的组词 议的组词
街谈巷议
jiē tán xiàng yì 解释 ◎ 街谈巷议 jiētán-xiàngyì[street gossip] 在大街小巷里的交谈和议论 把谣言只当作街谈巷议而置若罔闻 引用解释 1.街巷中的谈说议论,即民间的舆论。 汉 张衡 《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故作者恶道听涂説之违理,街谈巷议之损实。” 沙汀 《困兽记》二五:“太阳已经落土,汤圆担子已经上了街了,虽然始终没有盼望到 张贵 ,街谈巷议中,却也没有任何有关 吴楣 的闲话,于是 田畴 离开茶馆,放放心心回家里去。”亦作“ 街谈巷语 ”、“ 街谈巷説 ”、“ 街谈巷谚 ”、“ 街谭巷议 ”。《汉书·艺文志》:“小説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説者之所造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松相公好理学》:“公於召见时,凡民间隐情,街谈巷谚,无不率口而出,毫无隐忌,故人多尼之。” 清 龚自珍 《对策》:“不农者,亦无街谭巷议,以转移执事为常业者也。”亦省作“ 街谈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2.在街巷中谈说议论,形容议论纷纷。《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只听见过路人风里言,风里语。多交头接耳,街谈巷议。” 吴玉章 《辛亥革命·重庆军政府的军事裁判会》:“我到 重庆 的时候,正碰到这种情形,当时 重庆 到处街谈巷议,人心惶惶不安。”
决议
jué yì 解释 ◎ 决议 juéyì[resolution] 经过会议讨论通过的决定 委员会发出表示同情的决议 引用解释 亦作“决议”。 1.对议论做出决定。 唐 常衮 《授崔园左仆射制》:“尝决议于庙堂,早书勋于王府。” 元 虞集 《贺丞相墓志铭》:“有材良佐,布在行列,求其临事决议之际,必得其一言而后定。”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 噶 少年聪黠,善驭士卒,诸台吉乐为之用, 宪皇帝 遂决议讨之。” 邹鲁 《中国同盟会》:“《总章》改良,须有会员五十人以上,或议员十人以上,或执行部提议於议事部,经议事部决议后,由总理开职员会修改之。” 2.讨论后,由法定多数通过的决定。 毛泽东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中央于二月中旬召开有各中央局负责同志参加的政治局会议,讨论了各项重要问题,兹将决议要点通报如下。” 周恩来 《立三路线的理论基础》:“去年 中国 党接到国际十次大会的决议,说 中国 革命运动已开始了新的高潮。”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只要党委正式做决议,我想他是会服从的。”
决议的组词: 决的组词 议的组词
抗议
kàng yì 解释 ◎ 抗议 kàngyì[protest] 对某人、某国、某单位的言论、行为或措施表示强烈反对 抗议书 引用解释 1.谓持论正直,对错误意见表示反对。《后汉书·卢植传》:“﹝ 董卓 ﹞大会百官於朝堂,议欲废立,羣僚无敢言, 植 独抗议不同。”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鑊而不迴,至诛夷而无悔。”《旧唐书·陈子昂传》作“抗义”。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諫垣抗议,气震回遹。鼓行无前,跋疐非恤。” 2.今用以指对他方的言论或行动提出强烈的反对意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这个拱手把 东北 让给帝国主义的卖国计划,更加激怒了全国人民,于是,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并且纷纷跑向 南京 去提出抗议。” 3.进言;献议。《旧唐书·裴耀卿传》:“ 李怀光 以 河中 叛,朝廷欲以含垢为意, 佶 抗议请讨。上深器之,前席慰勉。” 清 钱谦益 《董应举》:“属当烽火震惊之时,遂能奋身而抗议。” 康有为 《感事》诗:“上帝清明閶闔开,纷紜抗议上云台。” 4.犹高论。见解高远的议论。 清 冯桂芬 《<校邠庐抗议>自序》:“名之曰‘抗议’,即位卑言高之意。”
抗议的组词: 抗的组词 议的组词
扩大会议
kuò dà huì yì 引用解释 除原有成员外吸收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人民日报》1987.1.17:“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六日举行扩大会议。”如:常委扩大会议;常务理事扩大会议。
联席会议
lián xí huì yì 引用解释 不同机构为解决有关问题而联合举行的会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就是在目前,最切要的,是号召 北京 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决定对于 上海 五卅惨案援助的办法。” 徐特立 《汀市教育科维护封建教育》:“以前他们起草了一个私人办学条例,后来被教育部长联席会议给他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