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组词
笔端
bǐ duān ◎ 笔端 bǐduān[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一一呈诸笔端(1).笔头。钢笔、毛笔等用以写字、作画的部分。亦泛指书画诗文作品。《韩诗外传》卷七:“是以君子避三端:避文士之笔端,避武士之锋端,避辩士之舌端。” 宋 苏轼 《书皇亲画扇》诗:“谁谓风流贵公子,笔端还有五湖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作词解如此用笔,一切叫嚣纤冶之失,自无从犯其笔端。” 巴金 《创作回忆录·文学生活五十年》:“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2).方言。犹笔直。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七章:“猫儿跳上白兰花树的草架上,笔端伸起一条尾巴,胜利的把 都都 瞪着。”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六:“两个人笔端走来, 韩大奶奶 把自己指了指,悄悄在那女人耳边,嘁喳了几句。”
笔端的组词: 笔的组词 端的组词
弊端
bì duān ◎ 弊端 bìduān[abuse] 弊害的所在。由于制度上或工作上的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1).弊病产生的原因。 宋 陆九渊 《荆国王文公祠堂记》:“指陈时事,剖析弊端,枝叶扶疎,往往切当。”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以上三者,实为 中国 弊端之端,病源之源,所有千疮百孔、万秽亿腥,皆其子孙也。”(2).弊病。 明 唐顺之 《答符松岩郡守》:“若此法立得有下落,则自此以后,兴徭作赋,设备追胥,不知省却几多气力,絶却几多弊端。”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务》:“又须防同行密约,凡投票之价,预加若干,同沾餘利。种种弊端,不胜枚举。”
弊端的组词: 弊的组词 端的组词
顶端
dǐng duān 解释 ◎ 顶端 dǐngduān[summit;top end] 末端;顶尖 引用解释 1.最高最上的部分。 鲁迅 《书信集·致孟十还》:“目录的顶端放小像,自无不可。”《文汇报》1983.1.15:“隧道的顶端,一盏盏明亮的灯光,把我们的视线引向幽邃的远处。” 2.指天头。书页从版心的上端第一行文字顶头至书顶切口之间。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讲一篇课文……详详细细把注解写在黑板上,叫我抄录在讲义的顶端。” 3.末尾。《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第3期:“﹝ 嘎仙洞 鲜卑 石室﹞遗址座落在 大兴安岭 北段顶端东麓。”
顶端的组词: 顶的组词 端的组词
端点
duān diǎn 解释 ◎ 端点 duāndiǎn[extreme point] 线段或射线的起点或终点
端点的组词: 端的组词 点的组词
端面
duān miàn 解释 (~儿)圆柱形工件两端的平面。
端面的组词: 端的组词 面的组词
端倪
duān ní 解释 ◎ 端倪 duānní(1) [general shape;clue;inkling]∶事情的头绪迹象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成疏:“端,绪也,倪,畔也。” (2) [boundary;bound]∶边际 引用解释 1.头绪;迹象。《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倪”:“《庄子·大宗师》‘不知端倪’,按耑者,草之微始;儿者,人之微始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这公事深藏着曖昧,好教我左猜右忖没端倪。” 清 赵翼 《岣嵝碑歌》:“ 昌黎 亲到猿猱窟,千搜万索无端倪。” 2.窥测;捉摸。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於书,故 旭 ( 张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明 方孝孺 《题王右军<游目帖>》:“今观此帖,寓森严於纵逸,蓄圆劲於蹈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 郭沫若 《游里加湖》:“十时顷下山,车行甚急,风景尤觉奇幻,不可端倪。” 3.边际。《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端倪,犹涯际也。” 唐 岑参 《西亭子送李司马》诗:“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緑柳鶯乱啼。”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牧笛》:“緑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清 陆师 《杂感》诗:“夜长不成寐,忧来无端倪。”
端倪的组词: 端的组词 倪的组词
端午
duān wǔ 引用解释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端午的组词: 端的组词 午的组词
端详
duān xiáng 解释 ◎ 端详 duānxiang(1) [details]∶详情;问题的始末 细说端详 (2) [dignified and serene]∶端庄安详 举止端详 ◎ 端详 duānxiáng[look sb. up and down] 仔细地看 端详了半天,也没认出是谁 引用解释 1.公正全面;仔细慎重。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庶狱明慎,刑辟端详。”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大纲来阴阳偏有準,择日要端详。” 2.端庄安详。《北史·寇儁传》:“ 儁 身长八尺,鬚鬢皓然,容止端详,音韵清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大人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 3.细看;打量。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端详可憎,好煞人也无乾浄。”《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细端详,这是谁笔仗,覷着他教我心儿好感伤。”《红楼梦》第四一回:“一面説,一面细细端详了半日。” 4.始末;底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四折:“我这里曲躬叉手问端详。”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计哨讹传》:“你同俺去他家説个端详,定不慢你。”《红楼梦》第二十回:“要知端详,且听下回分解。”
端详的组词: 端的组词 详的组词
端阳
duān yáng 解释 ◎ 端阳 Duānyáng[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 引用解释 即端午。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岁令一·礼节》:“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儿节,初三日扇市,初五日端阳节,十三日龙节。”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 王 谢 少人问。”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端阳》:“京师谓端阳为五月节,初五日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参见“ 端午 ”。
端阳的组词: 端的组词 阳的组词
端正
duān zhèng 解释 ◎ 端正 duānzhèng(1) [upright]∶姿势挺直 坐得端正 (2) [regular]∶在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的 五官端正的人 (3) [rectify;correct]∶端正思想 (4) [decent;honest;upright]∶正派;正确 品行端正 引用解释 1.正;直;不偏斜。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愴,终年常端正。”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大修 孔子庙 ,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清 李渔 《巧团圆·解纷》:“远远望见两箇后生飞赶前来,想是要买我做爷的了,不免坐端正了,好等他来拜见。”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陶先生 仍旧踧踖的含糊的答应了一声,帽子放在膝上,很端正的坐在屋角的一张圈椅里。” 2.整齐匀称。《史记·儒林列传》:“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妇人乞寄载。” 唐 顾况 《梁广画花歌》:“ 上元夫人 最小女,头面端正能言语。”《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华州 太守 苏护 有一女,生得形容端正,有倾城之貌。” 3.正直不邪。《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 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僕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誑。”《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宗 典学,太后以 绵愉 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 弘德殿 专司督责。” 4.妥帖;停当。《水浒传》第二三回:“得蒙抬举,安敢推故?明日打点端正便行。”《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大 便自去央间壁 王婆子 来,安排端正,都拿上楼来,摆在桌子上,无非都是些鱼肉菓菜点心之类。”《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船上人打点端正,纔要发号开船,只见 李氏 慌对 杨公 説:‘不可开船!’” 5.安排;准备。《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慧澄 清早起来,端正斋筵。”《说岳全传》第十三回:“ 汤兄弟 可先到 昭丰镇 上去,端正了安歇的地方,以便调理。”
端正的组词: 端的组词 正的组词
端庄
duān zhuāng 解释 ◎ 端庄 duānzhuāng[elegant;sedate;dignified] 端正庄重 举止端庄文雅 引用解释 端正庄重。 唐 元稹 《莺莺传》:“俄而 红娘 捧 崔氏 至,至则娇羞融冶,力不能运肢体,曩时端庄,不復同矣。” 宋 苏轼 《和子由论书》:“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又是两个絶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釵荆,端庄俏丽。”
端庄的组词: 端的组词 庄的组词
多端
duō duān 解释 ◎ 多端 duōduān[quick] 多种多样 诡计多端 引用解释 多头绪,多方面。《楚辞·九辩》:“彼日月之照明兮,尚黯黮而有瑕。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晋书·艺术传论》:“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 宋 叶适 《祭陈君举中书文》:“呜呼哀哉!世事多端,非智所穷。” 孙中山 《驳<保皇报>》:“乃彼既知为美政,而又认为最终之结果,胡为如此矫强支离,多端辨难也。”
多端的组词: 多的组词 端的组词
尖端
jiān duān 解释 ◎ 尖端 jiānduān(1) [peak;acme;pinnacle;point;summit]∶尖锐的末端;突出的尖 (2) [fronage;the most advanced;sophisticated]∶科学技术上指发展水平最高的 尖端项目 (3) [exceptional]∶指不平常;出格的 问题提得太尖锐了 引用解释 尖锐东西的末梢、顶点。引申为高级的、特出的。亦指高级的、特出的事物。 马南邨 《燕山夜话·植物中的钢铁》:“将来尖端科学发展的结果,人们总有一天要大量用塑料来代替钢铁。” 蒋子龙 《机电局长的一天》:“攻不下尖端,拿不出国家急需的产品,这不跟在战争中打了败仗一样吗?” 秦牧 《掌握语言艺术,搞好文学创作》:“文学是语言艺术,诗尤其是语言艺术的尖端,诗而无语言艺术的魅力,岂不糟糕!”
尖端的组词: 尖的组词 端的组词
极端
jí duān 解释 ◎ 极端 jíduān(1) [terminus]∶事物发展所达顶点 避免走极端 (2) [extreme;extraordinary;monstrous;utmost]∶达到极点的 生活极端贫困 引用解释 1.事物顺着某个发展方向达到的顶点。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四章:“在她的心灵深处,未来和过去是两个相反的互不相容的极端,但却同时在她心里存在着、混淆着。” 2.犹非常;达到顶点的。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 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郭小川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诗:“在极端缺乏器材的情况下,把 鞍钢 的主要设备修复。”
极端的组词: 极的组词 端的组词
开端
kāi duān 解释 ◎ 开端 kāiduān[beginning;start;outset] 开始,发端;事情的起头 良好的开端 引用解释 亦作“ 开耑 ”。 1.开启争端。《宋书·明帝记》:“﹝ 彭城王 ﹞主猜而犹犯,恩薄而未悟。致以呵训之微行,遂成灭亲之大祸。开端树隙,垂之后人。” 2.开始;开头。 唐 韩愈 《嘲鲁连子》诗:“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宋太祖 ﹞开端创制,事未成就,遂厌区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自 谢灵运 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 3.事情、作品等开头的阶段或部分。 姚华 《论文后编》:“惟《乐昌分镜》,知有唱念,清朝无事,徒存开耑,至於全文,仅传 董解元 《西厢记》。”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这个行动,立刻使得人们很振作了,大家全都期待着一个新的开端。”
开端的组词: 开的组词 端的组词
两端
liǎng duān 引用解释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论语·子罕》:“有鄙夫问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颖达 疏:“两端,终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阅赋》:“出游兵以定两端,握奇数而制四面。”《元史·礼乐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韦为表,实之以糠。拊其两端,以相乐舞节。” 2.谓两个极端。《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郑玄 注:“两端,过与不及也。” 3.犹两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武安 已罢朝,出止车门,召 韩御史大夫 载,怒曰:‘与 长孺 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宋书·律历志中》:“古之为历者, 邓平 能修旧制新, 刘洪 始减《四分》,又定月行迟疾, 杨伟 斟酌两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积分设差,以推合朔月蚀。” 唐 欧阳詹 《江夏留别华二》诗:“乡路我尚遥,客游君未回。将何慰两端,互勉临岐杯。”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王 恐,使人止 晋鄙 ,留军壁 鄴 ,名为救 赵 ,实持两端以观望。”《晋书·王浚传》:“及 赵王 伦 篡位,三王起义兵, 浚 拥众挟两端,遏絶檄书,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属 羌 率持两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上以 第巴 始终反覆持两端,乃追还其使。” 5.犹两种、两类。《荀子·正论》:“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是有两端矣:有义荣者,有埶荣者,有义辱者,有埶辱者。”
两端的组词: 两的组词 端的组词
南端
nán duān 引用解释 1.南方;南边。 汉 王逸 《九思·守志》:“绕曲阿兮北次,造我车兮南端。”《元史·天文志一》:“表长五十尺,广二尺四寸,厚减广之半,植於圭之南端圭石座中,入地及座中一丈四尺,上高三十六尺。” 2.南边正门。《文选·张衡<东京赋>》:“啟南端之特闈,立应门之将将。” 薛综 注:“端门,南方正门。”《文选·左思<魏都赋>》:“巖巖北闕,南端攸遵。” 李善 注:“凡南方正门,皆谓之端。”
南端的组词: 南的组词 端的组词
上端
shàng duān 引用解释 上部;顶端。《宋史·礼志一》:“若升俎,则肩、臂、臑在上端,膊、胳在下端,脊、脇在中央。” 丰子恺 《学画回忆》:“我七八岁时入私塾,先读《三字经》,后来又读《千家诗》。《千家诗》每页上端有一幅木板画。”
上端的组词: 上的组词 端的组词
事端
shì duān 解释 ◎ 事端 shìduān[disturbance] 原泛指事情或事情的开端,现指事故或纠纷 制造事端 引用解释 1.事情的原由;事情的真相。《史记·周本纪》:“不若令卒为 周 城,以匿事端。”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早来略陈事端,众必不晓不信,明公试为详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露出事端,彼此不便。” 2.纠纷;乱子。《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 会 ( 钟会 )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每纵酒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颇生事端。”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因为先前为了这一类职衔,吃苦不少,而且甚至于由此发生事端,所以现在要回避了。” 3.事情,事体。 清 李鸿章 《复醇亲王论铁路》:“惟是事端宏大,创始宜慎。”
事端的组词: 事的组词 端的组词
无端
wú duān 解释 ◎ 无端 wúduān(1) [unprovoked;for no reason at all]∶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evil]∶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endless]∶没有尽头 引用解释 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管子·幼官》:“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汉书·律历志上》:“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復始,无穷已也。” 唐 王昌龄 《大梁途中作》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復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 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孙绰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 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 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絶,无因缘也。” 晋 陆机 《君子行》诗:“福钟恆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唐彦谦 《柳》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 5.指莫须有的罪名。《后汉书·徐璆传》:“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后汉书·李固传》:“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宋书·徐羡之传》:“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 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杨万里 《负丞零陵万感骤集》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駡:‘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徐灿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 7.无心;无意。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游丝有意苦相縈,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四○:“濯罢鮫綃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 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杨巨源 《大堤曲》:“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柳永 《尾犯》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 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箇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剗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塲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駡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寳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
无端的组词: 无的组词 端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