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的组词
报考
bào kǎo 报名投考。《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这年学臺下马,报了考。”如:报考研究生;报考师范院校。
报考的组词: 报的组词 考的组词
备考
bèi kǎo 亦作“ 备攷 ”。1.谓留作参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内外传或矛盾焉,两存之以备考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后不知何缘遂斥古注疏不用,《春秋》止用 胡 传为主,《左》、《公》、《穀》第以备攷。”(2).指(书册、文件、表格)供参考的附录或附注。 闻捷 《海燕》:“备考栏中填有他在解放 华东 战争中,立过两次三等功,四次二等功的简略事迹。”见“ 备考 ”。
备考的组词: 备的组词 考的组词
补考
bǔ kǎo (1).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清史稿·选举志六》:“嗣 湖广 总督 程矞采 等以军务未竣,疏请展限,令凯撤后再行补考。” 丁玲 《母亲》三:“于是她不得不又同 云卿 商量,决定在十月半赶回去,开学前赶来补考。”(2).补充考证。
补考的组词: 补的组词 考的组词
参考
cān kǎo ◎ 参考 cānkǎo(1) [consult]∶查阅、利用有关资料帮助学习、研究或了解情况参考了有关文件(2) [refer to]∶查考参考了二十本字典(3) [visit]∶拜会,见识参照他事他说,加以考察。《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 軾 寻以敦仁之策,参考众议,皆谓允当。”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三国志·关羽传>》:“ 司马迁 参考《国语》、《战国策》等书,并加实地考察,成为一家之言的《史记》。”
参考的组词: 参的组词 考的组词
参考书
cān kǎo shū 学习、研究或写作时用作参考的书籍。 冰心 《山中杂记》八:“满屋满架的参考书。” 孙犁 《耕堂读书记·<庄子>》:“ 谢老师 讲书,是用 清 朝注释家的办法。讲一篇课文,他总是抱来一大堆参考书。”
参考书的组词: 参的组词 考的组词 书的组词
查考
chá kǎo 解释 ◎ 查考 chákǎo[try to ascertain;do research on] 调查考察,弄清事实 查考一批新出土文物的年代 引用解释 追查考实;调查考究。 明 唐顺之 《牌》:“海防兵备等官,国家託以一道户刑兵马之重,岂有本院不可託以查考数本循环之理。”《红楼梦》第九一回:“今日可是过了明路的了,省了我们二爷查考。”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呵,在典籍中无从查考。”
查考的组词: 查的组词 考的组词
高考
gāo kǎo 解释 ◎ 高考 gāokǎo[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指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 同人生的任何关口一样,高考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引用解释 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考试。《文汇报》1992.8.15:“高考的标准是相对的,因此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考生自己。”
高考的组词: 高的组词 考的组词
会考
huì kǎo 解释 ◎ 会考 huìkǎo[unified exams] 会集某地区内的各校毕业生进行统一命题考试 引用解释 1.综合考课官吏政绩。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 东坡 即条上其( 李直方 )功状,以小不应格,推赏不及。 东坡 復为言於朝,请以年劳合改朝散郎一官为 直方 赏,亦不听。后吏部以 东坡 当迁以符会考。 东坡 自谓已许 直方 ,卒不报。” 2.学生毕业时,除校内毕业考试以外,会同他校毕业生参加教育行政机关所主持的一次考试,称为会考。 鲁迅 《准风月谈·智识过剩》:“要用‘严厉的’会考制度,像铁扫帚似的--刷,刷,刷,把大多数的智识青年刷回‘民间’去。” 邹韬奋 《学生救亡动动的缺点》:“会考是沿袭科举的恶习,流弊很多,我们是应该反对的。”如:我校学生在这次会考中成绩优良。
会考的组词: 会的组词 考的组词
考察
kǎo chá 解释 ◎ 考察 kǎochá[investigate;make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inspect] 实地观察调查 考察水利工程 出国考察 引用解释 1.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及拜刺史、郡守、辅相,輒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其行。”《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到部县,輒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宋史·选举志四》:“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则引对,次即试用,下者还之本选。” 明 张居正 《杂著》:“盖外官既有考课之典,又有考察之例。” 2.观察研究;审察。《新唐书·李石传》:“古之圣贤,必观书以考察往行,然后成治功。” 宋 苏辙 《进御集表》:“或文采焕发,足以形容渊衷;或事实明著,足以考察时政,谨已譔次成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 3.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学术文章要参考书,小说也须能往各处走动,考察,但现在我所处的境遇,都不能。”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4.犹考试。《宋史·选举志三》:“凡考察,悉準在学人数,每内舍十人取五,外舍十人取六,自上而下分为三等籍,以俟上舍考定而参用之。”
考察的组词: 考的组词 察的组词
考场
kǎo chǎng 解释 ◎ 考场 kǎochǎng[examination hall or room] 举行考试的场所 引用解释 举行考试的场所。《镜花缘》第六五回:“礼部又奏一本道:‘前日臣部考场有淑女 花再芳 、 毕全贞 、 閔兰蓀 三名,俱因污卷贴出。’”《文汇报》1981.6.23:“平时他们能用功复习,头脑里装得满满的,而一进考场便疑惧俱集,克制不住心慌意乱。”
考场的组词: 考的组词 场的组词
考古
kǎo gǔ 解释 ◎ 考古 kǎogǔ(1) [engage in archaeological studies]∶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事物 (2) [archaeology]∶指有关考古的科学 引用解释 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 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望都县 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 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 勋 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 清 顾炎武 《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 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 2.指考古学。
考古的组词: 考的组词 古的组词
考古学
kǎo gǔ xué 引用解释 根据发掘或古代遗物、遗迹研究古代人文历史的科学。 北宋 以来的金石学,是我国考古学的前身。二十世纪初, 中国 开始有了以发掘工作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 中国 考古学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调查发掘工作遍及全国,取得显著的成果。
考古学的组词: 考的组词 古的组词 学的组词
考核
kǎo hé 解释 ◎ 考核 kǎohé[examine;check] 考试,考定核查 引用解释 亦作“ 攷核 ”。考查审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攷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若是 邱明 《翼经》作传,攷核必真, 马迁 去 周 已遥,传闻未确,故当以 邱明 为是。”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由督办官绅逐月攷核所收数目,按月榜示通衢,有目共睹。” 亦作“ 考核 ”。 1.考查核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其清素,据实而言。”《三国志·魏志·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 2.研究考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詔下司天监 赵仁琦 、 张文皓 等考覈得失。”《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芫荽之类,怎么不戒?”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
考核的组词: 考的组词 核的组词
考绩
kǎo jì 解释 ◎ 考绩 kǎojì[check achievement] 考核工作成绩 引用解释 1.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 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考绩入于岁成,论功书之年表。”《明史·陆崑传》:“言官考绩,宜以章疏多寡及当否为殿最。” 2.指考绩的记录。 宋 王溥 《唐会要·考上》:“ 武德 二年二月,上亲閲羣臣考绩,以 李纲 、 孙伏伽 为上第。” 3.考核成绩。 茅盾 《八十自述》诗:“课儿攻书史,岁终勤考绩。”
考绩的组词: 考的组词 绩的组词
考究
kǎo jiū 解释 ◎ 考究 kǎojiū(1) [investigate;study;examine closely]∶查考研究 这个问题值得考究 (2) [be particular about;pay attention to] ∶讲求,重视 穿衣服过于考究 (3) [fine;exquisite]∶精美的;精致的 考究的游泳衣 引用解释 考索研究。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读书当讲究得力处》:“岂知今之俗学乃全不攷究,以‘六经’为治世语言,至欲求道则以为尽在浮屠氏?”攷,一本作“ 考 ”。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六月十一日》:“该船攷究多年,因欲觅得矾石制练,始能成功。” 1.考索研究。《魏书·高允传》:“先所论者,本不注心;及更考究,果如君语。” 宋 费衮 《梁谿漫志·地理指掌图》:“今世所传《地理指掌图》不知何人所作,其考究精详,詮次有法,上下数千百年一览而尽,非博学洽闻者不能为。”《明史·金声传》:“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与臣工考究於燕閒之间。” 李一氓 《明天启本<延庆寺志>》:“1979年秋曾过 常熟 ,访 兴复寺 ,正修缮中,以未携《寺志》,无法一一考究。” 2.讲求,重视。 郭沫若 《沸羹集·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章节也宜考究,大抵轻松的文体宜短,沉重抑郁的文字宜长。” 巴金 《家》二五:“ 倩如 拿着剪刀得意地把 文 的头发修了又修……老密斯倒不像 文 那样细心考究。” 3.精美,精致。 夏衍 《复活》第三幕第二场:“ 特米德里 穿着考究的礼服,但是神志恍惚不定。”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在他们的身边,漂亮的救生圈、考究的游泳衣、精致的像蘑菇样的大洋伞和各种花花绿绿的酒瓶子堆了一大片。”
考究的组词: 考的组词 究的组词
考据
kǎo jù 解释 ◎ 考据 kǎojù[textual criticism;textual research] 对资料性文本的分析研究 引用解释 指对古籍文字音义和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等进行考核辨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 文潞公 为平章事,首请立庙於 洛 ,终无所攷据,不敢轻作。” 1.根据事实查考证实。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盖其所传,皆可考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玩具·秦玺始末》:“命御史 杨桓 辨其文……且以出处始末考据以上。”《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舅太太万想不到,问了一句就招了姑老爷这许多考据。” 2.研究历史、语言等的一种方法。通过考核事实和归纳例证,提供可信材料,从而作出结论。考据方法主要是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搜辑整理。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孟子》:“引‘雨我公田’以证 周 用助法,考据之学也。” 清 冯桂芬 《阙里致经堂记》:“ 汉 学善言考据,凡名物、象数、文字形声、训詁,非 汉 儒不传。” 朱自清 《经典常谈·文》:“当时汉学家提倡考据,不免繁琐的毛病。”参见“ 考据学 ”。
考据的组词: 考的组词 据的组词
考卷
kǎo juàn 解释 ◎ 考卷 kǎojuàn[examination paper] 试卷 引用解释 考试的卷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五更啼》:“当时虽廷辩,然皆为翰林讳,而卒不得白;但考卷命别取之,故此科至三月方得揭晓。”《镜花缘》第六三回:“凡试官看文,全凭考卷以定优劣。”
考卷的组词: 考的组词 卷的组词
考据学
kǎo jù xué 引用解释 运用考据方法,对古籍语义和历代名物典章制度进行研究、考核、辨证,以期确凿有据的一种学问。 明 清 之际学者 顾炎武 等主张“通经致用”,推崇 汉 儒朴实学风,反对 宋 儒空谈义理,开创了考据学之先河。 清 阎若璩 、 胡渭 等用考据方法治经,皆有所创获。至 乾隆 、 嘉庆 时 惠栋 、 戴震 、 段玉裁 、 王念孙 、 王引之 等考据之学极盛。人尊之为“汉学”,以示与“宋学”有别。
考据学的组词: 考的组词 据的组词 学的组词
考虑
kǎo lǜ 解释 ◎ 考虑 kǎolǜ[consider;think over;ponder on] 思考问题,以便做出决定 考虑问题 让我考虑一下 引用解释 思索问题,以便作出决定。 巴金 《新生·五月八日》:“这太突然了,我不能够马上决定。我还应该考虑。” 徐铸成 《报海旧闻》二五:“他说我所提出的意见很重要,关系到《国闻社》的前途,他也早考虑到了。”
考虑的组词: 考的组词 虑的组词
考评
kǎo píng 解释 ◎ 考评 kǎopíng[check and evaluate] 考核评定
考评的组词: 考的组词 评的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