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组词
四平
sì píng 引用解释 1.四处平坦而无险阻。《战国策·魏策一》:“ 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埊四平,诸侯四通,条达幅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2.指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四将军。《晋书·职官志》:“四征兴於 汉 代,四安起於 魏 初,四镇通於柔远,四平止於丧乱。”《宋书·百官志上》:“平东将军,一人。平南将军,一人。平西将军,一人。平北将军,一人。四平, 魏 世置。”《隋书·百官志上》:“又詔以将军之名,高卑舛杂,命更加釐定……四平、四翊,为二十班。”
四平的组词: 四的组词 平的组词
四平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解释 ◎ 四平八稳 sìpíng-bāwěn(1) [very steady]∶非常平稳 (2) [well-organized]∶[言行]很有条理 (3) [lacking in initiative and overcautious]∶形容做事只求稳妥、不出差错,缺乏进取精神 四平八稳的空论 引用解释 1.形容位置非常平稳;地位非常稳定。《荡寇志》第九二回:“ 吴用 便代 宋江 传令班师,将一乘煖轿,四平八稳的抬了 宋江 。”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他( 易卜生 )被绍介进 中国 来,四平八稳,反对的比赞成的少。” 2.指人老成持重、言行稳当。《水浒传》第四四回:“ 戴宗 、 杨林 看 裴宣 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鲁迅 《热风·知识即罪恶》:“我本来是一个四平八稳,给小酒馆打杂,混一口安稳饭吃的人。” 3.指说话毫无锋芒,含贬义。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
四起
sì qǐ 引用解释 1.四方兴起,到处发生。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吟啸成群,边声四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真是事有不测, 至正 末年间, 山东 大乱,盗贼四起。” 清 洪昇 《长生殿·看袜》:“干戈四起,生民涂炭。” 2.四处。 唐 王昌龄 《从军行》:“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佇立。”《恨海》第二回:“此刻四起都是謡言。” 3.指在朝廷、祭祀、军旅、丧纪中应有的四种容仪。 汉 贾谊 《新书·容经》:“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丧纪之容,慟然慑然若不还。”
四起的组词: 四的组词 起的组词
四人帮
sì rén bāng 引用解释 指 王洪文 、 张春桥 、 江青 、 姚文元 四人帮反党集团。这是一个以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为目的而进行阴谋活动的反革命集团。他们是在“文化大革命”动乱中进行反革命犯罪活动的。前后共达十年之久,殃及全国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危害,使国民经济和其他各项事业遭到极其严重的破坏,给各族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决书(特法字第一号)》。
四人帮的组词: 四的组词 人的组词 帮的组词
四散
sì sàn 解释 ◎ 四散 sìsàn[disperse] 向四周分散 乌云四散,被风吹成了碎片 引用解释 1.向四面散开。《晋书·刘琨传》:“流移四散,十不存一。” 唐 白居易 《感怀》诗:“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百回:“﹝ 卜子修 ﹞对那些车夫乱打,吓得那些车夫四散奔逃。” 2.散布,抛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 戒日王 以真珠杂寳及金银诸花,随步四散,供养三宝。”
四散的组词: 四的组词 散的组词
四舍五入
sì shě wǔ rù 解释 ◎ 四舍五入 sìshě-wǔrù[round] 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四舍五入,即,如被舍去部分的头一位数字小于五,则舍去;如大于等于五,则被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字加1 引用解释 数学运算中一种取近似值的计算方法。遇多位小数时,可截取若干位,如被舍部分的头一位数满五,就在所取数的末位加一,不满五的就舍去。例如圆周率π=3.14159265……若取五位小数,则为3.14159;取四位小数,则为3.1416。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九》:“因为历史结帐,不能像数学一般精密,写下许多小数,却只能学粗人算帐的四舍五入法门,记一笔整数。”
四时
sì shí 引用解释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四时的组词: 四的组词 时的组词
四体
sì tǐ 解释 ◎ 四体 sìtǐ(1) [limbs]∶指人的四肢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2) [four styles of the Chinese calligraphy]∶书法中指真、草、隶、篆四种字体 引用解释 1.四肢。《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穀不分。” 晋 陶潜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四体诚已疲,庶无异患干。” 清 赵翼 《偶书所见》诗:“乃厌四体勤,专想饱且燠。” 2.指整个身体,身躯。 唐 顾况 《谢王郎中赠琴鹤》诗:“因想 羡门 辈,眇然四体轻。”《四游记·灵耀分龙会为明辅》:“儿今此行,若再饮酒,有违父命,四体不得回乡。” 3.比喻君王的辅弼大臣。《左传·襄公三十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杜预 注:“俱股肱也。”《后汉书·蔡邕传》:“夫宰相大臣,君之四体。” 4.指 晋 卫恒 所撰《四体书势》。见《晋书·卫恒传》。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字法昉自《四体》。”原注:“ 晋 卫恒 撰。” 5.指古文、篆、隶、草四种书体。 清 马国翰 《<四体书势>序》:“ 恒 於四体,自作古、隶二势,篆述 蔡邕 ,草述 崔瑗 ,合而讽诵,如出一手。” 6.今亦通称真、草、隶、篆四种书体。 7.集句诗的别称。 宋 陈师道 《后山居士诗话》:“ 王荆公 莫年喜为集句, 唐 人号为‘四体’。”
四体的组词: 四的组词 体的组词
四通
sì tòng 引用解释 谓与四方相通。《战国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诸侯四通。”《史记·天官书》:“仓府廏库,四通之路。”《汉书·律历志》:“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
四通的组词: 四的组词 通的组词
四通八达
sì tōng bā dá 解释 ◎ 四通八达 sìtōng-bādá[lead through at random;extend in all directions;lead out on all sides] 有路通向各个方向,形容交通非常方便 岛上四通八达,到处是浓荫夹道的大路。——《海市》 引用解释 1.四面八方都有路相通。形容交通方便,畅达无阻。《子华子·晏子问党》:“且 齐 之为国也,表海而负嵎,轮广隈澳,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晋书·慕容德载记》:“ 滑臺 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 2.比喻事理融会贯通。《朱子语类》卷六四:“然圣贤之言活,当合随其所指而言,则四通八达矣。”
四外
sì wài 解释 ◎ 四外 sìwài[all around] 周围;四处 我高兴地站起来,到船头四外眺望,尽量欣赏石湖的胜景。——《石湖》 引用解释 四方;四处。《书·尧典》“光被四表” 孔 传:“既有四德,又信恭能让,故其名闻充溢四外,至于天地。”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转移》:“庄外忽然响起枪声,庄子里起了阵骚乱,老乡惊慌地向四外逃跑,反动派军队追过来了。”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一个小岛》诗:“这个岛啊,四外简直是一片空虚。”
四外的组词: 四的组词 外的组词
四围
sì wéi 解释 ◎ 四围 sìwéi[all around] 四周;周围 在房子四围遍植花草 引用解释 1.四面环绕。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西湖好处》:“﹝ 西湖 ﹞青山四围,中涵緑水,金碧楼臺相间,全似着色山水。” 元 贡奎 《偶成》诗:“瀲瀲横塘柳四围,雨餘来看緑阴肥。”《冷眼观》第七回:“远远的看见有一所庄院,乌压压四围树木,遥见几缕炊烟。” 2.四周,周围。 唐 牟融 《登环翠楼》诗:“云树四围当户暝,烟嵐一带隔帘浮。”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郭沫若 《夕暮》诗:“四围苍老的荒山,好像瘦狮一样。”
四围的组词: 四的组词 围的组词
四下
sì xià 引用解释 1.指四蹄。《吴子·治兵》:“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飢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廡,刻剔毛鬣,谨落四下,戢其耳目,无令惊骇。” 2.四边低垂;四边低下。《汉书·礼乐志》“照紫幄,珠熉黄” 唐 颜师古 注:“紫幄,饗神之幄也。帐上四下而覆曰幄。言光照紫幄,故其珠色熉然而黄也。” 唐 杨炯 《庭菊赋》:“山欝律兮万里,天苍莽兮四下。”《新唐书·吐蕃传下》:“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四下,曰 紫山 ,直 大羊同国 ,古所谓 崑崙 者也。” 3.四下里,四处。《秦併六国平话》卷下:“ 吴广 听得鼓已三更,提兵前去劫寨,果见四下小兵困乏。”《水浒传》第四十回:“ 戴宗 正在酒肆中吃酒,只见做公的四下来寻。” 赵树理 《“锻炼锻炼”》:“ 小腿疼 着了慌,头像货郎鼓一样转来转去四下看。”
四下的组词: 四的组词 下的组词
四肢
sì zhī 解释 ◎ 四肢 sìzhī[four limbs-arms and legs] 指动物的四条腿或人的两腿两臂 四肢的血液循环 引用解释 人体两上肢和两下肢的合称。《孟子·尽心下》:“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韩诗外传》卷十:“寡人有四子,犹有四肢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晨兴因报问龟儿》:“双目失一目,四肢断两肢。”
四肢的组词: 四的组词 肢的组词
四周
sì zhōu 解释 ◎ 四周 sìzhōu[surround] 周围地区 四周的郊区 引用解释 周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池东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 元 范梈 《袁州谒韩祠已宜春台晚眺》诗:“四周翠巘出,六合清风来。” 陈毅 《中岳宙》诗:“位于斜坡上,四周无泉林。”
四周的组词: 四的组词 周的组词
危机四伏
wēi jī sì fú 引用解释 谓到处存在危险的因素。 茅盾 《子夜》九:“不要太乐观。 上海 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巴金 《怀念老舍同志》:“他没有一点私心,甚至在红卫兵上了街,危机四伏,杀气腾腾的时候,他还拿着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到 北京市 文联开会。”
五湖四海
wǔ hú sì hǎi 解释 ◎ 五湖四海 wǔhú-sìhǎi[all corners of the land;all parts of the country] 泛指各个不同的地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唐· 吕岩《绝句》 引用解释 古人泛称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的几个大湖为“五湖”,又以为我国四面为海环绕。因以“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唐 吕岩 《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景德传灯录·福州鼓山神晏国师》:“ 鼓山 自住三十餘年,五湖四海来者向高山顶上看山玩水,未见一人快利通得。”《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祖师显出神通,头顶三十三天,脚踏五湖四海。”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五讲四美
wǔ jiǎng sì měi 解释 ◎ 五讲四美 wǔjiǎng-sìměi[“five stresses and four points of beauty”—requirements for revolutionary culture] 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引用解释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卫会、全国学联、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等九单位,联合向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发出倡议,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为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该倡议得到了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
五四运动
wǔ sì yùn dòng 解释 ◎ 五四运动 Wǔ-Sì Yùndòng[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抗议巴黎和会承认日本接管德国侵占我国山东的各种特权的无理决定,运动很快扩大到全国
一年四季
yì nián sì jì 引用解释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用指整年。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张振金 《五峰如指翠相连》:“﹝ 五指山 ﹞除了雨水的多寡之外,一年四季都春深似海。”